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学习情绪障碍对中学体育教学必然有影响。体育学习情绪障碍,简单地说分为:(1)是畏难情绪。学生缺乏自信心,认为自身素质差、技能水平低或身体笨拙,从而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是去发奋练习,而是畏难不前、得过且过,并对体育学习表现出一种不耐烦或厌倦的情绪。(2)是过度紧张。它是指情绪的紧张度超过了体育学习活动的需要,产生阻碍作用的状态。(3)是胆怯情绪。体育学习时的胆怯情绪主要表现在对学习某个动作时容易产生害怕的情绪反应和退缩的行为动机,练习动作时畏首畏尾,言行紧张。(4)是恐惧。(5)是冷漠情绪。
一、体育学习情绪障碍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各级各类学校均把身体素质的《达标》作为衡量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硬指标,丧失其应有的休闲、娱乐成分;学校体育课程发展滞后于中学体育教育的总目标,体育教学的内容大多雷同、枯燥,死搬硬套按“大纲”、“计划”授课;个别学校场地狭小、压抑,体育场馆、器材陈旧、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一些教师在课中过分强调纪律要求,体育课缺少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一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组织措施陈旧落后,缺乏新意。
2.家庭因素
我国家庭体育意识比较淡薄,不少人认为学生在校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文化课知识,学生的体育成绩差,就极少有家长关心重视;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们不愿让孩子们受苦、受累,以至于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怕脏、怕累。
3.主观因素
生理因素方面,从儿童期、少年期到青少年期的过程中,一系列成长问题的出现,青春期的困扰,使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不少人平时十分注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对自己的外在表现出异常的关注,不是觉得自己太胖,就是感到自己个头太小,或是自我陶醉、“唯自己最美”,一旦人家对自己有异议,就产生情绪障碍。心理因素方面,青少年生理的急剧变化以及与社会接触逐渐增多,导致了青少年心理矛盾的不断增多,对众多的心理冲突,一部分中学生不善于自我调节和宣泄,又有“封闭性”的一面,不愿找别人调节,也容易造成心理疾病,影响正常情绪。
二、体育学习情绪障碍的调节
1.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
良好的场地器材布置能影响到学生锻炼的兴趣、感情、信心、意志和运动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快乐体育思想,教师上课语言幽默,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且组织内容形式灵活,把“游戏法”和“竞赛法”贯穿于练习全过程,这样就容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共鸣”。
2.精讲实练,保持教学内容新颖、生动,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讲解时用准确、精练的语言阐明动作技能的重点和难点,并作出正确的示范,使学生获得动作技能的清晰表象,激起“跃跃欲试”的学习意向;教师应选择新颖、灵活的教法,使学生感到在学习中能得到精神的满足,使课堂上出现想、练、比多层次的结构,达到“育体”与“育心”相结合的目的。
3.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形象感染力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能以朝气蓬勃的愉快心情出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是有很大的感染力的。作为体育教师上课时着装整齐、精力充沛饱满,平时言行举止高雅、为人师表,用自身的形象和人格力量来感染学生,为上好一节课打好扎实的基础。
4.合理安排练习的运动强度和负荷
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强度和负荷,是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好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负荷,教学的密度、速度、难度和强度等都要按照一定次序,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教学要求不能过高,一定要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三、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排除体育学习情绪障碍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集体观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防止情绪反应的失常;教育学生要树立集体观念并和集体融为一体,多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以防孤独、抑郁情绪产生。
2.加强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知识教育,使青少年学生能正确地对待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减少因此带来的情绪波动。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认知水平不同,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也就不同,从而产生的情绪也随之不同。教师在引导学生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时,首先必须得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
通过心理训练来调节情绪状态是排除体育学习情绪障碍众多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防止情绪障碍的出现和发展,可以采用各种心理训练的技能。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指导,消除个别学生(尤其是女生)害羞、怕丑的心理,对一些因经历过失败或看到过别人受伤而对某个项目产生胆怯、害怕心理的学生,一定要进行心理诱导,加强保护与帮助,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四、结束语
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决定的。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情绪空间,在课中常运用荣誉激励法,让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统一起来;合理安排练习的强度和密度来维持体育课中学生的良好情绪,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动机和体育态度来调节和控制好他们的情绪状态,逐渐地排除他们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障碍。
