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于喧嚣与孤独之中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underw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克敌近年来一直关注民国的文人,特别是他所熟悉的浙籍文人群体。他对文人日常生活的解读不仅细致入微,而且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一个个生活细节和生活场景中,让我们看到那些大师深邃的内心世界。我拿到刘克敌的新著《民国学风》(九州出版社2019年版)时,自然感到惊喜。
  最引起我关注的,是书中有关文人日常生活对于其人格完整性影响的内容。早些年,刘克敌就有《困窘的潇洒》、《民国杭州文人日常生活》等研究文人日常生活的著作,因为后者是与我合著,我对日常生活对于文人精神情感世界的影响也比较清楚,而此书的内容更进一步深化完整,尤其是像《文人领袖蔡元培的“朋友圈”》这样的文章不仅让蔡元培的形象更加立体、更加富有人文气息,也让读者对浙籍文人群体何以能在那个时代大放光彩有了更加具体的把握,对同乡、同门和同窗等关系如何影响文人的治学和创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该书的内容极为丰富,无论是胡适还是鲁迅,或者郑孝胥和黄侃,这些政治见解迥然不同、文学观念大有分歧的文人,在刘克敌笔下却都呈现出极为生动、可爱的一面。当我们读到梅光迪多少为了逞个人意气,和胡适笔战不休,以致最终走上反对白话诗的道路时,我们不禁发出会意的微笑。尽管很难想象梅光迪是否会和胡适携手并进,但他当年毕竟同意来一场“文学革命”,只是阴差阳错,才最后走到胡适的对立面。通过该书对胡适与梅光迪两人争论的辨析,我们会发现以往文学史的有关书写过于简单化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刘克敌的有关研究极大丰富了现有的文学史,或者说是另一种文学史的书写。
  所谓的文人气质,常常是可以想象却很難描述,而阅读民国时代这些大师,似乎让读者有了触摸他们的可能。在刘克敌笔下,那些大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似乎都清晰可见。他们不再是被人顶礼膜拜的大师,而是无数普普通通人中的一员,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诸如通过周氏兄弟对《语丝》这个刊物名字来历的有意为之的不同叙述,我们分明看到了他们脸上有些狡猾的微笑,看来这“绍兴师爷”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而顾颉刚在日记中极力为自己的“命名权”正名,也恰恰说明了他性格的固执、倔强和可爱。所以,一个人的气质不仅藏于他所读过的书籍中,也可以藏在他所研究着的人文历史学术中,也就是可以做到和他研究的对象心灵相通。阅读此书,当我们执着于一次次跨越时空的选择时,那些文字仿佛都成为彰显心灵的旗帜,都可以清晰辨认。记得当年梁漱溟发出一个著名的疑问:这个世界会好吗?对此当然会有不同的回答,而刘克敌以自身一直坚守学术的态度做出他的回答,也让我相信,“这个时代一切都有可能改变,而学人之间的友谊和坚持‘为学术而学术’的信念,不会改变”。用暴力可以摧毁世界本来的样子,但是不能改变内在精神的本质。所谓延续,需要依靠一辈又一辈人的研究来将它守护,而这本书的内容本就已是一种延续。精英知识分子与俗世大众的争辩,就像许知远与李诞只能格格不入,但我们必须去相信,这个世界该有一小群人愿意冷坐在一隅之地读鲁迅,读梁漱溟,读陈寅恪,读马一浮,读他们那一时代的冷暖人情,读中西文化交融时代的宏大过渡与细枝末节。读着他们,其实就是读着自己,否则,谁能想到黑白刚硬色调的鲁迅为了让名气不如自己的丰子恺的译本《苦闷的象征》销路顺畅,让出版社将自己的同名译本推迟上市,原来鲁迅还有心思如此柔软细腻的一面。而我们反观当下反思自己,某些知识分子看似阔达的胸襟是否能在镜子里照出坦荡的自己。
  这个时代太过喧嚣,精致浮华,年轻人是否还愿意写诗?是否还愿意为一句诗的纯粹而雀跃一个夏天?起风了,裹紧了大衣将耳朵蜷缩在摇篮的歌声里,年轻的心都忘却了冷冻的记忆,忘却了历史需要旁听。作家阿来说:“文学最悲惨的是我们在写这些现实的时候,我们也完全堕入了现实。”如果我们不能了解我们个人生活以外的世界,那么至少,我们必定散失掉了辨认自己生活真相的能力。而民国文人的禀赋和他们的气度是在更高的高处对真的渴求,所以他们才一往而无前,甚至交出一生。很多时候,要说出一句真话是需要勇气的,至少名利场里不允许。当有的时候甚至只能保持沉默时,那么我们选择什么,我们还在坚持什么,再看看过去的学术大师他们在坚持什么,也许会明白,对于真善美的取舍,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人们常说如今是没有大师的时代,是只有怀念和追忆的时代,这样的说法也许过于悲观。其实,只要给予合适的土壤,假以时日,真正的大师自然会出现。
其他文献
刘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青年才俊,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文脉都有着十分深刻的把握。十几年前,他搞了一个系列“作家访谈”,当时崛起的文坛新锐,几乎都被他访谈过,好像南京的《青春》雜志还特意为他开辟了一个专门的栏目,把他的访谈文字源源不断地发表,在当时颇有影响。我的那一期访谈,他居然写了近两万字,成为我文学生涯最重要、最珍贵的一个历史文献,经常被后来的研究者引用。  这些访谈对象,现在大多都
