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卜84M主战坦克(下)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6100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护能力纵览
  总的来说,T-84M坦克还是运用综合防护/生存概念,其主要方针是:“不被发现”(避免车辆被敌军雷达、热像瞄准具或光学装置探测到);“如果被发现,避免被击中”(形成悬浮屏蔽烟幕和实施干扰,以迷惑敌军激光制导或红外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和弹药);“如果被击中,避免被击毁”(提高主被动装甲系统、三防系统及自动抑燃/抑爆系统的能力)。所以T-84M有着多层防护体系也就不足为奇了。
  基本装甲
  炮塔:苏联解体前,下塔吉尔的车辆机械设计局在波特金的领导下设计出了OBl87型T-72改进坦克,该坦克有一个非常强悍的焊接炮塔,正面最厚达900多毫米。OBl87的炮塔被莫罗作夫设计局看上,稍微修改后制成了T-80UD和T-84的焊接炮塔。
  目前得到再度修改的T-84M主战坦克的炮塔是在T-84炮塔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外形不变,但基本装甲则采用多层间隙式复合装甲(炮塔顶部除外),装甲层(按钢装甲层数目计算)从3层至7层不等,其中前部最厚,达到900毫米。和俄罗斯T-90A型主战坦克相比,T-84M采用的是电渣重熔炼钢制造的装甲,在耐用性方面,比T-90A型的中硬度装甲钢高出15%。此外,T-84M的炮塔顶是整个冲压工艺制成的,这提高了炮塔硬度,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可以确保其工艺性和质量稳定性。相比之下,T-90A的炮塔装甲是单个配件焊接而成的,这降低了炮塔结构的硬度,
  T-84M的多层间隙式复合装甲的结构为:钢装甲+特种油脂+陶瓷球+钢装甲+防护内衬。最厚的炮塔前部约为900毫米,炮塔后部也为复合结构,只是厚度较薄。因为该炮塔为焊接式结构,这种炮塔与以前T系列坦克的炮塔有了较大的区别。
  T-84M复合结构炮塔前部则可完全抵御120毫米口径脱壳穿甲弹及其他大口径反坦克导弹的直接打击,炮塔两侧及后部可防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破甲厚度在200毫米以内)的攻击。据莫洛佐夫设计局的有关试验人员介绍,经过大量的实际打击试验证明,目前现役的120毫米及125毫米口径火炮所发射的弹种已无法击穿该炮塔的前部复合装甲。它抵御脱壳穿甲弹的基本原理是:在脱壳穿甲弹弹芯穿过该复合装甲结构时,由于要连续经过若干层的钢装甲(硬度高)及特种油脂层等(硬度低),在经过硬度高的钢装甲时,会受到特种油脂层较大的压挤作用,而在经过陶瓷球的时候,压缩力又会迅速降低,正是在这种压挤一释放一压挤一释放的过程中,使穿甲弹弹芯材料发生分解,从而无法穿透该复合装甲。
  炮塔顶装甲厚度为20~50毫米,这一厚度与其他T-80系列坦克基本一样,为均质钢装甲板。
  车体:T-84M主战坦克车体的装甲结构为,车体首上四层结构复合装甲(70毫米钢装甲+60毫米特种油脂+80毫米陶瓷柱+100毫米复合材料层+80毫米钢装甲),倾角22度,水平厚度523毫米左右。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计算其上安装的内置式反应装甲的情况下,T-84M车体首上装甲在水平方向对抗脱壳穿甲弹时不低于8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对抗空心装药破甲弹时不低于1300毫米均质钢装甲,这一结构比以前的T-80UD/T-84都要高出30%左右。
  车体首下、两侧、底部、后部及上部全是均质钢装甲,厚度分别为70毫米、80毫米、25毫米、50毫米和20毫米。
  反应装甲防护
  车体:T-84M主战坦克的车体首上装甲上安装有被称作“利刃”的第二代内置式反应装甲,事实上“利刃”属于第三代附加反应装甲。之所以称之为内置式反应装甲,主要是与以前型号的反应式装甲有所区别。以前T-80系列坦克车体首2上装甲和炮塔上安装披挂式反应装甲时,将反应装甲盒直接用螺栓固定在装甲表面上,其数目及尺寸一目了然。这种反应式装甲对破甲弹的防护效果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第一,反应装甲无法使用敏感性较强的爆炸性材料,使得其对穿甲弹不大,就算是性能较好的第二代“接触-5”型附加反应装甲也只有40%左右的最好效果;第二,由于反应装甲盒比较薄,使得作用效果受到限制;第三,在被反装甲弹药命中后,未与反装甲弹药发生接触的其他反应装甲盒也会因冲击而脱落或发生变形,使持续防护性下降。
