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分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讨宗教信仰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能为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测评信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信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非信教大学生,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困扰疏泄工作。
  关键词:宗教信仰;大学生;心理健康;K10量表
  宗教是人类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1]宗教信仰是“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2]
  1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有研究显示,18到30岁这段时期是个人宗教发展最关键的时期;[3]即便是有些人在这一时期没有在宗教认同上外显为具体的行为,但他们对于宗教的基本态度也在这一时期定型。[4]大学生是时代的寒暑表,“宗教升温”自然在他们中间得到了反映,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明确承认有宗教信仰的比例从最低约3%到最高20%左右不等。[5-7]数据结果显示,有宗教信仰的汉族大学生中71.17%是在进入大学后才确定宗教信仰的。[8]这说明,大学生活阶段对于大学生的宗教发展或宗教社会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由内在和外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来看,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成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大学生处在求知欲望强烈的阶段,一些宗教的历史和教义充满神秘感,使大学生对宗教产生好奇心理并渴望了解相关知识。其次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 就业、爱情、经济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压力,缺少自我心理调适疏导,强烈渴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宗教文化皈依闭。[9]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研对象 本次的调研对象是福建省福州市的四所大学,通过校园街头随机调查问卷形式,分别从这四所学校各选出100名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与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共计有800名学生参与本次的问卷调查,其中400名是有宗教信仰的学生,400名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
  2.2 方法 本次的调查问卷主要通过K10量表来对信教大学生与非信教大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测评。K10量表含有10个项目,内容为过去4周中经历的焦虑和压力水平等非特异性心理健康相关症状的频率。其中包括(1)您是否经常无缘无故感到疲劳?(2)您是否感到紧张?(3)您是否经常紧张得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使您平静下来?(4)您是否经常感到无助?(5)您是否经常感到休息不好且不安?(6)您是否经常感到坐立不安?(7)您是否经常感到沮丧?(8)您是否经常感到任何事情都很困难?(9)您是否经常感到任何事情都不能激起您的兴趣?(10)您是否经常感到没有什么价值? 这10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五个答案,每个答案有着相应的分值:所有时间(5分)、大部分时间(4分)、有些时候(3分)、偶尔(2分)、几乎没有(1分)。对受试者回答的答案进行评分,将所得分值相加。总分分为四个等级:10-15分(心理健康状况良好)、16-21分(心理健康状况一般)、22-29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0-50分(心理健康状况差)。
  2.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
  从结果中可看出,非信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良好的人口比例(81%)高于信教大学生(72%),非信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般的人口比例(14.25%)低于信教大学生(15.75%),非信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较差的人口比例(4%)低于信教大学生(10.25%),非信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差的人口比例(0.75%)低于信教大学生(2%)(表1)。从K10平均分看,信教大学生的K1O平均分高于非信教大学生(t=7.322,P<0.001)
  4 讨论
  当代大学生接受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他们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且能够较快的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他们是时代的生力军。然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又是不成熟的,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形成时期,身上时常体现出一种反传统的叛逆心态和很强的个人主义色彩,会对一些传统的他们认为不合时宜的东西投以怀疑的目光。[10]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时常会碰到学习、情感、交际、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和挫折。此时,若是他们不能理性和坚强对待的话,他们可能就会自暴自弃,对人生和未来失去信心。此时,他们心理上很可能从宗教那求得“避难和精神寄托”。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教育问题是一项敏感、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既涉及到公民权利、个人自由和民族感情,又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大学生认为宗教能弥补、治愈心灵的创伤,排解寂寞,起到鼓舞身心的作用。人生经历的不同与成长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个体个性的千差万别。如有人感到自己从未被关注过,像是被社会抛弃。由此引发他们对宗教的兴趣,却只在寻求帮助和支持中形成宗教信仰。 大学生信仰宗教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严峻的考验。大学生由于现实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一部分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解决,但毕竟身心还不成熟, 单凭其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在解决不了问题的時候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K 10量表测评信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测评信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获悉信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为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提供一个理论基础。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有其形成发展灭亡的历史根源,我们不主张消灭宗教,阻止任何大学生信仰宗教,而是在合理教育对策中让更多大学生理性看待宗教信仰问题,通过研究宗教信仰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分析,可以针对性地运用哲学疗法、阅读疗法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理想、 升学就业、生活理想和思想理念上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冯天策.当代主流信仰的情感变迁及价值研究[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40.
  [2] 《辞海》合订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1010.
  [3] Philip K. Hastings, R. Hoge. Changes in Relig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1948 to 1974 [J].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1976,15 (3):237—249.
  [4] Michael Argyle. Psychology and Religion: An Introduction[M].New York:Routledge,2000:
  11-23.
  [5] 金志霖.当代大学生与宗教信仰[J].当代宗教研究,2002(3):23—33.
  [6] 邵一江,王迅.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6 (11):44—46.
  [7] 刘成运,韩远.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J].人民论坛,2010 (12): 128—129.
  [8] 王卫东.中国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及问题[J].科学.经济.社会,2013(31):175-178.
  [9] 苏斌原,冼德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新趋向及心理成因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119—120.
  [10] 黄忠瑶.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56-57.
  作者简介:余彦(1987年-)、女、福建建瓯、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高等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石油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炼油厂为了促进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对石油分散体系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并且根据装置的结构特征,提出了重油催化裂化原料裂化性能改善的对策,即:回炼油或者油浆的掺入。本文通过实验深入研究了回炼油或者油浆掺入后,重油催化裂化原料裂化性能的改善,其结果显示原料体系的动力稳定性得到了改变,同时对其雾化性能、产品分布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足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史,是奥运项目之一,也是我国国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青少年是新时代的希望,我国足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依靠新一代的力量,所以,培养优秀的基
【摘 要】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气候变化及呼吸系统健康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车辆尾气排放引起的。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正采取积极措施解决该问题。本文从浅谈我国汽车尾气排放的现状着手,论述汽油机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成因及危害,叙述汽车尾气排放的一系列标准,并就如何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提出了严格执行国III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提高燃油标准,发展燃油替代品,减少尾气排放;大力发展采用清洁能源的汽车;加强
摘 要:目前,高职职业技能大赛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青睐,本文通过从备战职业技能大赛视角,对当前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關键词:备战职业技能;大赛视角;会计专业教学  每年一次的职业技能大赛备受瞩目,各个学校从上到下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以及人力于前期训练,现根据本校会计技能比赛的训练及筹备,从而在实
小学语文的作文学习作为小学生的语文启蒙学习的重要阶段,是需要教师进行耐心引导的,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要逐步教会他们写作技巧,就如何运用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用心观察
摘 要:事业的成败,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人的“素质和能力”起关键作用,它充分体现在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方面。特別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国际社会一体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大,但多极化且复杂多变;国内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处于矛盾凸显和事故多发期;人民生活水平虽大幅度提高,但贫富差距在有失公平的前提下急剧拉大。如何提高干部素质,增强执行能力,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是摆在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亟待
目前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的现状是效率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兴趣缺少。提倡“素读”,可夯实学生的基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分析目前教师在古诗文教学及
英语作为小学的重要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离不开科学、规范、完善的管理。作为一名小学教学管理者,试图通过"狠抓教师校本培训,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开展多彩课外活动,参与科研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