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化工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三一模式”经过长期的摸索,已确立了课程改革、科研实践、产业实践等3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现路径,并把3条路径的主要目的定位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证明,北京化工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重点分析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实施条件及内外环境。
科学的路径是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前提
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两大教育理想。可以说,提出教育理想并不困难,难在实现教育理想。20多年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念已经被引入中国,并且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得到很好的设计、发展与实践。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育理想在很多院校还停留在口号层面,具体表现为:没有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教育政策;不能保证使最广大的学生受益;不能把传统的实习同产学研合作教育区分开来等。
其中,如何提高生产单位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难题。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生产实习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为大学提供技术水平高、成本相对较低的校外实习基地,那么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就可以推广到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少数经过精心挑选的精英学生。然而,企业往往从生产角度考虑而不愿接纳本科学生的实习和见习,大学也难以负担越来越高的实习成本。所以,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数量少、水平低、成本高、推广难,已成为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个通病。在短期内,这种现状尚难改变。
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从理想过渡到实践,从口号过渡到行动,从为少数精英学生开小灶过渡到使所有的学生受益。找到实现上述3种过渡的路径,是实现两种教育理想、保证育人效果的前提条件。为此,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建立一种同学校其他工作高效互补、容易推广的教育模式。
北京化工大学的破题方向是选择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北京化工大学是一所以工科研究见长的“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试点建设高校。学校学科建设体系完善,拥有化学工程技术等7个国家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等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一大批新兴学科。学校拥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一大批省部级科研基地和近百个教学科研实验室。
近几年来,学校落实大开放战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行业与区域创新需求,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的纵向课题50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1,800余项,科技经费总到款16.13亿元。入选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学名师、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各类人才计划的人才近百人。
学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备充分的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和科研项目资源。学校倡导产学研合作的“三一模式”,是要在统一教学和科研二者的过程中加入产业的影响。
“三一模式”运行的基本条件
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三一模式”能够取得成效、实现教育目标,需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和科研项目条件。
1.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从本质上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一种教育模式,而非一种生产模式。因此,这个模式的主导者应当是大学,尤其是大学中的教师。归根结底,教师成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最关键条件。适应研究型大学建设和“三一模式”的师资队伍应当满足具备一些重要的素质,并满足一些要求:第一,教师要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并积极参与到企业的高水平创新活动中;第二,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水平,善于挖掘科研活动和工程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善于发现本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尽可能选择一部分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去。同时,教师应该具备把科研项目(既包括纵向科研项目,又包括横向科研项目)开发为课程或者案例的能力。
2.科学的学科建设体系
“三一模式”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是深挖掘学科建设的教育价值的过程。因此,学科建设的整体思路将反映在“三一模式”中。适应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有一定的要求:一是要有完整的学科布局,这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要有重点学科建设体系,这将有助于打造创新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倡导多学科合作与跨学科交叉,这将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足的高水平科研项目
当前大学的科研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科研项目,另一类是横向科研项目。总体上看,这两类项目涉及到的创新过程越来越复杂,在人才培养活动中的价值越来越高。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具有先进的技术条件和良好的管理环境,很多低水平企业还处于技术模仿的阶段。因此,研究型大学应当建立一种“过滤器”机制,将低水平实践活动过滤掉,将那些真正有益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活动筛选和提炼出来。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增加高水平科研项目(同时包括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的数量,将其与人才培养活动相结合。
教师队伍、学科建设体系、科研项目3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产学研合作教育“三一模式”成功实施的要件。师资队伍和学科体系的质量决定着科研项目的质量——一所高校能不能同高水平企业建立稳定良好的教育科研关系,关键在于它的教师队伍和学科建设体系是否能够满足产业重大需求。
从学校整体和学科体系的角度来看,企业之所以能够积极地参与合作教育,除了“要承担大责任”的社会责任感驱使之外,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合作教育能够发挥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优势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企业需要多学科合作攻关。大学完整的学科布局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了知识基础与人力资源。
