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是指在一定动力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在我国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中就明确地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小学语文教育,应当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益的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主要应当从鼓励、启发、培养的角度出发。
一、 给予自由空间 鼓励创造精神
所谓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其实就是教学中的民主精神,即为学生创造一个既严肃紧张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答题时与老师的讲授一字不差,可是一旦离开课本,离开老师他们就不知所措,寸步难行。的确,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和语文教学中教条主义的习气,从内容到形式都给我们的教学造成许多有形无形的“牢笼”。面对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生活,学生的感觉、想象、思维和情感却都被“引导”就范于固定的模式,只有符合这模式的才被允许,才能得高分。这样僵化的教学只能造就僵化的头脑,它不仅使学生心情压抑而且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还应鼓励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开发学生创造性智力。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分析、综合、推理,进行创造思维。而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才会使其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二、 引导学生质疑 启发创造思维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质疑,是深思的结果。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只听,只记却疏于思索的状况。不少学生你问他有问题没有,他总是说没有,但一考试起来成绩总不好;还有部分学生作文书看了一大堆,可是写起作文来仍旧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虽记住了某些知识或词句,但没有深入理解,不会应用,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启发创造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逐渐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记得有一位先哲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我曾经听过一节课《皇帝的新装》,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后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一个“骗”字概括全文,学生们更是深入探讨并明确了“皇帝受骗、骗子行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孩子揭骗”的人物关系。此后我们又共同将它设计成了一个扇形的板书。这个板书十分新颖,学生再一次被激起求知的兴趣,教师又问能摇动这把大扇子的动力是什么呢?这么多人受骗上当的原因是什么?小孩为什么敢说真话?最后总结得出:因为私心使人们上当受骗并相互欺骗,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学习课文后教师激励学生口头作文,课文续写一个结局。学生兴趣高昂,一个个思涌如泉,出口成章。尤其是开始形象直观的影片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触发点,使他们在创作时对人物的性格,情节的发展,乃至语言的夸张都有恰当的把握和处理。
三、合理利用媒介 培养创造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知识的积累沉,就谈不上创造力的发展。可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时间、精力等的限制,小学生知识面多数较狭窄,尤其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都还处于较低下的水平。在让阅读教学走出费时低效的问题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又一次充当了好帮手。
首先,提供阅读情境,优化阅读心理。
不可否认,语文课本是学生们最基本的阅读素材,课堂是他们走向阅读殿堂的途径。可是我们许多语文教师总怕学生看不懂,还没让学生读就先把好端端的一篇美文由字词句逐步解剖得体无完肤,不仅完全破坏了文章美感,也驱逐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尽力为学生装提供良好的阅读情境。如诗歌散文,我为之添加相应的音乐背景渲染气氛;实物说明,我为之补充对应的实物图像加深印象。在阅读教学中运用CAI,能将人类第一信号系统反映的实物和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直接联系,结合使用,将无声的书面语言、有声的口头语言和形象直观的画面结合起来,为阅读教学提供质感受极强的形音义集合体,使教学信息传递的量和质都产生了飞跃。
其次,补充阅读材料,管理阅读活动。
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采的信息资源,各式各样的学习软件和网络资源也为我们的阅读需求提供了便利的途径。结合课内学习的进程,我和学生一起收集、编制了一些补充性文章,建立了自已的“阅读库”。这样不仅查阅方便简捷,而且有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同时我们的教学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而他们的理解和阅读水平却是千差万别的。这样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不同信息,自主查找所需资料,这样既扩大了学生阅读视野,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阅读水平,选做文后的辅助训练,及时信息反馈学习效果,巩固知识。甚至能讓一部分理解力强的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阅读认识,一步步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网络。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力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尽管创新由于还处在探索阶段,难免也会有不足,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定会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无限生机。
一、 给予自由空间 鼓励创造精神
所谓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其实就是教学中的民主精神,即为学生创造一个既严肃紧张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答题时与老师的讲授一字不差,可是一旦离开课本,离开老师他们就不知所措,寸步难行。的确,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和语文教学中教条主义的习气,从内容到形式都给我们的教学造成许多有形无形的“牢笼”。面对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生活,学生的感觉、想象、思维和情感却都被“引导”就范于固定的模式,只有符合这模式的才被允许,才能得高分。这样僵化的教学只能造就僵化的头脑,它不仅使学生心情压抑而且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还应鼓励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开发学生创造性智力。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分析、综合、推理,进行创造思维。而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才会使其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二、 引导学生质疑 启发创造思维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质疑,是深思的结果。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只听,只记却疏于思索的状况。不少学生你问他有问题没有,他总是说没有,但一考试起来成绩总不好;还有部分学生作文书看了一大堆,可是写起作文来仍旧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虽记住了某些知识或词句,但没有深入理解,不会应用,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启发创造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逐渐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记得有一位先哲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我曾经听过一节课《皇帝的新装》,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后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一个“骗”字概括全文,学生们更是深入探讨并明确了“皇帝受骗、骗子行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孩子揭骗”的人物关系。此后我们又共同将它设计成了一个扇形的板书。这个板书十分新颖,学生再一次被激起求知的兴趣,教师又问能摇动这把大扇子的动力是什么呢?这么多人受骗上当的原因是什么?小孩为什么敢说真话?最后总结得出:因为私心使人们上当受骗并相互欺骗,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学习课文后教师激励学生口头作文,课文续写一个结局。学生兴趣高昂,一个个思涌如泉,出口成章。尤其是开始形象直观的影片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触发点,使他们在创作时对人物的性格,情节的发展,乃至语言的夸张都有恰当的把握和处理。
三、合理利用媒介 培养创造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知识的积累沉,就谈不上创造力的发展。可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时间、精力等的限制,小学生知识面多数较狭窄,尤其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都还处于较低下的水平。在让阅读教学走出费时低效的问题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又一次充当了好帮手。
首先,提供阅读情境,优化阅读心理。
不可否认,语文课本是学生们最基本的阅读素材,课堂是他们走向阅读殿堂的途径。可是我们许多语文教师总怕学生看不懂,还没让学生读就先把好端端的一篇美文由字词句逐步解剖得体无完肤,不仅完全破坏了文章美感,也驱逐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尽力为学生装提供良好的阅读情境。如诗歌散文,我为之添加相应的音乐背景渲染气氛;实物说明,我为之补充对应的实物图像加深印象。在阅读教学中运用CAI,能将人类第一信号系统反映的实物和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直接联系,结合使用,将无声的书面语言、有声的口头语言和形象直观的画面结合起来,为阅读教学提供质感受极强的形音义集合体,使教学信息传递的量和质都产生了飞跃。
其次,补充阅读材料,管理阅读活动。
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采的信息资源,各式各样的学习软件和网络资源也为我们的阅读需求提供了便利的途径。结合课内学习的进程,我和学生一起收集、编制了一些补充性文章,建立了自已的“阅读库”。这样不仅查阅方便简捷,而且有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同时我们的教学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而他们的理解和阅读水平却是千差万别的。这样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不同信息,自主查找所需资料,这样既扩大了学生阅读视野,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阅读水平,选做文后的辅助训练,及时信息反馈学习效果,巩固知识。甚至能讓一部分理解力强的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阅读认识,一步步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网络。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力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尽管创新由于还处在探索阶段,难免也会有不足,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定会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