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社区居民建个“家”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wj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月的一个早晨,康庄美地一社区。
  四五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坐在树坛边,直勾勾地盯着楼栋。
  大口啃着馒头的外来务工者,低头看着手机的都市白领……没人在意那些目不转睛的眼神和一同走出楼栋口的邻居。
  “人人行色匆匆,这社区没有家的感觉。”老人们念叨道。
  这话,让社区党支部书记龙世建心里不是滋味:“怎样才像个家呢?”
  回到办公室,收集经验材料、开展头脑风暴……她在社区党支部会议上决定开展“家在社区·五色行动”。
  “红色”·树先锋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创建先锋模范社区
  2014年3月17日,社区居民曾龙华找到罗远芳:“罗婆婆,能不能请你也接送一下我娃娃读书?”
  罗远芳爽快地点了点头。
  当天下午,她就来到曾龙华孙女杨杨就读的学校,将孩子安全送回了家。
  街坊们都夸罗远芳热心,她却说:“我是党员,也是‘红色行动’志愿者,你们都可以来找我。”
  罗远芳参加的“红色行动”,就是“家在社区·五色行动”的第一项行动。
  “要让社区有家的感觉,首先就必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社区居民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龙世建说。
  2014年,康庄美地一社区启动了“红色行动”。龙世建和6名社区党员干部随即组织了145名社区党员,开展“按职、按事、按需”设岗定责,面向居民需求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能享受政府优惠住进公租房,我们也该好好带头,回馈社会。”罗远芳的一席话,让一些居民坐不住了。
  “社区好多家庭都有接送娃娃的苦恼,她一个人估计忙不过来,能出一把力就出一把力。”居民余明先开始跟着罗远芳一起干。
  有了一个,就有第二个……渐渐地,社区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大,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橙色”·爱邻里
  ——营造邻里互帮互助的氛围,创造新型熟人社区
  2014年12月的一天,社区居民向立林正在家里休息。
  忽然,社区发给她的呼唤器响了。
  她立刻冲出去,推开邻居田国富的房门。
  76岁的田国富正靠着床弦,冷汗直冒。
  “老人家,你哪里不舒服?”向立林问。
  原来,田国富不慎踩滑,跌倒在地,试了几次都站不起来,只好一点一点地挪动,伸手去摸呼唤器——呼唤器是社区党支部在“橙色行动”中向市妇联申请来的,一端安在独居老人家里,另一端安在邻居屋里。老人碰到紧急情况,按下它,邻居就会来帮忙。
  “‘橙’是温暖的色彩。开展‘橙色行动’,就是为了建立守望相助、互帮互助的新型邻里关系。”龙世建说。
  为此,“橙色行动”相继开展了“邻里串门日”“邻里节”、乒乓联谊赛等一系列联谊活动,既让居民们相互联络感情,又让需要帮助的群众和邻居结成帮扶对子。
  而对田国富来说,“橙色行动”救了他的命。
  在那个冬天的早晨,向立林将老人送到医院,还支付了2000元住院费。
  之后几天,她天天往医院跑,给田国富送饭、搽脸……竭尽所能地照料。
  出院时,田国富拉着向立林的手热泪盈眶:“你是个好邻居!”