实践经验证明,从教师个体与企业的关系来看,有很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是教师个人与企业科研合作的附属物。与支持教育活动相比,企业对大学教师的科研活动有更浓厚的兴趣,具有深入合作的可能性。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如果教师不能通过研究活动促进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的创新,那么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支持也将停滞。归根结底,产学研结合要从“研”入手,使教师多参与产业创新活动。
“三一模式”的保障机制
从学校层面来说,推行产学研结合的“三一模式”,需要全方位的设计。要大力宣扬产学研结合创新教育的教育哲学,要从上到下努力形成一整套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创新教育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体系协调学校在文化氛围、资源分配等方面重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教育。北京化工大学在产学研合作实践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1.确立大开放战略,推进开放办学
2008年1月,中国共产党北京化工大学第九次代表大会指出:“北京化工大学坚持研究型大学是开放型大学的理念,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捕捉、追踪学科前沿,在国家、行业和区域需求与牵引下,实现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的统一;坚持在开放中寻找机遇,在开放中寻求支持,在开放中做大做强,在开放中彰显学校特色与优势。”产学研结合创新教育模式的内涵与精神同大开放战略相统一,是大开放战略在学校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方式。大开放战略深受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可,为产学研结合创新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2.建立多部门协调、齐抓共管教育教学活动的部门联动制度
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中,学校教务处主管本科教学,研究生院主管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由于“三一模式”以学科建设和科研活动为基础,因此必须实现多部门联动。经过摸索与尝试,学校逐步形成了教务处、研究生院(所)为主管部门,发展规划处、科技处、高等教育所、人事处、学生处等多部门配合的“三一模式”管理体制。作为主管学科建设的职能部门,发展规划处负责组织规划学校的学科建设体系,实施学校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211工程”建设、中央与北京市共建项目建设、校内学科建设等。同时,发展规划处还要负责高层次引进人才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因此,发展规划处对于挖掘学科建设体系的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发展规划处在制定学科建设计划时明确规定各个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任务并签订任务书。同时,通过主办新兴与交叉学科创新论坛、学术前沿讲座、高层次引进人才学术讲座,组织开发学术前沿课程等形式,将学科建设成果的教育作用发挥出来。学校人事处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科技处完成了学校常州新材料研究院的建设与管理,建成了一个稳定的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
3.建立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体系
对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科研硬件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学校先后建立了8个教学实验中心并出台了管理办法,以支撑学校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校内所有的实验室采取灵活多样的开放方式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放。学校还拨出专款设置实验室开放基金,用于补贴学生参加开放实验所需的材料消耗、水电费等费用。在实验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设备的研制活动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世界各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学校鼓励学生参与自制实验教学设备,这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形式,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同时,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自制实验教学设备,学校降低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成本。
4.建设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发展体系,建立教育教学讨论制度
第一,除了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对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考评外,必须对科学与工程领域教师的工程背景有更高的要求。第二,学校必须逐步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实践证明,教师提炼科研项目的教育价值、开发课程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培训得到提高的。第三,“三一模式”要求明确“研究型大学教师”的职业身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不同于专业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因为他有教学的任务;同时,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也区别于非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因为他培养的是创新人才。教师具有这种身份认同感之后,才能把产学研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价值观内化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开展上述3项工作,一是要健全人力资源开发与发展体系,二是要形成固定的教育教学讨论制度,使教师深入认识研究型大学的育人活动。只要教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不会遭遇阻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就会克服诸多困难。
总之,学校始终坚持把教学工作作为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在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教育过程中,学校坚持法治原则。目前,学校已经制定完善了70余个教学管理文件,涉及培养计划、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实验室管理、考试考核工作、成绩与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评估等,涵盖了本科教学的所有环节。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地渗透到上述环节,并促使上述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一模式”的产生背景与适用范围
“三一模式”的内涵、条件决定了它只适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院校。教师队伍、学科建设体系、高水平科研项目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建不成学科建设体系,也无法获得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更无法吸引企业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活动中来。因此,“三一模式”要求以成熟的学科建设体系、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和数量多、质量高的科研项目作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研究型大学建设进入到一定阶段,“三一模式”才具备推广实施的条件和基础。当前,我国适应这些条件的院校主要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总体上看,学校产学研结合实施的创新教育模式是内涵式发展的产物,主要着力于系统地挖掘现有资源(尤其是科研资源)的教育意义和教学价值,而不是简单地增加实习工厂、校外实习基地。选择这种内涵式发展的产学研结合道路,同产学研结合的共性难题和学校的办学历史条件密切相关。学校的科研经费和高水平科研项目数量都较为可观,同时科研活动与科技人力资源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改变这种不利情况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挖掘本科学生的科研潜力,提前把他们吸引到科研活动中来。目前,本科学生已经成为学校科研活动的一支生力军,与产业相关的研究活动为本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
