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顾客对于产品需求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供应链成为企业应对新形势、赢得竞争的有效手段,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也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总结的几种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政策就是对近年来这方面研究和实践的一个概括。
关键词:供应链;库存政策
中图分类号:F25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0-0109-0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商品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加之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大等原因,使得企业面对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增强竞争力,产生了基于“横向一体化”思想的供应链,企业只要抓住核心部分,其他的都可以交给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完成。
在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需要新的思维角度和模式。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是从单个企业出发,从满足其自身需求和减少自己成本的角度来进行考虑的,由于延用这种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供应链库存费用占库存物品价值的20%-40%。在供应链环境下,要求企业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库存政策,把供应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协调库存管理。这样做的结果,不但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库存费用,而且还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二、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政策的发展
目前,供应链环境下常见的库存管理政策主要有四种: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控制优化和协同规划、预测(CPFR)与补给等政策。对这些库存管理政策概述如下: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管理政策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供给方对采购方库存进行管理从而相互合作的一种方式。即供应商在下游合作伙伴的授权范围内,管理对方购买产品的库存,买卖产品的交易行为持续的时间较长。供应方在分享采购方产品需求量等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保证产品在采购方处于零库存或最低的库存状态,同时保证产品在适当的时间进入采购方指定的地点。
VMI与传统的仓库管理模式相比较,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减少需求扭曲现象提高供应链内部协作。由于其采用了系统化、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采购商所需产品数据的任何变化随时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可以根据这些数据预测采购商未来的货物需求数量、库存水平和补给政策,甚至有些情况下供应商可以直接得到采购方对于产品的实际需求量。由于供应商拥有库存控制权,供货商可以更有效的计划、更快速的反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VMI政策实施中体现了协作性、互惠、目标一致性、连续补货等原则,在VMI模式下,可以有效地降低库存量、改善库存周转率,把库存维持在最佳状态。
但是,这种库存管理模式对于供应商来讲,由于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费用会上升,同时维持这种库存模式的运行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联合管理库存管理政策(JMI)
与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不同,联合管理库存模式是以风险分担、协调中心为基础。
在联合管理库存管理模式下,强调供应商和采购方同时参与库存管理、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供应链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间的协调考虑,互相协作来保持供应链相邻节点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不但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的“牛鞭效应”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可以减少由于供应链环节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不良波动,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稳定性。
3.合作计划、预测与补充(CPFR)政策
虽然VMI和JMI比传统库存管理模式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有一些缺点,常见的有以下几点:决策中缺乏协商容易造成失误;促销和库存补给协调程度不高;不能及时发现供应中的问题(如产品短缺),致使供应商做出反应较迟,因此通常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另外,这两种库存管理模式还分别具有其他缺陷:VMI系统中财务计划通常是在销售和生产预测之前完成,因此增加了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集成程度也较低,库存水平依然较高,而且定单落实速度慢;JMI则因为过度的以客户为中心使得供应链的建立和维护成本增加。
为了在VMI和JMI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末诞生了CPFR。它采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使整個供应链都处在相互合作中,它可以在降低销售商的存货量的同时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能及时准确的预测对于产品的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4.供应链环境下的多级库存优化库存管理政策
上述三种库存管理优化方法都是对供应链库存的局部优化模式。它们从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供应链库存管理,可以部分解决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问题,但是不能全局性的优化供应链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则是对供应链进行全局性的优化与控制。
供应链环境下的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根据不同的配置方式,分为串行系统、并行系统、纯组装系统、树行系统、无回路系统和一般系统。
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的方法包括中心化控制与非中心化控制两种:
中心化控制是把控制中心放在核心企业,由核心企业控制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库存、协调上游与下游企业的库存管理。核心企业成为供应链的数据中心,负责数据的集成、协调,其目标是使供应链上总的库存成本最小。非中心化控制是把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划分为三个成本中心,即制造商成本中心、分销商成本中心和零售商成本中心,它们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独立的优化库存控制政策。要使供应链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需要提高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程度、扩大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加大供应链内部的协调,否则无法达到预期的优化效果。
从上面的分析过程来看,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政策得到了不断发展,在供应链内部协作方面一步步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也在不断强化。随着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政策还会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隋明刚,魏嶷.综述:供应链库存成本管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物流技术,2000(05):28-32.
[2]汪云峰.供应链库存管理现状研究[J].物流技术,2000(02):18-25.
