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再现】
《七颗钻石》中的小姑娘一次次让水是善,《明天不封阳台》中的“我”为了鸽子不封阳台是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善,人对自然万物的呵护是善……
仁爱的心地、美好的品行涵养化育了我们的心性,似雨露滋润了我们的青春年华。
请以“善,润了华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试题解读】
与2017年的题目“这里,也是我的舞台”比较,今年南通市的中考作文題稳中有变。“稳”是指两者都属于全命题作文,命题立意都体现《新课标》“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一导向;“变”是指今年的命题直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式则由去年的“正题+要求”式恢复为以前比较稳定的“导语+正题+要求”式,导语亲切诗性,指向多样,由教材引入核心词语,更接地气,便于考生开拓思路,快速入题。写好这篇标题作文,必须注意三点。
一、抓住关键词“善”“润”“华年”,精准审题。“善”体现着精神品性的丰富内容,善言、善心、善行,关爱温情,呵护生命,慈祥仁厚,真心助人,乐于施救,解“结”开“锁”,无私忍让,营造和谐……都可入“善”。“润”字在题中不是形容词,而是表示抽象意义的动词,导语中以“涵养”“化育”“滋润”加以诠释,其主要特点是:随心自然而不张扬刻意,轻柔温和而不简单狂暴,细密持续而不粗疏停歇,出自真心而不另有所谋。“华年”在题中指考生所处的青少年时代,也可以扩大为变化中的社会生活。“华年”是“润”的对象,“润了华年”可以理解为“(善言、善心、善行)滋润涵养了我们的青春年华,让时代更加美丽,散发光彩”。
二、取材避免趋同,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善”与“润”。他人之“善”、群体之“善”、自身之“善”、名著之“善”、大自然之“善”……选哪一种“善”?“润”他(他们)、“润”我(我们)、“润”社会、“润”自然……写哪一类“润”?回答是: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写呵护某动物之“善”,如果也写到某动物之“善”,构成“善”“润”的双向性,那就有了新意,比只写人对动物之“善”明显高出一筹。又如写“润”,如果设置了“润”前与“润”后的心理对比,那就比简单写“润”的文章更有个性色彩。
三、善用议论、抒情手法,让立意有一定的意蕴和深度。如写议论性文章。可扣住“上善若水”,从水的滋润万物、包容接纳、周济天下等特性,举出人类社会的典型例子,论及当代生活滋润华年之“善”及其价值意义。题目中的“润了华年”有诗意化表达的味道,令我们联想到名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所以如果写叙写类文章,必须考虑运用比喻、双关、拈连、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意蕴,有点诗意,还要注重叙议结合,设计好言简意赅的“点睛”文字,以强化文学色彩和立意深度。
【写作思路】
(1)写一人一事的记叙文,展示人物善行“润”的过程,抒发感悟;
(2)写叙事散文,“善”字串连一人多事或多人多事,形散神聚,凸显“润”的感人魅力;
(3)写童话故事,趣味演绎人类呵护大自然、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途径;
(4)写议论性散文或议论文,以水为喻,阐述“善,润了华年”的意义和愿景。
【佳作展示一】
善,润了华年
南通一考生
品着题目,我不禁回忆起那年旅途中的一次迷路……
脚下的青石板已被磨得光滑发亮,两旁的白墙也不再光洁。石板缝中冒出一丛丛杂草,看来无人打理。
这是一条不为人所注意的小巷。扶着两边狭窄的墙,弯过几个岔口,不知不觉中我便迷了路。任我怎么分辨,也难以找到来时的路。怎么办?听天由命向前走吧!
