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数学课中的构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拓宽思维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解题能力,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运用自己的创造性和非常规性思维,所以很有必要对如何培养学生构造法解题思维模式的途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学数学 解题方法 构造法 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129-01
构造法的概念是通过有限个步骤证明命题、定义概念的解题方法。而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方法,这种解题方法通常用来“通过构造证明存在性”以及“将构造法作为解题的辅助手段”,前者的例子有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构建解析几何模型求参数,后者的例子有例举出满足条件的对象、最优结果或者反例。
一、构造法的特点
据数学家的理论,构造法的思维特点是根据“原件”,即数学问题中的条件,再用“支架”,即已知数学关系,构建出一种有关联的数学对象或者数学形式,由此将问题进行转化,从而解决问题,具有简明、快捷的特点。不像一般数学方法,其基础是根据条件一步步推导至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构造法常常依赖创造能力,没有固定的套路,属于非常规思维。
二、中学构造法解题的思维模式
构造法的具体策略有构造辅助模型、构造反例。而构造法在解题的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思考线索有“据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来构造辅助用的图形”,“从简单且特殊的情况中找出所需的构造”,“在符合要求的结果中舍多求少”等。而通过大量对于实例的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构造法的思维模式框架:
(一)考虑特殊情形
例如通过构造简单情形、特殊情形、极端情形,探究这些情形的特征,进行问题与结论的联系。或者在给定的基础上增加条件,方便构造。
(二)考虑进行联想和想象
例如对数量、图形特征进行联想,寻找联想出的对象中的关系,由此引入数学模型或者结论,或者是添加辅助线以及辅助量,将其作为桥梁,思考对象之间的联系。
(三)命题转换
命题转换有以下三种方法:考虑等价问题。用构建函数、几何图形等方式将原来的问题转化成更好理解和解决的新问题,或是将部分问题当作已经考虑过的问题;考虑必要条件。研究已经被构造出来的所需对象的性质,再尝试对性质进行组合,寻找其他的可行构造;考虑充分条件。试图设想一个能够满足题目条件的充分条件,用这个充分条件把原来的条件替换下来后,再考虑如何构造。
(四)考虑间接构造
间接构造的办法有:由弱解到强解的过程。例如构造出大致满足题设条件若干个弱解,再从中选出解,或者构建出一个弱解,再慢慢调整和完善,使其符合原先不满足的条件;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分成多个部分,逐步确定所需对象之后再进行合成;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将特殊的构造进行一般化,或者采取归纳构造。
三、中学构造法解题的价值
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如何运用构造法进行解题,需要教师这边打好一定的基础,注意多留心多积累构造法解题的素材,进行适当的改编。而中学数学中构造法的价值在于:
(一)提升数学判断力
恰当地运用构造法,构造实例和反例,能有助于对问题和概念进行辨析,对其真伪进行判断和论证。而构造实例和反例并加以使用,可以提升对数学的理解,并加强解题能力。
(二)能用非常规方法处理问题
构造法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运用于解题过程中,一些问题是难以用常规的数学方法进行解决的,通过构造法,构造函数、几何模型,将原先的问题进行转化,使问题变得更容易理解,处理起来更方便。
(三)拓展思维空间
“数学开放题”在中学数学教育的教学与考试中受到了不少瞩目,而构造法因其内涵,与“数学开放题”有不少契合之处。数学开放题要满足在已知条件、解题的过程、和所得的目标中,至少有一项是开放性的。数学开放题要做到高质量,就得在紧密联系数学双基之上,给解题者在思维和过程中留有更广阔的空间。有不少开放题也跟构造法的构造过程相符合,要求解题者进行设计或构造出数学对象。
(四)训练创造性思维
用构造法解题,常常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因为构建了辅助对象,常常会用简便的步骤写出严谨的构造证明,这样就会使得问题简明化、直观化。然而解题者在使用构造法,想要取得进展时,仍需要复杂的思维过程,其非常规性考验着解題者的非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在用构造法进行解题时,也不能机械地模仿套路,由此,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这一学科是如何发现和创造的,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利用构造法训练思维,能让数学教学有效地达成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构造法有相当特殊的意义和教学价值。教师应当多留心关注和寻找构造法解题的素材,并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渗透,培养学生相关能力,促使中学数学教学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政航.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思路[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8(1):75,68.