作者简介:周开权(1972-),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国际贸易。
关键词:供应链;库存政策
中图分类号:F25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0-0109-0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商品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加之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大等原因,使得企业面对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增强竞争力,产生了基于“横向一体化”思想的供应链,企业只要抓住核心部分,其他的都可以交给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完成。
在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需要新的思维角度和模式。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是从单个企业出发,从满足其自身需求和减少自己成本的角度来进行考虑的,由于延用这种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供应链库存费用占库存物品价值的20%-40%。在供应链环境下,要求企业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库存政策,把供应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协调库存管理。这样做的结果,不但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库存费用,而且还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二、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政策的发展
目前,供应链环境下常见的库存管理政策主要有四种: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控制优化和协同规划、预测(CPFR)与补给等政策。对这些库存管理政策概述如下: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管理政策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供给方对采购方库存进行管理从而相互合作的一种方式。即供应商在下游合作伙伴的授权范围内,管理对方购买产品的库存,买卖产品的交易行为持续的时间较长。供应方在分享采购方产品需求量等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保证产品在采购方处于零库存或最低的库存状态,同时保证产品在适当的时间进入采购方指定的地点。
VMI与传统的仓库管理模式相比较,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减少需求扭曲现象提高供应链内部协作。由于其采用了系统化、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采购商所需产品数据的任何变化随时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可以根据这些数据预测采购商未来的货物需求数量、库存水平和补给政策,甚至有些情况下供应商可以直接得到采购方对于产品的实际需求量。由于供应商拥有库存控制权,供货商可以更有效的计划、更快速的反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VMI政策实施中体现了协作性、互惠、目标一致性、连续补货等原则,在VMI模式下,可以有效地降低库存量、改善库存周转率,把库存维持在最佳状态。
但是,这种库存管理模式对于供应商来讲,由于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费用会上升,同时维持这种库存模式的运行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联合管理库存管理政策(JMI)
与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不同,联合管理库存模式是以风险分担、协调中心为基础。
在联合管理库存管理模式下,强调供应商和采购方同时参与库存管理、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供应链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间的协调考虑,互相协作来保持供应链相邻节点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不但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的“牛鞭效应”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可以减少由于供应链环节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不良波动,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稳定性。
3.合作计划、预测与补充(CPFR)政策
虽然VMI和JMI比传统库存管理模式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有一些缺点,常见的有以下几点:决策中缺乏协商容易造成失误;促销和库存补给协调程度不高;不能及时发现供应中的问题(如产品短缺),致使供应商做出反应较迟,因此通常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另外,这两种库存管理模式还分别具有其他缺陷:VMI系统中财务计划通常是在销售和生产预测之前完成,因此增加了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集成程度也较低,库存水平依然较高,而且定单落实速度慢;JMI则因为过度的以客户为中心使得供应链的建立和维护成本增加。
为了在VMI和JMI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末诞生了CPFR。它采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使整個供应链都处在相互合作中,它可以在降低销售商的存货量的同时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能及时准确的预测对于产品的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4.供应链环境下的多级库存优化库存管理政策
上述三种库存管理优化方法都是对供应链库存的局部优化模式。它们从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供应链库存管理,可以部分解决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问题,但是不能全局性的优化供应链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则是对供应链进行全局性的优化与控制。
供应链环境下的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根据不同的配置方式,分为串行系统、并行系统、纯组装系统、树行系统、无回路系统和一般系统。
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的方法包括中心化控制与非中心化控制两种:
中心化控制是把控制中心放在核心企业,由核心企业控制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库存、协调上游与下游企业的库存管理。核心企业成为供应链的数据中心,负责数据的集成、协调,其目标是使供应链上总的库存成本最小。非中心化控制是把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划分为三个成本中心,即制造商成本中心、分销商成本中心和零售商成本中心,它们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独立的优化库存控制政策。要使供应链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需要提高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程度、扩大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加大供应链内部的协调,否则无法达到预期的优化效果。
从上面的分析过程来看,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政策得到了不断发展,在供应链内部协作方面一步步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也在不断强化。随着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政策还会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隋明刚,魏嶷.综述:供应链库存成本管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物流技术,2000(05):28-32.
[2]汪云峰.供应链库存管理现状研究[J].物流技术,2000(02):18-25.
作者简介:周开权(1972-),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