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高考的鼓声甫息,回看18套试卷中的诗词鉴赏题,可以说满纸烟霞,精彩纷呈。下面选其数题,予以评点,望有益于考生备考。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Ⅰ)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诗意赏析:此诗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创意分析]
先说第一小题:“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这里有两问,第一问要求考生鉴赏诗的内容,于近几年多考艺术手法、形象、语言锤炼、思想感情的“题丛”中彰显风姿,卓尔不群。欣赏诗词,首先得明其大意,晓其内容,由此渐及情感、语言、艺术、形象层面,因此鉴赏内容,实属回归根本,溯其本源,导向正确。第二问“是怎样描写的?”要求考生鉴赏描写的具体构成;考生不可能回答描写手法、技巧,因为第二题的第二问“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限制、引导考生回答第二问时只能从相关描写细节去捕捉答题信息。
与全国卷中诗词鉴赏的第一题第一问同样精彩的是上海卷诗词鉴赏的第一题,请看: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试题。
〔越调〕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 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1)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村民活动。
参考答案: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诗意赏析:此曲写尧庙祭神庆丰收的欢乐场景,抒写作者为民谋福,与民同乐的志向。曲中欢乐的场景描写,仿佛又将人们带回到尧舜时那风调雨顺,万民富足,世风淳厚的年代。用晋人故事来形容尧庙周围空气清爽宜人,也暗含着政通人和、无为而治的意味。诚能如此,也就不必学渊明吟唱“山气日夕佳”的归隐诗句了。
与全国卷中诗词鉴赏的第一题第二问同样精彩的是辽宁卷诗词鉴赏的第二题,请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试题。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诗意赏析:开头两句说,十日潇潇雨送走了炎热之夏。三四句写燕子与梧桐在雨中的感觉,秋雨一下,秋燕将南归,思念前迹,恍如一梦;梧桐经雨凋落,已与昨暮不同。五六句先写诗人的雨中感受,雨带来了彻骨的凉意,当然要感恩了;再说穷居寥落之感。末两句宕开去说,在繁华的京城,自己只是“西风吹客衣”,亦即“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再说第二题:“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道题涉及诗词鉴赏中的常识——古诗词中凡写动植物,都会有所比附,有所寓意,寄慨遥深。这里谈到的托物言志,是诗词鉴赏的难点,把握了它的含义,对诗词的主旨、意蕴、情感、形象的领悟就水到渠成了。诗词作者睹物思己,同声同气,再联系特定的时代、险恶的政治环境及作者独特的遭遇,于是便托物以寓意,委婉含蓄地吐出心中块垒。
与全国卷中诗词鉴赏的第二题同样精彩的是北京卷诗词鉴赏的第二题,请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鵷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诗意赏析:这题虽然问的是思想感情,但考生不能理解其中“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鵷鸾”托物言志手法的意蕴,何谈其中的情感?
此外,还有山东卷、四川卷诗词鉴赏的第二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怀。
诗意赏析: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泉,早晚栖息在山冈树林间。它一声高吭的鸣啼可以响彻九州,它伸长了颈子可以望穿八荒那最僻远的地方。此时正适逢秋风吹起,它极度悲伤。就往昆仑山的西侧飞去,要到何时才会复归回还啊!只恨处于不恰当的职位,那种凄凉悲伤真的使我伤心难过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四川卷)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参考答案: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诗意赏析: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作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径直以穿衣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天孙”即织女星。这两句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惜。“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中,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的摧残!下句说,要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伤害,只这样做还不行,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的是“莫放春光造次归”,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这是词人发自心底的呼声,写尽了对盛开的充满生气、携着春光的繁花的缱绻之情。词人沿袭自《诗经》《楚辞》以来的传统,以香花喻君子,“真香妙质”之句可见;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这便给予该词以深刻的社会含义。
[备考启示]
面对一首诗或词,既读懂了其基本内容,又领会了其深刻寓意,诗词鉴赏就上了一个新台阶。因此,我们可以说,全国卷Ⅰ中的诗词鉴赏题出题细腻,含蕴丰富,指向明确,有层次,有梯度,难能可贵。
考生最大的忧虑和担心及抱怨,就是读不懂诗词,看到诗词就有一种恐惧感,于是看着设题,就只能抓耳挠腮,或搜索枯肠,敷衍了事,或一顿乱答,以求侥幸。诗词鉴赏中考内容的理解是击中了考生的软肋和学习的短板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又要迅速突围的。笔者的方法是,拿到一首诗,读两遍之后,试着像翻译文言文那样去翻译它,只要古文学得好(这是保证),古诗词就可以连带过关,要不然,考纲怎么会将古诗文的阅读放在一块呢?大概在通过50首诗词的翻译训练后,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高层次的联想,内容的把握便能胜券在握;掌握了内容,诸如艺术、语言、形象、情感的鉴赏便不在话下了。翻译是突破诗词鉴赏这一语文学习瓶颈的良方,考生不妨一试。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鉴赏程序(阅读两遍——翻译——看题——对号入座答题——按照“问什么答什么”的思路复核)将大有裨益。在整个诗词鉴赏的教学中,教师一流的讲功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教师至少要示范讲解100首古诗词的鉴赏流程)。
