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冲击,使中学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认为,改变中学德育工作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应成为网络时代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走向。
关键词: 网络 中学德育工作 机遇 挑战 新要求
21世纪,互联网已经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学生首当其冲地成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网络在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应对网络对中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从哪些方面入手利用网络开发德育功能,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网络为中学德育工作提供的机遇
1.网络为中学德育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首先,互联网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连为一体。其次,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资源。
2.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使中学的德育工作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方便快捷的网络使中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时间和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知识,迅速了解各方面的信息。
3.网络使中学德育工作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德育方法不可比拟的。
4.网络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发展独立意识。二是促进学生树立开放精神。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四是网络有利于促进学生强化民主意识和道德法制意识。
二、网络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处于身心发展中的青少年,辨别是非、自控能力较弱,加上好奇心强、喜欢追求刺激,在虚拟世界中容易迷失方向,不仅学业荒废,甚至导致犯罪。可见,网络对于中学德育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网络的开放性对中学德育工作的挑战。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网络,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垄断信息资源和系统,导致多元文化的产生。如西方反华势力为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不惜花费巨资,采用网络技术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等各个领域。这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2.网络的虚拟性对中学德育工作的挑战。中学生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成人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父母与子女的接触日趋减少。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学习压力大,无端的烦恼和孤独感不时侵袭他们。互联网的出现,使许多人很快成了“网迷”。在现实中是一个沉默寡言的“愣头小子”,在网络世界里却可能是一个活泼、幽默的“英俊少年”;在现实中是一个失败者,在虚拟世界里可能是一个风云人物。当他们在虚拟世界里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便“乐不思蜀”。每当在现实中寂寞难熬时,或遇到挫折时,便会逃避现实,一头钻进那虚拟世界,久而久之,不能自拔。这对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又一挑战。
3.网络的隐蔽性对中学德育工作挑战。互联网具有很强的匿名性,在那里,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但由此引发了一些人性的劣根性。对一些中学生,网络的隐蔽性导致他们无拘无束,恣意妄为,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据统计,国外80%的“电脑黑客”是青少年。一些青少年或成为网上犯罪的受害者,或沦为网上犯罪行为的实施者。这种严重状况已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
总之,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诸多新的课题。然而,面对网络的挑战,中学德育工作在教学内容的整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远远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要求
网络既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形成防范机制,做到趋利避害,就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1.在德育理念上,应从防范型德育观向自主发展型德育观转变。无论是家长还是德育工作者,都希望青少年远离一切无益身心健康发展的载体,并试图在学生和现实生活中筑起一道无形的围墙,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种种限制,这也不行,那也不准,让孩子们永远做好孩子、好学生。事与愿违,这严重违背青少年心理特点的粗暴做法,反而激起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一味地用“堵、隔”等方法是不能奏效的,只有积极地面对现实,主动正面引导,青少年才能将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学习的手段和生活的帮手,从而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要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其次,要注意发挥校园网络的积极示范和引导作用,指导学生文明有效地使用网络。再次,可利用黑板报、主题班会、辩论会和相互讨论等形式,大力倡导文明用网的道德观念。最后,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机操作、网页制作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充分领略通过网络学习和创造的乐趣。
3.改变德育方法,提倡平等对话的方式。过去,一些德育工作者往往以“道德化身”的姿态面对学生,这样学生往往成为一群无思想、无主见的被动接受道德教育的机器。网络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方式,必须一改以往的做法,从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走向平等对话者。与学生平等相待,交流沟通,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被教育者的苦心和真诚所感动。
4.加强网络技术学习,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互联网的发展迅猛,使得青少年网民与日俱增,当他们兴奋地体验着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甚至网恋的乐趣时,德育工作者对于网络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明显滞后。大多数学生在上网时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指点引导,深受不良信息的毒害,引发一幕幕网络悲剧。德育工作者必须了解网络,懂得网络技术,才能关注学生的上网动态,对他们进行网上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纠正。
5.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主体教育网络,开放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它必须联合全社会的力量,重视、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各网站要加强管理,利用《中国墙·互联网过滤器》截堵各种有害信息。其次,学校应当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采取措施控制学生上网内容和时间。最后,网吧经营者有义务监督学生上网,禁止学生查阅不健康的内容。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协同一致的教育力量,才能消除网络危害,发挥网络优势,使中学生成长为有道德的“网上新一代”。
总之,在网络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有受到挑战的不利因素,但我们更要看到网络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操作,趋利避害。德育工作者应面对新形势更新观念,及时调整工作手段,掌握信息技术,拓宽知识面,这样才能加强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袁圣东.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探究.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7.
[2]卢丽刚等.网络时代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江西教育科研,2003、1、2.
