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潮州卫生学校在国家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期间,护理专业探索与实践了学校医院企业互动,理论实践环境结合,校内学习、校外见习、顶岗实习交替的“三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本校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关键词:护理;三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29-02
一、“三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医院企业互动,理论实践环境结合,校内学习、校外见习、顶岗实习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在前两年的校内教学中,有机渗透教学见习(包括课间见习和集中见习共10周),推动学习、见习、实习交替轮动,打破传统“2 1”模式中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前后分段、难于融合的弊病,推动工学结合及理论、实践与职业环境一体化教学的真正实施。
二、“三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建立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院校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
为完善院校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路子,學校聘请了医院有关护理专家与护理学科专业教师组建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院共同对护理专业的设置进行调研、论证,根据医院岗位设置要求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 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大纲》和开发校本教材,聘任医院护理专家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院校双方定期召开实习带教与管理研讨会,制定《院校合作管理办法》,建立课间见习和顶岗实习制度,促进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调整课程设置,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潮汕四市开展护理专业岗位需求调查论证,分析护士执业资格和职业资格标准,以能力为本位,灵活调整课程设置,构建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和毕业实习等5个模块组成的开放性项目化课程体系(见图2)。
1.基础课程模块:人文素质是中职学生就业的内部隐性竞争力,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和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公共基础课、德育课中,渗透护理专业课内容,课程体系“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如《语文》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渗透护理文书的书写和处理方法;《语文》教学中渗透《人际沟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德育》课程和《护理伦理》、《护理法律法规》相互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课程模块:专业课程设置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根据新实施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有机整合、渗透护士完成各项护理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以培养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改革课程内容及方式、考核评价标准及方式。
3.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校、院共同开发专业化方向课程。与我校附属医院(前身为精神病院)合作开发精神护理课程,与潮州市富丽颐养中心合作开发老年护理课程,与潮州市中心医院、潮州市人民医院合作开发母婴护理课程,利用上述合作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设备设施开展一体化教学。
4.选修课程模块:开设专业相关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就业能力。以选修课为抓手,积极对相关课程进行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造,如开设《母婴同室护理》《腹部外科护理实训》等课程,充分利用现有校内实训资源和交互式实训辅助系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知识技能的对接。
5.毕业实习模块:在第三学年的毕业实习中,布置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应完成校本《理实一体化综合习题集》,其成绩计入学生毕业实习总评成绩,促进毕业实习与专业知识和理论的紧密结合。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集中回校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前辅导,将毕业考与护士执业模拟考对接,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三)进行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改革
聘请临床一线的护理骨干和专家担任专业课程教学,与学校护理老师共同研讨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评价模式,对接临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护理程序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创设仿真职业环境,开展项目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行为导向教学,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使护理教学与岗位需求有效对接。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校院共同修订考核标准和实施考核方法,结合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建立考核内容与职业能力相一致,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培养面向基层、服务大卫生,适应优质护理服务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四)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是指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临床护理岗位技能职称的教师。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加大对各层次教师培养的力度,坚持组织专业教师每年到医疗机构学习和实践1个月以上,鼓励教师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着重加强护理人文、护理理念、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和学习;建立院校共建师资队伍机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临床护理专家及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
(五)创设仿真职业环境,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学校护理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护理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之一,在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医院护理职业环境要求,建成内外科模拟病区、模拟手术室及5门主干课程(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基础护理)的高仿真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增设模拟产房、母婴同室护理实训室、重症监护室等,充分对接临床护理及相关专业(技能)方向的岗位需求。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医学情景,让学生互扮“护”“患”角色,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及模型,如网络版交互式急救系统、示教反示教系统、智能化高级生命支持训练教学系统、多参数监护仪、微电脑输液泵、高仿真输液手臂等,使学生与实际岗位保持近距离的演练,获得真实的效果。在高仿真的职业环境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还让她们体会到树立爱伤观念和服务意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三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不断提高
2012年我校“护考”通过率达93.73%,2013年达94.17%,2014年达94.2%,在广东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护考”通过率中名列前茅,远高于同期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平均水平。
(二)师生参加各类护理技能竞赛,获得累累硕果
2012、2013年组织学生代表潮州市参加省教育厅主办的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护理技能竞赛,以团体总分名列粤东第一、全省前茅的佳绩荣获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颁发的优秀团体奖和优秀组织奖,各参赛选手个人也分别荣获省教育厅颁发的一、二、三等奖。近两年均有护理专业的学生获得“潮汕星河奖”。
(三)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稳步提升
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94%以上,护理专业毕业生成为潮汕地区各医院录用中职护士的首选。
四、结束语
“三元合一”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与医院共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零距离对接,为中职护理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侯继丹.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1):147-148.
[2]黄丽萍等.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14):70-74.
