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53
芬太尼是当前麻醉最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很轻,不影响心肌收缩力,一般不影响血压。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我们观察了异丙酚的输注速度和芬太尼给药总量,研究芬太尼不同给药方法对手术病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择期行胸腹部手术60例,男女不限,ASAⅠ级或Ⅱ级,年龄30~60岁,体重45~85kg,心肺肝脑肾功能未见异常,血压、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即非超前镇痛组(Ⅰ组)和超前镇痛组(Ⅱ组)。
入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路,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ml/(kg•小时),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无创血压。病人静卧5分钟后记录血压(BP),心率(HR)作为基础值。麻醉机面罩吸氧3分钟后进行诱导。给予力月西1ml/kg,利多卡因1ml/kg,芬太尼2μg/kg,仙林0.15mg/kg,异丙酚1.5mg/kg。病人意识消失后咽喉部表面麻醉后行气管内插管,机控呼吸,氧流量2L/分,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0次/分。术中异丙酚持续泵入6mg/kg。Ⅰ组病人在切皮进入胸腹腔即时给予芬太尼2μg/(kg•小时),Ⅱ组病人在切皮前和进入胸腹腔前2分钟分别给予2μg/kg。所有病人术中每小时追加芬太尼1μg/kg,追加不超过2次。手术时间均不超过3小时。分别记录插管后即时、切皮时、进入胸腹腔时、拔管前即时血压(BP)和心率(HR)。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病人血压、心率基础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时,两组病人MAP和H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进入胸腹腔后、拔管前即时,Ⅱ组病人比Ⅰ组病人MAP和HR都低。见表1。
讨 论
疼痛刺激会引起脊髓和脑内疼痛传递增强,最终导致对疼痛的感知提高。手术中的伤害性刺激强度经常改变,当刺激增强后病人应激反应迅速被激发,此时给予阿片类药再抑制应激反应为时已晚。如果提前预知,在刺激增强前给予阿片类药可使病人的应激反应得到抑制,病人的心血管系统反应则较轻微,这对于有心血管系统病变的病人更为有利。超前镇痛的观点现已被广大麻醉医师所认同,事实证实,仅针对切皮痛的超前镇痛是无效的。
芬太尼是当前麻醉最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很轻,不影响心肌收缩力,一般不影响血压。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我们观察了异丙酚的输注速度和芬太尼给药总量,研究芬太尼不同给药方法对手术病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择期行胸腹部手术60例,男女不限,ASAⅠ级或Ⅱ级,年龄30~60岁,体重45~85kg,心肺肝脑肾功能未见异常,血压、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即非超前镇痛组(Ⅰ组)和超前镇痛组(Ⅱ组)。
入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路,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ml/(kg•小时),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无创血压。病人静卧5分钟后记录血压(BP),心率(HR)作为基础值。麻醉机面罩吸氧3分钟后进行诱导。给予力月西1ml/kg,利多卡因1ml/kg,芬太尼2μg/kg,仙林0.15mg/kg,异丙酚1.5mg/kg。病人意识消失后咽喉部表面麻醉后行气管内插管,机控呼吸,氧流量2L/分,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0次/分。术中异丙酚持续泵入6mg/kg。Ⅰ组病人在切皮进入胸腹腔即时给予芬太尼2μg/(kg•小时),Ⅱ组病人在切皮前和进入胸腹腔前2分钟分别给予2μg/kg。所有病人术中每小时追加芬太尼1μg/kg,追加不超过2次。手术时间均不超过3小时。分别记录插管后即时、切皮时、进入胸腹腔时、拔管前即时血压(BP)和心率(HR)。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病人血压、心率基础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时,两组病人MAP和H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进入胸腹腔后、拔管前即时,Ⅱ组病人比Ⅰ组病人MAP和HR都低。见表1。
讨 论
疼痛刺激会引起脊髓和脑内疼痛传递增强,最终导致对疼痛的感知提高。手术中的伤害性刺激强度经常改变,当刺激增强后病人应激反应迅速被激发,此时给予阿片类药再抑制应激反应为时已晚。如果提前预知,在刺激增强前给予阿片类药可使病人的应激反应得到抑制,病人的心血管系统反应则较轻微,这对于有心血管系统病变的病人更为有利。超前镇痛的观点现已被广大麻醉医师所认同,事实证实,仅针对切皮痛的超前镇痛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