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我校少先队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我们以学校为核心,以班级为载体,以家庭、社会为外延,在生活、学习、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生活、学习、活动三渗透的教育体系,将礼仪教育充分融入各种生活之中,让文明礼仪如润物之细雨,浸润孩子的心田。这些活动的扎实开展,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生成。
1. 争当“礼仪之星”,营造文明风气。
在整个“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教育活动中,争当“礼仪之星”一直贯穿始终。“礼仪之星”的争当,我们采取自荐、班级核实、大队部批准三个程序。也就是说只要认为自己符合一个“礼仪之星”的标准就可自荐到大队部竞选“礼仪之星”,无需同学选举,老师推荐,只要大队部到班级核实,文明行为基本属实,即可当上“礼仪之星”, 并在礼仪教育阵地上予以公布和表彰。“自荐”,其实是给每个学生改正缺点,努力上进的一个机会,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当上“礼仪之星”。在“争”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做到文明守纪,主动养成文明习惯。不管这个学生最后有没有当上“礼仪之星”,在争创的过程中,他或多或少受到了教育,规范了自己的言行;而当上了“礼仪之星”后,除了用良好的文明言行为大家作出示范外,还可以担任红领巾监督岗大执法的工作,参与纠正校内不文明行为。这样既强化了“礼仪之星”的文明言行,又监督、纠正、制止了不文明行为,在学校形成人人争当“礼仪之星”的风潮。
2. 践行礼仪,纠察不文明行为。
礼仪贵在实践。根据学校的工作部署,少先队开展了系列的文明礼仪实践活动,让学生普及性参与活动体验,在活动中受教育,规范文明行为,使礼仪教育生动化、形象化,教育效果更持久。如本学期开展的 “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要求全校学生从校园、家庭、社区活动场所搜索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并能及时制止、劝告这些行为,耐心劝导要注意文明礼仪的细节。四(7)中队的“乘车文明大揭密”、五(1)中队的“食市文化大调查”、五(7)中队的“寻找我身边的礼仪细节”、五(8)中队的“文明小课桌”、六(4)中队的“弯腰工程你我参与”、六(8)中队的“家庭礼仪齐共享”等主题鲜明的调查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文明礼仪的现况。透过调研、纠察,学生都充分认识到文明礼仪其实就在平时的言行举止当中,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文明礼仪现象的思考,逐步在心中形成一种文明礼仪的认识观,并通过对生活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校园礼仪等的学习实践,把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积淀成为学生的人格文明,成为做人的基本要求。随后,在班主任的指导帮助下,各中队还认真撰写了调查报告,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
3. 诵读《弟子规》,书香伴我成长。
诵读经典能净化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结合我校的省级课题《诵读经典,学做儒雅人》的开展,我们积极引进《弟子规》这一国学宝典,在全校开展“学《弟子规》,行圣人训,养好品行”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向全校学生发放《弟子规》读本、布置《弟子规》全文宣传栏,让学生随处可见,随处可学。通过“诵”、“讲”、“唱”、“写”、“赛”、“评”等生动的形式,让《弟子规》成为我校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良好文明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是关于儿童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它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智、礼、义、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典故讲述清楚。如餐桌礼仪,“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教育学生吃饭时要专心,不掉饭粒,不挑食。“冠必正,纽必结”告诉他们应该如何整理自己的衣着。“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知道要尊重别人,不随便叫喊、打扰别人,在行走时能主动礼让师长。学习了“兄道友,弟道恭”,孩子们知道了互敬互爱,争吵打闹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学习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孩子们就知道,我们进出及活动时为什么不要挤,为什么要学会等待……借助《弟子规》,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还能自觉的按照其中的要求去做,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经典诵读中陶冶了道德情操,端正了品行。
责任编辑 潘孟良
1. 争当“礼仪之星”,营造文明风气。
在整个“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教育活动中,争当“礼仪之星”一直贯穿始终。“礼仪之星”的争当,我们采取自荐、班级核实、大队部批准三个程序。也就是说只要认为自己符合一个“礼仪之星”的标准就可自荐到大队部竞选“礼仪之星”,无需同学选举,老师推荐,只要大队部到班级核实,文明行为基本属实,即可当上“礼仪之星”, 并在礼仪教育阵地上予以公布和表彰。“自荐”,其实是给每个学生改正缺点,努力上进的一个机会,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当上“礼仪之星”。在“争”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做到文明守纪,主动养成文明习惯。不管这个学生最后有没有当上“礼仪之星”,在争创的过程中,他或多或少受到了教育,规范了自己的言行;而当上了“礼仪之星”后,除了用良好的文明言行为大家作出示范外,还可以担任红领巾监督岗大执法的工作,参与纠正校内不文明行为。这样既强化了“礼仪之星”的文明言行,又监督、纠正、制止了不文明行为,在学校形成人人争当“礼仪之星”的风潮。
2. 践行礼仪,纠察不文明行为。
礼仪贵在实践。根据学校的工作部署,少先队开展了系列的文明礼仪实践活动,让学生普及性参与活动体验,在活动中受教育,规范文明行为,使礼仪教育生动化、形象化,教育效果更持久。如本学期开展的 “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要求全校学生从校园、家庭、社区活动场所搜索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并能及时制止、劝告这些行为,耐心劝导要注意文明礼仪的细节。四(7)中队的“乘车文明大揭密”、五(1)中队的“食市文化大调查”、五(7)中队的“寻找我身边的礼仪细节”、五(8)中队的“文明小课桌”、六(4)中队的“弯腰工程你我参与”、六(8)中队的“家庭礼仪齐共享”等主题鲜明的调查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文明礼仪的现况。透过调研、纠察,学生都充分认识到文明礼仪其实就在平时的言行举止当中,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文明礼仪现象的思考,逐步在心中形成一种文明礼仪的认识观,并通过对生活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校园礼仪等的学习实践,把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积淀成为学生的人格文明,成为做人的基本要求。随后,在班主任的指导帮助下,各中队还认真撰写了调查报告,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
3. 诵读《弟子规》,书香伴我成长。
诵读经典能净化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结合我校的省级课题《诵读经典,学做儒雅人》的开展,我们积极引进《弟子规》这一国学宝典,在全校开展“学《弟子规》,行圣人训,养好品行”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向全校学生发放《弟子规》读本、布置《弟子规》全文宣传栏,让学生随处可见,随处可学。通过“诵”、“讲”、“唱”、“写”、“赛”、“评”等生动的形式,让《弟子规》成为我校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良好文明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是关于儿童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它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智、礼、义、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典故讲述清楚。如餐桌礼仪,“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教育学生吃饭时要专心,不掉饭粒,不挑食。“冠必正,纽必结”告诉他们应该如何整理自己的衣着。“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知道要尊重别人,不随便叫喊、打扰别人,在行走时能主动礼让师长。学习了“兄道友,弟道恭”,孩子们知道了互敬互爱,争吵打闹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学习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孩子们就知道,我们进出及活动时为什么不要挤,为什么要学会等待……借助《弟子规》,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还能自觉的按照其中的要求去做,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经典诵读中陶冶了道德情操,端正了品行。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