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倾听,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其实,老师倾听孩子,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 能增进老师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从而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要想当好一名幼儿教师,就要善于在工作中努力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地去了解每一个。
关键词:用心;倾听
一、细心观察
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很弱,对其自身状态把握能力也很弱,这就决定了观察对理解幼儿的特殊重要性。教师每天和幼儿实实在在地接触,对幼儿各种行为表现、情感、需要等的长时期、多方面的实际观察,成为了解幼儿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其意义是其他任何方法都难以替代的。曾有人将幼儿比喻为一部摆在教师面前的难读的作品,理解它很不容易,而观察就是读懂这部作品的必由之路。理解幼儿是教育的基础,观察幼儿是理解的基础。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用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
在一次建构区中,一个孩子正在玩垒高游戏,当我到他旁边时,他拉拉我的衣角,并拿起一块积木向我看了看,我立刻发出了一个赞赏的眼神和微笑。因为我一瞬间的判断使他有了勇力,得到了对自己的信心,他笑着便开始将手中的积木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积木搭了上去,“成功了!”孩子很开心,我双摸摸他的头说“再试试,你还能搭得更高。”教师下是凭借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解读到了幼儿的信息,并且及时、准确地介入到了幼儿的活动中。
在进行手工活动中,我总是要求班级中的幼儿一起完成,幼儿的层次差次不齐,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不会做的幼儿身上,帮这帮那个。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积累了一定的资料,经过分析、比较,我将全班幼儿分成4组,活动时提出不同的要求(稍高于幼儿自身能力),这样我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听幼儿说
听,似乎很简单,孩子说了,我就听,但你有没有认真听,有没有认真的回应呢?试想我们大人若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找人倾述的时候,一定希望对方是全身心的投入听,接纳我们的负面情绪,认真的回应,倘若遇到漫不经心,嗯嗯啊啊的人,你下次还愿意找他倾述心事吗?
《指南》指出:尊重的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幼儿的话,不仅是在对幼儿进行平等做人、平等对待别人、平等对待自己的教育,也是走进幼儿心灵的有效手段。然而做幼儿忠实的倾听者,是需要付出时间、耐心和包容的。作为幼儿的教师,只有真正换位思考,对幼儿的诉说才会认真听下去,才能产生交流中的互动。否则,没等幼儿说完两句话,就不耐烦了,那就会伤了幼儿的自尊心。
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个幼儿来向老师反映谁(平时比较调皮)和谁吵架了,老师的第一感觉肯定是调皮的孩子先欺负别人,如果心情不好还会怒气冲冲的责骂,这时你一定要听听孩子的诉说,以公平、公正对待,教师的随意处理会给幼儿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倾听孩子必须给予孩子一个平等的机会。如果家长老师不能摆正自己的地位,不能把孩子作为朋友对待,很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到这种交流使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如果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孩子说出一个坏消息,家长就会没完没了地说教或者批评,甚至责骂,非但不能分担孩子的忧愁,反而增加他的烦恼,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而孩子一旦发现形势不利,就会立刻中断交流,时间长了,就可能什么事也不对家长说,或者只报喜不报忧,甚至撒谎。
因此,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应学会倾听、乐于倾听,才能真正学会从幼儿的倾诉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幼儿的喜怒哀乐,真正了解幼儿在想些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才能真正领会幼儿的思想意图,分享幼儿的快乐,真诚地为幼儿的进步而高兴,为幼儿的成功而喝彩,才能有效地用教师的体贴去化解幼儿的烦恼,营造出充满爱意的温馨环境。
三、孩童思维
