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素养,更要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素养、创新能力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数学思想是数学研究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数学的灵魂。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和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反映。数学思想指导方法,数学知识服务于数学思想,数学素质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体现,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素质的精髓,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培养与现行教材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悟并逐渐掌握蕴含在知识发生过程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经验,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下面谈几点具体做法:
(1)在传授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对于数学而言,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只须我们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潜在的功能,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渗透的契机。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思想与方法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工具。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知识,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反复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并不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深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利用数学思想方法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素质的精髓,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因此教学中只有多方式、多途径地反复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使学生领悟到思想方法的价值,从而滋生“学”、“用”意识。
二、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素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教学交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素质教育中的重大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途径:
(1)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应用意识。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数学问题的出处和用处的渗透,要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素材,注意市场经济与数学的渗透点,有意识地加强数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重视从现实生活题材中引入数学。
(2)挖掘数学的间接用处。数学的用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直接用处是指用数学概念、公式等直接解决问题;间接用处是指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发现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教学中要尽可能挖掘间接应用数学的例子,要突出数学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指导.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及长期实践中逐渐体会数学的“用处”,不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3)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数学的用处,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寻找学生身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与社会、经济、生活等密切相关的问题实例,并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使数学教育真正成为人终身发展的泵。
三、结合学科特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結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出发,结合数学知识的讲授、数学思维的训练有机地进行。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手段上,教师应该做到:
(1)充分利用教学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等思想教育,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2)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教材.充分挖掘知识内在的因素,并研究教法,做到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3)通过严格要求和正面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把良好的习惯喻为一种“道德资本”,而把坏习惯喻为“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它的养成,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创造使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编写教案时应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为其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并启发和诱导学生把学习过程作为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引导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数学教学应挖掘美的素材,设计充满美感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去感受美、理解美、鉴别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数学美的熏陶下,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情感教育.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信息交流需要的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师生情感共鸣引起思维共鸣。
(3)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树立全方位的学生主体意识,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发展。
(4)增强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观念和能力。要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等客观事实,真正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对“差生”要加强学法指导,要用一颗仁爱之心、宽容之心、欣赏之心对待他们,要用火热的情感去温暖他们,要用更大的向心力去吸引他们,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让他们树立起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信心.逐步消除畏难心理。
一、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数学思想是数学研究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数学的灵魂。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和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反映。数学思想指导方法,数学知识服务于数学思想,数学素质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体现,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素质的精髓,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培养与现行教材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悟并逐渐掌握蕴含在知识发生过程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经验,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下面谈几点具体做法:
(1)在传授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对于数学而言,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只须我们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潜在的功能,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渗透的契机。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思想与方法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工具。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知识,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反复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并不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深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利用数学思想方法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素质的精髓,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因此教学中只有多方式、多途径地反复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使学生领悟到思想方法的价值,从而滋生“学”、“用”意识。
二、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素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教学交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素质教育中的重大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途径:
(1)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应用意识。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数学问题的出处和用处的渗透,要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素材,注意市场经济与数学的渗透点,有意识地加强数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重视从现实生活题材中引入数学。
(2)挖掘数学的间接用处。数学的用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直接用处是指用数学概念、公式等直接解决问题;间接用处是指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发现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教学中要尽可能挖掘间接应用数学的例子,要突出数学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指导.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及长期实践中逐渐体会数学的“用处”,不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3)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数学的用处,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寻找学生身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与社会、经济、生活等密切相关的问题实例,并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使数学教育真正成为人终身发展的泵。
三、结合学科特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結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出发,结合数学知识的讲授、数学思维的训练有机地进行。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手段上,教师应该做到:
(1)充分利用教学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等思想教育,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2)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教材.充分挖掘知识内在的因素,并研究教法,做到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3)通过严格要求和正面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把良好的习惯喻为一种“道德资本”,而把坏习惯喻为“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它的养成,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创造使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编写教案时应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为其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并启发和诱导学生把学习过程作为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引导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数学教学应挖掘美的素材,设计充满美感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去感受美、理解美、鉴别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数学美的熏陶下,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情感教育.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信息交流需要的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师生情感共鸣引起思维共鸣。
(3)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树立全方位的学生主体意识,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发展。
(4)增强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观念和能力。要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等客观事实,真正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对“差生”要加强学法指导,要用一颗仁爱之心、宽容之心、欣赏之心对待他们,要用火热的情感去温暖他们,要用更大的向心力去吸引他们,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让他们树立起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信心.逐步消除畏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