科学的路径是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前提
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两大教育理想。可以说,提出教育理想并不困难,难在实现教育理想。20多年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念已经被引入中国,并且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得到很好的设计、发展与实践。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育理想在很多院校还停留在口号层面,具体表现为:没有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教育政策;不能保证使最广大的学生受益;不能把传统的实习同产学研合作教育区分开来等。
其中,如何提高生产单位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难题。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生产实习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为大学提供技术水平高、成本相对较低的校外实习基地,那么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就可以推广到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少数经过精心挑选的精英学生。然而,企业往往从生产角度考虑而不愿接纳本科学生的实习和见习,大学也难以负担越来越高的实习成本。所以,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数量少、水平低、成本高、推广难,已成为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个通病。在短期内,这种现状尚难改变。
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从理想过渡到实践,从口号过渡到行动,从为少数精英学生开小灶过渡到使所有的学生受益。找到实现上述3种过渡的路径,是实现两种教育理想、保证育人效果的前提条件。为此,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建立一种同学校其他工作高效互补、容易推广的教育模式。
北京化工大学的破题方向是选择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北京化工大学是一所以工科研究见长的“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试点建设高校。学校学科建设体系完善,拥有化学工程技术等7个国家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等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一大批新兴学科。学校拥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一大批省部级科研基地和近百个教学科研实验室。
近几年来,学校落实大开放战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行业与区域创新需求,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的纵向课题50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1,800余项,科技经费总到款16.13亿元。入选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学名师、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各类人才计划的人才近百人。
学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备充分的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和科研项目资源。学校倡导产学研合作的“三一模式”,是要在统一教学和科研二者的过程中加入产业的影响。
“三一模式”运行的基本条件
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三一模式”能够取得成效、实现教育目标,需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和科研项目条件。
1.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从本质上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一种教育模式,而非一种生产模式。因此,这个模式的主导者应当是大学,尤其是大学中的教师。归根结底,教师成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最关键条件。适应研究型大学建设和“三一模式”的师资队伍应当满足具备一些重要的素质,并满足一些要求:第一,教师要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并积极参与到企业的高水平创新活动中;第二,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水平,善于挖掘科研活动和工程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善于发现本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尽可能选择一部分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去。同时,教师应该具备把科研项目(既包括纵向科研项目,又包括横向科研项目)开发为课程或者案例的能力。
2.科学的学科建设体系
“三一模式”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是深挖掘学科建设的教育价值的过程。因此,学科建设的整体思路将反映在“三一模式”中。适应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有一定的要求:一是要有完整的学科布局,这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要有重点学科建设体系,这将有助于打造创新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倡导多学科合作与跨学科交叉,这将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足的高水平科研项目
当前大学的科研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科研项目,另一类是横向科研项目。总体上看,这两类项目涉及到的创新过程越来越复杂,在人才培养活动中的价值越来越高。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具有先进的技术条件和良好的管理环境,很多低水平企业还处于技术模仿的阶段。因此,研究型大学应当建立一种“过滤器”机制,将低水平实践活动过滤掉,将那些真正有益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活动筛选和提炼出来。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增加高水平科研项目(同时包括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的数量,将其与人才培养活动相结合。
教师队伍、学科建设体系、科研项目3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产学研合作教育“三一模式”成功实施的要件。师资队伍和学科体系的质量决定着科研项目的质量——一所高校能不能同高水平企业建立稳定良好的教育科研关系,关键在于它的教师队伍和学科建设体系是否能够满足产业重大需求。
从学校整体和学科体系的角度来看,企业之所以能够积极地参与合作教育,除了“要承担大责任”的社会责任感驱使之外,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合作教育能够发挥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优势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企业需要多学科合作攻关。大学完整的学科布局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了知识基础与人力资源。
实践经验证明,从教师个体与企业的关系来看,有很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是教师个人与企业科研合作的附属物。与支持教育活动相比,企业对大学教师的科研活动有更浓厚的兴趣,具有深入合作的可能性。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如果教师不能通过研究活动促进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的创新,那么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支持也将停滞。归根结底,产学研结合要从“研”入手,使教师多参与产业创新活动。
“三一模式”的保障机制
