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科学教育一直是我园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并逐渐成为我园的办园特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幼儿科学教育应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密切的联系幼儿生活,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使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体验到发现的乐趣。这些都凸显了科学教育中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地位,0—6岁是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对幼儿进行早期科学素质的培养,孩子们的思想可以碰撞出好奇、求知、探索和发现的智慧之光,小班早期科学活动应更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更支持和推动幼儿的发展。
一、激发兴趣,创设适宜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氛围,拓宽探索空间
幼儿的科学活动形式是多样的,为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营造一个自然的学科学的氛围很重要,应采取多种灵活的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拓宽孩子探索的空间,利用自然的或创设的环境进行教育。如设立自然角、科学区、饲养角、种植地等,还可让孩子融入大自然和走向社会,带领孩子散步、郊游、参观、观察,这样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诱发了更多探索的愿望。
如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各种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特性,日常生活用的泡泡棒基本上都是圆形的,所以,活动中老师提供了五角形、三角形等吹泡泡的工具,活动开始前老师可以先提问:“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孩子们说:“是圆的。”“为什么是圆的呢?”“因为泡泡棒是圆的。”这样一个认识误区如何帮孩子们来纠正呢?这时,老师就出示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提出“不同形状的泡泡棒吹出的泡泡的形状是怎样的?”让幼儿实践体验,无论什么形状的泡泡棒,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这样就纠正了孩子们对泡泡的形状与吹泡泡的工具是无关的一种生活经验认识,从而更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操作经验,体验操作乐趣”,活动中应给孩子们准备不同形状的泡泡棒,借助这些材料,根据活动本身的特点,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老师应在一日活动中多方位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和体验,在具体的动作和具体的情景中展开思维,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幼儿形成的体验就会特别深刻,从而形成对科学现象的正确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勇于实践,选择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的科学活动过程是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是通过问题来展开的,有效的问题可以把幼儿引到问题的情境中,启发他们去观察、探索、发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最好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幼儿园教育纲要》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的探索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解决问题,活动过程,应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尽量给孩子创造实践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比如,小班科学探究活动《冬天的礼物》,围绕天气逐渐寒冷,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变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一特点,鼓励幼儿想办法在冰块中取出礼物。但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水会结冰、自然界天气的变化等科学原理还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冬天如果温度偏高的话,自然界结冰的现象不明显,对冰的形成比较模糊。活动中可以通过尝试在冰块中取出礼物,直接感知水结冰和融化的过程,老师预先准备比较充足的材料,提供各种探索工具和大大小小的冰块,以北极熊送礼物贯穿始终,孩子们在宽松的环境中积极探索各种打开冰块的方法,又发现了冰块比较硬,在水中能融化的特点,可以用小榔头、小剪刀、木块打开许多大大小小的冰块拿到礼物。实践中孩子们对冰融化于水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交流分享时,能说出自己打开冰块取礼物的各种方法,同时也发现了冰块在水里融化的过程,从而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启发诱导,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帮助幼儿体验成功
启发引导,是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问题,启发幼儿动手动脑,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新的认识和知识。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因为能力有限,无法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最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启发和耐心的引导,从而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有一次散步中,琪琪和晓晓两个孩子无意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他俩兴奋地告诉大家:“快来看,这些影子被我们吸住了”。为了引導他们进一步探究影子的现象和变化,就应随机鼓励:我们一起和影子做游戏好吗?可以踩老师的影子、踩自己的影子、踩好朋友的影子等等,在踩影子的游戏中,孩子们对影子的现象又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一日生活兼课程,老师应做有心人,随时发现孩子们探究兴趣,随时捕捉来自孩子们中生成的问题进行随机引导和探究,老师的循循善诱不仅为他们的探索增添了信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从而收获成功的体验,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有利的。
幼儿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角色身份,平等地参与幼儿的活动,探讨问题,有效地引导科学探索活动,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神情、行为表现、讨论的问题等,随时发现他们的探究点,注意有哪些困难和认知冲突,提供多元化的材料,创设良好的探索环境,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那么,幼儿就会对科学现象充满兴趣,在尝试过程中才获得主动学习和发展。
