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体味、鉴赏语言的美,及语言文字传达出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小学生生活阅历比较贫乏,教师仅仅口头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学生在接受上存在困难。多媒体能凭借直观形象的优势,在促成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建立“美”的情境,诱导学生充分感受美
美学研究证明,人们的审美感受源于审美感觉,一篇课文要激发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必须让学生毫无障碍的读懂它,多媒体能把无声的课本演绎成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内心深处产生积极的审美反映,由此体会课文蕴含的形象美。
比如,以叶圣陶《瀑布》教学为例,倘若仅依据文字及课本的插图,小学生难以对雄奇壮丽的瀑布有深刻感受。教学过程中,笔者搜集了许多关于瀑布的视频资料,拼接剪辑,再配上背景音乐和精彩的朗读,制成精彩的小视频。雄浑的景色、动听的音乐、如梦如幻的朗诵,学生一下子进入课文描绘的意境。学生屏住呼吸听朗读,目不转睛地看着画面:游客在曲曲折折的山路上穿行,远方不时响起“轰轰隆隆”的巨响声,就像海边汹涌的波涛,可谓形未见而声先至,学生首先从声响上感受到了瀑布的雄奇不凡。山随路转,一道银白色的瀑布在葱翠的高山之巅疾泻而下,一串串洁白的水珠在阳光下色彩斑斓,形成了一道珍珠屏。此时,每一名学生都在这样的美景前流连忘返。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描述的美妙意境,心中自然迸发出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强烈感情。
多媒体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直观感受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场景,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对文本的直观印象。
二、挖掘“美“的内涵,指导学生深刻鉴赏美
感性认识只能了解事物的外表,只有上升为理性高度,才能对事物做到深刻理解。借助多媒体,开展审美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学生认识事物外部特征的阶段,关键应以此为基础领悟事物的内涵。
以教学《翠鸟》为例。笔者在课前将以下两段文字输入课件:第一段:头上的羽毛橄榄色,背上的羽毛绿色,腹部的羽毛赤褐色;第二段采用课文原句,将比喻句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别。在课堂上,把这两段文字投到大屏幕上,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分析,理解比喻句的表达效果。通过实际参与,学生领悟到第一段话和原文的差别,接下来,笔者指导学生一边欣赏翠鸟的美丽身姿,一边反复咀嚼两段话的不同意义。此时,学生纷纷举手,争抢着说出自己的想法,笔者相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第一段话仅说明了翠鸟身体各部分的颜色,人们想象不到具体的样子。原文不仅描述出翠鸟羽毛的艳丽,而且运用三个比喻句,让人感觉到翠鸟是那么机灵、可爱。通过教学互动,学生真正体会到课文遣词的准确、造句的形象,受到了语言美的熏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只认识到“美”是不够的,应进一步弄清美的原因,在这方面,多媒体拥有独特优势,教师一定要发挥这一优势。
三、理清“美”的线索,引导学生真实表达美
教师不仅要启发学生感知美、了解美、探寻美,还要指导学生表达美,从而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文章层次具有一种建构美,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路,找到课文线索,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学生由认识这种美到潜移默化中形成分析结构美的能力,对学生划分段落、复述课文、编辑提纲有很大帮助。
以《飞夺泸定桥》教学为例。教学中,笔者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先向学生完整呈现课文的视频,然后,按照时间的推进(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分段呈现。在完整播放后,学生已整体上了解事情的原因、经过、高潮、结果。分段播放后,学生可以大致理清课文的结构,并加以复述。多次呈现课文的视频,学生的感受越来越深,不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认识到红军战士英勇、不怕牺牲等崇高品格,深刻理解和谐稳定的生活是无数先烈付出生命换来的,必须要加倍珍惜。
多媒体可以直观显示文章脉络,学生像观看一座结构严密的大楼一样,欣赏各个段落怎样环环相扣,共同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四、展开“美”的想像,启发学生感悟创造美
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大多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闻所想进行构思、组织、提炼,创造出自己心中的艺术形象,并用口说出来,或用笔写下来,这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语文读写训练的重要步骤。为此,笔者通过多媒体辅助,调动学生开展想象的积极性,用语言表达出心中对美的感受。
例如,讲授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在学生理解第一句的大意后,笔者投放伴有优美音乐的视频,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启发:“如果你置身于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香炉峰上升起的雾气,在阳光照耀下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如果能够到香炉峰去看一看,那该是多么美妙!”有的说:“一座山峰竟然像巨大的香炉,大自然塑造美景的能力真是伟大呀。在让学生观看雄伟的瀑布时,教师引导:“你们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同学说:“瀑布从山顶上飞速流下来,好像一条银色巨龙从山上往下跑。” 有的说:“瀑布又长又白,仿佛天上仙女挥舞着一条白色的哈达,太漂亮了。”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都急着发表看法,说出自己对瀑布的印象。
