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最终目标而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学校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不仅落实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也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理顺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高校体育教学应紧紧围绕“阳光体育运动”的根本精神,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为出发点,在体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让阳光体育惠及全民,泽被后世。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职体育;改革思路
一、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与价值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补充,有利于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转变。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更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有了健康的体魄,就能为祖国和人民作更大贡献,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但全国第五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青少年健康状况下滑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关键时刻。阳光体育运动无疑是一剂良药,将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促进高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体师生参与的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保障阳光体育运动顺利进行
高等学校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大学生体质健康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是否能胜出。高等学校应进一步确立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新体育观念、提高体育教育思想认识水平、调整教学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等等。体育教育观念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的方向与成败。因此,端正教育思想,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相关职能部门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贯彻“健康第一”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深入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真正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迫切性。
三、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教学现状。A教学时数不足。体育课教学时数尚有75%的达不到国家规定。B教学内容单一。体育课教学内容主要以田径、篮球等传统项目为主,项目比较单一,忽视了健康教育的内容,缺少对学生的终身意识和习惯的培养。C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停滞学生的发散思维。
2.体育师资现状。A学历和职称偏低。体育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很少,导致体育科研成果较少,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发展,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缺乏。B教师配备不足。扩招导致高校的学生数量大幅度的提高,体育教师的数量相对都偏低,实际师生比例和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教师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
3.场地器材设施落后。高职院校的场地器材缺乏,特别是室内场地与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羽毛球、网球、游泳等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学生锻炼的兴趣,更加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健身意识淡薄
4.体育教学评价不合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中注重以学生的运动成绩和考勤为主要评价指标,以一种静态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运动成绩,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参与程度缺乏定性的动态评价,这种偏重于终结性的评价方式过多的重结果而轻过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发展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却未能加以肯定,使评价出现偏差,评价方法存在不科学性。
四、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路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教师们都应该反复向学生宣讲“阳光体育”的根本精神和基本要求,让阳光体育深入学生的意识中。宣讲和宣传的形式有标语、横幅、广播、文字专题报道等等。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不仅是在学校时的运动,更应该是工作后的运动,一辈子的运动。体育不仅关乎学科成绩,更关乎今后的健康与幸福。
2.大胆创新体育课内容和形式。可以大力引入群众喜闻乐见的又有良好健身效果的体育项目,例如气排球、徒步、健美操、自行车、登山、武术、拳击、跆拳道、街舞、太极拳等等。只要我们把这些项目开设起来,同学们都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有了兴趣,参与的积极性自然就高,效果自然就好。
3.重构课程体系,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程。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选择具有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课程内容的改革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出发点,注重体育文化含量,科学对待传统竞技体育,做到吸收精华,放弃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发展,同时还要结合当今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新的成果,吸收新知识、新内容,构建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
4.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1)建设校园体育网络课堂。网络教学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协作性、共享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具有很大的优势。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推动高校体育网络课程建设,以此保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竞争优势;(2)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优化成才环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加强校园体育特色项目建设。校园体育特色项目包括各类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知识专题讲座、体育征文演讲、课间操、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学校业余运动队的训练等。建设健身与竞技、传统与时尚、休闲与娱乐等不同层次内容的课程体系,组织开展有目的的教学、训练、竞赛以及课外娱乐活动,建设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发挥体育运动独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和休闲娱乐价值,这些是实现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体育课综合考评的方式,以体育课堂教学考核为基础,并将课外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情况按一定比例纳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
【参考文献】
[1]张汝深.论“阳光体育运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09)
[2]胡公正.对高职院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08)
[3]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1)
[4]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J].体育与科学2008(29)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职体育;改革思路
一、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与价值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补充,有利于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转变。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更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有了健康的体魄,就能为祖国和人民作更大贡献,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但全国第五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青少年健康状况下滑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关键时刻。阳光体育运动无疑是一剂良药,将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促进高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体师生参与的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保障阳光体育运动顺利进行
高等学校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大学生体质健康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是否能胜出。高等学校应进一步确立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新体育观念、提高体育教育思想认识水平、调整教学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等等。体育教育观念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的方向与成败。因此,端正教育思想,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相关职能部门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贯彻“健康第一”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深入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真正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迫切性。
三、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教学现状。A教学时数不足。体育课教学时数尚有75%的达不到国家规定。B教学内容单一。体育课教学内容主要以田径、篮球等传统项目为主,项目比较单一,忽视了健康教育的内容,缺少对学生的终身意识和习惯的培养。C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停滞学生的发散思维。
2.体育师资现状。A学历和职称偏低。体育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很少,导致体育科研成果较少,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发展,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缺乏。B教师配备不足。扩招导致高校的学生数量大幅度的提高,体育教师的数量相对都偏低,实际师生比例和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教师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
3.场地器材设施落后。高职院校的场地器材缺乏,特别是室内场地与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羽毛球、网球、游泳等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学生锻炼的兴趣,更加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健身意识淡薄
4.体育教学评价不合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中注重以学生的运动成绩和考勤为主要评价指标,以一种静态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运动成绩,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参与程度缺乏定性的动态评价,这种偏重于终结性的评价方式过多的重结果而轻过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发展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却未能加以肯定,使评价出现偏差,评价方法存在不科学性。
四、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路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教师们都应该反复向学生宣讲“阳光体育”的根本精神和基本要求,让阳光体育深入学生的意识中。宣讲和宣传的形式有标语、横幅、广播、文字专题报道等等。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不仅是在学校时的运动,更应该是工作后的运动,一辈子的运动。体育不仅关乎学科成绩,更关乎今后的健康与幸福。
2.大胆创新体育课内容和形式。可以大力引入群众喜闻乐见的又有良好健身效果的体育项目,例如气排球、徒步、健美操、自行车、登山、武术、拳击、跆拳道、街舞、太极拳等等。只要我们把这些项目开设起来,同学们都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有了兴趣,参与的积极性自然就高,效果自然就好。
3.重构课程体系,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程。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选择具有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课程内容的改革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出发点,注重体育文化含量,科学对待传统竞技体育,做到吸收精华,放弃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发展,同时还要结合当今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新的成果,吸收新知识、新内容,构建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
4.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1)建设校园体育网络课堂。网络教学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协作性、共享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具有很大的优势。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推动高校体育网络课程建设,以此保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竞争优势;(2)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优化成才环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加强校园体育特色项目建设。校园体育特色项目包括各类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知识专题讲座、体育征文演讲、课间操、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学校业余运动队的训练等。建设健身与竞技、传统与时尚、休闲与娱乐等不同层次内容的课程体系,组织开展有目的的教学、训练、竞赛以及课外娱乐活动,建设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发挥体育运动独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和休闲娱乐价值,这些是实现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体育课综合考评的方式,以体育课堂教学考核为基础,并将课外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情况按一定比例纳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
【参考文献】
[1]张汝深.论“阳光体育运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09)
[2]胡公正.对高职院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08)
[3]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1)
[4]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J].体育与科学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