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诗言志。”无志不成诗,每首诗歌都有它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有时并不显露,它需要我们读者用心去感受、去触摸,才能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现代诗歌教学出现了重分析,轻朗读的现象,更有甚者,分析机械化,一相情愿,完全不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因此,学生失去了一次次的情感熏陶的机会。其实,学生不仅要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品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且还要学会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重音、拖音、颤音等诸多朗读技巧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传达出来,从而在作者的心灵世界里驰骋、吟唱。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纸船》是著名作家、诗人冰心的名作,笔者在教学这首诗歌时紧紧抓住“情感”这个牛鼻子,从如何品悟情感和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文试从这两方面来和大家进行一次探讨和交流。
冰心的《纸船》是一首现代抒情诗,是一首献给母亲的颂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品悟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以体会。
一、结合写作背景
冰心出身在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从孩提到成人,她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爱抚。1923年8月,冰心第一次远离家人乘船去美国留学。海上波涛粼粼,唤起了她对幼时生活的回忆,更勾起了她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当船抵达日本横滨码头时,她在船舱里写下了这首诗作,根据这样的创作背景学生可知这是首思乡怀人之诗。
二、找出所借“意象”
这里涉及到一个新的概念“意象”。简言之,“意象”就是指作者在诗中抒发情感所要借助的事物。纵观全诗可知此诗的主要“意象”就是“纸船”,诗人正是借助“纸船”这一“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连串的画面,我们可以依次概括为折叠纸船、抛下纸船、风吹纸船、浪打纸船、希求纸船、母梦纸船。
三、融入所绘“意境”
所谓“意境”则是诗人借助“意象”构成的特定的情景,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在领略诗人为我们描绘的一组画面之后,我们还必须发挥想象,将自己融入“意境”之中,这样才能很好地体会到境中之情。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大海中颠簸航行的游轮上,一位年轻的女孩在不断地折叠纸船,又不断地向海中放漂纸船。她这样做,是为了寻找快乐吗?绝对不是。放漂的纸船是有它的目的地的,那就是要能流到母亲身边,哪怕是在梦中。所以它要捎去的是女儿对母亲的思念。诗的最后一句也直接点明了母亲梦中见到的那只纸船是满载着女儿对母亲的爱的。至此,我们就能领悟到诗歌描绘的“意境”,其实就是蕴涵着诗人思念之情的“意境”,而且这“意境”又是何等的凄美。
四、抓住重点词句
诗中有许多能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主要有:第一节中的“从不肯”、“总是”,表明了母子感情深厚,思念由来已久,并很执着;“一只一只”表明数量之多,从侧面表明母女感情深厚,思念深刻。第二节中的“仍是”、“不灰心”、“每天”、“总希望”,表明作者感情真挚,让纸船捎去思念的愿望强烈、执着,思念之深。第三节中的“含着泪”、“求”、“悲哀”,表明作者思念之苦。这里的“悲哀”其实就是因离开母亲而感到悲伤。诗歌的最后一句则直接点明了该诗的主旨。
以上,我们谈的是对《纸船》这首诗的情感品悟。下面,我们再来探导一下,怎么把品悟到的感情在朗读中传达出来?这就涉及到一些朗读技巧,主要有:(1)语速;(2)语调;(3)节奏;(4)重音;(5)其他一些小技巧。
《纸船》这首诗字里行间所弥漫着的是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但是这种感情并不激昂奔放,而是显得深沉含蓄。所以,这首诗的语速要缓慢,语调要包含深情。“节奏”是指句中的停顿,按照节奏,我们就不会把句子读破。“重音”是指句中要重读的词,主要是那些最能表现情感的词,往往是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以及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这首诗每句具体的节奏和重读的词,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最后,我们重点谈谈除上面这些常用技巧之外的一些小技巧。这些小技巧正因为其“小”,所以往往为教师所忽视;又因为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以也是师生难以掌握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拖音;二是颤音。拖音就是字音的拖长(以下用“——”标注)。颤音,就是指字音的颤动(以下用“~”标注)。如诗的开头“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这句中的“我”要发拖音,读成“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这样可以为朗诵定下一个缓慢、深情的起调。诗歌的最后一句“万水千山/求她/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这句中的“归”要发拖音,读成“万水千山/求她/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目的是要给人一种意味绵长的效果。关于颤音,第二节中的“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的“叠”以及第三节中的“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的“叠”都要发颤音,读成“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这两处颤音的运用就能很好地把母女间的深厚感情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出来。