  金色·扬孝行
  ——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创建敬老孝行社区
  2016年3月7日,社区院坝中心,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宴席。
  掌勺的是社区里的年轻人,赴宴的是社区里的老人。
  顛锅、勾火,爆炒牛肉、白灼菜心……宴席上摆出了道道佳肴,香气四溢。
  “没想到娃娃们做菜有模有样!”79岁的刘秀清品尝着美味说,“今天要多吃碗饭。”
  这场丰盛的宴席,是“家在社区·五色行动”的第三项行动“金色行动”举行的活动之一。
  康庄美地一社区老年人口基数大,仅空巢老人和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就超过700人。
  “老有所敬,老有所爱”,就是“金色行动”的目标。
  为弘扬敬老孝老新风尚,社区党支部通过志愿服务、开展敬老活动等方式,不断动员社区里的年轻人帮助老人。
  回到宴席现场。
  就着满目佳肴,刘秀清“呼哧呼哧”吞下了一大碗饭。
  很快,老人起身,迈出步子。
  “添饭!”他笑着大声说道。
  绿色·倡义举
  ——培育人人献身志愿的文化,创建公益美德社区
  2016年3月4日,康庄美地一社区中心广场。
  一排桌子前,围满了人。
  桌子前,一群志愿者正在叫卖:“以旧换新,买新电池只要半价。”
  原来,这是一场社区“绿袋子”志愿队举办的环保义卖活动。
  而这样的活动,在“家在社区·五色行动”之“绿色行动”中屡见不鲜。
  “我们就是想要通过这种活动,唤醒居民的环保意识。”龙世建说。
  2015年初,社区党支部联合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事务所,开始打造公益交流空间:组建“绿袋子”“一五剪”“红袖标”等11支居民志愿队,以专业社工带居民志愿者的模式,设计特色服务项目——邀请重庆非遗传承人,开设手工课堂,与志愿者共同创造剪纸作品,捐送困难家庭。
  学习剪头技能,每月15日,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理发服务。
  建立爱心志愿超市,参加助残、助贫服务,储存爱心货币,兑换公益礼品。
  …………
  在专业团队的支持下,志愿活动变得“诱人”起来,3000余名居民成了注册志愿者。
  蓝色·筑梦想
  ——激励和帮助居民“业有所成”,创建追梦圆梦社区。
  2016年1月26日,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开幕,微型企业青科信息公司参赛。
  这是一家O2O创业公司,创始人叫安宇生,是康庄美地一社区居民。
  去年5月,安宇生创业起步伊始,曾到社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求助。
  “你可以参加‘泛海扬帆’就业创业大赛,赢取政府资助基金。”平台工作人员刘婷宇支招。
  随后,刘婷宇拿着赛事章程,逐条逐款地向他讲解报名条件、程序和比赛环节……
  “那好,我参赛吧。”安宇生点了头。
  两天后,安宇生收到了一封神秘快递—— 一叠资料和一张名片。
  刘婷宇把以往参赛公司的经验编辑成册,寄给了他。
  名片上的人是做商业策划的行家,由社区专门邀请来担任参赛指导。
  当年10月,经过激烈角逐,青科信息成功胜出。
  “社区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安宇生笑了。
  这次雪中送炭的创业帮扶,源自“家在社区·五色行动”的第五项行动“蓝色行动”。
  “‘蓝色行动’的核心目标,就是帮助居民树立和追寻梦想。”龙世建说。
  为此,“蓝色行动”开设了“梦想沙龙”,分享创业经验;搭建小区夜市,拓宽谋生途径;联系辖区企业,举办社区招聘会;提供咨询服务,争取资金扶持……
  至此,“五色行动”全部启动。
  两年下来,康庄美地一社区有了“家”的样子。
其他文献
【摘要】在国内框架分析的实证研究中,框架建构与议程设置的混用极为普遍,即将媒体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频率、稿件安排方式及组织方式等议程设置的内容解释为媒体对于报道框架的建构。而实际上,媒体议程设置与媒体的报道框架影响受众的路径与结果是不同的。本文拟从媒体选择框架与符号框架两个方面入手,对大陆、香港与美国的六家媒体关于弗格森事件的报道进行框架分析,来具体说明不同国家地区媒体的新闻报道框架之间的差异,以及
