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不仅锻炼自身能力,更可以发展自身的智力。其中,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占据重要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应扮演旁观者、引导者角色,充分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中发挥游戏作用,在教学中融入多种多样游戏,并加强对幼儿的教育与引导,深入理解观察幼儿对游戏感触,将游戏活动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本文主要研究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希望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教师;幼儿游戏活动;扮演;角色;初探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幼儿智力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更可以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应重视游戏活动的作用,调动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至游戏活动之中。同时,教师应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幼儿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总而言之,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
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活动,但是教师应认识到幼儿性格的多样性,班级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部分性格内向、不爱参与活动的小朋友,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扮演提供者、点拨者以及点评者的角色,具体指的是教师应提供游戏活动所需的材料,并且在幼儿进行游戏中要进行适当的点拨,最后对于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成果进行点评,具体要求如下:
一、 加强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
模仿能力强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为此,教师应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实施游戏教学活动。比如,现如今大多数幼儿存在严重的挑食问题,尤其是不喜欢吃蔬菜,这对于幼儿身体生长发育是不利的,极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的问题。因此,为了让幼儿爱上蔬菜,教师可向幼儿讲关于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故事,或者是向幼儿展示可爱的小兔子吃胡萝卜的图片。在生动的故事与图片的吸引下,以及加上教师细心的引导,幼儿即可会兴趣盎然地模仿兔子吃胡萝卜。通过开展这种别开生面的活动,可以有效地点燃幼儿的兴趣。
二、 发挥游戏对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游戏是一项充满了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活动,其非常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空间。然而,通过观察当前的游戏活动可以发现,游戏主要由教师主导进行,无论是游戏材料的准备,还是游戏活动的实施,都由教师全程掌控,而幼儿则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很显然,这种方式削弱了游戏活动的作用,无法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在游戏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没有材料的情况通过画、捏以及折等方式准备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材料不足的问题,更可以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无穷的乐趣。总之,与教师准备材料相比,让幼儿自己准备游戏材料,可以让幼儿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意愿,且调动幼儿参与至游戏活动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 为幼儿组织多种游戏活动
好奇心重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所以,幼儿都具有提问与探究的强烈欲望。为此,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地把握幼儿这一心理特点,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条件,并设置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比如,教师提供游戏拼插玩具时,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想象力搭建出商店、立交桥以及游乐园,或者教师在提供幼儿橡皮泥时,幼儿则能够捏出丰富的人物形象或者是动物形象等。此外,教师为幼儿准备像浆糊、彩纸以及剪刀等材料,幼儿会裁剪出各种图案。总而言之,在游戏活动中的幼儿内心是充满快乐的,他们可以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身的童话世界。
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且每个幼儿都拥有做游戏这项基本权利。因此,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安全、欢快、和谐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多动手、多动脑,积极地思考与探究问题。同时,教师应引导幼儿采用正确方式进行表达,并加强对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
四、 教师应扮演好旁观者角色
教师应认识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导位置,因此,教师应扮演好旁观者的角色,由幼儿开动脑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其充分感受游戏的整个过程,减少对幼儿的干扰与影响,为幼儿营造出轻松自在、自由快乐的游戏氛围,切实地保障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 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角色
在游戏活动过程之中幼儿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定的困难,但是鉴于幼儿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师应充分地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及时地引导幼儿采用正确方式解决问题。同时,为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可引导幼儿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在提高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收获喜悦感与成就感。此外,为了让幼儿能够与其他小朋友和谐相处,教师有必要引导幼儿学会礼貌用语,让幼儿知道与其他小朋友正确相处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小朋友间出现摩擦,而且可以营造出欢快自在的游戏氛围。
比如,有些顽皮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经常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这个时候许多小朋友都会向老师告状,并希望教师帮助自己拿回玩具。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应该鼓励幼儿通过自己努力将玩具拿回来,并且为了帮助幼儿可以顺利地完成目标,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与其他伙伴进行沟通的方式。
六、 教师应立足于幼儿的立场
教师从事幼儿教育这项工作时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幼儿的行为,从而给予幼儿更好的引导与教育。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兒教师应热爱这项工作,并树立起正确的游戏活动理念,明确自身的位置,并用心扮演好引导者、倾听者、支持者以及欣赏者等角色,将游戏活动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七、 结语
综上所述,爱做游戏是每个幼儿的与生俱来的天性,教师应认识到幼儿这一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融入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同时,在幼儿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教师应扮演着旁观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加强对幼儿的引导与教育,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龚小河.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初探[J].学周刊,2012,(21):190-191.
