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新能源上位还要二十年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曾用微软大力推动了全人类的生产力。如今,这位世界首富开始关注人类生产力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后遗症——全球暖化。
  在最近接受《大西洋月刊》的一次采访中,比尔·盖茨表示,自己会拿出二十亿美元,为针对气候变化的研发工作贡献一些力量。在他看来,除了政府,私人投资者才应该是为新技术发展买单的人。但他所作的仅非掏腰包这么简单。
  盖茨正在进行的,是一场看似永无止境的全球游说。尽管人类对于现有能源的依赖,可能要一个世纪才能摆脱,但他仍然相信这是势在必行的。“政府在控制气候变暖这件事上实在有些无能”,盖茨毫不掩饰地说,“私企也很无能,有多少企业是因为变穷了才去做冒风险做改变的?大部分都是!”
  他向来无法忍受这种将就的结果。他反复强调,再这样下去,到2050年,拿中国和美国来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一定会让人无法接受。盖茨如今的目标,是尽快找到能实现零碳排放,并且全球适用的能源。
  Q:2015年12月刚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给出了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承诺,这是一个光明的开始吗?
  A:做出承诺当然是件好事,但这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一旦这个热劲儿过去,人们也就松懈了。我敢说,这些承诺能带来的效果可能还不到预期的三分之一。举个例子吧,假如哪个国家承诺说,好,我们会实行逐步走战略,在2030年降低30%的碳排放量,2050年达到减少80%的目标!你会发现,前半段目标是易如反掌的,后80%则比登天还难,而且所有的艰辛都会在2030年后爆发。
  Q:为什么在自由资本市场上,新能源没有快速地发展起来呢?
  A:能源这种东西可不像数码产品,它没有什么专利和回报期限可言。纵观历史,一种新能源如果要和已经大规模使用的能源抗衡,起码要经历二十年,比如,它能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吗?它要怎么解决监管问题?这就涉及到经济效益了,那些发现新能源的人,花费了巨大的研发开支,却必须等上漫长的时间才能收到回报。
  Q:那么,有什么动力能加快新能源的普及吗?
  A:碳税就可以成为人们使用新能源的动力啊。如果说研发是推动力的话,收取能源消耗税就可以成为拉动力。
  另外,我希望每年能从政府那里获得180亿美元的基本研究资助,像美国这样在医疗、数字技术等方面都遥遥领先的国家,应该能提出非常多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有人提出了疾速风,有人觉得阳光里可以提取石油,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况且支撑这些想法的技术也足够了,所以我觉得政府应该给那些奇思妙想更多的资金,去推动它们的实现。
  Q:风能和太阳能光电板算是发展得比较快的新能源,它们有什么短板吗?
  A:风能的发展基础较强厚,发展迅速,而太阳能虽然基础薄弱,但如果得到更多资助,能比风能发展得更快。当然,前提是发展研究已经完善,奖励机制在良好运行,大环境也呈现绝对公平的和谐。
  但是,太阳能是无法24小时供能的,所以最大的问题是储存,比如靠蓄电池、液化气或是热金属,但如今还没有成效。举个令人尴尬的例子,德国有电厂安装了大量屋顶太阳能电板,结合煤炭发电,已经满足了人们夏季的需求。但由于它们晚上还得靠煤炭发电,却没法靠电价收回成本,结果正在慢慢走向倒闭。
  Q:那么,在推动新能源发展上,到底是政府还是私人企业作用大?
  A:其实两边都有。但许多资源其实是偏向私人企业的,比如爱迪生时代,那时科技的发展并没有多少政府补助,反而都是靠富人在资助。
  Q:有人认为科技的发展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人类快碰到天花板了,您怎么看?
