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把农村教育作为我市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
〓〓一、化州市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村小学的发展既受制于历史遗留问题,又承受着财政资金匮乏的压力,农村小学教育在办学条件、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学生素质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大大制约了我市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快速提高。
〓〓1. 资源分配不公平,办学条件比较差
〓〓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导致了农村办学条件恶劣。各级政府、税务、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极大地改善了办公环境,从而减少了教育经费的投入。
〓〓学校办学条件差,不少农村小学,除了一块黄泥地的篮球场外,没有任何的运动场地,教学实验仪器陈旧不堪,有些课桌和板凳几乎散架,学生简直是扶着课桌和板凳上课的,如此的教学设施难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
〓〓师资分配不够合理,出现“城区教师严重超编、‘化南’教师相对过剩、‘化北’教师严重缺编”等现象,不少农村小学的教师都是“包班”的,不少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过重。
〓〓在多数农村小学里,学校没有配备教学电脑,现代化的教育离他们很遥远。所开设的美术、音乐、体育课由于缺少教师与器材,都成了摆设,素质教育成了“空中楼阁”。
〓〓2. 教育机制不合理,内部管理欠妥当
〓〓一是我市农村小学教育实行镇(街)中心学校负责制,但教育组成员老龄化严重,工作创新性不够,教育理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仍延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各小学进行管理,使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改举步维艰。
〓〓二是校长的素质影响了管理质量。许多农村小学校长理论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不强,没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对学校的管理缺乏理论依据和实际研究,一旦校长的发展政策失误,将把整个学校置于很不利的境地。
〓〓三是制度不健全,激励竞争机制无法实现。农村小学内部对教职工的管理方式陈旧,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单一的精神奖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矛盾,端着“铁饭碗”的教职工难以充分发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对教学过程缺乏足够重视。各级各部门的检查、评估、听课名目繁多,过分重视了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与考核,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监控考评。教师们整天忙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教学研究。
〓〓3. 师资队伍素质不高,教师专业化低
〓〓教师流动性大,“亦工亦教”现象严重。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社会地位低,不少优秀的年轻教师另谋高就。部分教师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分散精力从事其它职业,很难以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老龄化严重。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精力不济,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在新课改中缺乏创新和进取心,不仅给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带来影响,而且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农村小学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一位教师身兼三个学科是普遍现象,教双班、包班、甚至一个教师教三个年级的也屡见不鲜。
〓〓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致使多数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
〓〓4. 学生缺乏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第一,留守儿童多。农村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多数父母均外出务工,孩子由祖辈隔代相哺,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养成了骄惯、放任等不良习气。出现“学校管不了,家中没人管”的现象。
〓〓第二,缺乏家庭教育。农村家长把学校视为“托儿所”,不重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儿童接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权力得不到保障,家长不能给学校以大力支持,彼此间不能很好地沟通,甚至把孩子的所有消极情况归罪于学校和教师,严重降低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关于提高我市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虽然农村小学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但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努力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
〓〓1. 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制度
〓〓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市委市政府在制订教育政策时,应当有针对性地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要树立城乡整体教育观念,在教育政策上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教育发展速度,规范农村教育体制。
〓〓多方筹集社会经费。通过成立教育基金会、阳光助学团等形式,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学和集资助学,将所筹得的资金全部用于农村教育的发展,这将会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实行教育经费由市教育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专门帐户,统一管理教育的预算内预算外资金,避免教育经费被平调、挤占和挪用,实行农村教育经费财务公开制度。
〓〓2.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职能作用
〓〓进一步加大教育督政力度。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督政”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对各级党委政府抓教育发展的督导考核机制。积极推进“教育强镇”督导工作进程,进一步完善市党政一把手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制度。
〓〓加强中心学校的领导职能。教育组对农村小学的管理落到实处,要深入开展教研工作,注重教学全过程,坚决杜绝虚、浮风气。要建立农村小学管理工作责任制,实行教育组成员包片、蹲校、管科的制度,对教育组成员的考评要与其所蹲的校、所管的科的成绩挂钩。
〓〓强化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对镇(街)中心小学和农村小学校长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确定校长的任期及任职期间的工作目标,未能完成任期目标或对所负责的学校长期教学管理混乱、学校教师不负责任、教学质量较差,群众意见较大的,应予解聘。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落实优惠政策,引进优秀人才。市应该出台更多的优待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师范毕业生和社会上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推行农村支教政策,确保师资均衡发展。推行城区教师轮岗到农村学校支教。一方面,可以使城区与农村教师资均衡发展,促进交流与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编制,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制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学科带头人。根据实际制定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长效机制,即经费有保障、制度有保证、奖励有落实,推动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实现规范化、科学化。
〓〓建立培训长效机制,进行教师全员培训。制定符合农村继续教育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加强落实市、镇、校三级培训管理机制,强化业务研究和指导。
〓〓完善教育工作奖惩制度,培养一批优秀教师。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优选先制度,制定科学的农村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师德好、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应予以重奖,对于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和严重失职人员,应清除出农村教师队伍。
〓〓4. 加大家校教育力度,营造良好成长氛围
〓〓加大对教育事业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和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全市营造一种“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爱教为责、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使全社会人人都来关心、重视、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增进家校教育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家长委员会,编制家长联系档案,适时召开家长会,使家长与学校能及时沟通,相互协调配合。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让父母时时关心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体验到亲情的温暖。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地方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学校及学校周边社会环境的监督指导。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学生的成长,为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教育是一篇大文章,农村小学教育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人共同关注和努力。正确面对并加以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才能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
