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漯河经济开发区后谢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定实施“工业立乡、工业强乡”发展战略,大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四年来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仅财政收入一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4年的549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4233万元,年均螬速67.81%,四年翻了三番,可用财力在全市乡镇(街道)中位居第一,真正实现了由“要饭型财政”、“吃饭型财政”到“公共型财政”的三级跳。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后谢乡党委、政府积极推行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如夸的后谢乡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的局面初步形成。后谢乡经济发展的奇迹是怎样创造的呢?今春三月,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了经济开发区后谢乡进行探访——
农村见闻
近几年来,后谢乡致力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注重政府推动、规划牵动、示范带动、部门联动、村企互动,不断发展壮大城乡经济,不断培育出一批生产发展、设施改善、环境美化、社会和谐、管理提升的新农村建设示范亮点,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逐步建立起城乡互补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奏响了和谐发展的强音。
记者来到该乡西坡李村采访时,正巧碰上该村举办物资交流大会,只见道路两旁的商品琳琅满目,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一台地方戏唱得正红,交流大会上叫卖声、唱戏声……声声入耳,好不热闹。村中央,只见一排排别墅式小洋楼一字排开,笔直的水泥路直贯户宅,壮观的村办公楼前绿草茵茵,柿树、桃树、杏树……伫立在村中的大街小巷,文化长廊与花坛相映成趣,这个散发着时尚与古朴的村庄,透露出和谐与富足。
“我们村在村容村貌整治方面,2007年已全部实现户户通,去年又投资了1万多元,新栽果树一千棵,投资15万元,新建3个小广场,6所公厕,13个垃圾池,投资38万元,建了一所文化大院;投资36万元,为村民免费安装了自来水,投资10万元,把村内垃圾坑变为观赏鱼塘。”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富在谈到村民生活时说“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闲暇之余,我村积极组织举办农民运动会,像拔河、钓鱼、象棋比赛等:为构建和睦的邻里、婆媳关系,我们每年都开展评比‘好邻居、好公婆、好媳妇’活动,为惠及村民,我们在乡里对考上大学的农村新生进行2000元奖励的同时,村里再奖励300元。为方便群众办事,我们设专人负责户口、计生等工作,并张榜公布负责人名单及联系方式;今年,为加快发展我村集体经济,我们依托银鸽集团、中粮集团成立物流中心,建立了编织厂,吸纳村里劳动力就业,提高村民收入”。
记者随后来到该乡的靳庄村,村里的文化大院内,鼓声阵阵,有十几位村民正在演练腰鼓。“这是我们村业余民间腰鼓艺术队,平时一些单位搞庆典、办喜事,都邀请他们参加,村民们既增加了收入,又锻炼了身体”。该村妇女主任王丽高兴地告诉记者,在问到农民工就业问题时,她说:“我乡几年前就开始搞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农村建工业园、建工厂,村民都吸纳到附近工厂里干活,离家不远,又很方便,既增加了收入,又不耽误农活。村民们白天都上班去啦,平时村里很少见到年青人,晚上他们下班回来后都到文化大院跳集体舞,可热闹了,如今农民真正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创业热土
眼下,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内职工下岗、企业停产已屡见不鲜。然而,记者在后谢乡采访时却感受到的是另一番景象从城区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业,处处涌动若干事创业的热潮从乡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从村干部到普通农民,人人满怀着干事创业的激情,求新求变求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
在尚达工业园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于生产。这边是纸箱库房,产品堆积如山,那边是医疗设备车间,一台台崭新的自动手术床、病床正封装待运,这边是饮料生产车间,一瓶瓶贴有“康师傅”标记的饮料整齐排列,“走”下生产线,工人们正忙着打包外运,那边是食品生产车间,一辆辆大卡车进进出出,好不热闹。“去年以来,企业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全国各地的订单应接不暇。”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随行的该乡经发办主任告诉记者:“尚达工业园区创建于2006年,由乡政府投资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80亩,建成标准化生产车间11栋、综合办公楼1栋,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已进驻鑫泰包装、宏达乳业、郑澳医疗器械、源汇食品饮料、天福源食品五家企业。乡政府拥有固定资产超过6000万元,年新增效益近900万元;预计到2010年,全乡标房建设面积将超过10万平方米,政府拥有的固定资产将突破1个亿。”
早在2003年,后谢乡就率先在全市创办了民营工业园,吸引了一批企业入驻。2004年年底区划调整时,后谢乡划归经济开发区,实行属地管理。该乡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属地管理后带来的灵活体制优势,在搞好“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全市最优的投资“软”环境,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我们隆源明胶公司属于中小企业,主要生产食用、药用、工业用胶,产品主要销往广州、福建等地,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销路不畅,企业陷入半停产状态,老总一直在外跑市场,乡领导知道情况后,及时帮助协调贷款200多万元,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真是雪中送炭啊!有政府如此支持,企业不发展才怪呢!”隆源明胶有限公司吕主任动情地说。
