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间歇运动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心血管风险因子干预效果对比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che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和心血管风险因子的干预效果,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SPORTDiscus等数据库,纳入研究的文献满足:1)受试者年龄大于30岁,患有2型糖尿病且无其他严重影响受试者健康的并发症;2)开展了HIIT和MICT的对照实验,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8周;3)实验对象在接受干预时保持原有用药和膳食习惯;4)报告了干预前后的血糖和心血管风险因子指标.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各指标在本研究Meta分析时的偏倚风险、异质性、敏感性和效应量.结果:1)共纳入13篇研究,涉及337位T2DM患者,HIIT干预期间无心血管意外和心血管损伤事件发生;2)HIIT在改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峰值摄氧量(VO2peak)、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和腰臀比方面优于MICT(P0.05).结论:持续8~52周的HIIT在改善T2DM患者血糖控制、心肺功能和降低心血管风险因子方面是安全和有效的,并且具有比MICT更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在肩关节镜术后全身麻醉复苏期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减少患者复苏期躁动(EA)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全身麻醉下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手术的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麻醉复苏期的基础护理,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根据Richmond量表记录患者EA评分.比较两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复苏期低体温、复苏期寒战和EA的差异,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组发生EA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EA的发生率和评分分别为22%和0(0
目的:建立世居平原耐力项目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参考范围,为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的机能评定和训练监控提供参考.方法:以2011~2020年到云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高原训练重点实验室进行测试的1494名平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运动员778人、女运动员716人,来自游泳、田径、自行车、赛艇、铁人三项和现代五项6个项目.晨起(7:00~8:00)空腹状态下抽取运动员肘静脉血6 ml,其中EDTA抗凝2 ml,无抗凝4 ml,分别储存在真空管中,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测试.结果:(1)与文献报道的运动员血
心血管疾病的恢复和二次预防需要综合的心脏康复,高效的训练方式是关键.近些年来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心脏康复中被大量探索应用,并与传统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进行了比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综述了高强度间歇训练与心脏康复相关研究文献,结果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是冠心病、心衰等康复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心衰人群的心肺功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心衰病人心脏功能,且总体上,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效果好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尽管高强度间歇训练并未显著提高二次心血管事件风险,但安全性仍需要大样本量的探
目的:探究篮球运动员多目标追踪表现及轨迹预测优势,对“位置假说”和“轨迹预测假说”进行检验与拓展.方法:实验一受试者为篮球运动员12人(平均年龄21.04±2.02岁)和普通大学生12人(平均年龄23.5±1.87岁);实验二新招募受试者24人,其中篮球运动员12人(平均年龄20.42±1.44岁)、普通大学生12人(平均年龄22.75±2.05岁).实验采用多目标追踪范式结合消失范式.受试者追踪多个在电脑屏幕上运动的客体,运动过程中客体可能短暂消失然后重新出现,要求受试者持续追踪目标并报告它们的最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