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发乡土美术,延伸教学,传承浓厚的文化底蕴,利用地方术资源,如何开以高粱秆制作為主的美术活动,扩大美术课程的范围,增加美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富有乡土特色的美术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高梁秆是无毒、无污染的环保材料,可塑性强,可作为美术课的线状材料、块状材料,运用于平面制作或立体制作,用于学生制作雕塑、编织和扎制。提高学生爱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关键词:乡土美术 高粱秆
美术课程改革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或一些教育滞后的地区还不够重视。社会资源的欠缺,教学条件的限制,致使部分地区的美术教育很难顺利进行,对于农村孩予们来说,学习美术所需的基本工具如水粉颜料、水彩颜料、调色盒蜡笔、油画棒、彩色纸等也是我侈品。我校地处农村,既没有发达城市先进的教学设备、办学条件,在这种境况下,我们把目光投到自己学校周围触手可及的材料,没有橡皮泥就用泥巴:没有积木就用高粱秆、树叶;既然有满山通野的松果、树皮、稻草,我们是不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呢?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才想出用高粱秆制作出那些别有风味的民间艺术作品等。
这靠的是什么?就是山城区石林镇的资源。农村的周边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索材,这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石林镇是个历史悠久的红色乡镇,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俗风情,为我们美术课程的挖掘积累无限的空间。然而,如何利用资源,开发《趣味高粱秆》校本课程,开展以高粱秆制作为主题性美术活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几年来,我校借助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依靠本高粱秆的材料开展美术教育,不断探索富有乡土特色的美术教育,积累了一点的体会。
一、高梁秆在新课程美术教学中的开发意义。
(1)高粱的来源与用途,我国高粱种植区域广,山城区石林镇地区种植的高粱是属于春夏兼播早地高粱,高粱秆秆实心,中心有髓,圆锥花序,穗形有带状和锤状两类,颖果呈褐、橙、白或淡黄等色。种子卵网形,微扁,质粘或不粘。性喜温暖,抗旱、耐涝,高粱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等类,综合利用高梁的籽粒、花序、穗茎、茎秆。高梁还可按用途分为粒用、糖用、饲用和工艺用高粱,高梁籽粒加工后即成为高粱米,在我国、朝鲜、原苏联、印度及非洲等地皆为食粮。谷粒供食用、酿酒(高粱酒)、制糖、制淀粉、制酒精或工艺用等。食用方法主要是为炊饭或磨制成粉后再做成其他各种食品,如面条、面鱼、面卷、煎饼、蒸糕等。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
(2)引用高粱秆制作的深远意义。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线面构图、立体造型、色彩描绘等美术知识,综合运用到高粱秆制作品中,促进大脑思维想像能力,空间形象能力的提高。这种就地取材,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又节约材料开支的美术教学活动,深受广大乡村学生的喜爱。人人动手积极参与制作成为美术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开展高粱秆小制作,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塑造反映美好自然的作品,进一步创造美的环境。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爱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在探索高粱秆进美术课堂的研究上,把美术教学原理与通过对石林文化资源的整理和研究相结合,使之更加系统和明晰,让优秀的传统美术文化通过物质形态来体现,在美术教学领域中,通过学生手、眼、脑的协调运作过程,达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目的。充分地利用高粱秆资源,既能降低学生学习成本,又减轻了学校和家庭的负担,使得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程度大大提高,从而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的美术教育。
二、高梁秆制作再现石林民俗、生活创意。
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以这些自然景观、历史文物以及石林风俗为创作源泉,组织学生进行观摩、生、记忆、想象、创作等艺术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创造出一批批反映石林特色风士人情的作品,已制作出的作品有建筑系列、民用具系列、农具系列、现代交通工具等特色的作品。
制作过程,要有相应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横切:高粱秆按要求的形状与长度横向切断。②竖劈:用切刀顺着高粱秆纵向破开。③剥皮:把高粱秆外皮剥开。④柔捏:剥开外皮后的高粱秆内芯,捏出有粗细的变化造型。⑤挤压:剥开外皮后的高粱秆内芯,按要求压出造型。⑥削:把高粱秆倾斜削开。⑦插接:根据需要把两根高粱秆粘接。⑧编织:把高粱秆外皮刺开,用来编织。⑨排摆:按造型需要把切好的高粱秆进行拼摆。⑩枯接:分阶段,把做好的局部造型进行粘接。
把高粱秆请进课堂,重在学生的参与面和积极性,指导学生创作,不是针对一定要去参加什么比赛,得什么大奖。我们的教学设计是体现师生对自然对社会最纯朴的愿望,把我们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环境的理解与感悟,借助高粱秆为媒介,进行创新活动,做出令自己心怡的作品,先快乐自己,才能感动他人来分享我们的乐趣。我们的作品在鹤壁市中小学艺术节书画比赛中多次获奖,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表扬及肯定,实践证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样的美术课获得学生的喜欢。
三、展望美好未来,传承民间文化
通过高梁秆制作课程的学习,学生体验到,凭着自己的巧思及精心创作,完成作品的过程。既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又能将劳动教育、环保教育、审美教育有机地融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起到了多方面的学习教育效实践证明,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美的素材,有待我们进--步去开发和利用。促进学生爱护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发现身边美的材料,合理利用资源,美化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美,学会发现身边美的材料,合理利用资源,美化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生活情感, 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多一个心眼多一份探索的精神,在《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论平台下,我们可以大显身手,有地探索可开发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拓宽美术教学领域,推动美术课程的多面建设,提高美术育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关键词:乡土美术 高粱秆