[2]刘玲玲.探究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主导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0):262.
[3]李丹.幼儿游戏性区角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5):46-47.
关键词:教师;幼儿游戏活动;扮演;角色;初探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幼儿智力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更可以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应重视游戏活动的作用,调动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至游戏活动之中。同时,教师应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幼儿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总而言之,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
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活动,但是教师应认识到幼儿性格的多样性,班级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部分性格内向、不爱参与活动的小朋友,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扮演提供者、点拨者以及点评者的角色,具体指的是教师应提供游戏活动所需的材料,并且在幼儿进行游戏中要进行适当的点拨,最后对于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成果进行点评,具体要求如下:
一、 加强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
模仿能力强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为此,教师应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实施游戏教学活动。比如,现如今大多数幼儿存在严重的挑食问题,尤其是不喜欢吃蔬菜,这对于幼儿身体生长发育是不利的,极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的问题。因此,为了让幼儿爱上蔬菜,教师可向幼儿讲关于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故事,或者是向幼儿展示可爱的小兔子吃胡萝卜的图片。在生动的故事与图片的吸引下,以及加上教师细心的引导,幼儿即可会兴趣盎然地模仿兔子吃胡萝卜。通过开展这种别开生面的活动,可以有效地点燃幼儿的兴趣。
二、 发挥游戏对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游戏是一项充满了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活动,其非常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空间。然而,通过观察当前的游戏活动可以发现,游戏主要由教师主导进行,无论是游戏材料的准备,还是游戏活动的实施,都由教师全程掌控,而幼儿则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很显然,这种方式削弱了游戏活动的作用,无法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在游戏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没有材料的情况通过画、捏以及折等方式准备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材料不足的问题,更可以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无穷的乐趣。总之,与教师准备材料相比,让幼儿自己准备游戏材料,可以让幼儿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意愿,且调动幼儿参与至游戏活动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 为幼儿组织多种游戏活动
好奇心重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所以,幼儿都具有提问与探究的强烈欲望。为此,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地把握幼儿这一心理特点,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条件,并设置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比如,教师提供游戏拼插玩具时,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想象力搭建出商店、立交桥以及游乐园,或者教师在提供幼儿橡皮泥时,幼儿则能够捏出丰富的人物形象或者是动物形象等。此外,教师为幼儿准备像浆糊、彩纸以及剪刀等材料,幼儿会裁剪出各种图案。总而言之,在游戏活动中的幼儿内心是充满快乐的,他们可以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身的童话世界。
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且每个幼儿都拥有做游戏这项基本权利。因此,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安全、欢快、和谐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多动手、多动脑,积极地思考与探究问题。同时,教师应引导幼儿采用正确方式进行表达,并加强对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
四、 教师应扮演好旁观者角色
教师应认识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导位置,因此,教师应扮演好旁观者的角色,由幼儿开动脑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其充分感受游戏的整个过程,减少对幼儿的干扰与影响,为幼儿营造出轻松自在、自由快乐的游戏氛围,切实地保障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 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角色
在游戏活动过程之中幼儿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定的困难,但是鉴于幼儿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师应充分地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及时地引导幼儿采用正确方式解决问题。同时,为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可引导幼儿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在提高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收获喜悦感与成就感。此外,为了让幼儿能够与其他小朋友和谐相处,教师有必要引导幼儿学会礼貌用语,让幼儿知道与其他小朋友正确相处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小朋友间出现摩擦,而且可以营造出欢快自在的游戏氛围。
比如,有些顽皮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经常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这个时候许多小朋友都会向老师告状,并希望教师帮助自己拿回玩具。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应该鼓励幼儿通过自己努力将玩具拿回来,并且为了帮助幼儿可以顺利地完成目标,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与其他伙伴进行沟通的方式。
六、 教师应立足于幼儿的立场
教师从事幼儿教育这项工作时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幼儿的行为,从而给予幼儿更好的引导与教育。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兒教师应热爱这项工作,并树立起正确的游戏活动理念,明确自身的位置,并用心扮演好引导者、倾听者、支持者以及欣赏者等角色,将游戏活动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七、 结语
综上所述,爱做游戏是每个幼儿的与生俱来的天性,教师应认识到幼儿这一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融入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同时,在幼儿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教师应扮演着旁观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加强对幼儿的引导与教育,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龚小河.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初探[J].学周刊,2012,(21):190-191.
[2]刘玲玲.探究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主导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0):262.
[3]李丹.幼儿游戏性区角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