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盖被子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o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南瓜盖被子怎么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我终于把这个攒了很久的问题提出, “把面擀成厚面片,南瓜切片微炒一下,然后一层面一层瓜片往上搁……”妈边想边说,顺便还看旁边那个刚来我们家帮忙的乡下表妹。显然,这样的故乡美食,最终解释权在乡下的老家,她自己已经好久不做了。而这时我的乡下亲戚一般都是半调笑半原谅地看着我:你们这些公家人,在家还开伙做饭吗?
  做是做,但手艺不敢恭维,所以基本上就是个行为艺术——就这个南瓜盖被子,不知在家演习了多少遍,最后出来仍是一团死面坨坨。有天便在微博上叹:下雪了,却没出门。怀念起南瓜盖被子。这是我家乡一种面食的做法,这么多年还真没在外面吃到过。很冷的冬天我总是想吃到它,因为这个意象很温暖。可惜我一次也没有尝试成功过。
  记忆中的这种美食,南瓜汤基本是稠黄的,温暖醇厚,面片浸在其中,也能吃出南瓜的味道,瓜面瓜面,在这里是浑然天成的一个词,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是失败。所以到底是南瓜盖被子,还是面片盖南瓜,放到这个美食中玩味,颇有些蛋生鸡鸡生蛋的玄妙了。
  只可惜这样别致的美食名称,我是近几年才愿意琢磨其味。说起来很多年,我的胃经常是我故乡美食的背叛者。不吃羊肉,当我每次这样说时,身边的朋友都一惊一诧:你可是从羊肉泡馍的那个地方来的呀!是啊是啊,可是我就是不能吃,怎么办呢?其实他们应该问我的是,不吃这个,你是怎么长大的?说起来,即使没有羊肉泡馍,我照样打下了身体的好底子,那也是离不开故乡的美食啊。
  故乡对一个人的滋养,首先是物质方面的,其次是语言上的。比如这个南瓜盖被子,小时候我肯定吃得很多,现在才开始回味它给我的温暖感觉。是啊,谁在最初,给它起了这么个名字,让你在和故乡渐行渐远时,还念念不忘呢?
  类似的温暖意象,还有一个叫“牛蹄窝窝”,现在只在妈妈的嘴里才保留着,特指乡下大柴锅里蒸出来的花卷。早些年,乡下的亲戚要到县城来看我父母,家里的女人都会提前一天蒸一锅馒头花卷,和自家地里长出来的瓜果菜蔬一起放进麻袋或者蛇皮袋,就这么一路扛来。赶上我在,我妈就会力主我把它装箱带回北京的家。我年轻的外甥笑话她:你真是什么便宜装什么。我妈理直气壮回答:牛蹄窝窝,几天吃了不饿人呢。身边的姐姐虽然没有妈妈这么坚持,但她也会说,大柴锅蒸出来的馒头花卷,就是比煤气灶蒸出来的筋道。
  恭敬不如从命,所以我每次返回北京的行李箱,装的都是各式花样的故乡主食。我知道带馒头锅盔上路,是早年赶路人的习惯。如今我也成了赶路人,带上它,不是怕自己途中真会饿着,而是每次取出来吃时,牛蹄窝窝这个叫法,叫我暖心。
  我家乡的另一种美食,叫法颇直接,三个字:石头馍。每次我带回来送朋友,都被问:当真石头做的?我说:把洗干净的石子烤热放在锅底,然后把饼放在上面烤熟的。做好的石头馍闻着有一股新鲜的椒叶香,这个住在城里的人家也是没法做出来的,因为那些椒叶,可不是超市购来的。都起火做开了,女人发现还缺些原料,立马差身边的孩子:去,到某某婶家门口的花椒树上摘几片椒叶来。孩子一般都不会摘错,而且被那家人撞见了也不算偷:我妈让我来摘椒叶呢。哦,摘吧,摘吧。这就算打过招呼了。乡下的邻里关系就是这么简单。
  做好的石头馍,一摞一摞地摆放,形状是白生生的大圆饼,上面被石子压得起伏有致,摆石头馍的房间,空气中会有一丝咸咸的气息。孩子忍不住了就会上去掰一块,有渣渣往下掉,就证明做得很成功:酥脆嘛。于是忍不住掰一块再掰一块,不知不觉就把自己喋(“吃”的方言)饱了。
  有一位女友嫁给了我的同乡,住在婆婆家,她非常奇怪这一家人怎么天天做面食不炒菜。我说,我们那儿把能放的菜,都放进了面食。南瓜盖被子里有南瓜,而石头馍里有椒叶——更讲究的或许面里还会和个鸡蛋。而我小时候还喝过一种胡辣汤——属于陕南的美食吧,吃完一定会唱那首歌:酸菜糊汤好吃太,呼噜噜一碗呼噜噜一碗——好吃太。非常形象的吃的情状,根本不会去看汤里放了什么菜。
  是的,故乡的美食里没有菜这个单独的观念,菜面一定是搅在一起的。近些年当然观念有些变,多吃菜少吃主食成为健康主张。有一年我的父母来北京,我带他们去餐馆,点一堆的菜,发现父亲吃得并不尽兴。问他还想吃什么?他小声说了一个词:馍。
  馍就是馒头,馒头就是馍,但在我听来,馍在他更有顺着肠壁落底的感觉。我甚至觉得,他要的根本不是那种超市里通过机器做出的馒头。果不其然,没有多久,他就返回老家,继续吃他的馍去了。
其他文献
在“超级食物”的光环下,很多质优价廉的平民食物常常被忽略了。其实,只要选得对,平民食物也一样有超乎想象的营养价值。美国“读者文摘”网综合多项研究成果,刊文推荐9种性价比最高的平民食物。对此,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教授李惠明和天津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付金如根据国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解读。  西瓜 西瓜价格便宜,是解渴消暑圣品。据美国最大的医疗健康服务网站“健康网”报道,西瓜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钾和
期刊