家长倾听孩子必须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孩童的思维来认知问题,让孩子毫无顾及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要切实尊重孩子,理解他们的心情、尊重他们的感受,接受和认可孩子的情绪情感,对孩子的问题即是错误的表述也不要否认和拒绝。特别是对待孩子那些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家长要让他通过诉说宣泄出来,从而减轻其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家长应抱抱他或拍拍他,这种安慰胜过给他讲道理。 让孩子愿意与家长沟通,愿意向家长讲述,愿意一览无余的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家长的最需,也是育好孩子的关键。这正是如何来倾听孩子 由于孩子的年龄所限,其行为语言和口语表达存在较大的局限,具体表现为不善于甚至不会主动通过语言与家长沟通。有些孩子受各方面的影响,如面对危险环境时时常存在情绪激动现象,这时,他们往往会思维混乱,词不达意。这时,家长要做的工作首先是稳定孩子的情绪、平定孩子的思维、给予孩子安全感,告訴他不要着急,待孩子情绪稳定后,通过渐进诱导的询问方式、通过启发性的提示帮助孩子把想说的问题表述清楚。比如,你可以插问:那是什么?那是为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事情是在哪儿发生的?他怎么说的?还有别人吗?他怎么做的?后来呢?等等,这些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把想说的话表达清楚。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鼓起孩子的表达勇气。
四、学会沟通
没有沟通就没有相互作用,沟通与观察不同,它需要一种相互性,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过程。
用动作沟通: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动作沟通很重要,对他们来说更能理解,老师的点头、微笑等,远比言语更容易表达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沟通的重要途径,活动中能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产生真实、具体的体验。特别是刚入园的幼儿,这种沟通让幼儿更安心,也更能增加教师和幼儿的情感,更好理解幼儿的需求。教育家说过,当孩子对某一行为不断重复时,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这行为,它对孩子来说一定有某种意义,教师也学学孩子,认真体会一下,就能共享其中的乐趣了,大人的内心才会产生与孩子心灵交流的真实感。
用言语沟通:中大班的幼儿教师的沟通表现在交谈上,它是教师与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抓住机遇、选择话题、激发幼儿保持谈话的兴趣。在交谈进行时,懂得自己在于孩子的交谈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怎样通过交谈把握教育时机渗透教育思想,在孩子对我们倾诉时,如果我们一言不发,目光斜视,孩子会认为我们根本没有关注他们,在这时我们应该注视着孩子,边听边穿插语言,表示自己愿意听,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一天来园,我发现有冯程捷的头发剪短了,平时她经常各种梳辫子,打扮地像个小公主。一开始我问她,她总说不知道,是妈妈要剪的。我总是感到她的回答不自然,于是在一天午睡前,我轻轻摸着她的头发,跟她轻轻地谈话,她终于告诉是因为我们幼儿园梳子太脏了,所以才剪掉的,妈妈还说别告诉老师。
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分享孩子的成功和挫折,给予孩子理性的指导。我愿意和所有老师一起用微笑和激励照亮孩子的生命历程,做孩子心中永远靠得住的大山。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小巫.《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1.1
关键词:用心;倾听
一、细心观察
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很弱,对其自身状态把握能力也很弱,这就决定了观察对理解幼儿的特殊重要性。教师每天和幼儿实实在在地接触,对幼儿各种行为表现、情感、需要等的长时期、多方面的实际观察,成为了解幼儿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其意义是其他任何方法都难以替代的。曾有人将幼儿比喻为一部摆在教师面前的难读的作品,理解它很不容易,而观察就是读懂这部作品的必由之路。理解幼儿是教育的基础,观察幼儿是理解的基础。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用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
在一次建构区中,一个孩子正在玩垒高游戏,当我到他旁边时,他拉拉我的衣角,并拿起一块积木向我看了看,我立刻发出了一个赞赏的眼神和微笑。因为我一瞬间的判断使他有了勇力,得到了对自己的信心,他笑着便开始将手中的积木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积木搭了上去,“成功了!”孩子很开心,我双摸摸他的头说“再试试,你还能搭得更高。”教师下是凭借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解读到了幼儿的信息,并且及时、准确地介入到了幼儿的活动中。
在进行手工活动中,我总是要求班级中的幼儿一起完成,幼儿的层次差次不齐,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不会做的幼儿身上,帮这帮那个。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积累了一定的资料,经过分析、比较,我将全班幼儿分成4组,活动时提出不同的要求(稍高于幼儿自身能力),这样我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听幼儿说
听,似乎很简单,孩子说了,我就听,但你有没有认真听,有没有认真的回应呢?试想我们大人若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找人倾述的时候,一定希望对方是全身心的投入听,接纳我们的负面情绪,认真的回应,倘若遇到漫不经心,嗯嗯啊啊的人,你下次还愿意找他倾述心事吗?
