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信息化的氛围。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21世纪新型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它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及社会实际需要,以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信息学基础、计算机和计算机语言、通信、网络、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等。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围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计算机基础教育对教学内容选择上有一个原则上的共识,那就是:计算机基础教学要面向应用、注重实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不能照搬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剪裁,使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材成为计算机专业教材的简写本。那么,如何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呢?作为本课程教师有些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兴趣激发学生
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构成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觉完成任务的力量源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学生兴趣发展规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作为教师,只要善于从教学中发掘出富有激发创造性的点滴,并将它有组织地付之于实践,那么就能轻松地点亮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转变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计算机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到的,而更多的则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更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机会,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
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門学科,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大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精心设计教学结构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急诊,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初次接触某一应用软件,只要掌握怎么使用“帮助”对软件做一些基本的了解就够了,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学得很深。在以后的进一步的教学中,如果有运用要求,学生就感兴趣,自己便会主动深入下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了。
基于上述想法,我改变了office系列软件先进菜单命令的做法,设计了一些操作实践题,这些题由浅入深,实用性、技巧性比较强,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在讲课实施时分为下面三步:
第一,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这些题都包含一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是学生每次课应该完成的。在开始的两次课内,在多媒体教室,用菜单操作,利用投影演示。对于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在实践课时内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第二,注重上机操作。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成果很大部分体现在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上。学生会做,并不等于熟练,为了提高熟练程度,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每一道习题,同时,教师可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操作技巧。
第三,引导学生,启迪创造思维。通过必要的基本学习,让学生自行设计一篇文档(最好图、文、表并茂),可以选取报刊、杂志的经典排版样式,也可自由发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也可请教教师,但必须以自己设计为主,最后,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形成了学习的内在动力,也会有好的学习效果。
四、鼓励学生注重积累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结合学校的一些学生活动,比如:计算机知识大赛、计算机录入竞赛、小报竞赛等活动,主要强化实践技能,用大量的操作技巧来提高操作速度,同时也深化学习内容,这样,学习就有一种成就感。激励学生主动、努力学习,注重积累。计算机的优越性可以说人人皆知,但一旦计算机系统运行不稳定或是系统崩溃,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索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让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总之,以上是我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些尝试性的做法,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信息化的氛围。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21世纪新型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它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及社会实际需要,以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信息学基础、计算机和计算机语言、通信、网络、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等。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围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计算机基础教育对教学内容选择上有一个原则上的共识,那就是:计算机基础教学要面向应用、注重实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不能照搬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剪裁,使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材成为计算机专业教材的简写本。那么,如何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呢?作为本课程教师有些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兴趣激发学生
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构成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觉完成任务的力量源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学生兴趣发展规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作为教师,只要善于从教学中发掘出富有激发创造性的点滴,并将它有组织地付之于实践,那么就能轻松地点亮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转变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计算机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到的,而更多的则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更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机会,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
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門学科,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大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精心设计教学结构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急诊,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初次接触某一应用软件,只要掌握怎么使用“帮助”对软件做一些基本的了解就够了,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学得很深。在以后的进一步的教学中,如果有运用要求,学生就感兴趣,自己便会主动深入下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了。
基于上述想法,我改变了office系列软件先进菜单命令的做法,设计了一些操作实践题,这些题由浅入深,实用性、技巧性比较强,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在讲课实施时分为下面三步:
第一,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这些题都包含一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是学生每次课应该完成的。在开始的两次课内,在多媒体教室,用菜单操作,利用投影演示。对于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在实践课时内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第二,注重上机操作。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成果很大部分体现在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上。学生会做,并不等于熟练,为了提高熟练程度,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每一道习题,同时,教师可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操作技巧。
第三,引导学生,启迪创造思维。通过必要的基本学习,让学生自行设计一篇文档(最好图、文、表并茂),可以选取报刊、杂志的经典排版样式,也可自由发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也可请教教师,但必须以自己设计为主,最后,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形成了学习的内在动力,也会有好的学习效果。
四、鼓励学生注重积累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结合学校的一些学生活动,比如:计算机知识大赛、计算机录入竞赛、小报竞赛等活动,主要强化实践技能,用大量的操作技巧来提高操作速度,同时也深化学习内容,这样,学习就有一种成就感。激励学生主动、努力学习,注重积累。计算机的优越性可以说人人皆知,但一旦计算机系统运行不稳定或是系统崩溃,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索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让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总之,以上是我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些尝试性的做法,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