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有价值的古典军事理论名著。是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它共分十三篇,虽然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上广为传播。
关键词:《孙子兵法》;美军;现代战争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84-02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有价值的古典军事理论名著。是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它共分十三篇,虽然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上广为传播。
作为中国古代兵法经典,《孙子兵法》早在公元7至8世纪盛唐时期就在朝鲜、日本流传,18世纪后开始在欧洲国家传播。美国对《孙子兵法》的接触比较晚,大约始于20世纪20年代。然而,二战后美国对《孙子兵法》的运用却称得上高招迭出。有人评价:就外国而言,日本对《孙子兵法》评价最高,美国对《孙子兵法》运用最好。此话正确与否暂且不论,但美国人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和运用倒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一、《孙子兵法》成为美国军校学员必修课
从20世纪70年代末西点军校将《孙子兵法》列为教学参考书开始,《孙子兵法》在美国军事院校以及一些著名的大学中渐成普及之势。目前,美国凡教授战略学、军事学课程的大学,特别是军事院校,均将《孙子兵法》作为必读教材和必修课。美国国防大学还将《孙子兵法》列为将官主修战略学的第一课,位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之前。
从1982年开始,美军在作战条令和国防部重要文件中引用孙子格言的做法便成为一个不成文的模式沿袭下来。美军新版《作战纲要》更是开宗明义地将孙子的“攻其不备、出敌不意”作为其作战指导思想。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孙子的军事思想极其推崇。在他的个人着作《真正的战争》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的观点研究分析战争谋略。美国的“孙子热”不仅表现在政界和军界,美国民间对《孙子兵法》的热情也很高。目前美国民间已有近百个研究《孙子兵法》的学会、协会或俱乐部在频繁活动。
美国的《孙子兵法》推崇者在“亚马逊”网站上发表评论说:“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读一本书的话,那就应该是《孙子兵法》。”美国知名的亚洲问题专家詹姆斯·克拉维尔在其1983年出版的《孙子兵法》英译本前言中这样写道:“我真诚地希望你们喜欢读这部书。当然,我希望能把这部书列为自由世界中所有官兵、一切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以及政府和大学里所有的人的必读之作。如果我是最高统帅,或被选为总统或当上总理,我还要更进一步。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所有的军官,特别是所有的将官,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兵法》13篇的考试,一次口试,一次笔试,及格分数是95分。考试不及格的将官立即自动罢免,并不准上诉,其他军衔的军官则自动降级。”
二、《孙子兵法》与两次海湾战争
美国文化讲求实用,因此美国人学习《孙子兵法》更多的是为了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事实上,美国人也确实从《孙子兵法》中找到了很多解决现实问题的灵丹妙药。
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兵带着《孙子兵法》上战场。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世界媒体的极大兴趣。战争期间,《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时,其办公桌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恺撒传》,另一本就是《孙子兵法》。在这场战争的战略指导上,美国借鉴孙子“先胜而后求战”、“上兵伐谋”和“集中优势兵力”等军事思想,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作战原则上,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巧妙运用孙子的“避实击虚”、“正合奇胜”等用兵原则,合理部署兵力,实施出敌不意的机动战,最终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战争胜利。
海湾战争以后,美军不断探讨面向21世纪的新的作战方法,新的作战理论不断问世,其中就有哈伦·厄尔曼等提出来的“震慑”理论。这一理论因第二次海湾战争(即伊拉克战争)而名声大噪。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震慑”理论原来源于《孙子兵法》。厄尔曼博士曾经讲过:“我一直在思考像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在担任美国国防大学教官的1996年,他与曾指挥第一次海湾战争的将军们共同研究,提出了“震慑”理论。“震慑”的目标是控制敌人的意志,“震”就是在瞬间使敌人的心理遭受创伤,“慑”就是让对方明白自己除了放弃抵抗已经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了。不难看出,这是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新的运用。
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面对同样的对手,美军运用《孙子兵法》可以说更加娴熟。战争仅仅持续40余天,美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就基本结束。这场战争的总指挥汤米·弗兰克斯评价道:……孙子,这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的幽灵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每架战争机器的旁边。美国前步兵军官马克·麦克利尼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对《孙子兵法》的运用后总结说:“的确,西方的战争方法,尤其是美国的战争方法,常常是直截了当,建立在优势技术之上。不过大家现在看到的情况正是西方的军事优势和东方的间接方法的结合。”
