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健康教育方案在喉癌术后人工气道患者居家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护理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t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方案在喉癌术后人工气道患者居家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患者为实验组,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方案,同时在患者携管出院后配合使用移动终端信息交流工具进行延伸管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居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3% vs 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指导质量量表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对出院指导内容的需求量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获得出院指导的内容和护士指导的效果、技巧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程教育方案,配合使用移动终端信息交流工具,能有效降低喉癌术后人工气道患者居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患者出院指导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主要说明尖端放电现象的原理,探讨“烛焰实验”的现象及原因。  关键词: 尖端放电 “电风” “烛焰实验”    尖端放电现象是静电学中的重要内容,有不少文献对尖端放电的演示实验(这里主要指烛焰偏向实验)作了论述,但结论不一,且存在一些错误。我将从理论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作一探讨。  1.尖端放电原理[1]  对尖端放电现象,教材通常是这样解释的:电荷在导体上
摘 要: 作者认为学会并掌握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质疑技能 化学教学 激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中学化学老师必须努力去探索中学化学的独特的教学特点,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会并掌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的
摘 要: 作者以学习高中化学获得的心得体会为基础,谈谈计算化学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计算化学 静电荷 自由能变化    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高中阶段开设的化学实验有限[2],很多化
摘 要: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物理教学系统就是一个耗散结构。本文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讨论如何提高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改革    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教授在《结构、耗散和生命》中提出了“耗散结构论”。其基本观点是:一个远离非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有哪些呢?新课程的知识将从以下三方面获取: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因此,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教师个人的知识、风格、专业素质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会使师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知识的变化必然改变传统的课堂面
摘 要: 作者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开展对易拉罐主要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的“主题实验”探究,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感性认识和深刻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易拉罐 主要成分 探究实验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世界中等化学教学改革越来越强调科学探究,有的国家甚至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教育标准的核心。实验是科学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教学艺术 导入新课 课堂语言 课堂提问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用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有机统一。教学必须讲究科学性,必须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
摘 要: 运用建构理论设计化学课堂教学,通过情景设计、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建立多向互动,利用探究实验完成意义建构。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用具体案例介绍了实施过程与方法。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建构理论 教学案例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现代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关键是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