  内置式反应装甲实际上就是在生产坦克时,提前在首上装甲表面预置装甲框架(深度在20毫米以上),反应式装甲盒就放置在装甲框架中(每组一般为2~6个),同时在装甲框架的外面再安装较厚的钢装甲板(又称为抛板或飞行背板,每组上面一块,厚度同样在20毫米以上),T-84后期改进型则在首上装甲外侧焊接由一整块装甲板构成的抛板。这样一来,最外侧的钢装甲板就可以看作是车体首上装甲的一部分,所以称之为内置式反应装甲。
  “利刃”内置式反应装甲由于抛板较厚,因此,使用了敏感性较强的炸药,使其不但提高了对破甲弹的防护效果,同时也具备了对穿甲弹的良好防护能力。内置式反应装甲对穿甲弹的防护原理是:穿甲弹弹芯在击穿抛板过程中,由于抛板是较厚的装甲钢板,因此,发生高温熔化及燃烧现象,从而引爆反应装药,抛板或其碎片被抛向穿甲弹来袭方向,在抛板、抛板碎片及反应装药的碰撞及爆炸冲击作用下,穿甲弹弹芯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其穿甲效果降低。装甲框架的作用则是防止未与反坦克弹药发生接触的反应装甲模块被诱爆或由于冲击而发生变形、脱落。据有关资料介绍,安装内置式反应装甲后,主战坦克对破甲弹的防护能力提高一倍,对穿甲弹的防护能力根据穿甲弹的威力,最低至最高分别达到50%~92%。
  每个反应式装甲盒内通常放置两块装药,并在中间放置垫料,使两块装药呈“V”型排列,开口向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当装药爆炸时,除向外产生爆破作用外,两块装药之间也发生作用,产生类似破甲弹作用原理的延角分线的聚合作用力,提高作用效果。
  在T-84M坦克的两侧裙板上,也安装有内置式反应装甲(每侧三组,能够屏蔽两侧车体的前半部分),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在不增加车宽的情况下就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炮塔:在炮塔正面及两侧安装有对称布置的多组内置式反应装甲模块,每组反应装甲模块由2个反应装甲盒呈“V”型布置。采用这一形状,是为了加大反应装甲与主装甲的距离,减小聚能金属射流对主装甲的损伤。
  为了提高T-84M主战坦克对串列装药破甲弹、反坦克火箭弹、反坦克导弹的防护,莫洛左夫设计局还于近期推出了炮塔正面及两侧“V”型反应式装甲的改进型。其结构也是“V”型结构,只是加大了前两个反应装甲盒与主装甲的距离,尔后在炮塔主装甲上再安装一个反应装甲盒,并在前两个反应装甲盒与后一个反应装甲盒之间安装缓冲材料及后侧反应装甲盒的装甲抛板,使之成为一种串列式反应 装甲。
  由于T-84M炮塔顶部的装甲防护比较薄弱,因此,在T-84M的炮塔顶上,除了为了安装观瞄仪器及其他设备而留出的空间外,其余部位均被反应式装甲所占据。同炮塔前部的反应式装甲一样,在每个反应式装甲盒上面,也安装有10毫米左右厚的抛板,以减小反应装甲被诱爆的可能及提高其作用效果。反应式装甲盒内部采用双层结构,以便在保证反应效果的同时减小对主装甲的冲击,反应装甲盒与炮塔顶装甲之间还安装有缓冲材料(一股为橡胶垫)。
  光电对抗系统
  T-84M主战坦克上安装有“警卫”(也称作“卫兵”)激光全向告警及干扰系统,该系统其实就是俄制“窗帘”一l的乌克兰版改进型。它是由乌克兰微型电视机国家技术中心局牵头研制的。和俄罗斯“窗帘”-1型不同,乌克兰的“警卫”系统采用了硒锌材料制成,其中包括用于坐标测量的高灵敏、高精度激光探测头,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灵敏度来探测工作波长范围广泛激光器的照射。以硒锌材料制成的这种探测头在规定的探测距离内探测的激光线非常清晰。
  该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激光告警接收机、红外干扰机和烟幕弹发射器。在这三个子系统中,激光告警接收机包括1个控制面板、1个控制单元和4个激光告警传感器。其中,2个高精确度传感器安装在炮塔顶部前端,2个低精确度传感器安装在炮塔顶部后端。一旦坦克受到敌方激光测距仪、激光指示器的照射,告警传感器就会立刻将告警信息传给坦克乘员。红外干扰机则不断发出编码脉冲红外干扰信号诱骗制导反坦克武器的制导电路。
  而烟幕弹发射器既可作为“卫兵”系统的一个组成子系统自动发射,也可由车长或炮长手动控制独立发射。该子系统由12具发射器和1个带有发射按钮的控制面板组成,烟幕弹采用电击发。考虑到现代热像仪可穿透传统烟幕和其它一些障碍物进行观瞄,因此设计人员在烟幕弹中加入了特殊的气溶胶,使其形成的烟幕可以阻止红外线穿透。
