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zilovenv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症的短期疗效。

方法

将62例慢性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联合组)、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组(CBTI组)和药物治疗组(药物组),治疗6~8周。利用睡眠日志及量表评价治疗效果及各组间疗效差异。

结果

治疗结束后,药物组睡眠潜伏期(39.9±23.7)min、入睡后觉醒时间(79.1±39.4)min高于联合组[(25.5±11.2)min、(54.4±38.5)min]及CBTI组[(27.8±11.6)min、(51.8±29.0)min],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46);药物组睡眠效率[(76.5±11.9)%]低于联合组[(83.8±8.7)%]及CBTI组[(82.8±7.0)%,P=0.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总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简化量表评分[(97.6±16.4)分]高于联合组[(67.5±20.1)分]及CBTI组[(75.0±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量表评分各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服药频率[(3.35±3.05)晚/周]低于药物组[(5.56±2.33)晚/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联合组6例(29%)患者撤药,药物组1例(5%)患者撤药,OR=7.286。

结论

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总睡眠时间、缩短觉醒时间,早期联合药物治疗能迅速缓解失眠症状,撤药后疗效持续稳定,远程交互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治疗的脱失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行为抑制系统和行为激活系统不同水平者在冲突实验范式中进行正误反馈时反馈相关负波(feedback related negativity,FRN)和P300波幅差异。方法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记录行为抑制系统(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BIS)和行为激活系统(behavioral activation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能力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高剂量GSPE组。用直线加速器进行脑部照射22 Gy制作放射性脑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及再生相关因子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采用硫代巴比妥(TBA)酸比色法测定
目的评价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量表(the Amsterdam 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information scale,APAIS)中文版本用于评估中国患者术前焦虑程度的信效度。方法将APAIS译为中文,术前1 d对130例患者进行APAIS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S)、焦虑视觉模拟量表(visu
C/EBP β在神经炎症方面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EBP β在神经炎症扮演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C/EBP β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2015年6月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利用"C/EBP β"、"神经元"、"神经炎症"等作检索词,分析国内外对于C/EBP β与神经炎症的关系。根据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汇总文献,并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最终纳入42
目的探讨冲动性对海洛因戒治者认知冲突监控与解决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重庆市渝北区第二人民医院美沙酮门诊随机抽取80例海洛因戒治者进行阿片成瘾严重性量表和Barratt冲动量表(BIS-11)问卷调查。依据心理测量学中的分组方法,将被试按照BIS-11总分的27%分组,分为低冲动组(21例,8女)和高冲动组(22例,7女)。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比两组海洛因戒治者在经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