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粽叶飘香的端午时节,各地龙舟竞渡、吟词涌诗,纪念屈原。端午节从民俗的传统节日,到被定为国家法定的假日,是顺应民意对传统文化的复兴。人们可以休息在家,把酒品诗,享受诗意的端午:也可以亲朋聚会,包粽子,挂艾草,享受亲情的端午。端午养生,也是一个悠久的风俗,具有丰富内涵。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
1 吃粽子。在中医里,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就连糯米,在中医里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另配料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等也都有滋补保健功效
2 挂艾草、菖蒲于门。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插或悬在门户、堂屋、床头等处。或将艾叶和苍术、白芷、大黄、芸香等中草药放在室内燃熏,艾草与菖蒲都含挥发性芳香油,味浓烈,有驱除蚊蝇虫蚁、去污浊、净化空气的作用,是一种空气消毒的良方。
艾草又名艾蒿。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至今还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农历五月正值艾生长旺期,艾含艾油最多,功效最好。研究发现,用鲜艾叶烟熏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起到杀灭作用。此外,艾叶还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等功效。
3 桂香囊。端午节挂香囊既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端午香囊所用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丁香等。将这几味中药研细,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或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4 饮菖蒲酒。“菖蒲酒”,也叫“蒲觞”。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拌朱砂等。“五日刷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即人们用菖蒲艾蓬蘸菖蒲酒。洒在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5 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民俗之一。古人言:“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不少地区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给小孩子吃蛤蟆,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6 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有书记载的古俗。“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未尝蒲酒心先醉,不沐兰汤骨亦香”,这是明末温州人叶尚高,过端午时所写的诗。煎蒲、艾等香草或加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治皮肤病、去邪气,即“煎百草为汤,老幼皆浴”。
7 采茶、制凉茶。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草药,制成茶叶,熬凉茶喝。或将菖蒲根浸水缸中以解毒。在市区,早晨,人们用粽子、鲜鸡蛋、咸鸭蛋、大蒜,杂以菖蒲、艾蒿等草,放在锅中煮沸,然后当早餐进食,谓可辟邪。
8 贴五毒图。民间认为五月是蝎、蛇、蜈蚣、蜘蛛、蟾蜍五毒出没之时,民问用“以毒攻毒”的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在南京,有端午吃五红的风俗,就是吃五种红色的菜,寓意五种毒虫被煎炸烧煮吃了,人们不再被伤害。
9 喝雄黄酒。此习俗来自白蛇传,也与驱杀五毒有关。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抹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雄黄味辛温有毒,具有解毒,杀虫等功效:主治百虫毒、蛇毒。因此用雄黄可以杀毒远蛇,杀菌防腐。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酒,可外用涂擦于疔疮、疥癣等皮肤病。雄黄作为一种中药,可以做解毒剂、杀虫剂,于是古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五毒。其实,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是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因此,喝雄黄酒并不科学。
10 赛龙舟。端午节这天,是传统节气所认为的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赛龙舟,是一项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调节情绪,在欢乐的竞赛中,全身气血畅通,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
综上所述,在端午节之际,吃粽子以食疗食补增加营养,挂艾蒿以清洁消毒避邪,喝雄黄酒以加强自我保护,划龙舟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实为一系统的养生健身活动。
(编辑 林妙)
1 吃粽子。在中医里,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就连糯米,在中医里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另配料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等也都有滋补保健功效
2 挂艾草、菖蒲于门。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插或悬在门户、堂屋、床头等处。或将艾叶和苍术、白芷、大黄、芸香等中草药放在室内燃熏,艾草与菖蒲都含挥发性芳香油,味浓烈,有驱除蚊蝇虫蚁、去污浊、净化空气的作用,是一种空气消毒的良方。
艾草又名艾蒿。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至今还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农历五月正值艾生长旺期,艾含艾油最多,功效最好。研究发现,用鲜艾叶烟熏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起到杀灭作用。此外,艾叶还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等功效。
3 桂香囊。端午节挂香囊既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端午香囊所用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丁香等。将这几味中药研细,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或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4 饮菖蒲酒。“菖蒲酒”,也叫“蒲觞”。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拌朱砂等。“五日刷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即人们用菖蒲艾蓬蘸菖蒲酒。洒在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5 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民俗之一。古人言:“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不少地区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给小孩子吃蛤蟆,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6 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有书记载的古俗。“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未尝蒲酒心先醉,不沐兰汤骨亦香”,这是明末温州人叶尚高,过端午时所写的诗。煎蒲、艾等香草或加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治皮肤病、去邪气,即“煎百草为汤,老幼皆浴”。
7 采茶、制凉茶。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草药,制成茶叶,熬凉茶喝。或将菖蒲根浸水缸中以解毒。在市区,早晨,人们用粽子、鲜鸡蛋、咸鸭蛋、大蒜,杂以菖蒲、艾蒿等草,放在锅中煮沸,然后当早餐进食,谓可辟邪。
8 贴五毒图。民间认为五月是蝎、蛇、蜈蚣、蜘蛛、蟾蜍五毒出没之时,民问用“以毒攻毒”的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在南京,有端午吃五红的风俗,就是吃五种红色的菜,寓意五种毒虫被煎炸烧煮吃了,人们不再被伤害。
9 喝雄黄酒。此习俗来自白蛇传,也与驱杀五毒有关。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抹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雄黄味辛温有毒,具有解毒,杀虫等功效:主治百虫毒、蛇毒。因此用雄黄可以杀毒远蛇,杀菌防腐。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酒,可外用涂擦于疔疮、疥癣等皮肤病。雄黄作为一种中药,可以做解毒剂、杀虫剂,于是古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五毒。其实,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是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因此,喝雄黄酒并不科学。
10 赛龙舟。端午节这天,是传统节气所认为的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赛龙舟,是一项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调节情绪,在欢乐的竞赛中,全身气血畅通,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
综上所述,在端午节之际,吃粽子以食疗食补增加营养,挂艾蒿以清洁消毒避邪,喝雄黄酒以加强自我保护,划龙舟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实为一系统的养生健身活动。
(编辑 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