美术课程改革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或一些教育滞后的地区还不够重视。社会资源的欠缺,教学条件的限制,致使部分地区的美术教育很难顺利进行,对于农村孩予们来说,学习美术所需的基本工具如水粉颜料、水彩颜料、调色盒蜡笔、油画棒、彩色纸等也是我侈品。我校地处农村,既没有发达城市先进的教学设备、办学条件,在这种境况下,我们把目光投到自己学校周围触手可及的材料,没有橡皮泥就用泥巴:没有积木就用高粱秆、树叶;既然有满山通野的松果、树皮、稻草,我们是不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呢?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才想出用高粱秆制作出那些别有风味的民间艺术作品等。
这靠的是什么?就是山城区石林镇的资源。农村的周边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索材,这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石林镇是个历史悠久的红色乡镇,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俗风情,为我们美术课程的挖掘积累无限的空间。然而,如何利用资源,开发《趣味高粱秆》校本课程,开展以高粱秆制作为主题性美术活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几年来,我校借助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依靠本高粱秆的材料开展美术教育,不断探索富有乡土特色的美术教育,积累了一点的体会。
一、高梁秆在新课程美术教学中的开发意义。
(1)高粱的来源与用途,我国高粱种植区域广,山城区石林镇地区种植的高粱是属于春夏兼播早地高粱,高粱秆秆实心,中心有髓,圆锥花序,穗形有带状和锤状两类,颖果呈褐、橙、白或淡黄等色。种子卵网形,微扁,质粘或不粘。性喜温暖,抗旱、耐涝,高粱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等类,综合利用高梁的籽粒、花序、穗茎、茎秆。高梁还可按用途分为粒用、糖用、饲用和工艺用高粱,高梁籽粒加工后即成为高粱米,在我国、朝鲜、原苏联、印度及非洲等地皆为食粮。谷粒供食用、酿酒(高粱酒)、制糖、制淀粉、制酒精或工艺用等。食用方法主要是为炊饭或磨制成粉后再做成其他各种食品,如面条、面鱼、面卷、煎饼、蒸糕等。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
(2)引用高粱秆制作的深远意义。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线面构图、立体造型、色彩描绘等美术知识,综合运用到高粱秆制作品中,促进大脑思维想像能力,空间形象能力的提高。这种就地取材,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又节约材料开支的美术教学活动,深受广大乡村学生的喜爱。人人动手积极参与制作成为美术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开展高粱秆小制作,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塑造反映美好自然的作品,进一步创造美的环境。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爱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在探索高粱秆进美术课堂的研究上,把美术教学原理与通过对石林文化资源的整理和研究相结合,使之更加系统和明晰,让优秀的传统美术文化通过物质形态来体现,在美术教学领域中,通过学生手、眼、脑的协调运作过程,达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目的。充分地利用高粱秆资源,既能降低学生学习成本,又减轻了学校和家庭的负担,使得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程度大大提高,从而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的美术教育。
二、高梁秆制作再现石林民俗、生活创意。
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以这些自然景观、历史文物以及石林风俗为创作源泉,组织学生进行观摩、生、记忆、想象、创作等艺术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创造出一批批反映石林特色风士人情的作品,已制作出的作品有建筑系列、民用具系列、农具系列、现代交通工具等特色的作品。
制作过程,要有相应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横切:高粱秆按要求的形状与长度横向切断。②竖劈:用切刀顺着高粱秆纵向破开。③剥皮:把高粱秆外皮剥开。④柔捏:剥开外皮后的高粱秆内芯,捏出有粗细的变化造型。⑤挤压:剥开外皮后的高粱秆内芯,按要求压出造型。⑥削:把高粱秆倾斜削开。⑦插接:根据需要把两根高粱秆粘接。⑧编织:把高粱秆外皮刺开,用来编织。⑨排摆:按造型需要把切好的高粱秆进行拼摆。⑩枯接:分阶段,把做好的局部造型进行粘接。
把高粱秆请进课堂,重在学生的参与面和积极性,指导学生创作,不是针对一定要去参加什么比赛,得什么大奖。我们的教学设计是体现师生对自然对社会最纯朴的愿望,把我们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环境的理解与感悟,借助高粱秆为媒介,进行创新活动,做出令自己心怡的作品,先快乐自己,才能感动他人来分享我们的乐趣。我们的作品在鹤壁市中小学艺术节书画比赛中多次获奖,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表扬及肯定,实践证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样的美术课获得学生的喜欢。
三、展望美好未来,传承民间文化
通过高梁秆制作课程的学习,学生体验到,凭着自己的巧思及精心创作,完成作品的过程。既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又能将劳动教育、环保教育、审美教育有机地融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起到了多方面的学习教育效实践证明,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美的素材,有待我们进--步去开发和利用。促进学生爱护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发现身边美的材料,合理利用资源,美化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美,学会发现身边美的材料,合理利用资源,美化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生活情感, 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多一个心眼多一份探索的精神,在《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论平台下,我们可以大显身手,有地探索可开发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拓宽美术教学领域,推动美术课程的多面建设,提高美术育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