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虽然他们既有区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者,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辅导员应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可以预防和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就业;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学生教育工作中,由于各方面的复杂原因,学生们在思想上、心理上较之以前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新问题、新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曾在2002年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指导、教育是分不开的,辅导员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校辅导员要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生需要研究好解决的新课题。心理工作和辅导员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工作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和新生入学适应(军训、生活、学习、人际关系)、毕业生就业压力、家庭突变等密切相关。辅导员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也肩负着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有效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应该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辅导员担任在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众多任务,在心理预警三级网络中,辅导员也是重要的一环。“必须让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掌握必备的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指导能力,才能在与特殊学生交流、沟通以及处理一些相关问题时,及时、正确、有效的得以解决。这不仅能够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也能解决同学们出现的一些问题,更能有效地增强师生间的感情,为构建和谐班级所必备的条件。以此同时,辅导员老师辅导员在加强思想政治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心理理论和心理实践方面知识的学习;不管是学生管理工作还是心理咨询工作,都应以人为本,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良好的班级环境。那么学生就最有可能会向着积极的方向去改变去成长,就像身体自然的发育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理也有自我发育的能力。
1.1 辅导员应该做好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工作教育
他们必要的心理求助是强者的行为,教育他们关注自己今天的心理健康,就是为自己明天的健康生活买保险;教育他们关注他人的心理健康,就是为自己和谐的生存环境做建设。其次辅导员应该无条件的关心接纳每一位学生,这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来说非常的重要,辅导员可以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消除被管的心理。在教育犯错学生的时候,不易急于批评、说教,学会倾听,给学生一种平等交流的平台,学生们也感觉受到尊重与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这种平等的方式,更能有效地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辅导员深入军训队伍和深入宿舍、教室,与学生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相应的思想工作效果就会比较好。沟通的最高境界是: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而教育的效果应以此为前提。
1.2 做好和家长的联络沟通工作
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给予的期望值过高,但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提供的是经济上的支持,而忽视了孩子的思想、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健康指导,对这些方面的变化关注不够,指导不及时,往往造成学生性格上的孤僻、内向以及自闭心理的形成。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非常重要,辅导员老师要在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更够的促进其沟通、交流,运用多种方法,形成学校、家庭对学生共同培养的良好局面。
2.关注“三类学生”,创建和谐班级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有各自的特点。在辅导员管理、教育、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三类学生群体:性格内向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网络成瘾群体,这三类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做好这三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性格内向的学生需要热心关注
辅导员心理工作不要只停留在入学新生的UPI心理筛查,要时时刻刻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大学生群体中总是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不善于倾诉、不善于表达及过多顾及自己和他人的言行,交往的同学少,基本上没什么朋友,有什么问题都埋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其他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样的同学容易造成情绪压抑,当这样压抑的状态持续到一定程度,爆发后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2.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需要特别关注
随着高校招生并轨、缴费上学政策的全面推行,一些因家境贫寒、经济困难,其内心生活更加复杂,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当今国内一般高校中约有10%~20%学生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10%是特困生,这一比例近几年还在增长。他们 在富裕学生面前多表现敏感而自卑、自尊心强、自我封闭;一些过重的心理压力,导致不喜欢参加各项集体活动,不愿和同学交往,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辅导员不仅需要给他们提供物质帮助,也应从心理方面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鼓励他们自立自強,乐观的面对未来。
2.3 网路成瘾的学生的心理需要接纳和正确引导
网络游戏不同于工业时代的玩具游戏,它是在一种虚拟环境中进行的,在虚拟的、想象的自我构造中,表达了大学生网络游戏“玩者”一种探索另一新的“自我”身份的愿望,这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辅导员应该首先接纳理解他们、鼓励他们。辅导员要创造一个引导和支持这类学生的环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力量,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肯定和赞扬,这些能激发、提高他们潜在的自我能量,支持进一步改变,促使他们慢慢重新融入现实。
3.加强学生们就业时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
指导学生们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的今天,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更具主动性、选择性,“双向选择”体制在高校就业中的引入,让学生明白转变就业观念也是当务之急的事情。然而,正是在当下的社会激烈竞争中,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种种心理偏差。
(1)有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注意到能力的培养,一些毕业生在求职面试“自我推销”时缺乏自信,不敢参与竞争,或者由于几次择业的不成功而陷入自卑、自怨和自艾的心理误区。
(2)有的学生思想准备不足,没有及时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择业时慎重考虑过头,期望一切如愿,出现挑剔的心理,导致就业时缺乏果断性。
(3)有的学生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期望值过高或存在攀比心理,最终常常是错过了成功求职应聘的机会。针对这种现象,作为辅导员,首先要了解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然后对实习生、毕业生宣传有关方面的知识,如择业、求职知识和技巧,受挫能力和勇气,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自古以来,我国便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韩愈云:“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高校辅导员是最接近大学生的教育者,容易取得大学生的信任,可以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优势,应利用一切资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对于辅导员来说,学习一些心理学常识和方法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发现心理问题学生及协助心理老师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教育,才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有可能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王先达.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N].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2]赵阿勐.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定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3):344-345.