[3]钱国祥等.中学德育应对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策略.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4.
关键词: 网络 中学德育工作 机遇 挑战 新要求
21世纪,互联网已经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学生首当其冲地成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网络在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应对网络对中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从哪些方面入手利用网络开发德育功能,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网络为中学德育工作提供的机遇
1.网络为中学德育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首先,互联网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连为一体。其次,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资源。
2.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使中学的德育工作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方便快捷的网络使中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时间和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知识,迅速了解各方面的信息。
3.网络使中学德育工作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德育方法不可比拟的。
4.网络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发展独立意识。二是促进学生树立开放精神。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四是网络有利于促进学生强化民主意识和道德法制意识。
二、网络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处于身心发展中的青少年,辨别是非、自控能力较弱,加上好奇心强、喜欢追求刺激,在虚拟世界中容易迷失方向,不仅学业荒废,甚至导致犯罪。可见,网络对于中学德育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网络的开放性对中学德育工作的挑战。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网络,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垄断信息资源和系统,导致多元文化的产生。如西方反华势力为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不惜花费巨资,采用网络技术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等各个领域。这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2.网络的虚拟性对中学德育工作的挑战。中学生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成人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父母与子女的接触日趋减少。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学习压力大,无端的烦恼和孤独感不时侵袭他们。互联网的出现,使许多人很快成了“网迷”。在现实中是一个沉默寡言的“愣头小子”,在网络世界里却可能是一个活泼、幽默的“英俊少年”;在现实中是一个失败者,在虚拟世界里可能是一个风云人物。当他们在虚拟世界里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便“乐不思蜀”。每当在现实中寂寞难熬时,或遇到挫折时,便会逃避现实,一头钻进那虚拟世界,久而久之,不能自拔。这对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又一挑战。
3.网络的隐蔽性对中学德育工作挑战。互联网具有很强的匿名性,在那里,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但由此引发了一些人性的劣根性。对一些中学生,网络的隐蔽性导致他们无拘无束,恣意妄为,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据统计,国外80%的“电脑黑客”是青少年。一些青少年或成为网上犯罪的受害者,或沦为网上犯罪行为的实施者。这种严重状况已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
总之,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诸多新的课题。然而,面对网络的挑战,中学德育工作在教学内容的整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远远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要求
网络既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形成防范机制,做到趋利避害,就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1.在德育理念上,应从防范型德育观向自主发展型德育观转变。无论是家长还是德育工作者,都希望青少年远离一切无益身心健康发展的载体,并试图在学生和现实生活中筑起一道无形的围墙,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种种限制,这也不行,那也不准,让孩子们永远做好孩子、好学生。事与愿违,这严重违背青少年心理特点的粗暴做法,反而激起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一味地用“堵、隔”等方法是不能奏效的,只有积极地面对现实,主动正面引导,青少年才能将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学习的手段和生活的帮手,从而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要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其次,要注意发挥校园网络的积极示范和引导作用,指导学生文明有效地使用网络。再次,可利用黑板报、主题班会、辩论会和相互讨论等形式,大力倡导文明用网的道德观念。最后,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机操作、网页制作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充分领略通过网络学习和创造的乐趣。
3.改变德育方法,提倡平等对话的方式。过去,一些德育工作者往往以“道德化身”的姿态面对学生,这样学生往往成为一群无思想、无主见的被动接受道德教育的机器。网络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方式,必须一改以往的做法,从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走向平等对话者。与学生平等相待,交流沟通,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被教育者的苦心和真诚所感动。
4.加强网络技术学习,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互联网的发展迅猛,使得青少年网民与日俱增,当他们兴奋地体验着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甚至网恋的乐趣时,德育工作者对于网络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明显滞后。大多数学生在上网时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指点引导,深受不良信息的毒害,引发一幕幕网络悲剧。德育工作者必须了解网络,懂得网络技术,才能关注学生的上网动态,对他们进行网上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纠正。
5.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主体教育网络,开放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它必须联合全社会的力量,重视、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各网站要加强管理,利用《中国墙·互联网过滤器》截堵各种有害信息。其次,学校应当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采取措施控制学生上网内容和时间。最后,网吧经营者有义务监督学生上网,禁止学生查阅不健康的内容。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协同一致的教育力量,才能消除网络危害,发挥网络优势,使中学生成长为有道德的“网上新一代”。
总之,在网络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有受到挑战的不利因素,但我们更要看到网络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操作,趋利避害。德育工作者应面对新形势更新观念,及时调整工作手段,掌握信息技术,拓宽知识面,这样才能加强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袁圣东.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探究.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7.
[2]卢丽刚等.网络时代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江西教育科研,2003、1、2.
[3]钱国祥等.中学德育应对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策略.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