诗歌的教与学都是要极富感情的,但又不是乱弹琵琶。因此,教师必须授以方法,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吟咏。只有品出了味,读出了情,这样的诗歌教学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功效,学生才能在诗歌、尤其是在现代诗歌学习方面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韩洋初级中学(226600)
冰心的《纸船》是一首现代抒情诗,是一首献给母亲的颂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品悟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以体会。
一、结合写作背景
冰心出身在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从孩提到成人,她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爱抚。1923年8月,冰心第一次远离家人乘船去美国留学。海上波涛粼粼,唤起了她对幼时生活的回忆,更勾起了她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当船抵达日本横滨码头时,她在船舱里写下了这首诗作,根据这样的创作背景学生可知这是首思乡怀人之诗。
二、找出所借“意象”
这里涉及到一个新的概念“意象”。简言之,“意象”就是指作者在诗中抒发情感所要借助的事物。纵观全诗可知此诗的主要“意象”就是“纸船”,诗人正是借助“纸船”这一“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连串的画面,我们可以依次概括为折叠纸船、抛下纸船、风吹纸船、浪打纸船、希求纸船、母梦纸船。
三、融入所绘“意境”
所谓“意境”则是诗人借助“意象”构成的特定的情景,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在领略诗人为我们描绘的一组画面之后,我们还必须发挥想象,将自己融入“意境”之中,这样才能很好地体会到境中之情。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大海中颠簸航行的游轮上,一位年轻的女孩在不断地折叠纸船,又不断地向海中放漂纸船。她这样做,是为了寻找快乐吗?绝对不是。放漂的纸船是有它的目的地的,那就是要能流到母亲身边,哪怕是在梦中。所以它要捎去的是女儿对母亲的思念。诗的最后一句也直接点明了母亲梦中见到的那只纸船是满载着女儿对母亲的爱的。至此,我们就能领悟到诗歌描绘的“意境”,其实就是蕴涵着诗人思念之情的“意境”,而且这“意境”又是何等的凄美。
四、抓住重点词句
诗中有许多能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主要有:第一节中的“从不肯”、“总是”,表明了母子感情深厚,思念由来已久,并很执着;“一只一只”表明数量之多,从侧面表明母女感情深厚,思念深刻。第二节中的“仍是”、“不灰心”、“每天”、“总希望”,表明作者感情真挚,让纸船捎去思念的愿望强烈、执着,思念之深。第三节中的“含着泪”、“求”、“悲哀”,表明作者思念之苦。这里的“悲哀”其实就是因离开母亲而感到悲伤。诗歌的最后一句则直接点明了该诗的主旨。
以上,我们谈的是对《纸船》这首诗的情感品悟。下面,我们再来探导一下,怎么把品悟到的感情在朗读中传达出来?这就涉及到一些朗读技巧,主要有:(1)语速;(2)语调;(3)节奏;(4)重音;(5)其他一些小技巧。
《纸船》这首诗字里行间所弥漫着的是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但是这种感情并不激昂奔放,而是显得深沉含蓄。所以,这首诗的语速要缓慢,语调要包含深情。“节奏”是指句中的停顿,按照节奏,我们就不会把句子读破。“重音”是指句中要重读的词,主要是那些最能表现情感的词,往往是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以及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这首诗每句具体的节奏和重读的词,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最后,我们重点谈谈除上面这些常用技巧之外的一些小技巧。这些小技巧正因为其“小”,所以往往为教师所忽视;又因为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以也是师生难以掌握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拖音;二是颤音。拖音就是字音的拖长(以下用“——”标注)。颤音,就是指字音的颤动(以下用“~”标注)。如诗的开头“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这句中的“我”要发拖音,读成“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这样可以为朗诵定下一个缓慢、深情的起调。诗歌的最后一句“万水千山/求她/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这句中的“归”要发拖音,读成“万水千山/求她/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目的是要给人一种意味绵长的效果。关于颤音,第二节中的“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的“叠”以及第三节中的“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的“叠”都要发颤音,读成“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这两处颤音的运用就能很好地把母女间的深厚感情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出来。
诗歌的教与学都是要极富感情的,但又不是乱弹琵琶。因此,教师必须授以方法,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吟咏。只有品出了味,读出了情,这样的诗歌教学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功效,学生才能在诗歌、尤其是在现代诗歌学习方面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韩洋初级中学(2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