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次在非洲大陆举办的南非世界杯激战正酣,在每场球赛开始前,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不久前那趟非洲西部“孤独星球”之旅。
从靠近几内亚湾长约50公里的海岸线到西北边境的几内亚高地,从海拔400米以下起伏连延的低高原到海拔500至1000米的芒达山,从热带稀树大草原到不毛山脊,再上到海拔1 752米的宁巴山,我此行的目的地——象牙海岸,就是在自然纯色里等待的一片与世无争的土地。
象牙海岸共和国于此1986年改为“科特迪瓦共和国”,其实国名未变,只是中文译名改了。科特迪瓦位于非洲西部,西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交界,北同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与加纳相连,南濒几内亚湾。科特迪瓦在中世纪时期曾建立过一些小王国,11世纪成为当时非洲南北贸易中心之一。15世纪后半叶著名的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掠夺象牙和奴隶。沿海一带形成了闻名的象牙市场。1893年10月法国确定科为其自治殖民地。由于科特迪瓦过去是法国殖民地,所以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深受法国的影响。在西非,科特迪瓦算是比较富裕、政治也安定的国家。中国也与它有着广泛的贸易交往,夫君去年被集团派驻到首都阿比让担任对国内进口当地木材的联络经理,2010年春,他的单位领导为我们这些留守在家的家属安排了一次难得的西非探亲之旅。
飞机经迪拜到达了科特迪瓦的经济首都阿比让,阿比让为国际观光都市,南濒几内亚湾,附近有风景优美的泻湖。一下飞机,我们就为美景兴奋不已,眼前之景到处都是颜色明澈的且形状多变的白云。我们随即来到海湾上有着蜿蜒坡度的砖红色沙滩,我脱下鞋踩上松软的沙滩,沙被海浪卷到腿上,我把脚一点点陷入细沙,浪潮打得我浑身是沙,却感觉到一股彻底的清凉。沙滩上各异的岩石,浓郁的棕榈。这里没有商业味,原始粗犷的海岸,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呐喊“痛快!”
但只一转身。就看到了阿比让中心区林立的高楼大厦,刹那间脱离了质朴,令人忘却身在非洲。这里是科特迪瓦最重要的门户和口岸。它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而闻名,现代化高楼构造新颖,设计大胆。这里的物价非常高,进口商品都课征高关税,有着我们预想不到的贫富等级的明显差异,物价的昂贵和商品的匮乏,是我在短暂的几天里看到的阿比让现状。
科特迪瓦的绿化覆盖率很高,热带木材资源丰富,有不少适宜制作胶合板,建筑装修材料和高档家具的树种。非洲楝、大绿柄桑等是举世闻名的珍贵树种;紫檀、乌木、红木等属于贵重木材;柯巴树、栓皮栎等是经济林木,木材也成为一些非洲国家出口创汇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夫君经常代表集团公司去采购木材。每一次。在几内亚湾的晨曦中。备上干粮和饮料,带领几部解放牌大卡车,他自己也在领头货车上,浩浩荡荡地离开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沿着公路,东南部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泻湖平原。
见面后,男人们商量着如何要带领太太们更好的领略科特迪瓦的风光,最后决定从阿比让出发,向中西部高原进发,自己开车,这样就只需要一名当地的向导。
一个早晨,车队出发了。我们的车队首先穿过大约200公里被椰子树遮盖的首都公路,然后是约300公里非洲丛林和重山峻岭。最后驶上布满针叶树、巨型仙人掌以及腰果树、大香蕉林、榴莲树的西非大平原。车队到达一个无名小镇上休息时,与我国农村的风土一样,当地黑人会拿着水果、木雕、手工品、可乐和烧烤来叫卖,领队就用非洲语和他们讨价还价。小镇的居民把售货顶在头部径直的到处游走。妇孺头顶上顶着的竹筛盘在闷湿的空气中游走售卖,虽然不是头次看见,但我们仍然在惊叹,东西居然可以被顶在头顶泰然自若的走。我尤其对木雕和水果比较感兴趣,特别是一种叫“爱情果”的水果。(爱情果,英文名是“PASSlON”,据说一般男女一起食这种水果,他们之间必会发生一段缠绵的感情。)