总之,小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及时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纳入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善于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达到学前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要求。
一、激发兴趣,创设适宜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氛围,拓宽探索空间
幼儿的科学活动形式是多样的,为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营造一个自然的学科学的氛围很重要,应采取多种灵活的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拓宽孩子探索的空间,利用自然的或创设的环境进行教育。如设立自然角、科学区、饲养角、种植地等,还可让孩子融入大自然和走向社会,带领孩子散步、郊游、参观、观察,这样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诱发了更多探索的愿望。
如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各种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特性,日常生活用的泡泡棒基本上都是圆形的,所以,活动中老师提供了五角形、三角形等吹泡泡的工具,活动开始前老师可以先提问:“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孩子们说:“是圆的。”“为什么是圆的呢?”“因为泡泡棒是圆的。”这样一个认识误区如何帮孩子们来纠正呢?这时,老师就出示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提出“不同形状的泡泡棒吹出的泡泡的形状是怎样的?”让幼儿实践体验,无论什么形状的泡泡棒,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这样就纠正了孩子们对泡泡的形状与吹泡泡的工具是无关的一种生活经验认识,从而更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操作经验,体验操作乐趣”,活动中应给孩子们准备不同形状的泡泡棒,借助这些材料,根据活动本身的特点,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老师应在一日活动中多方位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和体验,在具体的动作和具体的情景中展开思维,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幼儿形成的体验就会特别深刻,从而形成对科学现象的正确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勇于实践,选择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的科学活动过程是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是通过问题来展开的,有效的问题可以把幼儿引到问题的情境中,启发他们去观察、探索、发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最好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幼儿园教育纲要》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的探索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解决问题,活动过程,应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尽量给孩子创造实践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比如,小班科学探究活动《冬天的礼物》,围绕天气逐渐寒冷,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变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一特点,鼓励幼儿想办法在冰块中取出礼物。但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水会结冰、自然界天气的变化等科学原理还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冬天如果温度偏高的话,自然界结冰的现象不明显,对冰的形成比较模糊。活动中可以通过尝试在冰块中取出礼物,直接感知水结冰和融化的过程,老师预先准备比较充足的材料,提供各种探索工具和大大小小的冰块,以北极熊送礼物贯穿始终,孩子们在宽松的环境中积极探索各种打开冰块的方法,又发现了冰块比较硬,在水中能融化的特点,可以用小榔头、小剪刀、木块打开许多大大小小的冰块拿到礼物。实践中孩子们对冰融化于水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交流分享时,能说出自己打开冰块取礼物的各种方法,同时也发现了冰块在水里融化的过程,从而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启发诱导,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帮助幼儿体验成功
启发引导,是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问题,启发幼儿动手动脑,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新的认识和知识。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因为能力有限,无法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最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启发和耐心的引导,从而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有一次散步中,琪琪和晓晓两个孩子无意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他俩兴奋地告诉大家:“快来看,这些影子被我们吸住了”。为了引導他们进一步探究影子的现象和变化,就应随机鼓励:我们一起和影子做游戏好吗?可以踩老师的影子、踩自己的影子、踩好朋友的影子等等,在踩影子的游戏中,孩子们对影子的现象又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一日生活兼课程,老师应做有心人,随时发现孩子们探究兴趣,随时捕捉来自孩子们中生成的问题进行随机引导和探究,老师的循循善诱不仅为他们的探索增添了信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从而收获成功的体验,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有利的。
幼儿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角色身份,平等地参与幼儿的活动,探讨问题,有效地引导科学探索活动,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神情、行为表现、讨论的问题等,随时发现他们的探究点,注意有哪些困难和认知冲突,提供多元化的材料,创设良好的探索环境,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那么,幼儿就会对科学现象充满兴趣,在尝试过程中才获得主动学习和发展。
总之,小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及时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纳入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善于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达到学前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