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三环抗郁剂(TCA)通过抑制脑中钠耦合的神经递质转运蛋白来发挥作用,但人类对于其在分子级别上如何工作却知之甚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环抗郁剂(TCA)通过抑制脑中钠耦合的神经递质转运蛋白来发挥作用,但人类对于其在分子级别上如何工作却知之甚少。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4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 方法观察HSP4型患者1个家系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抽取家系5个成员的外周血,选择与已知HSP致病基因位点在物理距离上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分子STR进行标记.连锁分析并构建其单体型后进行突变筛选.结果 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了D2S2351与D2S2255与致病基因不排除连锁.其他位点LOD值为负值排除连锁,因此初步定位于HSP致病基因(SP
目的 探讨大型颅咽管瘤与第三脑室的关系在肿瘤切除手术中的意义.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白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共采用手术治疗大型颅咽管瘤患者72例.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所见对其进行分类,每一类肿瘤根据大小及其与第三腩室底的关系分为3级,根据术中判断和术后CT和(或)MPd增强扫描结果确定颅咽管瘤手术切除程度,分析肿瘤分级与手术切除程度的关系. 结果颅咽管瘤总体上可以分为第
目的 观察氯化锂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每组各18只.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手术前7 d起每天腹腔注射氯化锂(1mmol/kg).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将Ⅳ型胶原酶用微量进样器精确注入大鼠内囊诱导成脑出血模型.跟据术后处死动物的时间不同,各组再分别分为1、3、7
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报道他们观测到了活体老鼠大脑组织中神经元干细胞的亚细胞行为细节。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前体细胞沿着放射状神经胶质纤维迁移到新皮层。无脑回的致病基因LIS1(又称PAFAH1b1)的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抑制了活体脑组织切片中神经元体细胞的移动而非神经前体细胞的过程延长。影像学显示亚细胞活动伴随着神经前体细胞的迁移及LSI1、细胞质动力蛋白和肌球
夏科氏关节病(charcotjoint,CJ)是由各种感觉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关节病变的统称.由脊髓空洞引起的典型病例较少见,因此误诊率较高.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由脊髓空洞引起CJ患者3例.治疗效果较好.现将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方法对52例连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利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评估颅内动脉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DSA发现52例患者18例出现颈内动脉闭塞,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28例,6例双侧重度狭窄.52例患者中出现前交通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自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7例患者均行抗凝治疗,其中溶栓治疗18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4例.1例患者死亡,其余36例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症状均缓解,其中治愈11例,显效21例,有效4例.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
目的 分析并探讨横纹肌样脑膜瘤的临床诊疗特点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例横纹肌样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 结果 2例患者均行肉眼全切除(Simpson Ⅰ级),术后未行放化疗,随访期限分别为2年和2个月.第1例于术后第2年复发,因未行再次手术而死亡.另1例术后2月因颅内感染死于全身并发症. 结论 横纹肌样脑膜瘤术前诊断困难,手术为治疗的首选,
目的 通过观察FeCl2皮层注射致损伤性癫痫(PTE)模型大鼠海马、额叶突触蛋白P38的表达变化.探讨突触可塑性在PT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20).采取立体定向皮层注射FeCl2(0.1 moL/L,10μL)建立PTE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观察各组大鼠EEG的变化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