以迎评为契机推动档案馆业务建设科学可持续发展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h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7月26日至27日,国家档案局组织的专家组对北京市档案馆业务建设整体情况进行了评价。这是一次全面、客观、严谨、细致的业务建设大检阅。北京市档案馆在6个多月的迎评工作中,抓住契机、系统梳理,摸清家底、找准短板,夯实根基、锤炼队伍,充分发挥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练的作用。
  一、精心组织迎评工作
  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从“建筑与设备、经费与人员、档案基础业务、开发利用服务、工作落实”五大方面,共96个评价项目,以百分制的形式,对综合档案馆2013年至2017年业务建设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其主旨就是推动档案馆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可以说,《评价标准》就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北京市档案馆必须用好这把尺子,精确度量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对照这面镜子,深度审视存在的弱项和瑕疵,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找准今后的业务建设方向,确保档案馆事业之船沿着正确航道前进。
  以程勇局(馆)长为组长、马素萍副局(馆)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市档案馆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评价标准》的重要性,迅速组织召开动员大会,组建迎评办公室,编制印发了《业务建设评价任务分解表》,把96个大项、200多个小项评价任务分解到各相关处室;召开7次领导小组例会,分析、研究、解决迎评工作存在的各种疑难问题;在正式评价之前,两次组织对25个“实地检查”点进行预检,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马素萍等局(馆)领导亲临一线、扑下身子,现场监督指导迎评工作。19个责任处室安排业务骨干,对照《评价标准》,逐个评价项目,研究、领会标准要求,梳理业务建设状况,边学边整边改,逐步形成了客观真实、内容翔实、条理清晰的说明材料和印证材料及本处室的《自评报告》。迎评办公室统筹组织协调全馆迎评工作,召开了15次专题例会,按照“逐项按月推进法”,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督促指导各处室完成既定任务;以各处室的《自评报告》为基础,起草了全馆的《业务建设总体情况报告》及《自评得分表》,报送国家档案局;按要求对各评价项目的说明和印证材料依次装盒,提炼主要内容印制《评价材料汇编》,并最终以这两种形态的评价材料,呈现在评价专家组面前。以上工作成果,是19个处室的全体同志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体现,是各位处领导勇于担当、辛勤工作的结晶,更是饱含了局(馆)领导精准监督、精心指导的心血。
  迎评工作半年来,各责任处室通过对96个评价项目的业务建设情况逐项进行分析、梳理,总结了工作业绩,查出了业务短板,明确了建设思路,对下一步特别是搬迁至新馆后如何开展业务建设心中有了数。应该说,迎评工作对北京市档案馆业务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摸清家底,找准短板和弱项
  档案馆的各项业务建设必须随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改革创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充满旺盛活力,得到持续发展,这是一条基本定律。《评价标准》的内容涉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的方方面面,无论哪方面,要想得满分,都需要有一种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勇气、改革创新力量。这一点,也正是档案馆迎评工作的魅力之所在。
  在迎评工作中,北京市档案馆各责任处室认真梳理考核周期内业务建设情况,切实摸清业务建设家底,系统总结改革创新成果,取得了显著业绩,成为本馆特色。例如:档案接收部门系统收集、分类整理档案接收方面的制度规范、范围细则、接收计划、接收流程、交接文据等材料,总结出“五年一轮回”周期性接收安排和“前端控制”质量验收办法,极大地提高了档案接收规范化水平;档案征集部门紧扣首都社会热点,突出北京地域特色,在人才智力、制度体系、开发利用、经费支持等方面持续用力,使档案资料的征集广度、深度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档案编目部门着眼未来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提高档案检全率、检准率,全面总结十多年来馆藏档案编目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依据相关标准原则,概括出文件级目录的“组合件著录法”,并以制度形式固化下來,有力促进了文件级目录著录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档案开放鉴定部门在多年探索实践“逐件逐页审查档案内容”新模式的基础上,完善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制度,健全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机制,确定了档案开放鉴定基本流程,实现了由档案形成或移交单位进行“初审”和涉密档案“降解密”工作,极大地提升了“依法开放、安全开放”水平。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得到了评价专家组的高度赞赏,认为值得全国综合档案馆同行学习借鉴。