前面的道路逐渐宽敞,拐角处露出一户人家。一位老人弓着腰坐在藤椅上悠闲地抽着烟。我心里犯愁:能向他问路吗?如此偏僻的小巷,我说普通话,这老者能听得懂、说得清吗?万一让他当导游敲诈我一笔引路钱,该怎么办?不多想了,先询问了再说。
“请问大爷,出巷的路该怎么走啊?”虽然隔了一段距离,我内心还是有一阵慌张。
老人缓缓起身,和蔼地一笑,拄起拐杖向我招了招手,便在前面带起了路。老人走得很慢,青黑的木杖轻敲青石板,传出清脆之声。他佝偻着背,一步浅,一步深,怕是不常走路的缘故,他走得有点艰难,但他坚定地领着我,嘴里还念叨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语气悠然平静,像是在向我诉说着家常。渐渐地,他和善的话语如一缕缕清风,平复了我原先的不安和担忧。
拐杖还是很有节奏地点在石板上,每一声都清晰干脆,很有韵律地沿着白墙传向远方。老人的灰色衬衫逐渐被汗水浸湿,那一跛一跛的动作也明显了几分,但老人依旧走着,依旧自顾自地说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有时还笑出声来。他的嗓音有些沙哑,却融入了小巷的沧桑和厚道,我开始感到小巷人“善”的温度。
在拐杖的击地声与老人的谈笑声中,我们终于走到巷口。此时,我从老人的一番话语中听懂了三个词:“到了”“走好”“再来”。老人朝我笑笑,摆摆手,一瘸一拐地往回走,步履好像比刚才更加艰难,但拐杖敲击石板的声音仍然清晰干脆,仿佛一首向善的交响曲已经到了尾声,令曾经以恶意揣度他人善心善举的我心生歉疚。
如今,这位善良朴实、乐于助人的老者依然会走进我的脑海,这首交响曲依然会润泽我的华年。当然,乐章中会补进我的“善”,我的“润”,让我和他人在人生之路上不再“迷路”……
【评点】
本文取材于一次迷路经历,小巷子、小人物、小事件,尽显老人善心善行的温度,这就是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老人有腿疾,不宜多走路,却坚持带路至巷口,且一路倾吐心声,而“我”的犹豫甚至“恶意揣度”与老人之“善”构成对比,使“润”的过程展开得真实具体,令人感动。将拐杖敲击石板的声音喻为“交响曲”,余音袅袅,结尾由“旅游迷路”上升为“人生不再迷路”,“润”字凸显,立意升华。 【佳作展示二】
善,润了华年
南通一考生
夕阳沉醉,晚风低唱。我们急急赶回南通。
嗓子渴得冒烟,急于寻找出售冷饮的小店。远处终于露出一个门口放着冰柜的小卖部,我们喜出望外。
这是一个朴素得有些寒酸的小店:阳光只是小气地照亮了最贴近门口的一处,里面有点昏暗。店内无非是农家常用的油盐糖酒之类的生活用品,像样的饮料屈指可数。拿起一瓶雪碧,一看喷码,保质期只剩半个月……
“将就一下吧……”正在沮丧之际,一声惊呼,让我们姐几个彻底怔住了。“快来看啊——‘赶路人,本店免费提供茶水’。”
柜台处写在硬纸板上的几个隽秀的楷体大字,令我们失落的心头瞬间发生变化:惊讶,温暖,感动,敬佩……
渐渐适应店内的弱光,眼前的一切也渐渐明晰起来:店铺只有八九平方,墙面只草草地刷了层石灰,墙根处隐约可见绿色青苔。地面上一个个隆起的土疙瘩,将我的脚蹭得痒痒的。木质货架的漆面已经斑驳,但货物的陈列妥帖而齐整。
坐在柜台处的老奶奶看见我们,赶忙起身招呼:“看你们累的,歇口气吧。需要点什么吗?”她的声音如此亲切,满脸笑容像绽开的花朵。
“奶奶,别忙。我们只是看到那块牌子,觉得好奇,才进来看看。”
“哦,那个呀,是我老伴写的。怎么样,好看吧?他以前是教师,字可好哩!虽然现在已退休了,但还是整天拿着毛笔写啊写,这句话就是我让他写的。”老奶奶语气中满是自豪。我想,她的自豪不仅来自老伴和老伴的字,更是来自她的“善心”!
“这字确实写得好,我们还想问您,您为什么不收费呢?喝了茶,饮料就卖得少,赚钱也就……”身旁的小莉用脚踢我,我立马意识到我的话说得有点唐突,甚至有点俗气,让老奶奶尴尬了。
“瞧你这孩子说的,水又不是金子,有什么舍不得的。再说了,大家来我这儿喝水,还能陪我聊天呢!人生一世,不就是图个你善我亲,和和乐乐嘛!”她越讲越上兴头,满脸的笑容是那么可爱。仔细看,两排牙齿大都已经脱落,剩下的也已经松动,但这些怎能影响她真诚善良的美麗?
我们都要了碗爱心茶,咕咚几口,顿感清凉入心,茶香满口。陪老人家聊了一刻钟,我们才起身告辞。临走时每人都带上一瓶雪碧——虽然这不是我们喜欢的饮料,虽然它的保质期已经临近,但我们都毫不介意,因为老奶奶的善意之“润”就是我们的最爱,而且能够永远使青春年华“保质”!