〓〓责任编辑〓邱〓丽
〓〓一、化州市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村小学的发展既受制于历史遗留问题,又承受着财政资金匮乏的压力,农村小学教育在办学条件、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学生素质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大大制约了我市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快速提高。
〓〓1. 资源分配不公平,办学条件比较差
〓〓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导致了农村办学条件恶劣。各级政府、税务、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极大地改善了办公环境,从而减少了教育经费的投入。
〓〓学校办学条件差,不少农村小学,除了一块黄泥地的篮球场外,没有任何的运动场地,教学实验仪器陈旧不堪,有些课桌和板凳几乎散架,学生简直是扶着课桌和板凳上课的,如此的教学设施难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
〓〓师资分配不够合理,出现“城区教师严重超编、‘化南’教师相对过剩、‘化北’教师严重缺编”等现象,不少农村小学的教师都是“包班”的,不少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过重。
〓〓在多数农村小学里,学校没有配备教学电脑,现代化的教育离他们很遥远。所开设的美术、音乐、体育课由于缺少教师与器材,都成了摆设,素质教育成了“空中楼阁”。
〓〓2. 教育机制不合理,内部管理欠妥当
〓〓一是我市农村小学教育实行镇(街)中心学校负责制,但教育组成员老龄化严重,工作创新性不够,教育理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仍延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各小学进行管理,使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改举步维艰。
〓〓二是校长的素质影响了管理质量。许多农村小学校长理论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不强,没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对学校的管理缺乏理论依据和实际研究,一旦校长的发展政策失误,将把整个学校置于很不利的境地。
〓〓三是制度不健全,激励竞争机制无法实现。农村小学内部对教职工的管理方式陈旧,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单一的精神奖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矛盾,端着“铁饭碗”的教职工难以充分发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对教学过程缺乏足够重视。各级各部门的检查、评估、听课名目繁多,过分重视了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与考核,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监控考评。教师们整天忙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教学研究。
〓〓3. 师资队伍素质不高,教师专业化低
〓〓教师流动性大,“亦工亦教”现象严重。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社会地位低,不少优秀的年轻教师另谋高就。部分教师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分散精力从事其它职业,很难以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老龄化严重。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精力不济,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在新课改中缺乏创新和进取心,不仅给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带来影响,而且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农村小学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一位教师身兼三个学科是普遍现象,教双班、包班、甚至一个教师教三个年级的也屡见不鲜。
〓〓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致使多数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
〓〓4. 学生缺乏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第一,留守儿童多。农村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多数父母均外出务工,孩子由祖辈隔代相哺,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养成了骄惯、放任等不良习气。出现“学校管不了,家中没人管”的现象。
〓〓第二,缺乏家庭教育。农村家长把学校视为“托儿所”,不重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儿童接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权力得不到保障,家长不能给学校以大力支持,彼此间不能很好地沟通,甚至把孩子的所有消极情况归罪于学校和教师,严重降低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关于提高我市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虽然农村小学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但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努力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
〓〓1. 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制度
〓〓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市委市政府在制订教育政策时,应当有针对性地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要树立城乡整体教育观念,在教育政策上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教育发展速度,规范农村教育体制。
〓〓多方筹集社会经费。通过成立教育基金会、阳光助学团等形式,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学和集资助学,将所筹得的资金全部用于农村教育的发展,这将会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实行教育经费由市教育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专门帐户,统一管理教育的预算内预算外资金,避免教育经费被平调、挤占和挪用,实行农村教育经费财务公开制度。
〓〓2.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职能作用
〓〓进一步加大教育督政力度。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督政”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对各级党委政府抓教育发展的督导考核机制。积极推进“教育强镇”督导工作进程,进一步完善市党政一把手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制度。
〓〓加强中心学校的领导职能。教育组对农村小学的管理落到实处,要深入开展教研工作,注重教学全过程,坚决杜绝虚、浮风气。要建立农村小学管理工作责任制,实行教育组成员包片、蹲校、管科的制度,对教育组成员的考评要与其所蹲的校、所管的科的成绩挂钩。
〓〓强化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对镇(街)中心小学和农村小学校长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确定校长的任期及任职期间的工作目标,未能完成任期目标或对所负责的学校长期教学管理混乱、学校教师不负责任、教学质量较差,群众意见较大的,应予解聘。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落实优惠政策,引进优秀人才。市应该出台更多的优待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师范毕业生和社会上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推行农村支教政策,确保师资均衡发展。推行城区教师轮岗到农村学校支教。一方面,可以使城区与农村教师资均衡发展,促进交流与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编制,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制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学科带头人。根据实际制定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长效机制,即经费有保障、制度有保证、奖励有落实,推动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实现规范化、科学化。
〓〓建立培训长效机制,进行教师全员培训。制定符合农村继续教育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加强落实市、镇、校三级培训管理机制,强化业务研究和指导。
〓〓完善教育工作奖惩制度,培养一批优秀教师。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优选先制度,制定科学的农村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师德好、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应予以重奖,对于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和严重失职人员,应清除出农村教师队伍。
〓〓4. 加大家校教育力度,营造良好成长氛围
〓〓加大对教育事业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和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全市营造一种“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爱教为责、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使全社会人人都来关心、重视、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增进家校教育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家长委员会,编制家长联系档案,适时召开家长会,使家长与学校能及时沟通,相互协调配合。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让父母时时关心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体验到亲情的温暖。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地方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学校及学校周边社会环境的监督指导。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学生的成长,为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教育是一篇大文章,农村小学教育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人共同关注和努力。正确面对并加以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才能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