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面对身体庞大的大象,没有一杆秤可以称出它的重量,但又不能将大象分割开来称重。六岁的曹冲,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大象赶到船上,在水面到船舷的地方刻上记号,将大象赶上岸,再在船中放石头,直到水面达到刻痕的地方。最后一点一点称出石头的重量,石头的总重
量不就是大象的重量吗?聪明的曹冲使“大”转化为“小”,分开称出重量,从而圆满解决了这一难题。
浮力的原理
“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在这个故事中,年仅六岁的曹冲称象,利用了物理学上的浮力原理。浮力原理是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的。根据浮力原理,凡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一种垂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这个物体所排开的水的重量,既然大象和石头装在同一只船上,水面的刻痕又相同,也就是排开了同样多的水,那么石头的重量当然是大象的重量了。聪明的曹冲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了一个连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难题。
在古诗中,也有浮力原理呢!
诗中的浮力
有一次,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在水边看书,可是怎么努力背诵也领会不了书中包含的道理。正在苦闷的时候,他看到停在岸边一动不动的一艘大船,渔民们怎么推也推不动它,可是一会儿海水涨潮了,在水的推动下,大船渐渐移动,最后如一根羽毛似的飞速前进。
水产生巨大的浮力能使大船轻松自在地航行,那么,读书如果也能借助“浮力”,书中包含的道理不也能豁然开朗,理解起来不就事半功倍了吗?
这个读书的“浮力”,用的是巧力,不就是读书时运用的巧妙的方法吗?一旦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就如在水中行船,所有的知识能融会贯通,轻松掌握;相反,如果只会死记硬背,就好像搁浅在岸边的大船,怎么使用蛮力都无法推动。看来,读书光靠下死工夫可不行啊。
于是有所感悟的朱熹诗兴大发,随即兴奋地写下了这一首《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通过浮力的原理让人们明白了读书的道理,他没有板起脸来教育人,而是用一种比喻的方法,通俗自然地告诉了人们该怎样读书,巧妙贴切,趣味形象,读来朗朗上口。因此这首诗也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诗。
诗中能看到“浮力”,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更是到处都是,如救生圈、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等,都是利用浮力原理来工作的。游泳的时候,下水之后感觉整个人轻了很多,这就是浮力的作用。
最后,请你们根据以下提示做一个浮力小实验吧!
量不就是大象的重量吗?聪明的曹冲使“大”转化为“小”,分开称出重量,从而圆满解决了这一难题。
浮力的原理
“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在这个故事中,年仅六岁的曹冲称象,利用了物理学上的浮力原理。浮力原理是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的。根据浮力原理,凡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一种垂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这个物体所排开的水的重量,既然大象和石头装在同一只船上,水面的刻痕又相同,也就是排开了同样多的水,那么石头的重量当然是大象的重量了。聪明的曹冲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了一个连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难题。
在古诗中,也有浮力原理呢!
诗中的浮力
有一次,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在水边看书,可是怎么努力背诵也领会不了书中包含的道理。正在苦闷的时候,他看到停在岸边一动不动的一艘大船,渔民们怎么推也推不动它,可是一会儿海水涨潮了,在水的推动下,大船渐渐移动,最后如一根羽毛似的飞速前进。
水产生巨大的浮力能使大船轻松自在地航行,那么,读书如果也能借助“浮力”,书中包含的道理不也能豁然开朗,理解起来不就事半功倍了吗?
这个读书的“浮力”,用的是巧力,不就是读书时运用的巧妙的方法吗?一旦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就如在水中行船,所有的知识能融会贯通,轻松掌握;相反,如果只会死记硬背,就好像搁浅在岸边的大船,怎么使用蛮力都无法推动。看来,读书光靠下死工夫可不行啊。
于是有所感悟的朱熹诗兴大发,随即兴奋地写下了这一首《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通过浮力的原理让人们明白了读书的道理,他没有板起脸来教育人,而是用一种比喻的方法,通俗自然地告诉了人们该怎样读书,巧妙贴切,趣味形象,读来朗朗上口。因此这首诗也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诗。
诗中能看到“浮力”,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更是到处都是,如救生圈、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等,都是利用浮力原理来工作的。游泳的时候,下水之后感觉整个人轻了很多,这就是浮力的作用。
最后,请你们根据以下提示做一个浮力小实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