【关键词】中学数学 解题方法 构造法 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129-01
构造法的概念是通过有限个步骤证明命题、定义概念的解题方法。而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方法,这种解题方法通常用来“通过构造证明存在性”以及“将构造法作为解题的辅助手段”,前者的例子有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构建解析几何模型求参数,后者的例子有例举出满足条件的对象、最优结果或者反例。
一、构造法的特点
据数学家的理论,构造法的思维特点是根据“原件”,即数学问题中的条件,再用“支架”,即已知数学关系,构建出一种有关联的数学对象或者数学形式,由此将问题进行转化,从而解决问题,具有简明、快捷的特点。不像一般数学方法,其基础是根据条件一步步推导至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构造法常常依赖创造能力,没有固定的套路,属于非常规思维。
二、中学构造法解题的思维模式
构造法的具体策略有构造辅助模型、构造反例。而构造法在解题的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思考线索有“据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来构造辅助用的图形”,“从简单且特殊的情况中找出所需的构造”,“在符合要求的结果中舍多求少”等。而通过大量对于实例的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构造法的思维模式框架:
(一)考虑特殊情形
例如通过构造简单情形、特殊情形、极端情形,探究这些情形的特征,进行问题与结论的联系。或者在给定的基础上增加条件,方便构造。
(二)考虑进行联想和想象
例如对数量、图形特征进行联想,寻找联想出的对象中的关系,由此引入数学模型或者结论,或者是添加辅助线以及辅助量,将其作为桥梁,思考对象之间的联系。
(三)命题转换
命题转换有以下三种方法:考虑等价问题。用构建函数、几何图形等方式将原来的问题转化成更好理解和解决的新问题,或是将部分问题当作已经考虑过的问题;考虑必要条件。研究已经被构造出来的所需对象的性质,再尝试对性质进行组合,寻找其他的可行构造;考虑充分条件。试图设想一个能够满足题目条件的充分条件,用这个充分条件把原来的条件替换下来后,再考虑如何构造。
(四)考虑间接构造
间接构造的办法有:由弱解到强解的过程。例如构造出大致满足题设条件若干个弱解,再从中选出解,或者构建出一个弱解,再慢慢调整和完善,使其符合原先不满足的条件;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分成多个部分,逐步确定所需对象之后再进行合成;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将特殊的构造进行一般化,或者采取归纳构造。
三、中学构造法解题的价值
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如何运用构造法进行解题,需要教师这边打好一定的基础,注意多留心多积累构造法解题的素材,进行适当的改编。而中学数学中构造法的价值在于:
(一)提升数学判断力
恰当地运用构造法,构造实例和反例,能有助于对问题和概念进行辨析,对其真伪进行判断和论证。而构造实例和反例并加以使用,可以提升对数学的理解,并加强解题能力。
(二)能用非常规方法处理问题
构造法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运用于解题过程中,一些问题是难以用常规的数学方法进行解决的,通过构造法,构造函数、几何模型,将原先的问题进行转化,使问题变得更容易理解,处理起来更方便。
(三)拓展思维空间
“数学开放题”在中学数学教育的教学与考试中受到了不少瞩目,而构造法因其内涵,与“数学开放题”有不少契合之处。数学开放题要满足在已知条件、解题的过程、和所得的目标中,至少有一项是开放性的。数学开放题要做到高质量,就得在紧密联系数学双基之上,给解题者在思维和过程中留有更广阔的空间。有不少开放题也跟构造法的构造过程相符合,要求解题者进行设计或构造出数学对象。
(四)训练创造性思维
用构造法解题,常常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因为构建了辅助对象,常常会用简便的步骤写出严谨的构造证明,这样就会使得问题简明化、直观化。然而解题者在使用构造法,想要取得进展时,仍需要复杂的思维过程,其非常规性考验着解題者的非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在用构造法进行解题时,也不能机械地模仿套路,由此,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这一学科是如何发现和创造的,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利用构造法训练思维,能让数学教学有效地达成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构造法有相当特殊的意义和教学价值。教师应当多留心关注和寻找构造法解题的素材,并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渗透,培养学生相关能力,促使中学数学教学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政航.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思路[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8(1):7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