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体制中竞争机制的引人,比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再加上一些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平均分。使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教师面对逐渐增加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压力,容易出现挫折感、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笔者访问过的一位30多岁的女教师反映,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名次与成绩是得到师长、领导、同仁认可的关键因素,而期末学生的反馈评价与行政同仁对教师的年终考评更是“一锤定音”。
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笔者访问过的另一位老师说:“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工作太累”,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北京的一位小学班主任列出了自己的工作日程表:早上7点30分到校,8点开始上课,一直到中午12点吃饭,然后休息到13点半又开始下午的工作。下午13点半上课到15点半,然后开始课外活动、开班会、批改作业等,晚上18点后回家。在校时间最少也要10个小时以上,期间琐碎、繁杂事物缠身,个中辛苦又岂是局外人能了解?而在一些农村和升学压力大的地区,教师尤其是毕业班教师要早来很多,而到晚上9点也不一定能走得了。教师心理困扰会导致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使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学校绩效。如何为员工减压疏导,调整心态,增强其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成为众多学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学校“精神福利”短缺的表现
1 中老年教师的职业倦怠
校长应当认真观察:中老年教师是不是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工作充满了厌倦情绪?曾经效率极高的老师,现在是不是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
如果他们具有上述“症状”,说明他们已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当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绩效也将明显降低。
中老年教师进入学校的时间比较长,对于学校文化、工作环境等都非常熟悉,原来的上进心、工作积极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工作动机也变得越来越低。随之而来的,就会丧失工作热情,对工作敷衍了事,消极地评价自己,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务,产生想换个工作环境的念头。
2 年轻教师心理失衡
校长应当了解:年轻教师是否对于学校的工作环境不能适应,怨言颇多?入校后较短时间内工作积极性便迅速下降?
如果学校出现了这种情况,说明管理者没有解决好年轻教师的心理失衡问题。
心理失衡是指预想与实际情况落差太大,从心理上难以接受,从而产生“入错行”,或者进错学校的想法。心理失衡主要出现在年轻教师入学校之初,是个人与学校文化磨合过程中产生的。这类情况在新任教师刚开始进入学校时较多出现。造成该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缺少对未来工作的正确预期,抗挫能力差;责任心较低,不能认真负责完成手头工作,导致工作中遇挫更多。一旦年轻教师对学校的管理制度、领导或者同事产生了怨言,心理失衡,而校长却忽视年轻教师的心理变化,没有倾听年轻教师的意见,解答其心中的疑惑。年轻教师就会感觉受不到重视,与自己的预想相差较远,在入校后较短时间内工作积极性便迅速下降,造成学校人力资源的浪费。
3 教师整体的情绪郁结
校长应当关注:教师是否普遍感到工作过于繁忙,心理压力过重,心力疲惫不堪?是否精神萎靡不振,郁郁寡欢,或者时常烦躁易怒、脾气暴躁?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下,甚至产生离职情绪,造成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稳定性较差?
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则说明教师整体的职业压力普遍过大,有可能情绪郁结。
情绪郁结是指工作中的困扰、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没有适当的发泄途径,最终导致郁积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工作满意度下降。一些教师的人脉资源不广,倾诉心声的对象较少,同时打发空余时间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没有与人沟通的有效渠道。对同事的抱怨、工作的厌烦、甚至个人情感的变故都无人诉说,无人交流。随之而来,他们就会产生孤独感,心中的苦闷郁结成团而患上抑郁症。如果这些郁结不能得到有效释放,就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职业压力给教师带来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有很多的负面情绪,如心情沮丧、疑虑重重、挫折感强、悲观失望等。可以说,职业压力是教师普遍都要面对的。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式缓解,会引发很多精神疾病,比如焦虑症、忧郁症、适应障碍症、心身症、睡眠或饮食障碍等问题,同时还有一些身体化疾病,如慢性胃炎、高血脂症、神经衰弱等。
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中老年教师职业倦怠、缓解教师整体的情绪郁结、解决年轻教师的心理失衡问题,对于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二、校长应为教师提供的“精神福利”
针对以上心理问题,校长可以从不同方面着手进行改进。为教师准备好以下“精神福利”,是保证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1 心理培训——提高教师整体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培训是将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学校的管理和训练活动中,以解决教师的动机、心态、潜能、心理素质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以实现教师个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通过定期心理培训,教师能够获得自我调节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他们可以有效缓解自身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等问题。
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教师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并成为很多校长的一块心病,有的校长开始聘请心理学专业人员为教师减轻心理压力。2008年,河南周口市一些中学发现教师存在凝聚力差、缺乏职业归属感、不善沟通等心理问题,特意请高校教育科学系心理专业老师为教师进行心理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疏导和训练,教师的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得到较大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提高。