农夫拉着一头水牛和一头黄牛犁田,他先给黄牛套上犁枷,但黄牛任凭他怎么吆喝就是不走,折腾半天没犁几亩田。  无奈之下,农夫换上水牛,水牛不用吆喝就主动拉着犁往前走,但农夫还是不断地鞭打水牛。水牛不解地问:“主人,我已经尽心尽力地帮你拉犁了,怎么还老是打我?”农夫说:“黄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得你跑快些,什么时候才能犁完田?”  多次挨鞭子的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机会就越多,而黄牛
2013年4月18日,黔江区濯水镇卫生院医务室门外,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  “自从有了这本‘小册子’,娃儿预防接种该打啥子针、该吃啥子药,都清楚了。”蒲花社区三组村民杨艾萍挥舞着一本“小册子”,拉着四岁的女儿前来接种。  “现在,村里医生经常主动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提醒我们带上这本‘小册子’给娃儿预防接种!”四组村民谢增和接过话头。  村民们讨论着这些年的变化,心里乐开了花。  “传统的公共卫生服
2011年9月某晚,曾鹏陪企业老板吃饭,狂饮11瓶啤酒,横卧酒楼。  作为工业园区招商干部,他得舍命陪君子。  次日醒来,曾鹏头痛欲裂。仓促返家后,方知一家老小通宵未眠。  一番洗漱后,他更换衣裤,又匆匆出门:“今天,我还有一顿酒要喝。”  “喝死你。”身后,老婆声音响起。  坐在前往单位的公交车上,曾鹏想起家人关爱之神情,不禁感慨万千,于是点击手机键盘,作《应酬》一首。  “接待应酬经常喝醉,不
1942年底,重庆沙坪坝。  一块平坝上,一座平房渐渐挺立起来。  盖屋的是一名中年男性,戴眼镜、蓄浓髯、穿长衫,像是文化人。  随后三年,在日军疯狂轰炸下,这个男人在这间小屋里绘就了一大批以抗战为题材的漫画作品。  在每幅漫画上,都署有男子的名字:丰子恺。  丰子恺一生,有两间屋子让他魂牵梦绕。  第一间,是他位于家乡浙江的“华屋”——缘缘堂。  在那里,丰子恺徜徉于种满樱桃和芭蕉的庭院之间,创
“我们的‘父母官’在义务劳动做好事……”2014年1月16日晚上,万州区天城镇万河村党员周涛在微信上看到一组照片,“咦,这不是我们村吗?”  “父母官”其实不是官,参加义务劳动的多数是村里的共产党员,最大的“官”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尽管照片中没有自己,但周涛还是很感动:“我们哪怕只是做了一丁点事情,群众都是看在眼里的。”  受感动的还有镇党委书记谈祖伟。  每次看到党员受表扬的事儿,谈祖伟总会想起两
2014年3月7日清晨,大雨如注。  万盛经开区万东镇五里村村委会门口,人群熙熙攘攘。  他们的目光望向同一方向——村口。  “这么大的雨,李书记怕是来不了!”人群中涌动着焦急不安。  蓦然,一声喇叭打破群众的担忧。  “来了来了,李书记来了!”群众的声音响亮起来。  伴随刹车溅起的水花,一个温暖的声音传来,“大家久等了,今天的院坝会只能搬到屋里举行了”。  这个声音,来自万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明
警惕“白领冷漠症”  2012年9月,一社交网站发布《2012年度白领冷漠度调研报告》:91.6%的受访者在工作中感到困倦、疲劳;33.6%的人对公司没感觉;“80后”、“90后”白领最渴望沟通……“白领冷漠症”正悄然流行。  应对“白领冷漠症”,专家建议应从两方面着手。  培养兴趣。白领应该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释放压力。如周末走入郊野,亲近大自然;参与学习培训,增长知识;适度参与社交,加入读书
垫江县来主城打工的邱钦荣,住在渝中区已有1年时间,他不仅自己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还把妻儿接进了城。他感慨地说:“在城里打工很踏实,无论是孩子上学,还是去追拖欠的工资,社区、街道都会帮一把忙,城里人没把咱当外人!”  邱钦荣的话代表了渝中区几万进城务工人员的心声。  去年底,渝中区对进城务工人员作了一次调查问卷,调查表明:进城农民工有三怕——一怕无工作,二怕无居所,三怕无保障。针对这“三怕”,渝中区结
2012年3月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立即去办住院手续,准备做活检。”医生催促。  “活检?”刘欣心里“咯噔”一下。  身后,一个急迫的声音响起:“医生怎么说?”  “医生说先住院。”刘欣回头,对妻子挤出一个笑容。  “住院?要住多久?我还有很多工作呢!”钟黎急了。  “你能不能先关心一下自己!”刘欣忍不住对妻子发了火。  心无旁骛  2011年3月的一天,渝中区某工程项目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