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鲁迅作品教学中的四个转变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一代文学巨匠,他博大渊深的思想、光辉的人格为后人树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他的作品更以深刻独特的思想魅力和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经典,给人以前进的方向和思想的力量。正如林贤治所说,鲁迅的作品“作为现时代的一份精神遗产,它博大、沉重,燃烧般的富于刺激,使人因深刻而受伤,痛楚,觉醒,甘于带着流血的脚踵奋力前行”。重视鲁迅作品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时间的距离、文化背景的隔阂及思想的复杂性,许多学生对鲁迅作品提不起兴趣,认为晦涩难懂,而教师教起来也感到很困难。要打破这种“老师怕教,学生厌学”的尴尬局面,增强学习效果。
  一、教学观念:实现由“终极解读”到“不断丰富”的转变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革新教学观念:把“教作品”变为“用作品”,把传统语文课中教师讲解作品的过程转变为用作品来使学生不断丰富的过程。教师应把自己脑海中千方百计对鲁迅作品做终级解读的想法摒弃掉,不强求自己把鲁迅作品中深邃的思想、高超的语言技艺全部塞到学生的脑袋里去,只需把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当作是供师生们一起体验、思考、探索的对象。鲁迅研究专家王富仁教授认为:“鲁迅作品所描写的人生和事件、所议论的那些问题,人们是可以感觉到、感受到的,但它们所能够暗示的内容却是无限的,是鲁迅自己也不一定全部意识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深入感知文字背后蕴藏的作家的情感意绪,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挖掘、去丰富作品的人文内涵,从而完善自我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教师、学生这三个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活动的状态,才能赋予教与学不断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模式:实现由“文以人传“到“文以文传”的转变
  诸多语文教师在讲授鲁迅作品之前,总喜欢不遗余力地对鲁迅其人其事以及社会权威人士对鲁迅的评价进行铺陈介绍,并且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对这位文化英雄、思想巨人和反封建斗士的敬仰之情。素不知教师的这种“虔诚之举”不仅没有拉近学生与鲁迅的距离,反而增加了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让他感觉无论是鲁迅其人还是作品,都处在他们无法企及的高度,他们只能去仰望,却无法接近,更无法领会其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魏书生老师说得好,“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教师讲得太多,会导致文本失语、学生失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应是切实地从鲁迅作品的文本出发,让鲁迅作品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领悟、去评价。
  诵读感悟法,是引领学生走进鲁迅作品的一个较有效的方法。比如教《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激情洋溢、感人肺腑的有情之文,朗读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快速地引领学生进入作者描绘的情境,而学生富有感情的自读,可以让他们与文本更亲密的接触,从而深入感知作品字里行间传达出的强烈的悲愤之情。此外,朗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上下贯通、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及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不仅是《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教师在教鲁迅的其他作品时,也应重视朗读的作用。在鉴赏语言特色、分析人物形象或归纳主题前,教师不妨先让学生把一些相关句子找出来,反复诵读,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光听教师分析的乏味,又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训练口头表达和说普通话的能力,而且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鲁迅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才能帮助学生把隐藏在文字深处的情感发掘出来,才能使学生得到独特的情感体验、获得审美的情趣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实现由“机械化分析”到“个性化解读”的转变
  教师的引导往往决定学生的思维方向和理解的深度广度。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并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学生突破了问题,就能把握文章的要旨,那么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的讨论才是有意义的。如教《祝福》一文,以理解小说的主题为目标,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阅读有关祥林嫂的描写,你了解到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是谁害死了她?3. 祥林嫂死在祝福的时候说明什么?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这几个问题紧紧围绕目标,层层推进,不仅使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流畅,而且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问题的展开要有逻辑性、层次性和灵活性,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以增加其正确回答的可能性,还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引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教师及时的点拨,有助于学生深入领会作品的精髓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对《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进行探究时,许多学生认同阿Q的“精神胜利法”,认为 “精神胜利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使阿Q在精神满足中忘却痛苦,并认为我们今天同样需要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这种说法,有些教师只是做出“有个性、有创意“之类的简单评价,没有及时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从而制约了学生对文本价值的把握。试想,如果教师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掘阿Q的“精神胜利法”里蕴含的奴隶意识和投机思维,由此引申到对人性和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再拓展到“我们今天如何把握精神胜利法的尺度,才能使其对我们的人生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类现实问题的探究,那么学生不仅能加深对鲁迅作品的认识,而且可以从中获得新的人生启迪。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积累足够的文化底蕴,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并形成自己的理解,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的价值,才能把鲁迅作品的精神实质更好地传递给学生。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闫萍近日心事重重,一想到要每天上班,心里就打起了小鼓,七上八下的。进入临床科室已经三个多月了,而自己还是会束手无策,经常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消减着她这个博士生的自信心,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极其重要的时期。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和品质融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实践当中,进行慢慢熏陶和渗透才是科学合理的。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的德育内容  1. 热爱祖国的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特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国山河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为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推动农牧民的互助合作,完善草原发展基金运做和管理,10月11—12日,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李伟方、副主任刘加文一行,在省农牧厅草原处和省草原监督管
2019年4月,春意盎然,百花争艳。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十一科技)传来喜报,公司2018年度营业收入突破百亿,昂首迈入“百亿俱乐部”。据十一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