天色已近黄昏,非洲内陆平原的野风没有了几内亚湾海滨的湿热,清爽宜人。夕阳投射到木瓜树上,猴子就像榴莲般随风轻摆。放牧后的黑人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沿袭了几个世纪的方法,单调划一地在丛林劈开空地,插上玉米秸后抹上泥巴做墙。结草织叶为顶,再盖上树枝,这就成为了他们的家,整体风格散发着浓郁的西非风情。
几世纪前欧洲殖民统治仍在这里留下了很深远的烙印,沿途随处可见的教堂上锈迹斑斑的尖顶,欧洲人的农庄牧场,还有白人经营的酒吧。小酒吧里面气氛喧嚣,这里的人生性乐观,即使口袋即将空空,他们也会倾其所有,把烦恼都忘却,随性地喝酒,然后跟着手鼓的节奏,从慵懒的扭腰一直跳到激越的手足并用,把热情和快乐都散发出来。
为了让我们更能看清这美丽的异国世界,车队速度比较慢,沿途我见到不少的驾着敞蓬大车的欧洲旅行者,他们可以随时停下,把帐篷、睡袋、炊具和食品等都安放在车里,野外生存能力很强,全然没有我们的开着空调大巴,住高级旅馆的旅游方式那么城市化。
傍晚,我们终于抵达当地一个建设比较完善的游区,说是游览区,其实是个原始而陈旧的乡村部落。来迎接我们的是部落里众多的男女老少,我们被这些热情村民迎进了一间间黑暗低矮的小平房,屋子里早有和蔼的非洲老太太点燃木柴为我们准备晚饭,木柴上架起锅,犹如原始社会。但就是在这样原始穷苦的地方,村民们恍如隔世,既团结又快乐。村民们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一开始是以大米、玉米做成主食,当地人告诉我们煮好后用手抓着吃,夫君在一旁和我说,这种食品俗称“库斯库斯”,是老百姓最常吃的食物。紧接着,用椰子油、棕榈油、尖辣椒等作调料的牛羊肉以及西红柿、卷心菜、土豆等也被端了上来。当地人喜爱油腻,吃大块的肉,他们的食量都非常大。饭后,在非洲最为值得一看的,原始部落舞蹈晚会开始了,非洲人天生具有音乐和舞蹈的天分是毫无疑问的,连小孩子跳起舞来也显得那么优美,都是自主随性的动作,村民们拉着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加入欢乐的舞蹈队,我们被这快乐的气氛所感染,无忧而忘我地跳起来。此时,我深切地感受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和期待!真的是印证了那句著名的话:“非洲需要中国,非洲人民喜欢中国!”
纯澈覆盖的象牙海岸,那是一片醇厚的让人瞬间忘却浮华的土地。在这里,都市的忙碌疲倦、人群的喧嚣、私欲杂念的危机,仿佛都随之抛却,只是活在由呼吸和快乐组成的单纯状态中。
从靠近几内亚湾长约50公里的海岸线到西北边境的几内亚高地,从海拔400米以下起伏连延的低高原到海拔500至1000米的芒达山,从热带稀树大草原到不毛山脊,再上到海拔1 752米的宁巴山,我此行的目的地——象牙海岸,就是在自然纯色里等待的一片与世无争的土地。
象牙海岸共和国于此1986年改为“科特迪瓦共和国”,其实国名未变,只是中文译名改了。科特迪瓦位于非洲西部,西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交界,北同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与加纳相连,南濒几内亚湾。科特迪瓦在中世纪时期曾建立过一些小王国,11世纪成为当时非洲南北贸易中心之一。15世纪后半叶著名的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掠夺象牙和奴隶。沿海一带形成了闻名的象牙市场。1893年10月法国确定科为其自治殖民地。由于科特迪瓦过去是法国殖民地,所以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深受法国的影响。在西非,科特迪瓦算是比较富裕、政治也安定的国家。中国也与它有着广泛的贸易交往,夫君去年被集团派驻到首都阿比让担任对国内进口当地木材的联络经理,2010年春,他的单位领导为我们这些留守在家的家属安排了一次难得的西非探亲之旅。
飞机经迪拜到达了科特迪瓦的经济首都阿比让,阿比让为国际观光都市,南濒几内亚湾,附近有风景优美的泻湖。一下飞机,我们就为美景兴奋不已,眼前之景到处都是颜色明澈的且形状多变的白云。我们随即来到海湾上有着蜿蜒坡度的砖红色沙滩,我脱下鞋踩上松软的沙滩,沙被海浪卷到腿上,我把脚一点点陷入细沙,浪潮打得我浑身是沙,却感觉到一股彻底的清凉。沙滩上各异的岩石,浓郁的棕榈。这里没有商业味,原始粗犷的海岸,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呐喊“痛快!”
