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乎市场的预料,央行突然宣布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与此同时,央行还下调了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工、农、中、建、交、邮储银行则暂不下调。
这是央行近6年来首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而且调整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区别对待的政策导向——不但“两率”齐降大大超乎市场的预期,对商业银行采用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尚属首次。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危机四伏、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趋势下,此举能否迅速有效地体现政府对当前宏观经济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调控意图等方面引起了市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种种猜想。
着眼解决突出问题
央行日前发布消息指出,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决定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一时间,央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引来了业界和市场的高度关注。
由于政策制定者们致力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以对抗外部需求的进一步下降和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出现的动荡,本次调整或是一个信号。特别是美国金融行业的最新发展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央行似乎已察觉到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
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幅放缓至4.9%,为14个月以来最慢增速,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则是6年来最慢的。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为10.1%,连续第四个季度放缓。8月份通胀呈现最缓慢增速已经为中国降息并保护就业提供了空间。同时,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以及美林公司同意出售给美国银行,佐证了次贷危机正在深化并威胁到全球经济的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贷款利率调整,短期贷款利率的下调幅度更大,6个月贷款利率降幅为36个基点至6.21%,而5年期以上的贷款利率则只下调了9个基点至7.74%。不对称降息的目的可能是缓解短期的流动性紧张和企业的营运资金紧张局面。同时,尽管目前通胀率仍高于居民存款的名义回报率,但央行本次仍未调整存款利率。其主要目的可能是保持消费者情绪的稳定。
人民银行本次还将5年以下期限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了18个基点,而5年以上的下调幅度只有9个基点。这至少会减轻购房人的负担,但还不足以阻止未来中国房价的下跌趋势。
央行本次未下调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由于以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使中小银行的日常业务受到限制,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00个基点对缓解中小银行的流动性而言意义更为重大。另一方面,由于大型银行的贷款与存款比率较低,近期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应该还没有对这些银行的流动性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
至于央行选择在公共假日宣布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市场认为很出乎意料,有可能是为美国金融危机的最新发展所触发。而实际上,下半年刚刚开始,央行就在“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上下了不少工夫。首先是调整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在原有基础上调增5%,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并明确信贷规模定向投放于“三农”、中小企业以及灾后重建。其次是发布“窗口指导”意见,再次强调“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要求金融机构坚持总量微调与结构优化相结合,确保新增信贷向“三农”、中小企业和灾后重建倾斜。
从政策出台的时机选择、力度和谨慎度方面看,充分体现了央行对国际形势压力所采取的积极应对态度。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无疑发出了积极信号,这必将对提振市场信心起到积极作用。
商业银行影响几何
毫无疑问,商业银行是此次政策实施的第一受众。那么,此次政策微调给银行业释放出怎样的信号?商业银行的经营将受到何种影响?
一、短期利空换取长期质优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次贷款利率的下调对银行而言短期是“利空”,而长期来看则是“利好”。维持存款利率不变而下调贷款利率,意味着银行存贷利差将减少,直接影响其利息收入。从各家银行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看,利息净收入仍然是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上半年各家银行业绩较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多次加息后使净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持续上升。此次调整后,净息差的收窄势必将对银行下半年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在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非对称降息有可能加剧银行业的存款定期化倾向,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息支出,进而对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不过,贷款利率单方面降低缩小银行存贷差空间的同时,却也减少了贷款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贷款需求,达到“以量补价”的效果。而且在当前贷款需求依然很旺盛,信贷仍然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中,尽管利率下降,但银行的实际放贷利率仍然可能维持高位。
从长期来看,此次政策微调将对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积极影响。由于上半年经济结构调整和外部环境趋于严峻,我国企业上半年整体利润下滑,诸如房地产等一些行业调整猛烈,从而使银行的信贷资金产生了风险隐患。此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CPI和PPI剪刀差持续拉大,这表明许多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也为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敲响了警钟。因此,贷款利息负担的降低,能够缓解贷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银行贷款的质量也据此能够得以稳定。
二、银行业务结构将有所改变