  在迎评和正式评价过程中,相关责任处室也清楚地认识到了业务建设上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如:因馆库面积不足,本馆服务社会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馆藏资料数量不达标,《全宗卷》编制不够规范;电子档案和数码照片、音视频及档案数字化副本接收路径不通畅;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著录和形成满30年档案开放鉴定工作量巨大;数字档案馆系统功能及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打磨”;落实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节奏不够快等,需要相关处室以《评价标准》为基本依据,进一步思考、实践改革创新的路径和方法,以及在搬迁新馆后如何真正强弱项、补短板,蹄疾步稳将改革进行到底,加快实现档案馆业务建设“提档、升级、转型”。
  三、以评促练,强化干部业务能力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必须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基本保障。评价工作实质上是一次对档案馆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全面检验,是一次对档案馆专业技术实力的全面检阅。在《评价标准》的96个评价项目中,有9个项目直接体现档案馆业务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如作风建设、荣获表彰、学术论文、学科专著、科研成果、纳入专家库等情况;其他评价项目则更能够体现出业务人员的工作实绩、专业化程度。
  人须在事上练,刀应在石上磨。此次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正是业务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增长见识、了解馆情的大课堂,是磨砺才干、积累经验的练兵场,也是锤炼意志、砥砺作风的磨刀石。档案保管部门的同志在所有档案实体已装箱打包、调用案卷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满足评价抽查案卷质量的需要,组织多个调卷小组,开展多次调卷演练,想方设法,快速调档,赢得了评价专家的赞叹;数字资源管理部门的同志因数字档案馆系统刚刚进入试运行阶段,所有数字资源需从老系统向新系统迁移,时间紧、任务重,唯有加班加点,认真、细致地逐条做好目录数据、数字化副本核对,才能向评价专家展现真实的数字资源管理状况;技术保护部门负责的业务技术点最多,需要梳理的技术保护业务规章制度、工作记录、分析报告等也最繁杂,各个岗位均能够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担当奉献的专业情怀,仔细核查每一条数据,认真准备每一份记录,等等,不一一列举。
  迎评办公室是全馆各种业务建设矛盾和问题的汇聚之地,这就决定了其工作安排必须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需要从一点一滴改起,从一事一处抓起,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接着一环拧。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从有关处室抽调到迎评办公室工作的几位年轻干部,一边尽职尽责地完成好迎评工作任务,一边不折不扣地做好本职岗位业务,他们在总结工作时深有感触地说:“半年来的迎评工作收获颇丰,不但对档案馆工作有了全方位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自信,强化了担当,涵养了自己对业务问题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思维、眼界和站位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
  专业能力源于专业精神支撑下的自我历练。迎评工作实践证明,北京市档案馆业务建设队伍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打赢硬仗的队伍。有关处室不少年轻的、来馆工作时间不长的同志经历了这次业务上的强化训练,精神境界也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洗礼升华。
  笔者坚信,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全馆业务人员在局(馆)党组和领导的带领下,只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档案馆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只要主动融入大局,全力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服务领导决策、服务人民需要、服务全面从严治党,强化红线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只要认真落实《北京市档案人才“131工程”实施方案》,弘扬“工匠”精神,激发业务工作活力,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素质,就一定能够打造出一支政治更强、业务更精、作风更硬、工作更实的档案馆业务干部队伍,并在档案馆建设事业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
其他文献
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对我国落后的航空动力具有打翻身仗意义的标志性工程——高空模拟试车台的建成,在上个世纪90年曾鼓舞了多少中国人强国复兴的信心。获得这一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第一获奖人刘大响,自那以后继续向我国航空发动机的难关隘口攻关,先后取得中推核心机与高性能核心机研制的重大成果,把我国航空动力科研水平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在追赶世界先进领域方面,近年他又创建了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中心,为航空发动机研
