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ji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科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所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四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是搞题海大战、时间十汗水、日光十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1、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老师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4、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二、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育授课一直拥有的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投影仪,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也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了课堂,学习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变教育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以习题答案都以老师为准,课堂上老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四、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一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惟一的。其实语文教学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发散思维中渗入创造性阅读的内容,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五、把单纯地以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的是能够创新的人才,人生的最大价值就是为社会创造,没有创新,社会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因此,作为人民教师着力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一定要从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角度去考虑,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将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性知识点作为创造性教学的原始知识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创造民主和谐、积极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有自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感到有创造的自由。
其他文献
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第一个起点。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下面,仅就以实验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化学变化规律、基本理论三类概念,谈谈个人浅见,请先哲和同行们指教。  
期刊
【摘要】过去几年的高考题中涉及到X,Y染色体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的题,可最近几年频繁出现在各省市的高三检测题中,此知识点是考察学生遗传规律分析的典型点,应该予以重视。关于解决X,Y染色体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题先分析基因位于不同区段时会出现的基因型。  【关键词】X、Y染色体;同源区段;非同源区段  高三复习过程中,教师都会遨游于各资料书的题海之中,从资料题中筛选出典型试题再加以汇总整理,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同构,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激励学生创新学习的思维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创新意识  一个人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就离不开他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人通过一定的智力活动,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智力活动,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重
期刊
语文课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进行教学。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既教书又教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语文课教学要达到上述目的,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突出教材,紧扣中心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目标制定要突出教材中心和重点。目标过高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挫伤学生积极性;目标过低,使学生不善用脑思维,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紧
期刊
【摘要】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本文从如何创设问题,创设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形式有六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说明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正是顺应新课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符合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问题;课堂教学  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主张高中教育应为
期刊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以及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目前各地都在进行着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必修课也巫待改革,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好多人的思想动态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
期刊
【摘要】《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可从如下理解:1.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2.教学内容选择到教学评价实施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3.学生各自条件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差异,选择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达成目标的时间和程度不一样。4.关注体育学习的“弱者”。中学体育教学采用男女合班教学的方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体育课上表现出来的性
期刊
【摘要】如何培养理论扎实、操作水平出众的技能人才,是焊接教学中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模块化教学、因材施教、采用多媒体教学、评价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焊接教学;模块化;个性差异;多媒体;评价  随着生产的发展,焊接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它要求焊接技术人员不但要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必须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行。但目前,因学生往往"知识水平参差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年级的教材要学生多认少写。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量将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一学期要让学生认识400多个汉字,这可是一个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再加上汉字又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单一,呆板,让学生被动地记、机械地抄,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但不会提高,反而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如何避免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的枯燥乏味,让学生轻松识字,快乐学习呢?笔者结
期刊
作文的辅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有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更怕上作文课。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应有效利用农村特色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因地制宜,制订训练计划  农村地区的学生与城市的孩子因生活的环境不同,在认识事物,接受的信息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