责任编校 彭 琳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Ⅰ)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诗意赏析:此诗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创意分析]
先说第一小题:“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这里有两问,第一问要求考生鉴赏诗的内容,于近几年多考艺术手法、形象、语言锤炼、思想感情的“题丛”中彰显风姿,卓尔不群。欣赏诗词,首先得明其大意,晓其内容,由此渐及情感、语言、艺术、形象层面,因此鉴赏内容,实属回归根本,溯其本源,导向正确。第二问“是怎样描写的?”要求考生鉴赏描写的具体构成;考生不可能回答描写手法、技巧,因为第二题的第二问“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限制、引导考生回答第二问时只能从相关描写细节去捕捉答题信息。
与全国卷中诗词鉴赏的第一题第一问同样精彩的是上海卷诗词鉴赏的第一题,请看: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试题。
〔越调〕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 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1)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村民活动。
参考答案: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诗意赏析:此曲写尧庙祭神庆丰收的欢乐场景,抒写作者为民谋福,与民同乐的志向。曲中欢乐的场景描写,仿佛又将人们带回到尧舜时那风调雨顺,万民富足,世风淳厚的年代。用晋人故事来形容尧庙周围空气清爽宜人,也暗含着政通人和、无为而治的意味。诚能如此,也就不必学渊明吟唱“山气日夕佳”的归隐诗句了。
与全国卷中诗词鉴赏的第一题第二问同样精彩的是辽宁卷诗词鉴赏的第二题,请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试题。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诗意赏析:开头两句说,十日潇潇雨送走了炎热之夏。三四句写燕子与梧桐在雨中的感觉,秋雨一下,秋燕将南归,思念前迹,恍如一梦;梧桐经雨凋落,已与昨暮不同。五六句先写诗人的雨中感受,雨带来了彻骨的凉意,当然要感恩了;再说穷居寥落之感。末两句宕开去说,在繁华的京城,自己只是“西风吹客衣”,亦即“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再说第二题:“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道题涉及诗词鉴赏中的常识——古诗词中凡写动植物,都会有所比附,有所寓意,寄慨遥深。这里谈到的托物言志,是诗词鉴赏的难点,把握了它的含义,对诗词的主旨、意蕴、情感、形象的领悟就水到渠成了。诗词作者睹物思己,同声同气,再联系特定的时代、险恶的政治环境及作者独特的遭遇,于是便托物以寓意,委婉含蓄地吐出心中块垒。
与全国卷中诗词鉴赏的第二题同样精彩的是北京卷诗词鉴赏的第二题,请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鵷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诗意赏析:这题虽然问的是思想感情,但考生不能理解其中“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鵷鸾”托物言志手法的意蕴,何谈其中的情感?
此外,还有山东卷、四川卷诗词鉴赏的第二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怀。
诗意赏析: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泉,早晚栖息在山冈树林间。它一声高吭的鸣啼可以响彻九州,它伸长了颈子可以望穿八荒那最僻远的地方。此时正适逢秋风吹起,它极度悲伤。就往昆仑山的西侧飞去,要到何时才会复归回还啊!只恨处于不恰当的职位,那种凄凉悲伤真的使我伤心难过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四川卷)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参考答案: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诗意赏析: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作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径直以穿衣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天孙”即织女星。这两句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惜。“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中,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的摧残!下句说,要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伤害,只这样做还不行,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的是“莫放春光造次归”,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这是词人发自心底的呼声,写尽了对盛开的充满生气、携着春光的繁花的缱绻之情。词人沿袭自《诗经》《楚辞》以来的传统,以香花喻君子,“真香妙质”之句可见;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这便给予该词以深刻的社会含义。
[备考启示]
面对一首诗或词,既读懂了其基本内容,又领会了其深刻寓意,诗词鉴赏就上了一个新台阶。因此,我们可以说,全国卷Ⅰ中的诗词鉴赏题出题细腻,含蕴丰富,指向明确,有层次,有梯度,难能可贵。
考生最大的忧虑和担心及抱怨,就是读不懂诗词,看到诗词就有一种恐惧感,于是看着设题,就只能抓耳挠腮,或搜索枯肠,敷衍了事,或一顿乱答,以求侥幸。诗词鉴赏中考内容的理解是击中了考生的软肋和学习的短板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又要迅速突围的。笔者的方法是,拿到一首诗,读两遍之后,试着像翻译文言文那样去翻译它,只要古文学得好(这是保证),古诗词就可以连带过关,要不然,考纲怎么会将古诗文的阅读放在一块呢?大概在通过50首诗词的翻译训练后,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高层次的联想,内容的把握便能胜券在握;掌握了内容,诸如艺术、语言、形象、情感的鉴赏便不在话下了。翻译是突破诗词鉴赏这一语文学习瓶颈的良方,考生不妨一试。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鉴赏程序(阅读两遍——翻译——看题——对号入座答题——按照“问什么答什么”的思路复核)将大有裨益。在整个诗词鉴赏的教学中,教师一流的讲功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教师至少要示范讲解100首古诗词的鉴赏流程)。
责任编校 彭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