由于此次利率调整不涉及存款利率,这意味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总体水平将有所降低。这也再次提醒商业银行面对利差缩小的趋势,应积极筹划盈利模式的转变。如果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因为降息而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贷款利率下降的负面影响。由于中长期贷款利率下调幅度较小,短期贷款下调幅度较大,预计各银行在掌控自身流动性安全基础上,会根据收益率变化在资产期限摆布上有所调整;同时,由于贷款收益率降低,会促使银行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贷款与其他业务(如投资)之间的分配比例,并会进一步促使银行不断加大中间业务的投入与开发。总之,银行会根据央行货币政策,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并保持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增加中小银行贷款能力
央行首次对大银行和中小银行采取差别化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意图是为了增加中小银行的信贷能力,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将会使中小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增强,解决其经营过程中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近来,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央行此前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7.5%这一历史高位,已经令个别中小银行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金融风险的潜在压力正在积聚。虽然近期受股市与楼市低迷影响,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回流至银行系统,但回流资金主要集中在国有商业大银行,而中小银行贷款资金来源依然紧张。根据各上市银行中报,民生、华夏、深发展、兴业、浦发等银行存贷比均已达高位,有的从统计数据来看还越过了75%的“红线”。
从防范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角度来讲,央行一改以往准备金率“一刀切”的做法,适时向中小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无疑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政策安排,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事实上,上半年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大银行由于规模大,融资渠道和存款较多,资金来源丰富,仍然维持了较宽松的资金面,而中小银行资金来源少,可调拨能力不足,管理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较弱,资金头寸一直捉襟见肘,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之际,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可以说为下半年中小银行的经营注入了“强心剂”。
由此可见,此次“两率”的调整并不是普遍的下调,而是政府有针对性、结构性的下调。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两者兼顾,将不同程度地抵消单个调整对银行业的不利影响。
中小企业能否“解渴”
据专业人员推算,准备金调整将影响到全国1/5的存款基数,增加近1000多亿元可贷资金。而这些新增资金是否真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一、政策利好中小企业显而易见
除了关注此次出台的政策“信号”和“信心”意义外,业内普遍将目光集中到了中小企业问题上。一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靠中小银行“供血”,中小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的贷款量约占中小金融机构总体贷款量的“半壁江山”,比例远高于大银行,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实施下调将有助于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这会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贷款,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突出问题”。
中小企业一直是国家经济中最活跃最具生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已多次被强调。在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中,资金缺乏问题被广泛提及。今年以来,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层的关注。在CPI走低而PPI持续走高情况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问题。特别是,PPI持续升高,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成本上升带来了巨大影响。中小企业必须在提高通胀承受力的同时,通过积极研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结构性转变,开发新市场等策略手段来消化成本压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发生的变化和动荡,让那些以出口加工、制造为主的中小企业更面临“寒冬”。如何应对国际形势突变,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尽快完成产品升级换代以及产业转型,是国家和业界面临的现实问题。此次出台的政策既是对国际金融形势作出的应对之策,也是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质性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企业将成为此次发布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此次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属于实质性利好,中小企业贷款大部分是短期贷款,而短期贷款利率又是此次降得最多的部分,6个月期贷款利率下降达0.36%;中小银行的中小企业客户占比较高,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而大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未降,这些都体现了对中小企业的“特别关照”。
二、好的政策还需真正地落到实处
中小企业是否可以由此走出资金短缺?此次政策有利于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减轻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但如果从银行自身盈利角度考虑的话,向中小企业贷款会增大其成本和服务费用。即使是中小金融机构,也喜欢放贷给大企业的某些项目。因此,此次政策调整能否真正使资金流向中小企业,仍需要观察。
在搞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几个方向:一是各金融机构应将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以及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突出加强对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企业等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支持;突出加强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企业运用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工艺装备和生产流程,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突出支持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带动配套企业发展,开展上下游合作,提高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建立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协调信贷规模控制、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处置和拨备计提、中小企业对银行的资本耗用、中小企业信用环境改善以及对外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国家还应制定一个银行向中小企业放宽信贷的比例,并将此指标作为金融机构考核的目标之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的流动性问题。