2021年5月11日,北京市档案工作会议在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召开。市委常委、秘书长张家明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传达了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总结了2020年全市档案工作,部署了2021年重点任务。北京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市档案局局长张利民,北京市档案馆馆长程勇参加。  会议指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档案部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在加强政治建设、参与抗疫斗争、服务中心工作、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等方
中国航母和舰载机一直备受世人关注,其中关于舰载机采用单发还是双发的话题更是争议不断。这一话题涉及到的范围相当广泛,即便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也很难系统地列出全部的技术细节,网络等媒体上的讨论更是热烈。有一种观点认为,采用单发设计的歼10战机会影响其上舰前途,而双发的歼31则一定会发展出舰载型。本文中,笔者对前一段时间有关舰载机单双发之争的技术细节和结论进行了分析、汇总,相信能让感兴趣的朋友更进一步地认识
【摘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到,要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重点任务,从而促进其专业素质能力的有效提升。然而,通过反思当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可以得知,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了其专业发展。文章主要围绕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讨论,旨在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创新  青年教师正处于专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空军(Lotnlctwo Wojskowe,意为军用航空,隶属陆军)的一大特点,在于其对配合陆军行动的武装侦察机的重视,它们被称作“前线”(liniowe)机,被波兰统帅部视作仅次于战斗机的重要机种。这种错误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源自1919~1920年间俄波战争的经验,当时参战双方使用的飞机很少,可以在空中自由活动,它们最为有效的用途便是近距支援和侦察。20世纪30年代伊始,这
“双环机”变形记  以莱特兄弟为代表的早期航空先驱大都从观察飞鸟获得灵感,研制出简陋的飞行器,在外形上自然就有着相似的“躯干”、“翅膀”和“尾巴”。不过也有人剑走偏锋,试图以另类的造型挑战鸟儿的能力。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国人路易斯·布莱里奥,1905年他与另一位法国航空先驱加布里埃尔·瓦赞携手创办了一家飞机公司,在此前研制和试飞过的滑翔机基础上发展动力飞机。两人的第一个合作成果是“布莱
型号背景  米格-21系列战斗机以小巧灵活、皮实耐用、方便维护、价格低廉而闻名于世。套用一句广告词“谁用谁知道,用了都说好”(说句题外话,笔者一个同学的父亲在海航退役之后就去了西非某国担任歼7教官)。从太平洋之滨到中东,从撒哈拉的沙漠到东欧的铁幕,全世界一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过或者正在使用米格-21/中国的歼7系列战斗机。直到现在,它依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战机型。因此把它列入世界名机的行列是
我党着手空军的建设和准备,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认识到军事工作的重要性不久就开始了的。当时我军的武装力量没有条件从实践上建立空军,即使红军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了真正的飞机,因为战事环境的残酷,我军力量的弱小,飞机也不可能长久地保存,不得不废弃,而更为实际的是做着人才和航空理论教育上的准备。王弼就是我党最早从事航空事业培养的火种之一,在他的奋斗下,先是培育了几十人的航空幼苗,依靠他们创办了我党第一
无人机不用担心人员伤亡,而且留空时间比有人驾驶飞机长许多,但其续航力毕竟有限, 飞行时间通常以小时来计算。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认为,“当前无人机为全部海外驻军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包括监视和侦察任务……然而,无人机不能保持长时间的空中停留。” 目前,美国空军现役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是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全球鹰”,但是它成本高昂,并且操作较为困难。  如果有一种能连续飞行几天甚至几
许多俄罗斯人坚信,不是美国的莱特兄弟,而是沙皇麾下的海军军官亚历山大·莫扎伊斯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早在1882年就成功上天了。尽管这点没有得到普遍公认,但到后来的红色苏联时期他们确实在航空领域取得过不少“第一”,  只是其中有些如同流星般一闪而过就重重地直坠尘埃了。  穿鞋子的“大鸟”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1920~30年代推行工业化的过程中,人才和技术基础尚且薄弱的航空界就掀起了追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