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认识
轰轰烈烈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人们渐渐远离了喧嚣,而沉静下来冷静地思考:语文教师该如何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角色认识的转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由课堂的操控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者。传统教师在信息上具有垄断性、权威性的特点,师生关系似乎从学校产生开始就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始终抱着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观念根深蒂固。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持师生之问的和谐,切不可认为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我塑造你什么你就是什么,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2.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人格建设者。新课程要求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地发展,教师的角色职责应该从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发展。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善于了解学生的兴趣、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育学生健全的性格、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
3.从单方传递者转向多元对话交往者。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多数为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很少布置观察、实验、制作、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角色的转变
1.在课堂上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独立人格建立者。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老师的听话人,是老师对教材演绎的观众,是老师权威的捍卫者。而新课改形式下的学生应彻底改变这一形象,由单纯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独立人格的形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老师的引领下独立获取知识。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2.在课堂上由单一的听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学习。传统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
3.在课堂上由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变为伙伴、朋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引领者,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放下过去的“师道尊严”,耐心地做学生学习的伙伴,朋友。
二、影响师生角色转变的原因
对师生角色的认识,从理论上讲,目前很多教师都能说出一些道道,但实际情况是教师手拿新教材,仍用老观念教学。课堂依旧被老师把持着,课堂形式还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课堂上几乎没有学生的声音,高年级尤其严重。我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如下:
1.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没有落到实处。无论是行政上还是社会上,对教育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还是倚重考试成绩。在这种形势下,老师不得不强调知识的传授,所以,课堂上使劲灌,课后使劲练,学生的素质教育很大程度是流于形式,是一句空话。
2.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所知甚少。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认为是相当欠缺的。有很多老师不知道标准是什么,对课程有什么新要求,即使知道的,解读也不到位,在课堂上该如何做还不是很明白。
3.教师的专业务不精,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还欠缺。成功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必须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做支撑。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既重文本,又要超越文本,树立大语文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把知识转化给学生的教学法知识,以及情境知识,学生知识。
三、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角色转变的措施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把新课标的评价体系落到实处。只要真正实现了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教师的手脚就解放出来了,思想也会解放,也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
2.创造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学校要重视老师的学习培养。只有老师的素质提高了,学校才有前途,才会向前发展。
3.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小学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小学语文老师影响更是巨大。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有历史的使命感,要有民族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摒弃个人得失,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工程,我们只有做好这一工程,教育的改革才会成功,祖国的教育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民族的复兴才有希望,每一个老师都要自觉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责任编校:白水)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认识
轰轰烈烈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人们渐渐远离了喧嚣,而沉静下来冷静地思考:语文教师该如何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角色认识的转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由课堂的操控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者。传统教师在信息上具有垄断性、权威性的特点,师生关系似乎从学校产生开始就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始终抱着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观念根深蒂固。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持师生之问的和谐,切不可认为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我塑造你什么你就是什么,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2.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人格建设者。新课程要求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地发展,教师的角色职责应该从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发展。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善于了解学生的兴趣、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育学生健全的性格、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
3.从单方传递者转向多元对话交往者。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多数为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很少布置观察、实验、制作、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角色的转变
1.在课堂上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独立人格建立者。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老师的听话人,是老师对教材演绎的观众,是老师权威的捍卫者。而新课改形式下的学生应彻底改变这一形象,由单纯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独立人格的形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老师的引领下独立获取知识。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2.在课堂上由单一的听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学习。传统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
3.在课堂上由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变为伙伴、朋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引领者,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放下过去的“师道尊严”,耐心地做学生学习的伙伴,朋友。
二、影响师生角色转变的原因
对师生角色的认识,从理论上讲,目前很多教师都能说出一些道道,但实际情况是教师手拿新教材,仍用老观念教学。课堂依旧被老师把持着,课堂形式还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课堂上几乎没有学生的声音,高年级尤其严重。我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如下:
1.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没有落到实处。无论是行政上还是社会上,对教育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还是倚重考试成绩。在这种形势下,老师不得不强调知识的传授,所以,课堂上使劲灌,课后使劲练,学生的素质教育很大程度是流于形式,是一句空话。
2.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所知甚少。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认为是相当欠缺的。有很多老师不知道标准是什么,对课程有什么新要求,即使知道的,解读也不到位,在课堂上该如何做还不是很明白。
3.教师的专业务不精,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还欠缺。成功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必须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做支撑。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既重文本,又要超越文本,树立大语文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把知识转化给学生的教学法知识,以及情境知识,学生知识。
三、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角色转变的措施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把新课标的评价体系落到实处。只要真正实现了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教师的手脚就解放出来了,思想也会解放,也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
2.创造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学校要重视老师的学习培养。只有老师的素质提高了,学校才有前途,才会向前发展。
3.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小学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小学语文老师影响更是巨大。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有历史的使命感,要有民族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摒弃个人得失,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工程,我们只有做好这一工程,教育的改革才会成功,祖国的教育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民族的复兴才有希望,每一个老师都要自觉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