《指南》指出:尊重的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幼儿的话,不仅是在对幼儿进行平等做人、平等对待别人、平等对待自己的教育,也是走进幼儿心灵的有效手段。然而做幼儿忠实的倾听者,是需要付出时间、耐心和包容的。作为幼儿的教师,只有真正换位思考,对幼儿的诉说才会认真听下去,才能产生交流中的互动。否则,没等幼儿说完两句话,就不耐烦了,那就会伤了幼儿的自尊心。
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个幼儿来向老师反映谁(平时比较调皮)和谁吵架了,老师的第一感觉肯定是调皮的孩子先欺负别人,如果心情不好还会怒气冲冲的责骂,这时你一定要听听孩子的诉说,以公平、公正对待,教师的随意处理会给幼儿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倾听孩子必须给予孩子一个平等的机会。如果家长老师不能摆正自己的地位,不能把孩子作为朋友对待,很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到这种交流使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如果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孩子说出一个坏消息,家长就会没完没了地说教或者批评,甚至责骂,非但不能分担孩子的忧愁,反而增加他的烦恼,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而孩子一旦发现形势不利,就会立刻中断交流,时间长了,就可能什么事也不对家长说,或者只报喜不报忧,甚至撒谎。
因此,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应学会倾听、乐于倾听,才能真正学会从幼儿的倾诉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幼儿的喜怒哀乐,真正了解幼儿在想些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才能真正领会幼儿的思想意图,分享幼儿的快乐,真诚地为幼儿的进步而高兴,为幼儿的成功而喝彩,才能有效地用教师的体贴去化解幼儿的烦恼,营造出充满爱意的温馨环境。
三、孩童思维
家长倾听孩子必须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孩童的思维来认知问题,让孩子毫无顾及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要切实尊重孩子,理解他们的心情、尊重他们的感受,接受和认可孩子的情绪情感,对孩子的问题即是错误的表述也不要否认和拒绝。特别是对待孩子那些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家长要让他通过诉说宣泄出来,从而减轻其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家长应抱抱他或拍拍他,这种安慰胜过给他讲道理。 让孩子愿意与家长沟通,愿意向家长讲述,愿意一览无余的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家长的最需,也是育好孩子的关键。这正是如何来倾听孩子 由于孩子的年龄所限,其行为语言和口语表达存在较大的局限,具体表现为不善于甚至不会主动通过语言与家长沟通。有些孩子受各方面的影响,如面对危险环境时时常存在情绪激动现象,这时,他们往往会思维混乱,词不达意。这时,家长要做的工作首先是稳定孩子的情绪、平定孩子的思维、给予孩子安全感,告訴他不要着急,待孩子情绪稳定后,通过渐进诱导的询问方式、通过启发性的提示帮助孩子把想说的问题表述清楚。比如,你可以插问:那是什么?那是为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事情是在哪儿发生的?他怎么说的?还有别人吗?他怎么做的?后来呢?等等,这些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把想说的话表达清楚。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鼓起孩子的表达勇气。
四、学会沟通
没有沟通就没有相互作用,沟通与观察不同,它需要一种相互性,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过程。
用动作沟通: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动作沟通很重要,对他们来说更能理解,老师的点头、微笑等,远比言语更容易表达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沟通的重要途径,活动中能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产生真实、具体的体验。特别是刚入园的幼儿,这种沟通让幼儿更安心,也更能增加教师和幼儿的情感,更好理解幼儿的需求。教育家说过,当孩子对某一行为不断重复时,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这行为,它对孩子来说一定有某种意义,教师也学学孩子,认真体会一下,就能共享其中的乐趣了,大人的内心才会产生与孩子心灵交流的真实感。
用言语沟通:中大班的幼儿教师的沟通表现在交谈上,它是教师与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抓住机遇、选择话题、激发幼儿保持谈话的兴趣。在交谈进行时,懂得自己在于孩子的交谈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怎样通过交谈把握教育时机渗透教育思想,在孩子对我们倾诉时,如果我们一言不发,目光斜视,孩子会认为我们根本没有关注他们,在这时我们应该注视着孩子,边听边穿插语言,表示自己愿意听,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一天来园,我发现有冯程捷的头发剪短了,平时她经常各种梳辫子,打扮地像个小公主。一开始我问她,她总说不知道,是妈妈要剪的。我总是感到她的回答不自然,于是在一天午睡前,我轻轻摸着她的头发,跟她轻轻地谈话,她终于告诉是因为我们幼儿园梳子太脏了,所以才剪掉的,妈妈还说别告诉老师。
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分享孩子的成功和挫折,给予孩子理性的指导。我愿意和所有老师一起用微笑和激励照亮孩子的生命历程,做孩子心中永远靠得住的大山。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小巫.《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