本文在对比了多种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着重针对CO2激光对称烧写方法制备LPFG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发现,此种方法制备的LPFG与其他LPFG在传感特性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弯曲敏感度、偏振相关损耗和温度敏感度等方面。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CO2激光对称烧写方法的成栅机理;实验得到此种LPFG的弯曲敏感度和温度敏感度以完善其传感参数;并对其特殊的传感特性给出较为合理的理论解释。 本论文实现和完善了CO2激光对称烧写方法制备LPFG的实验方法。实验中,
饭局,应以解馋之用,但中国人却将饭局文化发扬光大到极致,“饭”退于次,“局”的作用被无限延伸。  饭局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饭局却是万万不能的。从古至今,中国是一个讲关系、讲人情的社会。摆脱不了这一现状的中国人,只要办事,先想到有没有关系。一想到关系,首先想到的是饭局。每个人的社交往来、人生成败,都与饭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整部历史与政治都能和饭局联系起来。官场,商场,名利场,请托办事,联络感情,
期刊
食物的营养价值通常是指食物中所含营养素和热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包括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及其相互间比例适宜,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及利用。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分不一,营养价值各异。顺口溜所说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而如今盛行在饮食方面,“全食物”把这种概念诠释的很完善,他们吃葡萄不光得不吐葡萄皮,而且葡萄籽也得一起吞下去。但营养专家指出,食物并不是所有的营养都在皮和籽里,刻意追求“完整的食物”其实完
期刊
“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张志和对鳜鱼的赞赏佳句。鳜鱼,又叫桂鱼、鳌花鱼、季花鱼等,其肉质丰满、肥厚、细嫩,味道鲜美,骨刺很少,历来被认为是“鱼中上品”;又由于鳜鱼每到春天最为肥美,所以被人称为“春令时鲜”。  鳜鱼历来被作为宴席之佳肴,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一方面是因为它肉质肥嫩,味道鲜美。李时珍曾誉鳜鱼为“水豚”,说鳜鱼同河豚鱼一般鲜美,风味极佳,鳜鱼既有河豚鱼的美味,又无吃河豚可能中毒的
期刊
“吃”一直被中国人视为极大的情趣,并以从事这一工作为充实人生的积极表现。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厨房”,“吃”之于中国,简直与音乐、舞蹈、诗歌、绘画一样,拥有提高人生境界的伟大意义。  吃是人类在“烹”与“饮”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烹调技术、烹调生产活动、烹调生产出的各类食品、饮食消费活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众多精神产品。  情趣可理解为感情与志趣两方面。感情中有亲情、
期刊
煎法,不仅可以单独成肴,而且也是塌、烧等烹调方法的初步熟处理过程。这里说的煎,主要是单独将原料煎成菜肴的方法。煎,不论是家庭,还是业内,虽不像熘炒方法那样广泛使用,但煎菜也会时常出现在餐桌或宴席上。成品干香,色泽金黄,自然会诱人频频动箸,高高举杯。  一、煎菜基本概念  煎是将自然扁形原料或将原料加工成扁形、片状,挂糊(或着粉)或不挂糊(或不着粉),放在布满底油的锅中,烧小火将其两面烙至一定程度,
期刊
人体内的硒、锌、铁、铜、锰、碘、钼、铬、铒、铅等50多种含量极少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虽然它们仅仅占人体体质量的0.01%,但对人体的影响很大,所以有“生命元素”之称。微量元素在人体内一旦缺乏或比例失调,就会引起各种生理、生化的改变,出现各种病状或某种疾病。其中微量元素硒、铁、碘、钼就具有重要的防癌和抗癌作用,因此被誉为保护人体的“四大金刚”。  铁——是构成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也是血液中运
期刊
“四星望月”是江西赣州市兴国县当地的传统菜,也是当年毛泽东率红四军转战到赣南时钦定的一道名菜,同时拥有“天下第一菜”的盛誉。  1929年4月,毛泽东带着一个警卫排首次进入兴国县城,受到兴国县委领导陈奇涵等人的欢迎。当时,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出来,转战数月,风餐露宿,早已憔悴不堪。于是,陈奇涵等人决定请毛泽东打一下牙祭,吃一餐兴国客家的传统菜“蒸笼粉鱼”。  这天晚上,毛泽东在桌边坐定,见桌上油炸花生
期刊
新疆哈萨克族人因生活在边疆的寒冷地带,又以牧业为主,养成了喜爱肉食的习惯,主要以羊肉、马肉、牛肉为主。肉类有煮、烤、熏三种吃法,最普通的是手抓肉、烤全肉、熏马肉。  熏马肉可谓是哈萨克族美食中的一绝。哈萨克语叫苏热特,产自美丽的伊犁大草原,以素有天马之称的伊犁马为原料。主要熏制技术:挑选膘肥体壮的马驹宰杀后,先将马肉剁成块状,撒上盐,用绳子串起来,挂在一间土房的木架上,地面上堆放天山雪松枝,用暗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