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海豚并肩同游、近距离观看海龟联群出发,甚至是感受一下鲨鱼觅食的紧张气氛。当你取得潜水员的资格后,就可以享受到与陆地截然不同的感受,每一次的潜水过程都会增加新的技术、学习海底地形,甚至探索到历史遗迹,让自己的眼界更广阔,掌握到更多新事物。
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今天的世界科技发展迅速,一踏出门就已经看到人们的眼睛盯着自己的手机,就算是与家人、朋友用餐,也是出现同样情况。如果想拾回那份与他人互动的感觉,拉近彼此的距离,潜水是一个好选择。让你与不同兴趣、技巧程度的人一起享受海底的乐趣。而且在国外有很多常见的例子,就算是肢体障碍人士,一样可以投入美丽的海洋,在水中可以进退随心,重拾自我。
潜水要知道的事
在海底潜水是令人兴奋的,因为会体验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水底世界充满着不同的惊喜,有许多你在陆地习以为常的东西,在水中会让你有迥然不同的领悟。不过,在海底始终有些基本的事情,身为一名潜水员一定要知道,这样除了避免发生意外,更让你玩得安心。
水压与空气体积
常见的潜水意外并不是潜水员遭鲨鱼或是其他生物攻击,而是因水压变化对身体所产生的影响。较轻微的是令耳部不适,严重的压力骤变则可能危及生命。但其实只要掌握及了解水压的原理,作出相关的潜水技巧就可以保持安全。
在陆地上我们也同样受到空气的压力,在海平面的压力也是一样的,以一巴(公制-Bar)或是一个大气压(英制-ata)来表示。在水中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因为水的重量加上大气的压力(重量),由于空气中的密度远小于在水中,在10米(33英尺)的水深之中所承受的水压就等于整个大气压力。
作为一名潜水员,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压力对身体影响的后果,它会令耳朵、鼻窦、肺部和潜水装备都有所影响。简单来说:当你潜得愈深,因气体分子被压缩了,所以气体的体积会缩小。而潜水后,潜水员同样不能急于升返水面,上升速度太快的话,水压下大量溶解在血液中的氮气会快速释放出来,气泡流入血管便造成气栓塞。气泡若在肺部,会令肺泡爆裂,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所以和你的潜伴于下潜途中,先做简单的平衡压力动作,不断增加空气到空腔中就可以了。作用是令空腔的压力与外面的压力相等,让空腔维持在正常的体积。另外,平衡耳朵空腔和鼻腔的方法同样非常简单,只要捏住鼻子并轻轻喷气,让空气从喉咙输到耳朵和鼻腔,或是左右活动下巴和吞口水的动作也有帮助。如果无法进行平衡压力的话,应该即时停止下潜,并向你的潜伴作出手势。
水底下的听觉和视觉
水的密度约为空气的800倍,其中最大的差异可以说是水中的光线到我们的面镜的时候,空气会稍微改变了折射的方向,令物体于水中看起来更大、更近。有时可能会出现你想触碰的东西却碰不到,原因是比实际的距离来得更远。不过,只要你的经验更多、更丰富之后,就会很自然地适应这个情况。
水能反射、散射和吸收光线,这说明了潜得愈深,光线也就愈暗,所以作为一名潜水员,手电筒也是其中一个必备工具。有趣的情况同样随之出现,因为水在吸收光线的时候,并非平均吸收,因此水中的颜色会随你潜得愈深,就会慢慢失去。红色是第一种被吸收的颜色,之后就是橘色、黄色、绿色,最后就是蓝色。
另外,于水中同样会影响听觉,因为水比空气能更有效率的传递声音,足足比陆地大4倍之多,有时难于判定声音来自的方向。不过你可以根据声音的大小变化来判断距离,避免意外的发生。所以说在进行潜水活动的时候,你可能会不时听到很多新奇的声立j除了潜伴的呼吸声、船只的声音外,更可能听到水生物彼此在聊天呢!
在水底移动愈快就愈好?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有错觉,认为在水中的时候为了看到更丰富的鱼类,应该游得快些,不至于让罕见的鱼儿跑掉。其实这是不应该的,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来得大,所以消耗的体力同样更大,如果你游动速度翻倍,其实是花了4倍的气力才能加快速度,体能下降时就更容易疲倦。
其实潜水其中一个原则是将身体尽量保持流线型,减少阻力,潜水的时候就可以更轻松,并有助于节省更多空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当你大力游动,蛙鞋就会翻起海底的泥沙,这样不但阻碍视野,还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只要在过程中将一切放慢,放轻松就能潜得更深更远,享受其中的乐趣!
海底保暖有方法
同样的,水比起相当温度的空气会吸收更多的热能,吸收的速度快20倍左右。如果下潜之前没有穿着合适水温的防寒衣物,在潜水时很快就会感觉寒冷。防寒衣的作用是隔绝水温,如果下潜之前没有补充身体的热量,有可能会出现失温的情况,失温常见的状况是:身体不自觉地发抖,面色惨白和手脚冰冷。失温的状况代表你的体温已经处于一个无法正常运作的状态,应该立即终止所有潜水活动,待体温回升。
最后,作为一名潜水员,在每一次出发的时候都应该有潜伴同行,不应该自己独自出发。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安全度及乐趣,你也不希望在海底看到什么奇珍生物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分享吧?当你和潜伴制定了计划之后,大家就可以向神秘又美丽的海洋出发了!