借助多媒体,进行想象训练,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学生展开想像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去创造属于自己美的世界。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建立“美”的情境、挖掘“美“的内涵、理清“美”的线索、启发“美”的想像,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建立“美”的情境,诱导学生充分感受美
美学研究证明,人们的审美感受源于审美感觉,一篇课文要激发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必须让学生毫无障碍的读懂它,多媒体能把无声的课本演绎成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内心深处产生积极的审美反映,由此体会课文蕴含的形象美。
比如,以叶圣陶《瀑布》教学为例,倘若仅依据文字及课本的插图,小学生难以对雄奇壮丽的瀑布有深刻感受。教学过程中,笔者搜集了许多关于瀑布的视频资料,拼接剪辑,再配上背景音乐和精彩的朗读,制成精彩的小视频。雄浑的景色、动听的音乐、如梦如幻的朗诵,学生一下子进入课文描绘的意境。学生屏住呼吸听朗读,目不转睛地看着画面:游客在曲曲折折的山路上穿行,远方不时响起“轰轰隆隆”的巨响声,就像海边汹涌的波涛,可谓形未见而声先至,学生首先从声响上感受到了瀑布的雄奇不凡。山随路转,一道银白色的瀑布在葱翠的高山之巅疾泻而下,一串串洁白的水珠在阳光下色彩斑斓,形成了一道珍珠屏。此时,每一名学生都在这样的美景前流连忘返。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描述的美妙意境,心中自然迸发出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强烈感情。
多媒体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直观感受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场景,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对文本的直观印象。
二、挖掘“美“的内涵,指导学生深刻鉴赏美
感性认识只能了解事物的外表,只有上升为理性高度,才能对事物做到深刻理解。借助多媒体,开展审美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学生认识事物外部特征的阶段,关键应以此为基础领悟事物的内涵。
以教学《翠鸟》为例。笔者在课前将以下两段文字输入课件:第一段:头上的羽毛橄榄色,背上的羽毛绿色,腹部的羽毛赤褐色;第二段采用课文原句,将比喻句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别。在课堂上,把这两段文字投到大屏幕上,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分析,理解比喻句的表达效果。通过实际参与,学生领悟到第一段话和原文的差别,接下来,笔者指导学生一边欣赏翠鸟的美丽身姿,一边反复咀嚼两段话的不同意义。此时,学生纷纷举手,争抢着说出自己的想法,笔者相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第一段话仅说明了翠鸟身体各部分的颜色,人们想象不到具体的样子。原文不仅描述出翠鸟羽毛的艳丽,而且运用三个比喻句,让人感觉到翠鸟是那么机灵、可爱。通过教学互动,学生真正体会到课文遣词的准确、造句的形象,受到了语言美的熏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只认识到“美”是不够的,应进一步弄清美的原因,在这方面,多媒体拥有独特优势,教师一定要发挥这一优势。
三、理清“美”的线索,引导学生真实表达美
教师不仅要启发学生感知美、了解美、探寻美,还要指导学生表达美,从而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文章层次具有一种建构美,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路,找到课文线索,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学生由认识这种美到潜移默化中形成分析结构美的能力,对学生划分段落、复述课文、编辑提纲有很大帮助。
以《飞夺泸定桥》教学为例。教学中,笔者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先向学生完整呈现课文的视频,然后,按照时间的推进(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分段呈现。在完整播放后,学生已整体上了解事情的原因、经过、高潮、结果。分段播放后,学生可以大致理清课文的结构,并加以复述。多次呈现课文的视频,学生的感受越来越深,不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认识到红军战士英勇、不怕牺牲等崇高品格,深刻理解和谐稳定的生活是无数先烈付出生命换来的,必须要加倍珍惜。
多媒体可以直观显示文章脉络,学生像观看一座结构严密的大楼一样,欣赏各个段落怎样环环相扣,共同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四、展开“美”的想像,启发学生感悟创造美
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大多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闻所想进行构思、组织、提炼,创造出自己心中的艺术形象,并用口说出来,或用笔写下来,这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语文读写训练的重要步骤。为此,笔者通过多媒体辅助,调动学生开展想象的积极性,用语言表达出心中对美的感受。
例如,讲授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在学生理解第一句的大意后,笔者投放伴有优美音乐的视频,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启发:“如果你置身于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香炉峰上升起的雾气,在阳光照耀下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如果能够到香炉峰去看一看,那该是多么美妙!”有的说:“一座山峰竟然像巨大的香炉,大自然塑造美景的能力真是伟大呀。在让学生观看雄伟的瀑布时,教师引导:“你们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同学说:“瀑布从山顶上飞速流下来,好像一条银色巨龙从山上往下跑。” 有的说:“瀑布又长又白,仿佛天上仙女挥舞着一条白色的哈达,太漂亮了。”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都急着发表看法,说出自己对瀑布的印象。
借助多媒体,进行想象训练,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学生展开想像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去创造属于自己美的世界。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建立“美”的情境、挖掘“美“的内涵、理清“美”的线索、启发“美”的想像,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