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少人认为区域活动主要局限在幼儿园内,由于幼儿园自身经费、材料的限制,导致很多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并没有能够真正释放出其应有的价值。为此,我们就可以尝试进一步开放幼儿区域活动的方式,将其与乡土田间资源进行整合,开辟具有乡土特色的幼儿区域活动,为幼儿认知能力的生长奠定基础。本文提出要利用田间资源,营造浓郁的乡土活动氛围;整合田间资源,投放丰富的乡土活动素材;遴选田间资源,提供鲜明的富有层次载体;借力田间资源,搭建知识的积极探究渠道。
关键词:田间资源;铸造乐土;营造氛围;构建渠道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区域性活动,这已经成为很多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不少人认为区域活动主要局限在幼儿园内,由于幼儿园自身经费、材料的限制,导致很多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并没有能够真正释放出其应有的价值。为此,我们就可以尝试进一步开放幼儿区域活动的方式,将其与乡土田间资源进行整合,开辟具有乡土特色的幼儿区域活动,为幼儿认知能力的生长奠定基础。
一、利用田间资源,营造浓郁的乡土活动氛围
很多幼儿园由于条件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都会出现区域小、人数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充分考量幼儿活动区域的空间分配问题,才能保障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快乐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改变思维,利用教室内外以及走廊的空间,以不同的活动主题与乡土田间资源相融通,在玩具性区域、手工性区域、阅读性区域配置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物品或者进行区域的命名,不仅让每个区域有着鲜明的划分,同时也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大自然赋予田间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在设定幼儿活动区域的过程中要善于增添无穷的自然材料,比如可以将田间常见的瓦砾、泥土、木头、竹竿等事物,引入到幼儿园的活动区域中来,将更鲜明的特色和创造性融入区域活动课程之中。比如教师带领着孩子们一起進行手工活动时,就可以利用活动区域中的小石子、泥土等田间资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各种不同的小艺术品、小装饰品,让孩子们能够释放自己的认知潜能,在活动区域中真正地回归自然,形成热爱自然、敬仰自然的良好意识。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充分将活动区域与田间资源进行整合,拉近了幼儿与活动区域之间的内在关联,真正为幼儿内在生命气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整合田间资源,投放丰富的乡土活动素材
自然是无私的,更是公平的,一直都在用它的丰富和广阔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最为有效的支撑。每一个幼儿其实某种程度上都是自然的一分子,他们对自然界所提供的事物都有着一种积极的认知体验。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对自然的这一份独特认知,鼓励并带领孩子以独特的视角来关照自然界中田间的资源,积极倡导有效认知资源的运用,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
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田间的资源,将其纳入幼儿的活动区域中。比如农村田间长了很多草,这些草的根部和茎部有的比较长,还比较有韧劲,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幼儿手工活动区域的材料。教师可以鼓励孩子运用这种源自田间的资源进行框架的编织,将他们编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为了增加这些材料的使用性,提升幼儿的创造性潜能,教师就需要鼓励孩子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有的孩子尝试着制作乐器,有的幼儿涂上不同的颜色做画笔。
虽然是相同的事物,但在不同孩子的不同创造性下,却发挥了完全不同的作用,不仅丰富了这些材料在活动区域中的实践活动,更有效地历练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可谓一举两得。
三、遴选田间资源,提供鲜明的富有层次载体
区域性活动并不是一种形式,要想将其应有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要在具体区域中投放最精准、最适合的材料。因此,作为幼儿教育的从业者,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区域活动投放材料的合理性和层次性,结合幼儿内在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投放不同类型的材料,历练孩子的探索潜能和创造性素养。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园小班、中班和大班的不同对象,投放不同的田园材料。为小班的孩子们投放相应的种子或者是树叶,组织孩子们尝试着进行大小比较;中班就可以利用种子或者树叶来组织幼儿进行颜色比照;大班可以利用种子或者树叶的不同形状进行拼图或者创造性思维的设置。这样的状态中,教师就应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中有所侧重,以凸显材料的层次性。
即便是相同类型的材料在不同的学段中所关注的侧重性也是完全不同的。这种基于不同层次性的材料投放,让不同学段、不同能力、不同特点的孩子都能在活动区域中享受到田间资源,从而能够在活动区域中形成更健康、更有效地生长。
四、借力田间资源,搭建知识的积极探究渠道
要知道在幼儿园内设置活动区域,绝不是简单地让孩子玩玩,这种玩是具有教育深意的。由于幼儿认知能力有限,自觉意识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幼儿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体悟与思考,从而将区域活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探究性活动,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
鉴于此,当我们从田间资源中选择并投放相关资源到孩子们的活动区域时,就不能从所谓趣味性一个角度去落实,而要有助于幼儿在活动时能够以探究性的思维介入到活动过程中,能够主动吸收幼儿的关注力,积极而主动地投身于实践活动过程中,从而对树木和材料形成有效地探索和发现,提升每一个孩子在实践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实践性。比如田间经常可以看到的稻草、树叶等,教师可以将其引入到活动区域中,并相应补充一些科学性知识,引发幼儿对自然知识的探究兴趣。