【评点】
一个小店面,一块硬纸板,一碗爱心茶,一段暖心语,这些再普通不过的身边小事,让一个老奶奶的善良爱心得以凸显,开篇描写小店的朴素、寒酸,也为下文赞美老奶奶“你善我亲,和和乐乐”的人生态度做足铺垫。结尾将雪碧的保质期与青春年华的“保质”拈连起来,升华主题的同时,又留下无穷韵味。
《七颗钻石》中的小姑娘一次次让水是善,《明天不封阳台》中的“我”为了鸽子不封阳台是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善,人对自然万物的呵护是善……
仁爱的心地、美好的品行涵养化育了我们的心性,似雨露滋润了我们的青春年华。
请以“善,润了华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试题解读】
与2017年的题目“这里,也是我的舞台”比较,今年南通市的中考作文題稳中有变。“稳”是指两者都属于全命题作文,命题立意都体现《新课标》“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一导向;“变”是指今年的命题直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式则由去年的“正题+要求”式恢复为以前比较稳定的“导语+正题+要求”式,导语亲切诗性,指向多样,由教材引入核心词语,更接地气,便于考生开拓思路,快速入题。写好这篇标题作文,必须注意三点。
一、抓住关键词“善”“润”“华年”,精准审题。“善”体现着精神品性的丰富内容,善言、善心、善行,关爱温情,呵护生命,慈祥仁厚,真心助人,乐于施救,解“结”开“锁”,无私忍让,营造和谐……都可入“善”。“润”字在题中不是形容词,而是表示抽象意义的动词,导语中以“涵养”“化育”“滋润”加以诠释,其主要特点是:随心自然而不张扬刻意,轻柔温和而不简单狂暴,细密持续而不粗疏停歇,出自真心而不另有所谋。“华年”在题中指考生所处的青少年时代,也可以扩大为变化中的社会生活。“华年”是“润”的对象,“润了华年”可以理解为“(善言、善心、善行)滋润涵养了我们的青春年华,让时代更加美丽,散发光彩”。
二、取材避免趋同,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善”与“润”。他人之“善”、群体之“善”、自身之“善”、名著之“善”、大自然之“善”……选哪一种“善”?“润”他(他们)、“润”我(我们)、“润”社会、“润”自然……写哪一类“润”?回答是: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写呵护某动物之“善”,如果也写到某动物之“善”,构成“善”“润”的双向性,那就有了新意,比只写人对动物之“善”明显高出一筹。又如写“润”,如果设置了“润”前与“润”后的心理对比,那就比简单写“润”的文章更有个性色彩。
三、善用议论、抒情手法,让立意有一定的意蕴和深度。如写议论性文章。可扣住“上善若水”,从水的滋润万物、包容接纳、周济天下等特性,举出人类社会的典型例子,论及当代生活滋润华年之“善”及其价值意义。题目中的“润了华年”有诗意化表达的味道,令我们联想到名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所以如果写叙写类文章,必须考虑运用比喻、双关、拈连、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意蕴,有点诗意,还要注重叙议结合,设计好言简意赅的“点睛”文字,以强化文学色彩和立意深度。
【写作思路】
(1)写一人一事的记叙文,展示人物善行“润”的过程,抒发感悟;
(2)写叙事散文,“善”字串连一人多事或多人多事,形散神聚,凸显“润”的感人魅力;
(3)写童话故事,趣味演绎人类呵护大自然、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途径;
(4)写议论性散文或议论文,以水为喻,阐述“善,润了华年”的意义和愿景。
【佳作展示一】
善,润了华年
南通一考生
品着题目,我不禁回忆起那年旅途中的一次迷路……
脚下的青石板已被磨得光滑发亮,两旁的白墙也不再光洁。石板缝中冒出一丛丛杂草,看来无人打理。
这是一条不为人所注意的小巷。扶着两边狭窄的墙,弯过几个岔口,不知不觉中我便迷了路。任我怎么分辨,也难以找到来时的路。怎么办?听天由命向前走吧!