这是央行近6年来首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而且调整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区别对待的政策导向——不但“两率”齐降大大超乎市场的预期,对商业银行采用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尚属首次。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危机四伏、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趋势下,此举能否迅速有效地体现政府对当前宏观经济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调控意图等方面引起了市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种种猜想。
着眼解决突出问题
央行日前发布消息指出,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决定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一时间,央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引来了业界和市场的高度关注。
由于政策制定者们致力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以对抗外部需求的进一步下降和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出现的动荡,本次调整或是一个信号。特别是美国金融行业的最新发展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央行似乎已察觉到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
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幅放缓至4.9%,为14个月以来最慢增速,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则是6年来最慢的。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为10.1%,连续第四个季度放缓。8月份通胀呈现最缓慢增速已经为中国降息并保护就业提供了空间。同时,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以及美林公司同意出售给美国银行,佐证了次贷危机正在深化并威胁到全球经济的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贷款利率调整,短期贷款利率的下调幅度更大,6个月贷款利率降幅为36个基点至6.21%,而5年期以上的贷款利率则只下调了9个基点至7.74%。不对称降息的目的可能是缓解短期的流动性紧张和企业的营运资金紧张局面。同时,尽管目前通胀率仍高于居民存款的名义回报率,但央行本次仍未调整存款利率。其主要目的可能是保持消费者情绪的稳定。
人民银行本次还将5年以下期限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了18个基点,而5年以上的下调幅度只有9个基点。这至少会减轻购房人的负担,但还不足以阻止未来中国房价的下跌趋势。
央行本次未下调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由于以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使中小银行的日常业务受到限制,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00个基点对缓解中小银行的流动性而言意义更为重大。另一方面,由于大型银行的贷款与存款比率较低,近期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应该还没有对这些银行的流动性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
至于央行选择在公共假日宣布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市场认为很出乎意料,有可能是为美国金融危机的最新发展所触发。而实际上,下半年刚刚开始,央行就在“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上下了不少工夫。首先是调整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在原有基础上调增5%,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并明确信贷规模定向投放于“三农”、中小企业以及灾后重建。其次是发布“窗口指导”意见,再次强调“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要求金融机构坚持总量微调与结构优化相结合,确保新增信贷向“三农”、中小企业和灾后重建倾斜。
从政策出台的时机选择、力度和谨慎度方面看,充分体现了央行对国际形势压力所采取的积极应对态度。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无疑发出了积极信号,这必将对提振市场信心起到积极作用。
商业银行影响几何
毫无疑问,商业银行是此次政策实施的第一受众。那么,此次政策微调给银行业释放出怎样的信号?商业银行的经营将受到何种影响?
一、短期利空换取长期质优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次贷款利率的下调对银行而言短期是“利空”,而长期来看则是“利好”。维持存款利率不变而下调贷款利率,意味着银行存贷利差将减少,直接影响其利息收入。从各家银行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看,利息净收入仍然是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上半年各家银行业绩较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多次加息后使净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持续上升。此次调整后,净息差的收窄势必将对银行下半年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在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非对称降息有可能加剧银行业的存款定期化倾向,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息支出,进而对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不过,贷款利率单方面降低缩小银行存贷差空间的同时,却也减少了贷款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贷款需求,达到“以量补价”的效果。而且在当前贷款需求依然很旺盛,信贷仍然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中,尽管利率下降,但银行的实际放贷利率仍然可能维持高位。
从长期来看,此次政策微调将对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积极影响。由于上半年经济结构调整和外部环境趋于严峻,我国企业上半年整体利润下滑,诸如房地产等一些行业调整猛烈,从而使银行的信贷资金产生了风险隐患。此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CPI和PPI剪刀差持续拉大,这表明许多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也为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敲响了警钟。因此,贷款利息负担的降低,能够缓解贷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银行贷款的质量也据此能够得以稳定。
二、银行业务结构将有所改变
由于此次利率调整不涉及存款利率,这意味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总体水平将有所降低。这也再次提醒商业银行面对利差缩小的趋势,应积极筹划盈利模式的转变。如果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因为降息而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贷款利率下降的负面影响。由于中长期贷款利率下调幅度较小,短期贷款下调幅度较大,预计各银行在掌控自身流动性安全基础上,会根据收益率变化在资产期限摆布上有所调整;同时,由于贷款收益率降低,会促使银行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贷款与其他业务(如投资)之间的分配比例,并会进一步促使银行不断加大中间业务的投入与开发。总之,银行会根据央行货币政策,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并保持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增加中小银行贷款能力