  当敌坦克或其他战斗车辆对其进行激光测距及半主动式激光制导导弹的导引设备对其进行激光照射时,该系统能够自动向乘员发出报警信号,同时火炮自动对向激光源方向,并使车载烟幕发射系统工作,向激光源方向发射烟幕弹,使敌方无法进行正常的射击动作。同时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对二代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实施干扰,使其无法命中目标。相比2T,俄罗斯“窗帘”-1只能对抗第一代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
  主动防御系统
  T-84M将安装新型的“屏障”(zaslon)主动防御系统,这种主动防御系统被称作第三代的主动防御系统,是乌克兰微型电视机国家技术中心局负责开发出来的。模块化的“屏障”主动防御系统,装有多个自主式装置,每一个自主-式装置包括一个传感器和杀伤装置,能够对付各种反坦克火箭、制导武器以及动能长杆弹的攻击。“屏障”模块可以同时防御多枚导弹攻击。每个模块都有自检装置,并且在仰角为6°~+20°时可以覆盖150°~180°扇形范围。
  “屏障”的每个模块根据需要,重量在50~130千克不等。雷达传感器可以探测到距保护平台2米的逼近武器,并且根据预测的弹道,发射装有预制破片的枪榴弹将其摧毁。
  据悉,“屏障”的早期型号就可以拦截末端速度为70~1200米/秒的武器,完全可以对付120毫米多用途、高爆炸药的反坦克弹药。最近,研制公司的发言人指出,正式投产的“屏障”型号将可以有效对付最高速度为1800N2000米/秒的穿甲弹。系统反应时间足以将长杆弹从其预先最佳接近角偏离弹着点。正常情况下一辆坦克配备6个“屏障”模块。为了全方位保护,在坦克的后部也可以增加第七个模块。
  目前,全世界,投入现役的主动防御拦截系统中,只有“屏障”可以有效拦截高速穿甲弹。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T-84M的生存能力,也对全世界研制反坦克弹药的设计师们提出了新的难题。
  其他防护措施
  T-84M其他防护措施主要包括:灭火抑爆系统、三防系统、三色迷彩、热烟幕装置、车体首下装甲上安装的制式推土铲(该推土铲为钢制结构,厚度为15毫米,起到了类似辅加装甲的作用);车体首下装甲上的橡胶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破甲弹的防护效果);动力室上的隔热材料(该隔热板可造成100度左右的温差,降低坦克动力室的热辐射);斜向下的排气口(这也是降低坦克热辐射特征的措施之一);驾驶员后侧的防地雷支撑杆(可以提高车底对地雷的防护效果);防原子辐射衬层等。
  除此之外,T-84M坦克还有热烟幕施放装置,必要时可将柴油直接注入到排气装置中,进行雾化排出,形成滚滚浓烟。此时只要坦克一倒车,即可隐蔽在热烟幕后面。为降低红外信号,T-84M坦克在发动机舱顶板安装了热绝缘材料。为降低雷达信号,坦克上还使用了反雷达吸波涂料,并在炮塔部分安装了橡胶板,从炮塔前部垂挂下来。为了减小低功率激光致盲武器的威胁,T-84M坦克对所有观瞄仪器都作了特殊处理。
  虽然T-84M坦克战斗全重只有48吨,比西方主战坦克轻许多,但通过采取上述综合防护措施,使其具备了很强的生存能力,完全可与西方那些人高马大的主战坦克相媲美。
  机动力
  T-84M坦克采用一台结构紧凑的6TD-3双冲程6缸液冷柴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400马力,这是原来T-84上 6TD-2E3双冲程6缸液冷柴油发动机的改进型。该发动机的经济性很好,可使用包括汽油、煤油、航空燃料以及上述几种燃料的任意比例混合物在内的多种燃料。由于车重较轻,所以其单位功率达20千瓦左右,最大公路速度可达65千米/小时,具有良好的战术机动性。为了保证在低温条件下顺利启动,6TD-3发动机还安装有预热装置。此外,在发动机进气口装有高效空气滤清器,可保证坦克在高温扬沙的环境下连续行驶1000千米而无需更换。
  其实上,二冲程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内做功为四冲程发动机的一倍,同样功率条件下,体积可以做得更小些,但需解决热负荷和机械负荷过高的问题,还要提高排气效率,技术上的难度不小,但乌克兰军工人员还是解决了这些问题。再就是因为它是“水平对置活塞”柴油机,水平对置活塞相当于V型发动机的气缸夹角从60°或90°增大到180°,相对置的活塞在两头,通过连杆连接到同一根曲轴上。所以,表面上是6缸柴油机,其实等于是12缸柴油机更恰当些。水平对置活塞柴油机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可以降低发动机的高度,这种增压柴油机带有中冷器,从而可保证有较高的增压度。
