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强调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又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文化的辉煌灿烂,从而让学生对我国文化有了更大的自信心。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这个国家的生命源泉,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是不可能站到世界之巅的。我们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的文化能够一直流传下去。语文是各个学科中与传统文化联系最紧密的科目,所以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发展者,必须透彻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拓展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能使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所以说传统文化的教学不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也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高中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提高是这一阶段语文教学中值得重视的方面。这也使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以传授大量的语文知识为主,而不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由于应试教育的现状,传统文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定的缺失。现如今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这种现象也在不断改变,教师必须注重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学生课下积极查课外资料
   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大量生僻字,我们一定要在课前进行仔细的预习。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全部查清楚,有关的历史典故也在旁边用便利贴指出。课下要进行预习,所谓温故而知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才能加深学生对相关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长久记忆。
   例如,在讲授《长恨歌》这一节时,教师在课前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长恨歌》的历史典故,要求在下节课上学生进行分享。并且要求学生通读《长恨歌》,不会的地方要及时标记,大体疏通文义。老师可以采用这种上课前提前布置作业的方法,使学生对有关传统文化的话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的掌握。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高中语文课文的学习相融合,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素养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课余时间以及工作之余,对于自己即将讲解的高中语文课文在网上查询资料,或者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将查询的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整合归类,以便于自己对语文课文知识的讲解。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老师应提前布置作业,告诉学生可以采用多种途径查阅有关本篇内容的相关传统文化,使学生也做好课前准备。
   3.学校积极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喜好,选择有关传统化方面的活动。比如,进行传统文化的趣味竞赛,或者是传统文化的有奖知识问答,或者是采用征文的方式让学生选择一种与高中语文知识有关的传统文化进行介绍。学校通过组织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深层次地学习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提升学生个人的语文知识素养。
   三、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
   要让高中语文教学中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抓手。这些生动形象的文化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要努力学习语文的意志。除此之外,传统文化的教育也能为学生积累一定的语文素材和阅读基础,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所以说高中语文教学能够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更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讲《窦娥冤》这篇课文时,除了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普及一定的元曲知識,并由此引出一系列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这既可以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教师为学生讲解的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也能成为他们今后写作的重要素材。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2.使学生将视野扩大到更多传统文化的了解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为了激发学生在课下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必须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正因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的传统文化都是零碎的,不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也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传统文化。所以,课上的学习更加系统、明确,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四、结语
   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需要长期坚持,它必将在学生今后的人生成长道路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可以肯定的是,传统文化的学习能让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能是非常光荣而又神圣的。
   参考文献:
   [1]杜海燕.从《中国诗词大会》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汉字文化,2017(21):34-35.
   [2]郭志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7(9):68.
   [3]任翔.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9(1):58-63.
其他文献
在开展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将德育融入其中的有效路径,努力促进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更具拓展性和综合性.在简要分析初中数学课程融入德育重要性的基础上
目的 探讨格林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水平、社会支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2—5月就诊于东莞市厚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96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基于可视化软件分析我国远程护理发展现状以及不足,为今后远程护理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远程护理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可视化分析方法
摘 要: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学生的修养与水平,为立德树人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品德修养   思维导图,又有人称它为心智图,是一种辅助我们思维的图形工具。它是表达人们发散性思维的基本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积极地运用思维导
摘 要:教师要针对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措施并革新教学模式促使数学教学方法适合现今的教育情况,对问题导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出相关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研究策略,希望为后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学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促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实践探析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
目的 通过对临床实习护生人文关怀知信行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为护理管理者制订人文关怀能力提升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市三甲医院155名临床实习护生为
摘 要:在当前社会中,学生德育水平已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与各岗位在选拔专业人才时所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各阶段教育工作愈加侧重学生德育。针对于此,浅析在“以人文本、德育为先”理念下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有效尝试,并提出实际应用策略,以期提升中学生德育水平与个人素质。   关键词:初中;德育;思想政治教育   为进一步提升德育水平,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落实素质教育,诸多教师已改变原有教育理
目的 调查东莞地区35~60岁教师骨密度情况,分析该地区35~60岁教师骨密度影响因素,为该地区教师人群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0年1—6月在东莞地区某体检中心体检的35~6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学生对线上教学的认识.方法 以皖南医学院404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404名大学生中,仅46.8%的学生喜欢在线课程,
目的 调查民族地区医学生职业成熟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职业成熟度量表对贵州某医科大学109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民族地区医学生职业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