从学校层面来说,推行产学研结合的“三一模式”,需要全方位的设计。要大力宣扬产学研结合创新教育的教育哲学,要从上到下努力形成一整套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创新教育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体系协调学校在文化氛围、资源分配等方面重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教育。北京化工大学在产学研合作实践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1.确立大开放战略,推进开放办学
2008年1月,中国共产党北京化工大学第九次代表大会指出:“北京化工大学坚持研究型大学是开放型大学的理念,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捕捉、追踪学科前沿,在国家、行业和区域需求与牵引下,实现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的统一;坚持在开放中寻找机遇,在开放中寻求支持,在开放中做大做强,在开放中彰显学校特色与优势。”产学研结合创新教育模式的内涵与精神同大开放战略相统一,是大开放战略在学校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方式。大开放战略深受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可,为产学研结合创新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2.建立多部门协调、齐抓共管教育教学活动的部门联动制度
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中,学校教务处主管本科教学,研究生院主管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由于“三一模式”以学科建设和科研活动为基础,因此必须实现多部门联动。经过摸索与尝试,学校逐步形成了教务处、研究生院(所)为主管部门,发展规划处、科技处、高等教育所、人事处、学生处等多部门配合的“三一模式”管理体制。作为主管学科建设的职能部门,发展规划处负责组织规划学校的学科建设体系,实施学校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211工程”建设、中央与北京市共建项目建设、校内学科建设等。同时,发展规划处还要负责高层次引进人才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因此,发展规划处对于挖掘学科建设体系的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发展规划处在制定学科建设计划时明确规定各个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任务并签订任务书。同时,通过主办新兴与交叉学科创新论坛、学术前沿讲座、高层次引进人才学术讲座,组织开发学术前沿课程等形式,将学科建设成果的教育作用发挥出来。学校人事处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科技处完成了学校常州新材料研究院的建设与管理,建成了一个稳定的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
3.建立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体系
对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科研硬件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学校先后建立了8个教学实验中心并出台了管理办法,以支撑学校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校内所有的实验室采取灵活多样的开放方式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放。学校还拨出专款设置实验室开放基金,用于补贴学生参加开放实验所需的材料消耗、水电费等费用。在实验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设备的研制活动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世界各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学校鼓励学生参与自制实验教学设备,这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形式,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同时,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自制实验教学设备,学校降低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成本。
4.建设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发展体系,建立教育教学讨论制度
第一,除了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对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考评外,必须对科学与工程领域教师的工程背景有更高的要求。第二,学校必须逐步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实践证明,教师提炼科研项目的教育价值、开发课程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培训得到提高的。第三,“三一模式”要求明确“研究型大学教师”的职业身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不同于专业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因为他有教学的任务;同时,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也区别于非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因为他培养的是创新人才。教师具有这种身份认同感之后,才能把产学研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价值观内化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开展上述3项工作,一是要健全人力资源开发与发展体系,二是要形成固定的教育教学讨论制度,使教师深入认识研究型大学的育人活动。只要教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不会遭遇阻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就会克服诸多困难。
总之,学校始终坚持把教学工作作为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在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教育过程中,学校坚持法治原则。目前,学校已经制定完善了70余个教学管理文件,涉及培养计划、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实验室管理、考试考核工作、成绩与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评估等,涵盖了本科教学的所有环节。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地渗透到上述环节,并促使上述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一模式”的产生背景与适用范围
“三一模式”的内涵、条件决定了它只适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院校。教师队伍、学科建设体系、高水平科研项目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建不成学科建设体系,也无法获得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更无法吸引企业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活动中来。因此,“三一模式”要求以成熟的学科建设体系、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和数量多、质量高的科研项目作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研究型大学建设进入到一定阶段,“三一模式”才具备推广实施的条件和基础。当前,我国适应这些条件的院校主要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总体上看,学校产学研结合实施的创新教育模式是内涵式发展的产物,主要着力于系统地挖掘现有资源(尤其是科研资源)的教育意义和教学价值,而不是简单地增加实习工厂、校外实习基地。选择这种内涵式发展的产学研结合道路,同产学研结合的共性难题和学校的办学历史条件密切相关。学校的科研经费和高水平科研项目数量都较为可观,同时科研活动与科技人力资源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改变这种不利情况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挖掘本科学生的科研潜力,提前把他们吸引到科研活动中来。目前,本科学生已经成为学校科研活动的一支生力军,与产业相关的研究活动为本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