  除6TD-3发动机外,T-84M坦克还在尾部右侧装有一个EA-8辅助动力单元,最大输出功率为lO千瓦(T-84-120才8千瓦)。其主要作用是在坦克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为内部设备和各子系统提供充足电力。别小看这个辅助动力单元, 它不仅能够在主发动机停机时,给坦克所有子系统供电,而且还能够用来起动发动机,并有助于在乘员训练中降低使用费用。有了它,T-84M坦克就可以在静态环境下进行隐蔽观察和射击,具有很重要的战术意义。
  T-84M坦克的传动装置采用全自动变速箱,共有7个前进档和5个倒档。悬挂系统采用扭杆式。行走装置采用双销金属挂胶履带,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6对负重轮(轮缘挂胶),有托带轮,在两侧第1、2、6负重轮上安装有液压减震器。
  推进控制系统负责管理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及自动变速器的自动换档,从而大大节省了燃料并减少了驾驶员的工作量。另外,推进控制系统还控制发动机的起动和记录发动机的工作信息。车辆能够安装两种类型的履带:多用途型履带,装有可更换的橡胶衬垫及可拆装的抓地齿,抓地齿在积雪厚时才安装使用;全金属外表面型履带,供车辆在岩石地形作战时使用。
  在无需专门准备的情况下,T-84M可通过1.8米深的水障碍;在安装通气筒和废气管之后,车辆可潜渡通过5米深的水障碍。无论是车辆涉水通过水障碍还是潜渡通过水障碍,均没有时间上的限制。
  车辆前端的下部可安装用于自筑堑壕的犁铲,自筑堑壕所需的时间与土壤的类型有关,为15~40分钟。另外,车辆前端的下部还能够安装多种扫雷装置,如KMT 6扫雷犁和KMT-7重型扫雷辊。
  其它
  T-84M坦克可利用GPS和GLONASS系统进行导航,导航系统与无线通信系统连接。车载地面导航系统具有多项功能:(1)定位,平均定位精度10米;(2)能够给10条预定航线存储50个可利用的航线点;(3)给己方其他车辆指出目的地及抵达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4)可导航车辆抵达点目标;(5)收集随行坦克的位置数据;(6)在地形坐标方格图上,以文本形式或图形形式显示出自己及随行坦克的位置、目的地及运动方向;(7)接收和发送编码位置信息。
  此外还能通过车际信息系统实时传递敌、我、友位置的精确信息及其它指挥控制信息。车内有1部R-173M甚高频电台、1部R-163-50K高频电台和内部通话器,可以适应现代信息化战场的要求。
  点评
  从本文章的介绍可以看到,乌克兰的T-84M使用了相关多的新研发的技术装备,许多都超过了原有的型号,至于实际效果如何,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其他文献
天基打击武器具有作战范围广、速度快等特点,将成为美国远期执行“快速全球打击”任务的一种重要选择。目前美国已经提出并在积极探索多种天基打击武器方案,如天基激光器、天基长杆状穿透器、构建“通用空天飞行器”(CAV)天基打击星座等。此外,美国目前发展较快、且备受关注的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OTV),可以装载侦察、打击武器等多种有效载荷,未来也很可能成为美国实现快速全球打击能力的又一重要技术方案。  
期刊
2011年4月16日,古巴在哈瓦那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粉碎美国扶植的右翼雇佣军入侵的“猪湾战役”胜利50周年。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猪湾之战是“帝国主义在美洲的第一次惨败”,正是在这起事件中,卡斯特罗带头喊出了标志性革命口号:“要么祖国,要么死亡!”  1961年4月15日黎明,正在哈瓦那郊外的古巴革命军司令部里休息的卡斯特罗突然被两架低空掠过的B-26轰炸机吵醒。“那
期刊
伊朗核问题最近骤然升温,战争阴云在中东上空急剧凝集,令国际社会忧心忡忡。而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中,以色列的受关注度甚至超过处于风暴中心的伊朗。这不仅是因为以色列军方高官放出狠话“不排除任何于段制止伊朗核武威胁”,而在于以色列在历史上曾两度对疑似发展核武器的伊拉克和叙利亚进行过“先发制人'’的空中打击。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如果以包列决定埘伊朗动武,最有可能的打击方式仍是最为拿手,也是屡试不爽的空
