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 “民间”教材的开发与编写
导语: 由清一色的国家教材到当前国家、地方、校本教材的各成体系,体现了新课程突破传统、解放教师创造力的开放精神。在这种教材开发的自由风气之下,当前除国家主流教材之外,其他教材究竟达到了怎样的形态,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对此有必要进行疏理与审视。
从本期文章可以看出,教师对于非国家教材的理解异常灵活,一切可以“为我所用”“为生所用”的资源都可以纳入教材范畴,比如将教师备课的教案整理成教案式校本教材,比如校本教材、乡土教材、地方教材的自觉分化,比如将教师科研活动、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自动转化为校本教材等等,均是教师对非国家教材的独到理解与独创之处。
当然,这些教材还只处于初级阶段,其科学性与实践性尚需验证。不过我们相信,这些集中了普通教师智慧,源于实践的“民间”教材,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主角: 陈戊灿刘永强李程朱光文
主持: 潘孟良
学校总是要检查老师们的教案,但事实上,绝大多数老师的教案都仅仅是应付检查的,他们上课有另一套实际的心里的方案。检查教案遭到大多数老师反对,写教案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可惜,好些学校领导不正视这个现实,依然“检查检查”,以便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
但我相信,不赞成检查教案的老师也都会承认,课是必须备的。
我认为,可以取消检查往常独立书写的教案,代之以通过集体备课按细化的统一标准创建“校本教材”。
本文中,“校本教材”的定义是:将“写教案”的任务在同一年级同一科组内分工完成,作为集体备课的任务,每学期每个老师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1~2个单元的“教案”和课件,在集体备课时提供第一稿并做详细说明,按老师们的有益建议做好修改,然后以电子文档、纸张文档的形式提供给级组成员分享。实际上课之后,要做好应用情况的记录,做好相应修订。备课组长收集好所有成果,汇成册,为下一届老师做参考——这就是“校本教材”了。
但这种“教案”,必须是实实在在有效的,不仅包括教材分析、上课方法和步骤,还包括课件,包括一切情景设计、知识讲解、补充例题、补充练习、图片,包括学生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练习题的出错情况,包括各个环节占用时间的多少,包括往年高考题、中考题在该单元中的体现,等等。讲解可以按必讲、选讲等做好分类标记,习题可以按难易程度分A、B、C组,方便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这种集体备课,要按照教学进度表至少提早2周完成。学校必须每周检查、验收集体备课的课前教案和课后修改教案。
如果把这个“教案”中学生应用的那部分以试卷形式印刷到学生手上,就是一本地地道道的学生版“校本教材”——老师可以节省大量写教案、板书的时间,学生可以节省许多抄笔记、抄题目的时间。而且教与学都可以重复利用“校本教材”,老师可以年年更新它,学生可以反复复习,温故知新,大幅提高效率和效果。并且,学生可以不必另外购买资料书,可以节约一些购买资料书的钱,而且这些校本教材肯定比平常的资料书有更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另一方面,因为老师们都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这些校本教材,所以无论是主笔备课,还是其他老师提意见来修改,大家都会认真得多。
如果集体备课按数量、质量与印刷“校本教材”所获得的“报酬”挂钩,相信老师们都会积极投入到创建“校本教材”的集体备课中。
这个措施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 以试卷形式印刷校本教材给学生,就带来一个增加学校费用支出或者学生要多付资料费用的问题。如果校本教材真正做到家了,真正有实效,学生是不必另外再买资料书的,节省了买资料书的钱。假设一个学生每学期每个科目花15元买参考书,如果试卷的印刷费用是每张8开双面试卷0.15元,则原来花在资料书的15元可以印刷100张试卷,相当于16开的资料书400页的份量。虽然试卷的排版密度可能比正式印刷的书籍要低一些,但这个份量,无论作为什么科目的校本教材,都足够了。事实上,大量学生每个学期每个主要科目花在资料书上的钱是远远超过15元的,试卷形式的校本教材肯定比资料书省钱。
2. 学生付费购买试卷形式校本教材不知是否违反上级有关编写资料、组织学生购买资料的规定。若能把创建校本教材作为一个教学科研课题来立项,事先得到合法的身份、得到上级的支持,则应该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成为科研课题可以使有关教研活动更具科学性,组织更严密,增加成功的概率。
3. 校本教材的质量问题。校本教材分工负责,每个单元由某位老师主笔、同级组其他老师提建议修改,其质量应该比单个老师个人备课的质量高很多,代表了整个年级最高的水平,是可信赖的。而且,校本教材的创建,要求在每单元使用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修订,下一届的老师又重新修订之后再使用,质量是会年年提高的。
总之,创建“校本教材”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是完全可以产生丰硕成果的,值得我们研究和实施。