三、从《孙子兵法》中寻找越战失败答案
越南战争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战争。越战中,美军虽拥有绝对的制空、制海权以及技术优势,投入了最多达47万人的部队,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美国人最初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战争结束后,一个美国陆军上校和他的越南对手在河内有过一次谈话。这位美国人坚持认为,北越从来没有在战场上打败过美国。北越人勉强承认美国人的观点,但补充说,这无关紧要,战争的胜负并不完全取决于战场上的得失成败。
得战场上的胜利但最终却输掉整个战争的美国人最终从《孙子兵法》中找到了答案。美国认为:越南战胜的重要原因是,北越的军事战略与其他东方国家一样,源于孙武的军事思想,而西方国家的军事战略则来源于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北越领导人胡志明和武元甲汲取了孙武思想中的精华,在对法战争中首次应用,后来在对美国的战争中同样应用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在总结失败教训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认为:2500多年前中国战略家孙武说“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胜利无望正是应验了孙子的话。美入侵越南的作战部队司令威斯特摩兰在回顾越南战争、总结失败教训时同样引用了孙武的这段话。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柯林斯在其《大战略》一书中,用《孙子兵法》的观点从另外角度分析美国越战失败的教训:“孙子说:‘上兵伐谋。’在越南战争的情况下,‘谋’即指大战略。美国忽视了孙子的这一英明忠告,愚蠢地投入了战斗。”美国陆军上校道格拉斯·麦克瑞迪在其《影响深远的军事圣经》一文中说:“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写道:‘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美国人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仅仅局限于从容易衡量的军事与政治数据来了解对手,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文化、历史和心理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我们一直采取的方式是部署大规模火力,而不是灵活运用战略。”
由于价值观和战争观的不同,美国人当然很难完全掌握和理解《孙子兵法》的精髓,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可能曲解《孙子兵法》。然而,美国人对越战失败原因的分析虽然并未涉及到战争的性质问题,但它也至少揭示了美国在越战中打赢多场战斗却输掉整个战争的部分原因。
作者简介:齐仲里(1961.10-),男,陕西扶风人,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外语第一教研室主任,教授。
关键词:《孙子兵法》;美军;现代战争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84-02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有价值的古典军事理论名著。是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它共分十三篇,虽然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上广为传播。
作为中国古代兵法经典,《孙子兵法》早在公元7至8世纪盛唐时期就在朝鲜、日本流传,18世纪后开始在欧洲国家传播。美国对《孙子兵法》的接触比较晚,大约始于20世纪20年代。然而,二战后美国对《孙子兵法》的运用却称得上高招迭出。有人评价:就外国而言,日本对《孙子兵法》评价最高,美国对《孙子兵法》运用最好。此话正确与否暂且不论,但美国人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和运用倒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一、《孙子兵法》成为美国军校学员必修课
从20世纪70年代末西点军校将《孙子兵法》列为教学参考书开始,《孙子兵法》在美国军事院校以及一些著名的大学中渐成普及之势。目前,美国凡教授战略学、军事学课程的大学,特别是军事院校,均将《孙子兵法》作为必读教材和必修课。美国国防大学还将《孙子兵法》列为将官主修战略学的第一课,位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之前。
从1982年开始,美军在作战条令和国防部重要文件中引用孙子格言的做法便成为一个不成文的模式沿袭下来。美军新版《作战纲要》更是开宗明义地将孙子的“攻其不备、出敌不意”作为其作战指导思想。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孙子的军事思想极其推崇。在他的个人着作《真正的战争》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的观点研究分析战争谋略。美国的“孙子热”不仅表现在政界和军界,美国民间对《孙子兵法》的热情也很高。目前美国民间已有近百个研究《孙子兵法》的学会、协会或俱乐部在频繁活动。
美国的《孙子兵法》推崇者在“亚马逊”网站上发表评论说:“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读一本书的话,那就应该是《孙子兵法》。”美国知名的亚洲问题专家詹姆斯·克拉维尔在其1983年出版的《孙子兵法》英译本前言中这样写道:“我真诚地希望你们喜欢读这部书。当然,我希望能把这部书列为自由世界中所有官兵、一切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以及政府和大学里所有的人的必读之作。如果我是最高统帅,或被选为总统或当上总理,我还要更进一步。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所有的军官,特别是所有的将官,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兵法》13篇的考试,一次口试,一次笔试,及格分数是95分。考试不及格的将官立即自动罢免,并不准上诉,其他军衔的军官则自动降级。”
