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的教师语言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00663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我市近两年教学改革大力推行的一种模式。这次教学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活动单导学模式也逐渐在各所学校、各个班级、各个课堂生根发芽。
  在目前的一些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了,个性张扬了,整堂课成为了学生的舞台。而教师却沦为了观众,整堂课的教师语言少得可怜:不是言不由衷的“你真棒”就是毫无情感的“下面我们进入活动X”之类单薄的语言。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就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教师的“少讲”?
  面对当前教学中一片“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忙景象,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审视、总结当前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得失成败。
  当前所倡导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宗旨就是提高课堂实效。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务实、高效,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现象,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课堂上的教师语言的质量。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少讲”不等于“不讲”,而是“精讲”。关键是什么时机讲,讲什么,怎么讲。就初中语文课堂来说,我认为语文教师要注意的就是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结束语的处理。
  导入语——先声夺人
  有许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太喜欢用导入语,他们的开场白往往是:“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xxx”,这样的开场白平淡无味,很难激起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语则是教师进行新课教学的“突破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诗人谈诗》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诗人顾城的代表作《一代人》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你能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吗?”(学生可能会说到对光明的渴求)“其实不仅是顾城,有很多的其他诗人作家身处黑暗,也在顽强的追寻光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鲁藜,去体味身处黑暗的他对光明的追求。”这样的导语能让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过渡语——穿针引线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一个个活动好比是颗颗珍珠,而各活动环节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连珍珠的丝线,缺少这条线,再好的珍珠也成不了美丽的项链。过渡语就是教学语言海洋中的一朵浪花,虽然小,但它的功能却不可忽视。只有精心设计好每个活动之间应如何过渡,才能使整堂课自然流畅,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总的来说,活动之间有了过渡,才能成为生气灵动的整体,才能使教学的过程严谨、有生气,才能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评价语——润物无声
  很多语文课堂上出现了教师的评价语泛滥,课堂评价出现了一味地迎合学生的现象,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简单地表示肯定,造成评价语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某位老师在执教《学问与智慧》时,在“品读语言”活动中让一个学生读自己欣赏的语段,这个学生慢条斯理地读完。老师评价道:“孙老师特别欣赏你良好的心态。你看他读书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生笑)老师也要向你学。但是有的时候,该快的时候还是要快些,该慢的时候还是要慢一点,是不是?谁再来读一遍。”既有鼓励,又有善意的矫正,不失严谨。
  教师评价语在教学中十分重要,“用点睛之语,就能指点迷津”。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次次因评价带来的惊喜中,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共同向前跃进的乐园。
  结束语——清音有余
  有人说,课堂结尾不重要,下课就下课了,没什么需要准备的。其实一堂好的课除了开头和过程精彩之外,结尾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环节。好的课堂结束语,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教学效果更精彩。
  比如某老师在《与朱元思书》一课结束时,用了这样的结束语: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
  再如《愚公移山》一课结束时,某位老师的结束语是这样设计的: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故乡》的结尾写道:(师生齐读)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师:今后我们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也许会充满荆棘,让我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锁定目标,开动脑筋,去开辟一条让世人瞩目的人生之路!
  良好的开课奠定了高效课堂的基础,而精彩的课堂结尾则提升了课堂的潜在效益。我们应当注重锤炼课堂结尾的艺术,巧妙利用课堂结尾拓展教学内容,深化教学主题,丰富教学情感,从而给学生一个记忆深刻、难以忘怀的课堂精彩瞬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他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我想,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贯彻“精讲”的原则,那么,语文课堂的高效就不再是海市蜃楼,而是实实在在的收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下原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南二水电厂渠道土渠段原预制竹筋面板破损严重,已失去防渗作用.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刚性保护层膜料防渗方案.其主要施工工序:清理夯平基面;膜料加工及铺设;土工膜与周边建筑
【摘 要】观照当下很多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课堂,由于受到传统陈旧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诟病,以及应试等功利性教学目的的影响,在篇章教学、学法指导、综合训练、鉴赏性阅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甚至严重地缺失,亟待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语阅读;缺失;对策  《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了解文章表达顺序、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学生个性
认知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同样的外界刺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情绪反应,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刺激的认知存在差异.当今大学生心理困惑、情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评价也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方便、科学、有效的评价也显得
班主任经常要进行学生成绩评定工作,用传统手工统计费时费力又容易出错,工作效率比较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利用微软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多种数据的分析和统计,
在全国上下学习许振超的高潮下,我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和国家对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重视和迫切需求,也深深感到中专学校为国家培养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工人是义不容辞的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越发成为教学的关注点。H. Frendenthal表明:“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那么如何促进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思维的积极参与呢?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本文在问题情境教学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例证,提出了创设趣味性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一直是高职院校着力探讨的重要课题.高职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如何审视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等问题,是高职教育改革
加强学校计算机房的管理,提高计算机房的使用效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上机环境,是每一位机房管理员和每一位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果机房的管理跟不上,机房内频繁出现故障,
职业生涯设计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即就业环境和本人实际情况,制订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瞻望.由于职校生年龄比较小,对社会了解不多,对职业了解甚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