  A:我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们仍然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只是能量的交替比较缓慢。斯密尔说过,如果爱迪生出生在今天,他会发现电池其实很简单,“哦,你们发现了锂,挺牛的。”对于核电站,他会惊叹不已:“这特么是个啥?!”而对于我们的数字芯片,他会说:“哇,你们居然能把它做得这么小。”但对于天然气井、内燃引擎,他肯定不会大惊小怪。创新是一个充满未知的过程,没有人能够预见。但不可否认,整个现代经济和我们的生活方式都是创新不断积累的成果。所以我希望通过增加动力,让新能源的进程达到一个反常的高速。
其他文献
2012年12月,当人们沉浸在玛雅人世界末日的恐慌中时,一直拒绝社交网络的戴军,注册了微博账号,“周围到处都是负面情绪,抱怨生活,抱怨工作,我想开通微博,每天发一个段子,让愿意看的人,能开心一下。”  但戴军最大的改变并非在此,短短一个多月,戴军的微博粉丝就已经累计100万,他凭借“段王爷”的称号再次走红。如今回想起来,这次无心插柳的意外收获,让他又一次迎来了事业的高峰。    初次见到戴军时已是
相比30多年前阿城小说《棋王》里为在上山下乡的列车上与全车厢知青对弈而求不得一个棋力相当的对手的“棋呆子”王一生相比,现在在棋牌这类代表了人类古老智慧“游戏”上有天赋的年轻人是幸运的,从路边摊、棋牌室到后来守在电脑面前打牌下棋,再到今天掏出手机随时组局,寻找合适的对手变成了一件超easy的事情。  在2016年初AlphaGo战胜韩国天才棋手李世石的新闻让中国人震惊的同时,也让很多人知道了中国的年
最近我所在的城市变天了,晚上收到我妈发来的微信:你那里降温了,注意加衣保暖啊。我回复:收到,好的,外加一个笑脸。过了一会儿,我妈又发来一条微信:你这份工作是不是受了不少委屈?  我:嗯?怎么这么说?  我妈说你翻翻最近咱俩的聊天记录:  妈妈:还在加班吧?按时吃饭。  我:收到,好的。  妈妈:回去了么?打车小心。到了回个信息。  我:收到,好的。  无论我妈说什么,我都会回复一句:收到,好的。 
为了参观摄影家的回顾展,几近在最后一刻决定重访香港。  睽违多年,港九的英国殖民风味淡了,讲得一口英式英语的人少了,普通话的声浪大了,电车则仍慢悠悠地穿梭在西环和北角、跑马地之间,那仿佛来自上一世纪的叮叮声,让繁忙的香港街头保有几许思古之幽情。  除了拥有历史上百年的叮叮车,香港也还是我记忆中的“美食之都”。粥粉面饭、饮茶点心、活水海鲜,各种中国美食各种精彩,自是不在话下,西菜更有杰出的表现。我和
@楼楼:为什么每当我站在高处的时候,总有向下跳的冲动?你先别报警,我没疯也没有轻生的念头……  小南:小南抱着拓展生物多样性的心情查了一些资料,谢天谢地,你这种症状一点也不罕见。  人群中大概3%-5%具有恐高倾向,但也有这么一类奇葩,登高望远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跳下去会怎样?或者,把身边那位推下去会怎样?几乎可以肯定,发明跳伞、蹦极这种极限运动的人,就是出自这一类别。  还真有心理学家做了相关研
2013年7月的一个傍晚,京东金融副总裁、企业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王琳与一个产品经理结束了在小黑屋里6个小时的“长谈”,回到自己的工位。一下午的时间里,两人“层层分解”了国内银行里最好的一款“保理”产品(保付代理,指企业将应收账款按一定折扣卖给第三方保理机构,获得相应的融资款,以利于现金的尽快取得),研究哪些环节可以从“人驱动”换成“数据驱动”。  脑力激荡之后的兴奋无法褪去,理工背景的王琳没有下班,
皮涛涛是谁?—你可能还不知道,哪怕你曾经用过绿瘦减肥。  在中国现代企业家范畴里,有一类“隐形”的企业家群体:他们对商机有着敏锐的嗅觉,随着时代潮流变幻不断抓住创新的节奏点,普通消费者或许与他们不同时期推出的产品和服务打了很多年交道,但就是从来不知道这些产品的“老板”是谁。用时髦的词来说,他们是成功的“连续创业者”。皮涛涛和他的绿瘦,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拥有超越市场调研报告的商业敏感天赋,兼有
宅男们总喜欢窝在寝室里打LOL(英雄联盟)。虽不能说游戏就不是个好东西吧,可天天打游戏确实对身心无益。不过,生产无人机的大疆却组织了一场名为RoboMasters的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给沉迷LOL的宅男们找到了新出路。    一开始听到这场比赛的名字时,吃瓜群众会以为又是那种组装机器人,看谁更高、更快、更远的体育比赛。  不过出乎意料的事,RoboMasters却不是这样,它融入了LOL和红色警戒的
那是发生在1989年加拿大的无数场派对中的一场,像任何我们所熟知的情节那样,一个男生接近了一个女生,他们开始聊天,内容充满了各种天马行空的构想。在某一个时刻,男生开始说起科幻小说里的概念:“其实我思考了很多电动车的事情;你有想过电动车吗?”  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当年的女生大概早就忘记了这场不着边际的对话,但故事的男主角却将当年看似白日梦的科幻设想发展成了改变人类生活的事业。而这个故事,也被记载在
到那不勒斯,其实是冲着比萨。当我兴冲冲地跟当地人聊比萨时,他们简直觉得不能跟你愉快地做朋友了—聊我们的主食,有什么好说的?  想想也是,每人吃一个直径35厘米、厚度约1.5厘米的番茄奶酪摊饼,这跟我们在广州一口气吃个煲仔饭差不多道理嘛。饭,聊么?看来当地人确实不知道,那不勒斯的政府和行业协会刚刚又正式将比萨申遗了。为什么“又”,因为2010年它已经申遗过一次。  比萨据说最早诞生在那不勒斯,如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