【关键词】就业;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学生教育工作中,由于各方面的复杂原因,学生们在思想上、心理上较之以前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新问题、新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曾在2002年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指导、教育是分不开的,辅导员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校辅导员要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生需要研究好解决的新课题。心理工作和辅导员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工作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和新生入学适应(军训、生活、学习、人际关系)、毕业生就业压力、家庭突变等密切相关。辅导员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也肩负着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有效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应该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辅导员担任在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众多任务,在心理预警三级网络中,辅导员也是重要的一环。“必须让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掌握必备的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指导能力,才能在与特殊学生交流、沟通以及处理一些相关问题时,及时、正确、有效的得以解决。这不仅能够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也能解决同学们出现的一些问题,更能有效地增强师生间的感情,为构建和谐班级所必备的条件。以此同时,辅导员老师辅导员在加强思想政治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心理理论和心理实践方面知识的学习;不管是学生管理工作还是心理咨询工作,都应以人为本,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良好的班级环境。那么学生就最有可能会向着积极的方向去改变去成长,就像身体自然的发育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理也有自我发育的能力。
1.1 辅导员应该做好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工作教育
他们必要的心理求助是强者的行为,教育他们关注自己今天的心理健康,就是为自己明天的健康生活买保险;教育他们关注他人的心理健康,就是为自己和谐的生存环境做建设。其次辅导员应该无条件的关心接纳每一位学生,这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来说非常的重要,辅导员可以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消除被管的心理。在教育犯错学生的时候,不易急于批评、说教,学会倾听,给学生一种平等交流的平台,学生们也感觉受到尊重与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这种平等的方式,更能有效地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辅导员深入军训队伍和深入宿舍、教室,与学生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相应的思想工作效果就会比较好。沟通的最高境界是: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而教育的效果应以此为前提。
1.2 做好和家长的联络沟通工作
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给予的期望值过高,但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提供的是经济上的支持,而忽视了孩子的思想、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健康指导,对这些方面的变化关注不够,指导不及时,往往造成学生性格上的孤僻、内向以及自闭心理的形成。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非常重要,辅导员老师要在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更够的促进其沟通、交流,运用多种方法,形成学校、家庭对学生共同培养的良好局面。
2.关注“三类学生”,创建和谐班级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有各自的特点。在辅导员管理、教育、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三类学生群体:性格内向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网络成瘾群体,这三类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做好这三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性格内向的学生需要热心关注
辅导员心理工作不要只停留在入学新生的UPI心理筛查,要时时刻刻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大学生群体中总是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不善于倾诉、不善于表达及过多顾及自己和他人的言行,交往的同学少,基本上没什么朋友,有什么问题都埋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其他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样的同学容易造成情绪压抑,当这样压抑的状态持续到一定程度,爆发后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2.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需要特别关注
随着高校招生并轨、缴费上学政策的全面推行,一些因家境贫寒、经济困难,其内心生活更加复杂,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当今国内一般高校中约有10%~20%学生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10%是特困生,这一比例近几年还在增长。他们 在富裕学生面前多表现敏感而自卑、自尊心强、自我封闭;一些过重的心理压力,导致不喜欢参加各项集体活动,不愿和同学交往,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辅导员不仅需要给他们提供物质帮助,也应从心理方面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鼓励他们自立自強,乐观的面对未来。
2.3 网路成瘾的学生的心理需要接纳和正确引导
网络游戏不同于工业时代的玩具游戏,它是在一种虚拟环境中进行的,在虚拟的、想象的自我构造中,表达了大学生网络游戏“玩者”一种探索另一新的“自我”身份的愿望,这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辅导员应该首先接纳理解他们、鼓励他们。辅导员要创造一个引导和支持这类学生的环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力量,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肯定和赞扬,这些能激发、提高他们潜在的自我能量,支持进一步改变,促使他们慢慢重新融入现实。
3.加强学生们就业时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
指导学生们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的今天,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更具主动性、选择性,“双向选择”体制在高校就业中的引入,让学生明白转变就业观念也是当务之急的事情。然而,正是在当下的社会激烈竞争中,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种种心理偏差。
(1)有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注意到能力的培养,一些毕业生在求职面试“自我推销”时缺乏自信,不敢参与竞争,或者由于几次择业的不成功而陷入自卑、自怨和自艾的心理误区。
(2)有的学生思想准备不足,没有及时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择业时慎重考虑过头,期望一切如愿,出现挑剔的心理,导致就业时缺乏果断性。
(3)有的学生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期望值过高或存在攀比心理,最终常常是错过了成功求职应聘的机会。针对这种现象,作为辅导员,首先要了解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然后对实习生、毕业生宣传有关方面的知识,如择业、求职知识和技巧,受挫能力和勇气,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自古以来,我国便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韩愈云:“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高校辅导员是最接近大学生的教育者,容易取得大学生的信任,可以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优势,应利用一切资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对于辅导员来说,学习一些心理学常识和方法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发现心理问题学生及协助心理老师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教育,才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有可能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王先达.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N].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2]赵阿勐.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定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3):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