可以说,心理培训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
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笔者访问过的另一位老师说:“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工作太累”,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北京的一位小学班主任列出了自己的工作日程表:早上7点30分到校,8点开始上课,一直到中午12点吃饭,然后休息到13点半又开始下午的工作。下午13点半上课到15点半,然后开始课外活动、开班会、批改作业等,晚上18点后回家。在校时间最少也要10个小时以上,期间琐碎、繁杂事物缠身,个中辛苦又岂是局外人能了解?而在一些农村和升学压力大的地区,教师尤其是毕业班教师要早来很多,而到晚上9点也不一定能走得了。教师心理困扰会导致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使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学校绩效。如何为员工减压疏导,调整心态,增强其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成为众多学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学校“精神福利”短缺的表现
1 中老年教师的职业倦怠
校长应当认真观察:中老年教师是不是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工作充满了厌倦情绪?曾经效率极高的老师,现在是不是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
如果他们具有上述“症状”,说明他们已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当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绩效也将明显降低。
中老年教师进入学校的时间比较长,对于学校文化、工作环境等都非常熟悉,原来的上进心、工作积极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工作动机也变得越来越低。随之而来的,就会丧失工作热情,对工作敷衍了事,消极地评价自己,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务,产生想换个工作环境的念头。
2 年轻教师心理失衡
校长应当了解:年轻教师是否对于学校的工作环境不能适应,怨言颇多?入校后较短时间内工作积极性便迅速下降?
如果学校出现了这种情况,说明管理者没有解决好年轻教师的心理失衡问题。
心理失衡是指预想与实际情况落差太大,从心理上难以接受,从而产生“入错行”,或者进错学校的想法。心理失衡主要出现在年轻教师入学校之初,是个人与学校文化磨合过程中产生的。这类情况在新任教师刚开始进入学校时较多出现。造成该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缺少对未来工作的正确预期,抗挫能力差;责任心较低,不能认真负责完成手头工作,导致工作中遇挫更多。一旦年轻教师对学校的管理制度、领导或者同事产生了怨言,心理失衡,而校长却忽视年轻教师的心理变化,没有倾听年轻教师的意见,解答其心中的疑惑。年轻教师就会感觉受不到重视,与自己的预想相差较远,在入校后较短时间内工作积极性便迅速下降,造成学校人力资源的浪费。
3 教师整体的情绪郁结
校长应当关注:教师是否普遍感到工作过于繁忙,心理压力过重,心力疲惫不堪?是否精神萎靡不振,郁郁寡欢,或者时常烦躁易怒、脾气暴躁?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下,甚至产生离职情绪,造成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稳定性较差?
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则说明教师整体的职业压力普遍过大,有可能情绪郁结。
情绪郁结是指工作中的困扰、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没有适当的发泄途径,最终导致郁积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工作满意度下降。一些教师的人脉资源不广,倾诉心声的对象较少,同时打发空余时间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没有与人沟通的有效渠道。对同事的抱怨、工作的厌烦、甚至个人情感的变故都无人诉说,无人交流。随之而来,他们就会产生孤独感,心中的苦闷郁结成团而患上抑郁症。如果这些郁结不能得到有效释放,就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职业压力给教师带来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有很多的负面情绪,如心情沮丧、疑虑重重、挫折感强、悲观失望等。可以说,职业压力是教师普遍都要面对的。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式缓解,会引发很多精神疾病,比如焦虑症、忧郁症、适应障碍症、心身症、睡眠或饮食障碍等问题,同时还有一些身体化疾病,如慢性胃炎、高血脂症、神经衰弱等。
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中老年教师职业倦怠、缓解教师整体的情绪郁结、解决年轻教师的心理失衡问题,对于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二、校长应为教师提供的“精神福利”
针对以上心理问题,校长可以从不同方面着手进行改进。为教师准备好以下“精神福利”,是保证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1 心理培训——提高教师整体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培训是将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学校的管理和训练活动中,以解决教师的动机、心态、潜能、心理素质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以实现教师个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通过定期心理培训,教师能够获得自我调节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他们可以有效缓解自身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等问题。
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教师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并成为很多校长的一块心病,有的校长开始聘请心理学专业人员为教师减轻心理压力。2008年,河南周口市一些中学发现教师存在凝聚力差、缺乏职业归属感、不善沟通等心理问题,特意请高校教育科学系心理专业老师为教师进行心理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疏导和训练,教师的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得到较大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提高。
可以说,心理培训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