与此同时,该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农村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各村形成了万船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目前已形成了三大产业片区北片黄岗、金盆赵等村依托毗邻城区、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房产、餐饮、物流等第三产业,形成了以房屋租赁业、建筑业、餐饮业为主的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积累均在1000万以上,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娄庄、小寨杨、曹店等村形成了以物流、运输为主的支柱产业,人均年收入在8000元以上;西坡李村紧紧围绕中粮、银鸽两个大型企业,建成村办企业两家,年收入达30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达6000元。东片种植业园区以铁炉为中心的近8个村重点发展葡萄种植业,通过不断优化品种,拓宽特色产业生产链条,扩大种植面积达1100余亩。产品远销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人均年收入达5500元;南片河东王、靳庄等村依托“双汇产业化工程”,大力发展养殖业,人均年收入达4600元。2008年,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6元以上,同比增长30%。
惠济民生
近两年来,后谢乡党委、政府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城乡公共事业建设;2008年,在严格落实上级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的同时,乡财政又投入资金1283万元,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
一是对全乡60岁以上的无地少地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自费部分由乡财政全额承担,三是实施村级干部养老保险金制度;四是由乡财政投资,实现了全乡道路的“户户通”;五是提高了独生子女户家庭的补贴标准,六是按照人均补贴100元的标准,在全乡全面启动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七是对农村户口的大学新生发放奖学金,八是实行农村殡葬火化费全额补贴;九是在“三夏”、“三秋”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中,按15元/亩的标准对农户进行补贴,十是按300元/平方米的补贴标准,对全乡村级活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十一是由乡财政投资,全面完成了全乡农村技防网络建设。
这些惠民利民的举措都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受到了群众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形成了发展成果不断惠及群众,群众更加支持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后谢乡党委、政府积极推行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如夸的后谢乡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的局面初步形成。后谢乡经济发展的奇迹是怎样创造的呢?今春三月,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了经济开发区后谢乡进行探访——
农村见闻
近几年来,后谢乡致力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注重政府推动、规划牵动、示范带动、部门联动、村企互动,不断发展壮大城乡经济,不断培育出一批生产发展、设施改善、环境美化、社会和谐、管理提升的新农村建设示范亮点,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逐步建立起城乡互补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奏响了和谐发展的强音。
记者来到该乡西坡李村采访时,正巧碰上该村举办物资交流大会,只见道路两旁的商品琳琅满目,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一台地方戏唱得正红,交流大会上叫卖声、唱戏声……声声入耳,好不热闹。村中央,只见一排排别墅式小洋楼一字排开,笔直的水泥路直贯户宅,壮观的村办公楼前绿草茵茵,柿树、桃树、杏树……伫立在村中的大街小巷,文化长廊与花坛相映成趣,这个散发着时尚与古朴的村庄,透露出和谐与富足。
“我们村在村容村貌整治方面,2007年已全部实现户户通,去年又投资了1万多元,新栽果树一千棵,投资15万元,新建3个小广场,6所公厕,13个垃圾池,投资38万元,建了一所文化大院;投资36万元,为村民免费安装了自来水,投资10万元,把村内垃圾坑变为观赏鱼塘。”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富在谈到村民生活时说“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闲暇之余,我村积极组织举办农民运动会,像拔河、钓鱼、象棋比赛等:为构建和睦的邻里、婆媳关系,我们每年都开展评比‘好邻居、好公婆、好媳妇’活动,为惠及村民,我们在乡里对考上大学的农村新生进行2000元奖励的同时,村里再奖励300元。为方便群众办事,我们设专人负责户口、计生等工作,并张榜公布负责人名单及联系方式;今年,为加快发展我村集体经济,我们依托银鸽集团、中粮集团成立物流中心,建立了编织厂,吸纳村里劳动力就业,提高村民收入”。