期刊
提高远程常规快速打击能力是美国近年来军事力量发展的重点和战略目标之一。制定并实施“快速全球打击”(PGS)计划是最明显的例证。2002年美国国防部正式将“先发制人”确定为国家安全战略,随后提出备受争议的“快速全球打击”概念。2007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高达4600亿美元的2008财年国防预算,其中包括用于实施PGS计划的1亿美元专款,这标志着“快速全球打击”计划正式启动。美国防部实施PGS计划,
期刊
是否必要    支持者认为,美国携带常规弹头的战略导弹具有很高的命中精度,一旦使用新的制导技术,其作战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可为执行PGS任务提供近期的解决方案,可以取得明显的政治和战略优势。同时,鉴于美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极不情愿动用核武器,常规快速全球大家可以避免美国在决定回应突如其来的威胁使陷入不得不在动用核武器还是根本不作回应这两者之间进行抉择的两难境地。但反对者认为,美军目前没有必要实施该
期刊
助推-滑翔式武器是一种新型组合导弹,它可以同时结合弹道导弹射程远、飞行速度快,以及飞航导弹大升阻比、高机动性的优点,能有效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完成对远距离目标的精确打击。  助推-滑翔式导弹的整个飞行过程是:助推级将弹头(滑翔级)助推到几十千米以上的高空后关机并分离;之后,弹头在大气层外惯性飞行;在到达远地点之后,滑翔飞行器下降进入大气层,依靠气动力作远距离跳跃、滑翔机动飞行,至目标上空30千
期刊
2011年2月11日,美国防部在决策备忘录中提出,在“扩展的中程防空系统”(MEADS)完成研发阶段工作后退出该项目,项目产生的技术由德国和意大利自行使用。3月10日,美国防部正式决定,在2014年MEADS项目完成技术研制阶段后退出该项目。但由于退出该项目也需要美国支付数亿美元违约金,因此在国防部为该项目争取未来两个财年的国会拨款时,引起了国会内部的激烈争论。    美国退出MEADS引发争论 
期刊
对美国4.75代战斗机的思考  2005年12月美国F-22的入役代表着世界战斗机发展进入了5代机(为便于表述,本文中采用的是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最新的战斗机划代标准,此处的5代机即目前国内所称的4代机,下文中将提到的4.5代机即目前国内所称的3代半战斗机)时代。鉴于5代机在战技性能方面的巨大跨越,在5代机的阴影下,现役4代机应如何改进升级才能在未来市场以至战场上求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值得各国
期刊
当我们回顾航空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杰作时,会惊奇地发现真正的杰作飞机不仅仅是航空技术的里程碑,还往往会对人类的历史产生影响。要是以此为标准,B-29无疑是杰作中的杰作。因为她的创造者波音公司将其视作-最重要的技术成就;她的使用者,无论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美国空军,还是苏联空军或是中国空军(使用的是仿造B 29的图~4)都认为她是威力强大的进攻武器。她的对手,不管是二战时使用螺旋桨战斗机的日本飞行员,-还
期刊
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大于马赫数5,现役亚声速巡航导弹打击1000公里外的目标所需时间为1个多小时,而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则不超过10分钟,这在打击导弹发射架、航空母舰等高价值机动目标和时间敏感目标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巨大动能还能有效提高对加固目标(包括深埋地下目标)的打击能力。虽然从目前技术方案来看,由于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时间的限制,导致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射程有限,但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