一、体育学习情绪障碍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各级各类学校均把身体素质的《达标》作为衡量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硬指标,丧失其应有的休闲、娱乐成分;学校体育课程发展滞后于中学体育教育的总目标,体育教学的内容大多雷同、枯燥,死搬硬套按“大纲”、“计划”授课;个别学校场地狭小、压抑,体育场馆、器材陈旧、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一些教师在课中过分强调纪律要求,体育课缺少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一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组织措施陈旧落后,缺乏新意。
2.家庭因素
我国家庭体育意识比较淡薄,不少人认为学生在校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文化课知识,学生的体育成绩差,就极少有家长关心重视;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们不愿让孩子们受苦、受累,以至于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怕脏、怕累。
3.主观因素
生理因素方面,从儿童期、少年期到青少年期的过程中,一系列成长问题的出现,青春期的困扰,使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不少人平时十分注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对自己的外在表现出异常的关注,不是觉得自己太胖,就是感到自己个头太小,或是自我陶醉、“唯自己最美”,一旦人家对自己有异议,就产生情绪障碍。心理因素方面,青少年生理的急剧变化以及与社会接触逐渐增多,导致了青少年心理矛盾的不断增多,对众多的心理冲突,一部分中学生不善于自我调节和宣泄,又有“封闭性”的一面,不愿找别人调节,也容易造成心理疾病,影响正常情绪。
二、体育学习情绪障碍的调节
1.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
良好的场地器材布置能影响到学生锻炼的兴趣、感情、信心、意志和运动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快乐体育思想,教师上课语言幽默,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且组织内容形式灵活,把“游戏法”和“竞赛法”贯穿于练习全过程,这样就容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共鸣”。
2.精讲实练,保持教学内容新颖、生动,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讲解时用准确、精练的语言阐明动作技能的重点和难点,并作出正确的示范,使学生获得动作技能的清晰表象,激起“跃跃欲试”的学习意向;教师应选择新颖、灵活的教法,使学生感到在学习中能得到精神的满足,使课堂上出现想、练、比多层次的结构,达到“育体”与“育心”相结合的目的。
3.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形象感染力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能以朝气蓬勃的愉快心情出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是有很大的感染力的。作为体育教师上课时着装整齐、精力充沛饱满,平时言行举止高雅、为人师表,用自身的形象和人格力量来感染学生,为上好一节课打好扎实的基础。
4.合理安排练习的运动强度和负荷
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强度和负荷,是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好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负荷,教学的密度、速度、难度和强度等都要按照一定次序,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教学要求不能过高,一定要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三、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排除体育学习情绪障碍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集体观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防止情绪反应的失常;教育学生要树立集体观念并和集体融为一体,多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以防孤独、抑郁情绪产生。
2.加强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知识教育,使青少年学生能正确地对待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减少因此带来的情绪波动。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认知水平不同,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也就不同,从而产生的情绪也随之不同。教师在引导学生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时,首先必须得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
通过心理训练来调节情绪状态是排除体育学习情绪障碍众多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防止情绪障碍的出现和发展,可以采用各种心理训练的技能。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指导,消除个别学生(尤其是女生)害羞、怕丑的心理,对一些因经历过失败或看到过别人受伤而对某个项目产生胆怯、害怕心理的学生,一定要进行心理诱导,加强保护与帮助,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四、结束语
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决定的。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情绪空间,在课中常运用荣誉激励法,让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统一起来;合理安排练习的强度和密度来维持体育课中学生的良好情绪,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动机和体育态度来调节和控制好他们的情绪状态,逐渐地排除他们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