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高中不许学生带手机上课,家长则配合学校没收了手机,可是学生会想办法筹钱重新买一部手机,千方百计玩手机。特别是那些自认为考不上好大学的学生,自发地进行“团体作案”,互相打掩护。还有一部分以往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高三后期,容易迷茫,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只能通过网络游戏、小说来减压。
前段时间,小朱开始上网课,在此过程中,他迷上了王者荣耀,以前只是偷偷玩,现在借着上网课,大大方方接触网络,一发不可收拾。只要父母的视线不在自己身上,他就迅速切换页面,返校后成绩明显下滑。
在疫情期间,小周因为无聊加入了“夸夸群”,每天被人夸奖的感觉太好了。小周一日不被夸奖,感觉就如同“从天堂跌落地狱”。一言一行都被赞美,让小周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她时时关注群里的消息,根本无心学习。在生活中,她对周围人的评价也无动于衷,毫不在意旁人的看法,反正无论自己做什么,在群里都能得到认同。
小美曾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她能歌善舞还会主持,在校担任各种职务。上了高三后,为了备战高考,她在父母的提议下辞去了学校的职务,停了兴趣班,转报各种辅导班。过了一段时间,她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总是莫名烦躁,常在夜深人静时睡不着。慢慢地,原本能言善道的她越来越不爱说话,不管是同学聚餐还是家庭聚会,她都兴致不高。后来,她迷恋上了抖音,里面的各种娱乐小视频让她有了遇到知音的感觉,她也常拍摄并分享,然后积极关注网上的评论、积极回复,并按照网友的建议赶拍下一个视频。父母屡劝无果后断了家里的网,小美遂离家出走。
随着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网络以它丰富多彩的特色,深受人们的青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对于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代的青少年来说,一旦沉迷网络,不仅在学习上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还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被称为生存在自己的“气泡”里的一代人。
分析与对策
高中生离不开网络世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而网络中的可得性太高了,很容易及时满足个体的精神需求。伴随着高中生成人感越来越重、学业压力日益增大等现状,他们越来越依赖网络,家长则视网络为原罪。其实,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各有利弊的,两者是完全可以共存的。从长远来看,随着科技文明对人类世界的全面覆盖,个体也必须学会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沉迷网络被老师和家长发现后,有的学生乖乖接受批评教育;有的则不顾尊严地给家长老师求情,做出种种保证,希望家长能将手机还给自己。如果家长和老师依然不还手机,部分偏激的学生会出现极端行为,最后,家长和老师只能妥协。
个别学生非常怨恨家长,视家长为仇人。笔者曾遇到有学生说:“我活着的最大乐趣和希望就是玩手机。我在生活中没有朋友,和父母也聊不来。手机里有朋友、有娱乐,不好吗?大人们真是不可理喻、小题大做,就是见不得我开心。”
对于家长没收手机或强制断网的行为,孩子内心通常会非常抵触,作为一个心理上追求成人感的个体而言,他们会觉得尊严受到了挑战,继而加重逆反情绪。但是,有些自控力差的学生,心里又隐约期待被管教,就好比有些学生到了高中,因为习惯了之前的班主任的保姆式管教,会抱怨高中班主任不够严格,对自己不够重视。
到了高中阶段再为了“应考”来探索高中生沉迷网络的成因其实意义并不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且改变的前提一定是学生本身有这个意愿。这个阶段能给同学们的建议大概有以下几点:
1.提高认知
首先要接纳自己的娱乐需求,玩手机确实是一件很具有吸引力的事情,只是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娱乐时间。其次要厘清自己当前使用网络的用途和时间分配,认真思考网络对自己最主要的功能应该是什么,自觉处理好矛盾。最后,记录下使用网络的时间,自省一下这些时间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我们要明白,学习是实现人生梦想的一个必要的中间环节,就算你的理想是当职业电竞玩家,你也必须先适应现实社会,学会与人面对面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组建起自己的团队。
2.行动阻隔
提高自我监控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如限制手机使用时间、卸载不必要的App、尝试番茄工作法等。这样能够让自己合理地使用网络,这本身就是一個磨炼意志的过程。对于那些自控力强的学生来说,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淬炼心性的途径,养成一个自律的习惯。
有自控意愿但又无法自控的同学,可以邀请家长来监督,双方协商制订规则,共同遵守;还可以读一读相关书籍,比如《自控力》。同学们可以采取小步调的方式,逐渐缩短无用的玩手机、玩电脑的时间;每次做到了预设,及时给自己一点物质奖励。