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今天的世界科技发展迅速,一踏出门就已经看到人们的眼睛盯着自己的手机,就算是与家人、朋友用餐,也是出现同样情况。如果想拾回那份与他人互动的感觉,拉近彼此的距离,潜水是一个好选择。让你与不同兴趣、技巧程度的人一起享受海底的乐趣。而且在国外有很多常见的例子,就算是肢体障碍人士,一样可以投入美丽的海洋,在水中可以进退随心,重拾自我。
潜水要知道的事
在海底潜水是令人兴奋的,因为会体验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水底世界充满着不同的惊喜,有许多你在陆地习以为常的东西,在水中会让你有迥然不同的领悟。不过,在海底始终有些基本的事情,身为一名潜水员一定要知道,这样除了避免发生意外,更让你玩得安心。
水压与空气体积
常见的潜水意外并不是潜水员遭鲨鱼或是其他生物攻击,而是因水压变化对身体所产生的影响。较轻微的是令耳部不适,严重的压力骤变则可能危及生命。但其实只要掌握及了解水压的原理,作出相关的潜水技巧就可以保持安全。
在陆地上我们也同样受到空气的压力,在海平面的压力也是一样的,以一巴(公制-Bar)或是一个大气压(英制-ata)来表示。在水中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因为水的重量加上大气的压力(重量),由于空气中的密度远小于在水中,在10米(33英尺)的水深之中所承受的水压就等于整个大气压力。
作为一名潜水员,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压力对身体影响的后果,它会令耳朵、鼻窦、肺部和潜水装备都有所影响。简单来说:当你潜得愈深,因气体分子被压缩了,所以气体的体积会缩小。而潜水后,潜水员同样不能急于升返水面,上升速度太快的话,水压下大量溶解在血液中的氮气会快速释放出来,气泡流入血管便造成气栓塞。气泡若在肺部,会令肺泡爆裂,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所以和你的潜伴于下潜途中,先做简单的平衡压力动作,不断增加空气到空腔中就可以了。作用是令空腔的压力与外面的压力相等,让空腔维持在正常的体积。另外,平衡耳朵空腔和鼻腔的方法同样非常简单,只要捏住鼻子并轻轻喷气,让空气从喉咙输到耳朵和鼻腔,或是左右活动下巴和吞口水的动作也有帮助。如果无法进行平衡压力的话,应该即时停止下潜,并向你的潜伴作出手势。
水底下的听觉和视觉
水的密度约为空气的800倍,其中最大的差异可以说是水中的光线到我们的面镜的时候,空气会稍微改变了折射的方向,令物体于水中看起来更大、更近。有时可能会出现你想触碰的东西却碰不到,原因是比实际的距离来得更远。不过,只要你的经验更多、更丰富之后,就会很自然地适应这个情况。
水能反射、散射和吸收光线,这说明了潜得愈深,光线也就愈暗,所以作为一名潜水员,手电筒也是其中一个必备工具。有趣的情况同样随之出现,因为水在吸收光线的时候,并非平均吸收,因此水中的颜色会随你潜得愈深,就会慢慢失去。红色是第一种被吸收的颜色,之后就是橘色、黄色、绿色,最后就是蓝色。
另外,于水中同样会影响听觉,因为水比空气能更有效率的传递声音,足足比陆地大4倍之多,有时难于判定声音来自的方向。不过你可以根据声音的大小变化来判断距离,避免意外的发生。所以说在进行潜水活动的时候,你可能会不时听到很多新奇的声立j除了潜伴的呼吸声、船只的声音外,更可能听到水生物彼此在聊天呢!
在水底移动愈快就愈好?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有错觉,认为在水中的时候为了看到更丰富的鱼类,应该游得快些,不至于让罕见的鱼儿跑掉。其实这是不应该的,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来得大,所以消耗的体力同样更大,如果你游动速度翻倍,其实是花了4倍的气力才能加快速度,体能下降时就更容易疲倦。
其实潜水其中一个原则是将身体尽量保持流线型,减少阻力,潜水的时候就可以更轻松,并有助于节省更多空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当你大力游动,蛙鞋就会翻起海底的泥沙,这样不但阻碍视野,还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只要在过程中将一切放慢,放轻松就能潜得更深更远,享受其中的乐趣!
海底保暖有方法
同样的,水比起相当温度的空气会吸收更多的热能,吸收的速度快20倍左右。如果下潜之前没有穿着合适水温的防寒衣物,在潜水时很快就会感觉寒冷。防寒衣的作用是隔绝水温,如果下潜之前没有补充身体的热量,有可能会出现失温的情况,失温常见的状况是:身体不自觉地发抖,面色惨白和手脚冰冷。失温的状况代表你的体温已经处于一个无法正常运作的状态,应该立即终止所有潜水活动,待体温回升。
最后,作为一名潜水员,在每一次出发的时候都应该有潜伴同行,不应该自己独自出发。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安全度及乐趣,你也不希望在海底看到什么奇珍生物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分享吧?当你和潜伴制定了计划之后,大家就可以向神秘又美丽的海洋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