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慢性盆腔炎及其治疗方法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因其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顽固,外阴部的细菌可以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若不及时彻底的治疗,患者将长期生活在痛苦中。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患上盆腔炎,发病只是少数。这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才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但是近年来性观念的改变,婚前人工流产的增多,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而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却不尽人意。我院近些年悉心研究有关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选取到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病人87例,全部病例均经过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年龄22~56岁,平均37岁。
  1.2 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慢性盆腔炎症状,低热起伏、下腹隐痛、白带增多、附件增粗、压痛、性交痛、盆腔有炎性包块、日久不愈,腰骶酸痛,月经失调等。
  1.3 治疗方法:
  1.3.1 心理治疗:一般治疗方法就是要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1.3.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的时间长,但是由于疗效见效太慢,很难被患者坚持,使用该方法的患者,需要坚持治疗。慢性盆腔炎以湿热型居多,治则以清热利湿。常用的方剂有:丹参30克、赤勺9克、黄芩12克、双花30克、山甲9克、鹿角片9克、元胡9克、川楝子9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一般须连服30~60付,每日服一剂,每一剂药煎3~4煎,分3~4次口服。如按此法服药,可有明显效疗。
  1.3.3 药物治疗:因为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才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相对于抗生素药物的单一治疗,盆腔炎患者还是应该采用一些临床的专业药物治疗,目前这方面的药物里,国内的妇炎洁,这种妇女外用药物虽不能根治盆腔炎症,但是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盆腔炎的症状,国外能够彻底治愈盆腔炎这方面的专业临床药物有莎柏琳娜。外用药物治疗也是目前治疗盆腔炎最好的治疗方法,女性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使用。
  1.3.4 物理疗法:盆腔炎常用的有超短波、离子透入、蜡疗等对于慢性盆腔炎,也可选用阴道侧穹窿封闭、宫腔注射药物等局部注药方法治疗,有一定疗效。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但是由于物理治疗仅能消除表皮浅层的病原体细胞,起不到修复的作用,且对盆腔炎内壁刺激太大,风险性太高,一般患者不建议采用物理疗法治疗盆腔炎症。
  1.3.5 手术治疗:手术只限于慢性盆腔炎有明显包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肿块不能排除肿瘤者,或伴有严重痛经、腹痛、月经紊乱等症状者可行手术治疗。手术范围以获得彻底治愈为原则,以免遗留病灶再度复发,故40岁以上的患者,以切除全子宫及双附件为宜,一般在术中,根据病变范围,医生会适当保留卵巢组织,以维持患者术后雌激素水平。慢性盆腔炎单一疗法效果较差,采用综合治疗为宜。
  2 结果
   经过我院对治疗方法的研究与探讨,81例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病情有明显好转。6例患者仍需进一步的观察与治疗。
  3 討论
   在妇科门诊,慢性盆腔炎患者日趋增多,并且年龄越来越年轻。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慢性盆腔炎患者主要是以不孕症、宫外孕等疾病就诊时被发现的,可见很多患者对慢性盆腔炎的熟悉不多,而且患者在治疗急性盆腔炎时不彻底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亦可无急性病史,因此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同时慢性盆腔炎缠绵难愈,疗程长,用药久,口服汤剂使部分患者难以坚持,消炎药的毒副作用比较大,使得大部分患者望而止步。
  因此,近年来中药治疗盆腔炎,一是在内服药剂型上进行了大量研究,一是在给药途径上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在给药途径上探索最多是中药灌肠,但是传统中医采取中药保留灌肠进行治疗,虽具有一定疗效,但不尽如人意,患者易出现药液不易保留、腹胀、溢液、肛门疼痛等副作用。针对以上问题,我院研究改良了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采用16号导尿管、深长度、边插边灌的方法,避免了传统灌肠方法粗肛管流量大易在肠内积聚而不易保留的不利因素,增加了肠黏膜对药物吸收的时间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于此同时我们还在其他方面也进行了研究与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的就是让所有患者一次性治愈,不再复发。
  参考文献
  [1] 李小艳 浅谈慢性盆腔炎及其中药治疗方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01期
  [2] 张海鹰 周行列 生殖系统炎症引起盆腔痛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15(10):153 
  作者单位:154455 桦南县金沙乡卫生院
其他文献
胸科手术具有创伤大、应激反应强烈、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明显等特点。本研究旨在了解单纯全麻(GA)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用于胸科手术时的麻醉用药量、血流动力学及肺功能等的变化,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ASAⅡ~Ⅲ级胸部手术患者66例,男34例,女32例,年龄19~72岁。全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A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为单纯全身麻醉。  
期刊
【关键词】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1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352-01    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1]。如何运用现代先进康复治疗技术,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并最终摆脱病残的折磨,一直是康复工作者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有关文献资料,列举了
期刊
【关键词】真空冷冻干燥;生物制品;冻干机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351-01      真空冷冻干燥简称冻干,就是把含有大量水分的物质预先进行降温东结成固体,然后一定真空条件下使水蒸气直接从固体中升华出来,而物质本身留在冻结时的冰架中。它是一种现代化的干燥技术。是真空技术、制冷技术和干燥技术的结合。又是一门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头位脐带绕颈对分娩结局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分娩分式。方法:对108例脐带绕颈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绕颈周数、脐血流S/D值异常对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的影响。结果 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剖宫产率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增多,脐血流S/D值异常剖宫产率增高。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 01)。结论 脐带绕颈不是绝对剖宫产指征,但脐带绕颈可给围生儿带来不良影响,应加强产前诊断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探讨加强妇女保健意识、降低围绝经期常见疾病发生率的社区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城市社区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认知、生活方式调查,作超声骨密度测定、微机血糖测量、妇检、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测量血压等)等项目的体检,统计发病率,提供相应的社区干预措施,定期随访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健康状况与认知情况、生活习惯、社会职业相关,围绝经期常见疾病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中医本科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本科生和三级甲等医院中医本科学历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职业价值观得分最高的为:信任,最低的为行动主义。2.不同性别、是否喜欢护理专业、目前状态、不同用工性质的职业探索阶段的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得分存在差异。目前状态、是否有离职想法、用工性质、参加工作时间是影
期刊
过敏是最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涉及面非常广泛。过敏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但往往因为缺乏明确的病因,给预防和治疗造成困难,致使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在临床上很多皮肤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接触了过敏原有关。而临床上多数过敏性疾病的患者通常只是做缓解症状的治疗,而没有找到引发过敏的真正原因。经常过敏的患者,一定要做一下过敏原筛查检测,查清楚到底是接触性的、食入性的还是吸入性的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以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部感染的T2D患者治疗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T2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7例,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数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干预组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两者相比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健康体检中早期乳腺癌筛查以不同方法检查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受检者1200例进行早期乳腺癌检查,受检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手检之后,A组行钼靶X线检测,B组进行高频B超进行检测,C组进行近红外线扫描进行检测。结果:总检出率,B组与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相比具有显著性
期刊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它是临床最常见的贫血,育龄妇女和婴幼儿发病较多。近些年我院在缺铁性贫血的检测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得到了一定的结论,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