3.寻找替代品
有些学生之所以频繁使用网络,是因为他们在生活当中本身爱好就少,加之家长给以选择的娱乐机会较少,在没有其他可选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网络了。比如说某位高中生喜欢游泳,但家长认为游泳太危险了,那这位同学假期干什么呢?网络娱乐此时就乘虚而入了。对这类学生来说,培养兴趣、拓展知识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选择画画、听歌唱歌、看书等。这样他们会发现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乐趣,哪怕是和家人一起做饭,一起聊天,或者一起散步,都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如果你爱玩刺激性比较强的游戏,对其他娱乐方式实在提不起兴趣,可以先用别的低成瘾性游戏来代替,再逐步减少玩的时间。
4.撰写日记
每天给今天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写一段话,写写自己与网络的故事,去享受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乐趣。因为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人会少了很多戒备,多了一份轻松,所以青少年在这个大家彼此不见面的交往当中,更能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乐趣。但这种乐趣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虚拟的,甚至虚假的,所以回到现实生活后,个体会体验到空虚、无聊和孤独。
只有与现实当中真实的人多多互动,个体才会感受到那种实实在在的乐趣。把这种乐趣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精神财富,它可以帮助自己抵御网络的诱惑。
5.学会成为手机的主人
在我们需要查找答案、搜索资料时,上网的确是一个快捷方便的途径。不过,有些问题不通过网络一样可以得到解决,比如说请教老师、身边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你与对方也许会聊到很多其他的话题,在无意中得知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有用的信息。这个收获远远比和一个机器互动来得更有意义。我们要学会让网络成为生活的一个选项,而不是全部。
6.亲近大自然
网络上有时候会显现很多架空世界的3D画面,制作精美,非常吸引人,其实这些元素都借鉴于大自然。青少年应该主动去亲近大自然,去体验那份震撼。当你走进大自然时,你就会发现大自然给予你的这份成长的力量远远超过网络带给我们的那份刺激,这就是虚拟的视觉效果与你身临其境地在自然环境当中感受到的效果之间的差距。
最后要强调的是,自律即自由,如果认真尝试以上几种方法仍然无法处理眼前的困惑,可以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前段时间,小朱开始上网课,在此过程中,他迷上了王者荣耀,以前只是偷偷玩,现在借着上网课,大大方方接触网络,一发不可收拾。只要父母的视线不在自己身上,他就迅速切换页面,返校后成绩明显下滑。
在疫情期间,小周因为无聊加入了“夸夸群”,每天被人夸奖的感觉太好了。小周一日不被夸奖,感觉就如同“从天堂跌落地狱”。一言一行都被赞美,让小周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她时时关注群里的消息,根本无心学习。在生活中,她对周围人的评价也无动于衷,毫不在意旁人的看法,反正无论自己做什么,在群里都能得到认同。
小美曾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她能歌善舞还会主持,在校担任各种职务。上了高三后,为了备战高考,她在父母的提议下辞去了学校的职务,停了兴趣班,转报各种辅导班。过了一段时间,她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总是莫名烦躁,常在夜深人静时睡不着。慢慢地,原本能言善道的她越来越不爱说话,不管是同学聚餐还是家庭聚会,她都兴致不高。后来,她迷恋上了抖音,里面的各种娱乐小视频让她有了遇到知音的感觉,她也常拍摄并分享,然后积极关注网上的评论、积极回复,并按照网友的建议赶拍下一个视频。父母屡劝无果后断了家里的网,小美遂离家出走。
随着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网络以它丰富多彩的特色,深受人们的青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对于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代的青少年来说,一旦沉迷网络,不仅在学习上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还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被称为生存在自己的“气泡”里的一代人。
分析与对策
高中生离不开网络世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而网络中的可得性太高了,很容易及时满足个体的精神需求。伴随着高中生成人感越来越重、学业压力日益增大等现状,他们越来越依赖网络,家长则视网络为原罪。其实,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各有利弊的,两者是完全可以共存的。从长远来看,随着科技文明对人类世界的全面覆盖,个体也必须学会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沉迷网络被老师和家长发现后,有的学生乖乖接受批评教育;有的则不顾尊严地给家长老师求情,做出种种保证,希望家长能将手机还给自己。如果家长和老师依然不还手机,部分偏激的学生会出现极端行为,最后,家长和老师只能妥协。