导语: 由清一色的国家教材到当前国家、地方、校本教材的各成体系,体现了新课程突破传统、解放教师创造力的开放精神。在这种教材开发的自由风气之下,当前除国家主流教材之外,其他教材究竟达到了怎样的形态,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对此有必要进行疏理与审视。
从本期文章可以看出,教师对于非国家教材的理解异常灵活,一切可以“为我所用”“为生所用”的资源都可以纳入教材范畴,比如将教师备课的教案整理成教案式校本教材,比如校本教材、乡土教材、地方教材的自觉分化,比如将教师科研活动、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自动转化为校本教材等等,均是教师对非国家教材的独到理解与独创之处。
当然,这些教材还只处于初级阶段,其科学性与实践性尚需验证。不过我们相信,这些集中了普通教师智慧,源于实践的“民间”教材,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主角: 陈戊灿刘永强李程朱光文
主持: 潘孟良
学校总是要检查老师们的教案,但事实上,绝大多数老师的教案都仅仅是应付检查的,他们上课有另一套实际的心里的方案。检查教案遭到大多数老师反对,写教案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可惜,好些学校领导不正视这个现实,依然“检查检查”,以便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
但我相信,不赞成检查教案的老师也都会承认,课是必须备的。
我认为,可以取消检查往常独立书写的教案,代之以通过集体备课按细化的统一标准创建“校本教材”。
本文中,“校本教材”的定义是:将“写教案”的任务在同一年级同一科组内分工完成,作为集体备课的任务,每学期每个老师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1~2个单元的“教案”和课件,在集体备课时提供第一稿并做详细说明,按老师们的有益建议做好修改,然后以电子文档、纸张文档的形式提供给级组成员分享。实际上课之后,要做好应用情况的记录,做好相应修订。备课组长收集好所有成果,汇成册,为下一届老师做参考——这就是“校本教材”了。
但这种“教案”,必须是实实在在有效的,不仅包括教材分析、上课方法和步骤,还包括课件,包括一切情景设计、知识讲解、补充例题、补充练习、图片,包括学生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练习题的出错情况,包括各个环节占用时间的多少,包括往年高考题、中考题在该单元中的体现,等等。讲解可以按必讲、选讲等做好分类标记,习题可以按难易程度分A、B、C组,方便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这种集体备课,要按照教学进度表至少提早2周完成。学校必须每周检查、验收集体备课的课前教案和课后修改教案。
如果把这个“教案”中学生应用的那部分以试卷形式印刷到学生手上,就是一本地地道道的学生版“校本教材”——老师可以节省大量写教案、板书的时间,学生可以节省许多抄笔记、抄题目的时间。而且教与学都可以重复利用“校本教材”,老师可以年年更新它,学生可以反复复习,温故知新,大幅提高效率和效果。并且,学生可以不必另外购买资料书,可以节约一些购买资料书的钱,而且这些校本教材肯定比平常的资料书有更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另一方面,因为老师们都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这些校本教材,所以无论是主笔备课,还是其他老师提意见来修改,大家都会认真得多。
如果集体备课按数量、质量与印刷“校本教材”所获得的“报酬”挂钩,相信老师们都会积极投入到创建“校本教材”的集体备课中。
这个措施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 以试卷形式印刷校本教材给学生,就带来一个增加学校费用支出或者学生要多付资料费用的问题。如果校本教材真正做到家了,真正有实效,学生是不必另外再买资料书的,节省了买资料书的钱。假设一个学生每学期每个科目花15元买参考书,如果试卷的印刷费用是每张8开双面试卷0.15元,则原来花在资料书的15元可以印刷100张试卷,相当于16开的资料书400页的份量。虽然试卷的排版密度可能比正式印刷的书籍要低一些,但这个份量,无论作为什么科目的校本教材,都足够了。事实上,大量学生每个学期每个主要科目花在资料书上的钱是远远超过15元的,试卷形式的校本教材肯定比资料书省钱。
2. 学生付费购买试卷形式校本教材不知是否违反上级有关编写资料、组织学生购买资料的规定。若能把创建校本教材作为一个教学科研课题来立项,事先得到合法的身份、得到上级的支持,则应该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成为科研课题可以使有关教研活动更具科学性,组织更严密,增加成功的概率。
3. 校本教材的质量问题。校本教材分工负责,每个单元由某位老师主笔、同级组其他老师提建议修改,其质量应该比单个老师个人备课的质量高很多,代表了整个年级最高的水平,是可信赖的。而且,校本教材的创建,要求在每单元使用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修订,下一届的老师又重新修订之后再使用,质量是会年年提高的。
总之,创建“校本教材”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是完全可以产生丰硕成果的,值得我们研究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