你最喜爱的花是什么?  经常有女孩这样问我。也许她们希望听到“芙蕖,风露清愁令人嗟咨惋叹”,或是“玫瑰,法兰西百年来不老的传奇”,抑或是“郁金香,它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这样的回答。但其实,我热爱草木胜于花朵。如果一定要说,那该是牡丹:容色无双,不需要文人无病呻吟地为它增添矫饰的词句,单是那骄傲绝丽的姿容,就能轻易征服一切目光,使之驻留。  所以我是不喜欢芍药的,我以为它是在
贫穷,在不少的时候是中国社会的历史包袱。因為贫穷,中华民族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屈辱。因此,与贫困的抗争一直是中国社会无法回避的难题。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也是伴随和追寻要独立、反饥饿与求生存、谋幸福而开展的。最近十年来,一个伟大的扶贫行动,最终要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的攻坚行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很多地方全面持续展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直面贫穷展开的伟大反贫困奋斗的故事,也是人类历
20世纪50年代:列宁装·布拉吉·中山装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无不以苏联为样板,苏联服装当然也成为了革命的象征,深深地影响着城镇居民。这期间列宁装、布拉吉、中山装颇为流行。   列宁装一度成为最流行的服装。其主要特点是:大翻领,单、双排扣,斜插袋,还可以系一条腰带。主要是妇女穿着,再梳上短发,给人一种整洁利落、朴素大方的感觉。此外,仿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俄罗斯风格的连
这是一个关于心灵犯罪与赎罪的荡气回肠的故事——  一个12岁的男孩,看着自己最忠诚的伙伴为了他而被恶棍凌辱,因为怯懦,因为自私,或者还有别的什么,他没有挺身而出,只是躲在一角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事情发生以后,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愧疚,这让他甚至做了一件更加难以饶恕的事情——他用诬陷的手段逼走了仆人一家,使他们流落异乡。从此,他的灵魂沉重得再也无法自由飞翔……  这个男孩名叫阿米尔,出身于阿富汗上
大家都说江南好,生在江南,也一直没有深究江南究竟什么好,只知道唐人说“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宋人说“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曾经有幸看到一位被骗来常州搞传销的西部打工仔骗同学也来常州搞传销的信,他介绍常州怎么怎么好,说到后来,他自己认为最能打动同学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地方好得不得了,到处是水,快来。”  我当时心弦一动,江南好,就是水好吧。  常州是典型的江南城市,当年水绕四城。城中还有两条
胡适曾在1931年4月2日给北平香山慈幼院教育图书馆一位叫贺秉钧的青年回过一封信。查《胡适全集·书信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胡适书信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和《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黄山书社1994年版)等均不载此信,这封一百余字的短札当属佚文了。其实见过这封短札的人还不止发信、收信的二人,当时贺秉钧将这封回信连同自己的去函,另加上香山慈幼院院长、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熊希
最近,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预言,计算机业将迎来下一个“数字10年”,计算机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人机互动模式,目前的键盘和鼠标将逐步被一种更为自然、更具直觉性的科技手段——声控式和触摸式界面所取代,从而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  盖茨说,多年来他一直在推广这种自然的交互模式。为此,微软已经开发出语言识别和触摸技术产品。例如,去年曾为福特汽车研发配备了Sync汽车音频和移动电话系统
荷兰宪法规定。每年9月的第3个星期二为“王子日”。这一天,荷兰女王和陪伴她的王室成员将前往议会发表演说,和国会议员、政府大臣们共商国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讨论预算。每年的“王子日”,都有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在海牙,早早守候在从女王宫殿到议会骑士厅的路上,他们并不关心大政方针,而是想一睹女王盛大的出行仪式和她的“金马车”。    “金马车”并非纯金打造    金马车是1898年由当时著名的马车制造师世派
遥远 小镇 雨天    我本能地喜欢遥远的地方,因为未知,所以喜欢。  心中的小镇,应该在南方,有白墙黑瓦,房子要有漂亮的屋脊,雨水顺着屋檐滴答。有很高的墙,围成一个高高的天井。中间只有一小块地方,有阳光,摆满了花花草草。猫卷起尾巴,警醒地立在水缸边。  我去了宏村,春雨。没有太多人知道的小村子。它那么干净,是个梦吧,但已经存在了800多年。  我走进深深的院子,没有人,只有满屋静静的老物件。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