央行首次对大银行和中小银行采取差别化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意图是为了增加中小银行的信贷能力,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将会使中小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增强,解决其经营过程中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近来,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央行此前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7.5%这一历史高位,已经令个别中小银行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金融风险的潜在压力正在积聚。虽然近期受股市与楼市低迷影响,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回流至银行系统,但回流资金主要集中在国有商业大银行,而中小银行贷款资金来源依然紧张。根据各上市银行中报,民生、华夏、深发展、兴业、浦发等银行存贷比均已达高位,有的从统计数据来看还越过了75%的“红线”。
从防范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角度来讲,央行一改以往准备金率“一刀切”的做法,适时向中小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无疑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政策安排,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事实上,上半年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大银行由于规模大,融资渠道和存款较多,资金来源丰富,仍然维持了较宽松的资金面,而中小银行资金来源少,可调拨能力不足,管理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较弱,资金头寸一直捉襟见肘,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之际,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可以说为下半年中小银行的经营注入了“强心剂”。
由此可见,此次“两率”的调整并不是普遍的下调,而是政府有针对性、结构性的下调。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两者兼顾,将不同程度地抵消单个调整对银行业的不利影响。
中小企业能否“解渴”
据专业人员推算,准备金调整将影响到全国1/5的存款基数,增加近1000多亿元可贷资金。而这些新增资金是否真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一、政策利好中小企业显而易见
除了关注此次出台的政策“信号”和“信心”意义外,业内普遍将目光集中到了中小企业问题上。一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靠中小银行“供血”,中小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的贷款量约占中小金融机构总体贷款量的“半壁江山”,比例远高于大银行,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实施下调将有助于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这会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贷款,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突出问题”。
中小企业一直是国家经济中最活跃最具生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已多次被强调。在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中,资金缺乏问题被广泛提及。今年以来,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层的关注。在CPI走低而PPI持续走高情况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问题。特别是,PPI持续升高,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成本上升带来了巨大影响。中小企业必须在提高通胀承受力的同时,通过积极研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结构性转变,开发新市场等策略手段来消化成本压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发生的变化和动荡,让那些以出口加工、制造为主的中小企业更面临“寒冬”。如何应对国际形势突变,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尽快完成产品升级换代以及产业转型,是国家和业界面临的现实问题。此次出台的政策既是对国际金融形势作出的应对之策,也是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质性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企业将成为此次发布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此次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属于实质性利好,中小企业贷款大部分是短期贷款,而短期贷款利率又是此次降得最多的部分,6个月期贷款利率下降达0.36%;中小银行的中小企业客户占比较高,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而大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未降,这些都体现了对中小企业的“特别关照”。
二、好的政策还需真正地落到实处
中小企业是否可以由此走出资金短缺?此次政策有利于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减轻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但如果从银行自身盈利角度考虑的话,向中小企业贷款会增大其成本和服务费用。即使是中小金融机构,也喜欢放贷给大企业的某些项目。因此,此次政策调整能否真正使资金流向中小企业,仍需要观察。
在搞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几个方向:一是各金融机构应将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以及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突出加强对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企业等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支持;突出加强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企业运用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工艺装备和生产流程,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突出支持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带动配套企业发展,开展上下游合作,提高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建立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协调信贷规模控制、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处置和拨备计提、中小企业对银行的资本耗用、中小企业信用环境改善以及对外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国家还应制定一个银行向中小企业放宽信贷的比例,并将此指标作为金融机构考核的目标之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的流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