幼儿活动区域对幼儿的成长作用巨大,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并连接田间资源,保障区域活动材料的新鲜、充分,真正为幼儿生命和思维的发展助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新林幼儿园)
关键词:田间资源;铸造乐土;营造氛围;构建渠道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区域性活动,这已经成为很多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不少人认为区域活动主要局限在幼儿园内,由于幼儿园自身经费、材料的限制,导致很多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并没有能够真正释放出其应有的价值。为此,我们就可以尝试进一步开放幼儿区域活动的方式,将其与乡土田间资源进行整合,开辟具有乡土特色的幼儿区域活动,为幼儿认知能力的生长奠定基础。
一、利用田间资源,营造浓郁的乡土活动氛围
很多幼儿园由于条件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都会出现区域小、人数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充分考量幼儿活动区域的空间分配问题,才能保障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快乐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改变思维,利用教室内外以及走廊的空间,以不同的活动主题与乡土田间资源相融通,在玩具性区域、手工性区域、阅读性区域配置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物品或者进行区域的命名,不仅让每个区域有着鲜明的划分,同时也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大自然赋予田间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在设定幼儿活动区域的过程中要善于增添无穷的自然材料,比如可以将田间常见的瓦砾、泥土、木头、竹竿等事物,引入到幼儿园的活动区域中来,将更鲜明的特色和创造性融入区域活动课程之中。比如教师带领着孩子们一起進行手工活动时,就可以利用活动区域中的小石子、泥土等田间资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各种不同的小艺术品、小装饰品,让孩子们能够释放自己的认知潜能,在活动区域中真正地回归自然,形成热爱自然、敬仰自然的良好意识。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充分将活动区域与田间资源进行整合,拉近了幼儿与活动区域之间的内在关联,真正为幼儿内在生命气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整合田间资源,投放丰富的乡土活动素材
自然是无私的,更是公平的,一直都在用它的丰富和广阔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最为有效的支撑。每一个幼儿其实某种程度上都是自然的一分子,他们对自然界所提供的事物都有着一种积极的认知体验。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对自然的这一份独特认知,鼓励并带领孩子以独特的视角来关照自然界中田间的资源,积极倡导有效认知资源的运用,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
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田间的资源,将其纳入幼儿的活动区域中。比如农村田间长了很多草,这些草的根部和茎部有的比较长,还比较有韧劲,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幼儿手工活动区域的材料。教师可以鼓励孩子运用这种源自田间的资源进行框架的编织,将他们编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为了增加这些材料的使用性,提升幼儿的创造性潜能,教师就需要鼓励孩子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有的孩子尝试着制作乐器,有的幼儿涂上不同的颜色做画笔。
虽然是相同的事物,但在不同孩子的不同创造性下,却发挥了完全不同的作用,不仅丰富了这些材料在活动区域中的实践活动,更有效地历练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可谓一举两得。
三、遴选田间资源,提供鲜明的富有层次载体
区域性活动并不是一种形式,要想将其应有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要在具体区域中投放最精准、最适合的材料。因此,作为幼儿教育的从业者,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区域活动投放材料的合理性和层次性,结合幼儿内在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投放不同类型的材料,历练孩子的探索潜能和创造性素养。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园小班、中班和大班的不同对象,投放不同的田园材料。为小班的孩子们投放相应的种子或者是树叶,组织孩子们尝试着进行大小比较;中班就可以利用种子或者树叶来组织幼儿进行颜色比照;大班可以利用种子或者树叶的不同形状进行拼图或者创造性思维的设置。这样的状态中,教师就应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中有所侧重,以凸显材料的层次性。
即便是相同类型的材料在不同的学段中所关注的侧重性也是完全不同的。这种基于不同层次性的材料投放,让不同学段、不同能力、不同特点的孩子都能在活动区域中享受到田间资源,从而能够在活动区域中形成更健康、更有效地生长。
四、借力田间资源,搭建知识的积极探究渠道
要知道在幼儿园内设置活动区域,绝不是简单地让孩子玩玩,这种玩是具有教育深意的。由于幼儿认知能力有限,自觉意识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幼儿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体悟与思考,从而将区域活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探究性活动,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
鉴于此,当我们从田间资源中选择并投放相关资源到孩子们的活动区域时,就不能从所谓趣味性一个角度去落实,而要有助于幼儿在活动时能够以探究性的思维介入到活动过程中,能够主动吸收幼儿的关注力,积极而主动地投身于实践活动过程中,从而对树木和材料形成有效地探索和发现,提升每一个孩子在实践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实践性。比如田间经常可以看到的稻草、树叶等,教师可以将其引入到活动区域中,并相应补充一些科学性知识,引发幼儿对自然知识的探究兴趣。
幼儿活动区域对幼儿的成长作用巨大,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并连接田间资源,保障区域活动材料的新鲜、充分,真正为幼儿生命和思维的发展助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新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