二、《孙子兵法》与两次海湾战争
美国文化讲求实用,因此美国人学习《孙子兵法》更多的是为了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事实上,美国人也确实从《孙子兵法》中找到了很多解决现实问题的灵丹妙药。
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兵带着《孙子兵法》上战场。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世界媒体的极大兴趣。战争期间,《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时,其办公桌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恺撒传》,另一本就是《孙子兵法》。在这场战争的战略指导上,美国借鉴孙子“先胜而后求战”、“上兵伐谋”和“集中优势兵力”等军事思想,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作战原则上,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巧妙运用孙子的“避实击虚”、“正合奇胜”等用兵原则,合理部署兵力,实施出敌不意的机动战,最终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战争胜利。
海湾战争以后,美军不断探讨面向21世纪的新的作战方法,新的作战理论不断问世,其中就有哈伦·厄尔曼等提出来的“震慑”理论。这一理论因第二次海湾战争(即伊拉克战争)而名声大噪。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震慑”理论原来源于《孙子兵法》。厄尔曼博士曾经讲过:“我一直在思考像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在担任美国国防大学教官的1996年,他与曾指挥第一次海湾战争的将军们共同研究,提出了“震慑”理论。“震慑”的目标是控制敌人的意志,“震”就是在瞬间使敌人的心理遭受创伤,“慑”就是让对方明白自己除了放弃抵抗已经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了。不难看出,这是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新的运用。
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面对同样的对手,美军运用《孙子兵法》可以说更加娴熟。战争仅仅持续40余天,美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就基本结束。这场战争的总指挥汤米·弗兰克斯评价道:……孙子,这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的幽灵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每架战争机器的旁边。美国前步兵军官马克·麦克利尼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对《孙子兵法》的运用后总结说:“的确,西方的战争方法,尤其是美国的战争方法,常常是直截了当,建立在优势技术之上。不过大家现在看到的情况正是西方的军事优势和东方的间接方法的结合。”
三、从《孙子兵法》中寻找越战失败答案
越南战争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战争。越战中,美军虽拥有绝对的制空、制海权以及技术优势,投入了最多达47万人的部队,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美国人最初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战争结束后,一个美国陆军上校和他的越南对手在河内有过一次谈话。这位美国人坚持认为,北越从来没有在战场上打败过美国。北越人勉强承认美国人的观点,但补充说,这无关紧要,战争的胜负并不完全取决于战场上的得失成败。
得战场上的胜利但最终却输掉整个战争的美国人最终从《孙子兵法》中找到了答案。美国认为:越南战胜的重要原因是,北越的军事战略与其他东方国家一样,源于孙武的军事思想,而西方国家的军事战略则来源于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北越领导人胡志明和武元甲汲取了孙武思想中的精华,在对法战争中首次应用,后来在对美国的战争中同样应用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在总结失败教训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认为:2500多年前中国战略家孙武说“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胜利无望正是应验了孙子的话。美入侵越南的作战部队司令威斯特摩兰在回顾越南战争、总结失败教训时同样引用了孙武的这段话。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柯林斯在其《大战略》一书中,用《孙子兵法》的观点从另外角度分析美国越战失败的教训:“孙子说:‘上兵伐谋。’在越南战争的情况下,‘谋’即指大战略。美国忽视了孙子的这一英明忠告,愚蠢地投入了战斗。”美国陆军上校道格拉斯·麦克瑞迪在其《影响深远的军事圣经》一文中说:“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写道:‘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美国人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仅仅局限于从容易衡量的军事与政治数据来了解对手,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文化、历史和心理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我们一直采取的方式是部署大规模火力,而不是灵活运用战略。”
由于价值观和战争观的不同,美国人当然很难完全掌握和理解《孙子兵法》的精髓,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可能曲解《孙子兵法》。然而,美国人对越战失败原因的分析虽然并未涉及到战争的性质问题,但它也至少揭示了美国在越战中打赢多场战斗却输掉整个战争的部分原因。
作者简介:齐仲里(1961.10-),男,陕西扶风人,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外语第一教研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