但只一转身。就看到了阿比让中心区林立的高楼大厦,刹那间脱离了质朴,令人忘却身在非洲。这里是科特迪瓦最重要的门户和口岸。它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而闻名,现代化高楼构造新颖,设计大胆。这里的物价非常高,进口商品都课征高关税,有着我们预想不到的贫富等级的明显差异,物价的昂贵和商品的匮乏,是我在短暂的几天里看到的阿比让现状。
科特迪瓦的绿化覆盖率很高,热带木材资源丰富,有不少适宜制作胶合板,建筑装修材料和高档家具的树种。非洲楝、大绿柄桑等是举世闻名的珍贵树种;紫檀、乌木、红木等属于贵重木材;柯巴树、栓皮栎等是经济林木,木材也成为一些非洲国家出口创汇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夫君经常代表集团公司去采购木材。每一次。在几内亚湾的晨曦中。备上干粮和饮料,带领几部解放牌大卡车,他自己也在领头货车上,浩浩荡荡地离开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沿着公路,东南部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泻湖平原。
见面后,男人们商量着如何要带领太太们更好的领略科特迪瓦的风光,最后决定从阿比让出发,向中西部高原进发,自己开车,这样就只需要一名当地的向导。
一个早晨,车队出发了。我们的车队首先穿过大约200公里被椰子树遮盖的首都公路,然后是约300公里非洲丛林和重山峻岭。最后驶上布满针叶树、巨型仙人掌以及腰果树、大香蕉林、榴莲树的西非大平原。车队到达一个无名小镇上休息时,与我国农村的风土一样,当地黑人会拿着水果、木雕、手工品、可乐和烧烤来叫卖,领队就用非洲语和他们讨价还价。小镇的居民把售货顶在头部径直的到处游走。妇孺头顶上顶着的竹筛盘在闷湿的空气中游走售卖,虽然不是头次看见,但我们仍然在惊叹,东西居然可以被顶在头顶泰然自若的走。我尤其对木雕和水果比较感兴趣,特别是一种叫“爱情果”的水果。(爱情果,英文名是“PASSlON”,据说一般男女一起食这种水果,他们之间必会发生一段缠绵的感情。)
天色已近黄昏,非洲内陆平原的野风没有了几内亚湾海滨的湿热,清爽宜人。夕阳投射到木瓜树上,猴子就像榴莲般随风轻摆。放牧后的黑人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沿袭了几个世纪的方法,单调划一地在丛林劈开空地,插上玉米秸后抹上泥巴做墙。结草织叶为顶,再盖上树枝,这就成为了他们的家,整体风格散发着浓郁的西非风情。
几世纪前欧洲殖民统治仍在这里留下了很深远的烙印,沿途随处可见的教堂上锈迹斑斑的尖顶,欧洲人的农庄牧场,还有白人经营的酒吧。小酒吧里面气氛喧嚣,这里的人生性乐观,即使口袋即将空空,他们也会倾其所有,把烦恼都忘却,随性地喝酒,然后跟着手鼓的节奏,从慵懒的扭腰一直跳到激越的手足并用,把热情和快乐都散发出来。
为了让我们更能看清这美丽的异国世界,车队速度比较慢,沿途我见到不少的驾着敞蓬大车的欧洲旅行者,他们可以随时停下,把帐篷、睡袋、炊具和食品等都安放在车里,野外生存能力很强,全然没有我们的开着空调大巴,住高级旅馆的旅游方式那么城市化。
傍晚,我们终于抵达当地一个建设比较完善的游区,说是游览区,其实是个原始而陈旧的乡村部落。来迎接我们的是部落里众多的男女老少,我们被这些热情村民迎进了一间间黑暗低矮的小平房,屋子里早有和蔼的非洲老太太点燃木柴为我们准备晚饭,木柴上架起锅,犹如原始社会。但就是在这样原始穷苦的地方,村民们恍如隔世,既团结又快乐。村民们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一开始是以大米、玉米做成主食,当地人告诉我们煮好后用手抓着吃,夫君在一旁和我说,这种食品俗称“库斯库斯”,是老百姓最常吃的食物。紧接着,用椰子油、棕榈油、尖辣椒等作调料的牛羊肉以及西红柿、卷心菜、土豆等也被端了上来。当地人喜爱油腻,吃大块的肉,他们的食量都非常大。饭后,在非洲最为值得一看的,原始部落舞蹈晚会开始了,非洲人天生具有音乐和舞蹈的天分是毫无疑问的,连小孩子跳起舞来也显得那么优美,都是自主随性的动作,村民们拉着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加入欢乐的舞蹈队,我们被这快乐的气氛所感染,无忧而忘我地跳起来。此时,我深切地感受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和期待!真的是印证了那句著名的话:“非洲需要中国,非洲人民喜欢中国!”
纯澈覆盖的象牙海岸,那是一片醇厚的让人瞬间忘却浮华的土地。在这里,都市的忙碌疲倦、人群的喧嚣、私欲杂念的危机,仿佛都随之抛却,只是活在由呼吸和快乐组成的单纯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