记者随后来到该乡的靳庄村,村里的文化大院内,鼓声阵阵,有十几位村民正在演练腰鼓。“这是我们村业余民间腰鼓艺术队,平时一些单位搞庆典、办喜事,都邀请他们参加,村民们既增加了收入,又锻炼了身体”。该村妇女主任王丽高兴地告诉记者,在问到农民工就业问题时,她说:“我乡几年前就开始搞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农村建工业园、建工厂,村民都吸纳到附近工厂里干活,离家不远,又很方便,既增加了收入,又不耽误农活。村民们白天都上班去啦,平时村里很少见到年青人,晚上他们下班回来后都到文化大院跳集体舞,可热闹了,如今农民真正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创业热土
眼下,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内职工下岗、企业停产已屡见不鲜。然而,记者在后谢乡采访时却感受到的是另一番景象从城区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业,处处涌动若干事创业的热潮从乡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从村干部到普通农民,人人满怀着干事创业的激情,求新求变求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
在尚达工业园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于生产。这边是纸箱库房,产品堆积如山,那边是医疗设备车间,一台台崭新的自动手术床、病床正封装待运,这边是饮料生产车间,一瓶瓶贴有“康师傅”标记的饮料整齐排列,“走”下生产线,工人们正忙着打包外运,那边是食品生产车间,一辆辆大卡车进进出出,好不热闹。“去年以来,企业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全国各地的订单应接不暇。”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随行的该乡经发办主任告诉记者:“尚达工业园区创建于2006年,由乡政府投资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80亩,建成标准化生产车间11栋、综合办公楼1栋,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已进驻鑫泰包装、宏达乳业、郑澳医疗器械、源汇食品饮料、天福源食品五家企业。乡政府拥有固定资产超过6000万元,年新增效益近900万元;预计到2010年,全乡标房建设面积将超过10万平方米,政府拥有的固定资产将突破1个亿。”
早在2003年,后谢乡就率先在全市创办了民营工业园,吸引了一批企业入驻。2004年年底区划调整时,后谢乡划归经济开发区,实行属地管理。该乡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属地管理后带来的灵活体制优势,在搞好“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全市最优的投资“软”环境,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我们隆源明胶公司属于中小企业,主要生产食用、药用、工业用胶,产品主要销往广州、福建等地,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销路不畅,企业陷入半停产状态,老总一直在外跑市场,乡领导知道情况后,及时帮助协调贷款200多万元,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真是雪中送炭啊!有政府如此支持,企业不发展才怪呢!”隆源明胶有限公司吕主任动情地说。
与此同时,该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农村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各村形成了万船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目前已形成了三大产业片区北片黄岗、金盆赵等村依托毗邻城区、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房产、餐饮、物流等第三产业,形成了以房屋租赁业、建筑业、餐饮业为主的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积累均在1000万以上,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娄庄、小寨杨、曹店等村形成了以物流、运输为主的支柱产业,人均年收入在8000元以上;西坡李村紧紧围绕中粮、银鸽两个大型企业,建成村办企业两家,年收入达30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达6000元。东片种植业园区以铁炉为中心的近8个村重点发展葡萄种植业,通过不断优化品种,拓宽特色产业生产链条,扩大种植面积达1100余亩。产品远销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人均年收入达5500元;南片河东王、靳庄等村依托“双汇产业化工程”,大力发展养殖业,人均年收入达4600元。2008年,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6元以上,同比增长30%。
惠济民生
近两年来,后谢乡党委、政府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城乡公共事业建设;2008年,在严格落实上级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的同时,乡财政又投入资金1283万元,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
一是对全乡60岁以上的无地少地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自费部分由乡财政全额承担,三是实施村级干部养老保险金制度;四是由乡财政投资,实现了全乡道路的“户户通”;五是提高了独生子女户家庭的补贴标准,六是按照人均补贴100元的标准,在全乡全面启动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七是对农村户口的大学新生发放奖学金,八是实行农村殡葬火化费全额补贴;九是在“三夏”、“三秋”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中,按15元/亩的标准对农户进行补贴,十是按300元/平方米的补贴标准,对全乡村级活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十一是由乡财政投资,全面完成了全乡农村技防网络建设。
这些惠民利民的举措都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受到了群众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形成了发展成果不断惠及群众,群众更加支持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