个别学生非常怨恨家长,视家长为仇人。笔者曾遇到有学生说:“我活着的最大乐趣和希望就是玩手机。我在生活中没有朋友,和父母也聊不来。手机里有朋友、有娱乐,不好吗?大人们真是不可理喻、小题大做,就是见不得我开心。”
对于家长没收手机或强制断网的行为,孩子内心通常会非常抵触,作为一个心理上追求成人感的个体而言,他们会觉得尊严受到了挑战,继而加重逆反情绪。但是,有些自控力差的学生,心里又隐约期待被管教,就好比有些学生到了高中,因为习惯了之前的班主任的保姆式管教,会抱怨高中班主任不够严格,对自己不够重视。
到了高中阶段再为了“应考”来探索高中生沉迷网络的成因其实意义并不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且改变的前提一定是学生本身有这个意愿。这个阶段能给同学们的建议大概有以下几点:
1.提高认知
首先要接纳自己的娱乐需求,玩手机确实是一件很具有吸引力的事情,只是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娱乐时间。其次要厘清自己当前使用网络的用途和时间分配,认真思考网络对自己最主要的功能应该是什么,自觉处理好矛盾。最后,记录下使用网络的时间,自省一下这些时间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我们要明白,学习是实现人生梦想的一个必要的中间环节,就算你的理想是当职业电竞玩家,你也必须先适应现实社会,学会与人面对面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组建起自己的团队。
2.行动阻隔
提高自我监控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如限制手机使用时间、卸载不必要的App、尝试番茄工作法等。这样能够让自己合理地使用网络,这本身就是一個磨炼意志的过程。对于那些自控力强的学生来说,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淬炼心性的途径,养成一个自律的习惯。
有自控意愿但又无法自控的同学,可以邀请家长来监督,双方协商制订规则,共同遵守;还可以读一读相关书籍,比如《自控力》。同学们可以采取小步调的方式,逐渐缩短无用的玩手机、玩电脑的时间;每次做到了预设,及时给自己一点物质奖励。
3.寻找替代品
有些学生之所以频繁使用网络,是因为他们在生活当中本身爱好就少,加之家长给以选择的娱乐机会较少,在没有其他可选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网络了。比如说某位高中生喜欢游泳,但家长认为游泳太危险了,那这位同学假期干什么呢?网络娱乐此时就乘虚而入了。对这类学生来说,培养兴趣、拓展知识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选择画画、听歌唱歌、看书等。这样他们会发现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乐趣,哪怕是和家人一起做饭,一起聊天,或者一起散步,都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如果你爱玩刺激性比较强的游戏,对其他娱乐方式实在提不起兴趣,可以先用别的低成瘾性游戏来代替,再逐步减少玩的时间。
4.撰写日记
每天给今天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写一段话,写写自己与网络的故事,去享受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乐趣。因为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人会少了很多戒备,多了一份轻松,所以青少年在这个大家彼此不见面的交往当中,更能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乐趣。但这种乐趣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虚拟的,甚至虚假的,所以回到现实生活后,个体会体验到空虚、无聊和孤独。
只有与现实当中真实的人多多互动,个体才会感受到那种实实在在的乐趣。把这种乐趣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精神财富,它可以帮助自己抵御网络的诱惑。
5.学会成为手机的主人
在我们需要查找答案、搜索资料时,上网的确是一个快捷方便的途径。不过,有些问题不通过网络一样可以得到解决,比如说请教老师、身边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你与对方也许会聊到很多其他的话题,在无意中得知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有用的信息。这个收获远远比和一个机器互动来得更有意义。我们要学会让网络成为生活的一个选项,而不是全部。
6.亲近大自然
网络上有时候会显现很多架空世界的3D画面,制作精美,非常吸引人,其实这些元素都借鉴于大自然。青少年应该主动去亲近大自然,去体验那份震撼。当你走进大自然时,你就会发现大自然给予你的这份成长的力量远远超过网络带给我们的那份刺激,这就是虚拟的视觉效果与你身临其境地在自然环境当中感受到的效果之间的差距。
最后要强调的是,自律即自由,如果认真尝试以上几种方法仍然无法处理眼前的困惑,可以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