[3]何旭辉等.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6):27-29.
责任编辑 赖俊辰
关键词:护理;三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29-02
一、“三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医院企业互动,理论实践环境结合,校内学习、校外见习、顶岗实习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在前两年的校内教学中,有机渗透教学见习(包括课间见习和集中见习共10周),推动学习、见习、实习交替轮动,打破传统“2 1”模式中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前后分段、难于融合的弊病,推动工学结合及理论、实践与职业环境一体化教学的真正实施。
二、“三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建立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院校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
为完善院校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路子,學校聘请了医院有关护理专家与护理学科专业教师组建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院共同对护理专业的设置进行调研、论证,根据医院岗位设置要求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 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大纲》和开发校本教材,聘任医院护理专家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院校双方定期召开实习带教与管理研讨会,制定《院校合作管理办法》,建立课间见习和顶岗实习制度,促进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调整课程设置,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潮汕四市开展护理专业岗位需求调查论证,分析护士执业资格和职业资格标准,以能力为本位,灵活调整课程设置,构建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和毕业实习等5个模块组成的开放性项目化课程体系(见图2)。
1.基础课程模块:人文素质是中职学生就业的内部隐性竞争力,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和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公共基础课、德育课中,渗透护理专业课内容,课程体系“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如《语文》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渗透护理文书的书写和处理方法;《语文》教学中渗透《人际沟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德育》课程和《护理伦理》、《护理法律法规》相互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课程模块:专业课程设置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根据新实施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有机整合、渗透护士完成各项护理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以培养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改革课程内容及方式、考核评价标准及方式。
3.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校、院共同开发专业化方向课程。与我校附属医院(前身为精神病院)合作开发精神护理课程,与潮州市富丽颐养中心合作开发老年护理课程,与潮州市中心医院、潮州市人民医院合作开发母婴护理课程,利用上述合作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设备设施开展一体化教学。
4.选修课程模块:开设专业相关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就业能力。以选修课为抓手,积极对相关课程进行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造,如开设《母婴同室护理》《腹部外科护理实训》等课程,充分利用现有校内实训资源和交互式实训辅助系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知识技能的对接。
5.毕业实习模块:在第三学年的毕业实习中,布置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应完成校本《理实一体化综合习题集》,其成绩计入学生毕业实习总评成绩,促进毕业实习与专业知识和理论的紧密结合。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集中回校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前辅导,将毕业考与护士执业模拟考对接,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三)进行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改革
聘请临床一线的护理骨干和专家担任专业课程教学,与学校护理老师共同研讨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评价模式,对接临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护理程序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创设仿真职业环境,开展项目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行为导向教学,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使护理教学与岗位需求有效对接。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校院共同修订考核标准和实施考核方法,结合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建立考核内容与职业能力相一致,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培养面向基层、服务大卫生,适应优质护理服务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四)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是指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临床护理岗位技能职称的教师。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加大对各层次教师培养的力度,坚持组织专业教师每年到医疗机构学习和实践1个月以上,鼓励教师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着重加强护理人文、护理理念、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和学习;建立院校共建师资队伍机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临床护理专家及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
(五)创设仿真职业环境,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学校护理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护理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之一,在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医院护理职业环境要求,建成内外科模拟病区、模拟手术室及5门主干课程(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基础护理)的高仿真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增设模拟产房、母婴同室护理实训室、重症监护室等,充分对接临床护理及相关专业(技能)方向的岗位需求。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医学情景,让学生互扮“护”“患”角色,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及模型,如网络版交互式急救系统、示教反示教系统、智能化高级生命支持训练教学系统、多参数监护仪、微电脑输液泵、高仿真输液手臂等,使学生与实际岗位保持近距离的演练,获得真实的效果。在高仿真的职业环境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还让她们体会到树立爱伤观念和服务意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三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不断提高
2012年我校“护考”通过率达93.73%,2013年达94.17%,2014年达94.2%,在广东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护考”通过率中名列前茅,远高于同期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平均水平。
(二)师生参加各类护理技能竞赛,获得累累硕果
2012、2013年组织学生代表潮州市参加省教育厅主办的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护理技能竞赛,以团体总分名列粤东第一、全省前茅的佳绩荣获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颁发的优秀团体奖和优秀组织奖,各参赛选手个人也分别荣获省教育厅颁发的一、二、三等奖。近两年均有护理专业的学生获得“潮汕星河奖”。
(三)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稳步提升
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94%以上,护理专业毕业生成为潮汕地区各医院录用中职护士的首选。
四、结束语
“三元合一”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与医院共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零距离对接,为中职护理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侯继丹.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1):147-148.
[2]黄丽萍等.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14):70-74.
[3]何旭辉等.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6):27-29.
责任编辑 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