前面的道路逐渐宽敞,拐角处露出一户人家。一位老人弓着腰坐在藤椅上悠闲地抽着烟。我心里犯愁:能向他问路吗?如此偏僻的小巷,我说普通话,这老者能听得懂、说得清吗?万一让他当导游敲诈我一笔引路钱,该怎么办?不多想了,先询问了再说。
“请问大爷,出巷的路该怎么走啊?”虽然隔了一段距离,我内心还是有一阵慌张。
老人缓缓起身,和蔼地一笑,拄起拐杖向我招了招手,便在前面带起了路。老人走得很慢,青黑的木杖轻敲青石板,传出清脆之声。他佝偻着背,一步浅,一步深,怕是不常走路的缘故,他走得有点艰难,但他坚定地领着我,嘴里还念叨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语气悠然平静,像是在向我诉说着家常。渐渐地,他和善的话语如一缕缕清风,平复了我原先的不安和担忧。
拐杖还是很有节奏地点在石板上,每一声都清晰干脆,很有韵律地沿着白墙传向远方。老人的灰色衬衫逐渐被汗水浸湿,那一跛一跛的动作也明显了几分,但老人依旧走着,依旧自顾自地说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有时还笑出声来。他的嗓音有些沙哑,却融入了小巷的沧桑和厚道,我开始感到小巷人“善”的温度。
在拐杖的击地声与老人的谈笑声中,我们终于走到巷口。此时,我从老人的一番话语中听懂了三个词:“到了”“走好”“再来”。老人朝我笑笑,摆摆手,一瘸一拐地往回走,步履好像比刚才更加艰难,但拐杖敲击石板的声音仍然清晰干脆,仿佛一首向善的交响曲已经到了尾声,令曾经以恶意揣度他人善心善举的我心生歉疚。
如今,这位善良朴实、乐于助人的老者依然会走进我的脑海,这首交响曲依然会润泽我的华年。当然,乐章中会补进我的“善”,我的“润”,让我和他人在人生之路上不再“迷路”……
【评点】
本文取材于一次迷路经历,小巷子、小人物、小事件,尽显老人善心善行的温度,这就是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老人有腿疾,不宜多走路,却坚持带路至巷口,且一路倾吐心声,而“我”的犹豫甚至“恶意揣度”与老人之“善”构成对比,使“润”的过程展开得真实具体,令人感动。将拐杖敲击石板的声音喻为“交响曲”,余音袅袅,结尾由“旅游迷路”上升为“人生不再迷路”,“润”字凸显,立意升华。 【佳作展示二】
善,润了华年
南通一考生
夕阳沉醉,晚风低唱。我们急急赶回南通。
嗓子渴得冒烟,急于寻找出售冷饮的小店。远处终于露出一个门口放着冰柜的小卖部,我们喜出望外。
这是一个朴素得有些寒酸的小店:阳光只是小气地照亮了最贴近门口的一处,里面有点昏暗。店内无非是农家常用的油盐糖酒之类的生活用品,像样的饮料屈指可数。拿起一瓶雪碧,一看喷码,保质期只剩半个月……
“将就一下吧……”正在沮丧之际,一声惊呼,让我们姐几个彻底怔住了。“快来看啊——‘赶路人,本店免费提供茶水’。”
柜台处写在硬纸板上的几个隽秀的楷体大字,令我们失落的心头瞬间发生变化:惊讶,温暖,感动,敬佩……
渐渐适应店内的弱光,眼前的一切也渐渐明晰起来:店铺只有八九平方,墙面只草草地刷了层石灰,墙根处隐约可见绿色青苔。地面上一个个隆起的土疙瘩,将我的脚蹭得痒痒的。木质货架的漆面已经斑驳,但货物的陈列妥帖而齐整。
坐在柜台处的老奶奶看见我们,赶忙起身招呼:“看你们累的,歇口气吧。需要点什么吗?”她的声音如此亲切,满脸笑容像绽开的花朵。
“奶奶,别忙。我们只是看到那块牌子,觉得好奇,才进来看看。”
“哦,那个呀,是我老伴写的。怎么样,好看吧?他以前是教师,字可好哩!虽然现在已退休了,但还是整天拿着毛笔写啊写,这句话就是我让他写的。”老奶奶语气中满是自豪。我想,她的自豪不仅来自老伴和老伴的字,更是来自她的“善心”!
“这字确实写得好,我们还想问您,您为什么不收费呢?喝了茶,饮料就卖得少,赚钱也就……”身旁的小莉用脚踢我,我立马意识到我的话说得有点唐突,甚至有点俗气,让老奶奶尴尬了。
“瞧你这孩子说的,水又不是金子,有什么舍不得的。再说了,大家来我这儿喝水,还能陪我聊天呢!人生一世,不就是图个你善我亲,和和乐乐嘛!”她越讲越上兴头,满脸的笑容是那么可爱。仔细看,两排牙齿大都已经脱落,剩下的也已经松动,但这些怎能影响她真诚善良的美麗?
我们都要了碗爱心茶,咕咚几口,顿感清凉入心,茶香满口。陪老人家聊了一刻钟,我们才起身告辞。临走时每人都带上一瓶雪碧——虽然这不是我们喜欢的饮料,虽然它的保质期已经临近,但我们都毫不介意,因为老奶奶的善意之“润”就是我们的最爱,而且能够永远使青春年华“保质”!
【评点】
一个小店面,一块硬纸板,一碗爱心茶,一段暖心语,这些再普通不过的身边小事,让一个老奶奶的善良爱心得以凸显,开篇描写小店的朴素、寒酸,也为下文赞美老奶奶“你善我亲,和和乐乐”的人生态度做足铺垫。结尾将雪碧的保质期与青春年华的“保质”拈连起来,升华主题的同时,又留下无穷韵味。